波斯帝国1845 第99节
纳赛尔丁看着今日的报纸,对身边的侍卫长问道。“这个自由党真的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听说他们在南区发起了游行。”
面对卡洛的询问,侍卫长随即回答道。“沙阿,根据我们的了解,大概有600多人参与了这次游行,他们希望政府能早日开设国会。”
纳赛尔丁询问只不过是兴趣来了,问两句而已。可别指望沙阿支持他们,政治没有无私可言。
“国会是会有的,但不是现在。就让其他人和他们吵好了,热闹一点才是这个时代的旋律。”
纳赛尔丁不想这个了,因为国内已经有了专家会议作为国会的前沿。而来自新边疆西部的消息让伊朗必须投入更多。
叙利亚、塞浦路斯和耶路撒冷,得知奥斯曼被打败后感觉天都塌了。世界公认的老大,被老二,同时也是异端的伊朗给打的妈都找不到了。这是不是说明,伊朗比奥斯曼厉害,他们是不是得换老大了。
埃及也是眼红,凭什么自己打奥斯曼被欧洲国家群殴,伊朗却没有国家打。这不公平!
但事已至此,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怪奥斯曼烂泥扶不上墙。
而伊朗和奥斯曼对条约中有一条就是伊朗可以修建到大马士革等城市的铁路以及投资,为了尽快控制当地,伊朗为前往奥斯曼投资的商人提供了优惠。
而从奥斯曼政府方面看,他们在反思战败的原因时,许多有识之士也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铁路太少,严重影响了战时军事物资和兵员的运输。因此决定建设国内铁路网。
奥斯曼要建设铁路的消息传到了欧洲各国,他们都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第一条铁路从伊斯坦布尔出发,终点是地中海港口塞萨洛尼基。最终还是英法共同建设,谁也争不过他们。
此外,奥斯曼还准备修建连接巴尔干各个地方的铁路,以及安纳托利亚内陆的交通,但这些估算下来,起码需要2500万英镑才行。就算是英国也很难一口吞下,所以,争夺肥肉就成为他们的任务。
而在进出口方面,伊朗对奥斯曼出口在四个月内暴增到286万里亚尔。因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因此拥有的竞争力很强。
随着便宜的伊朗进口棉纱开始运抵偏远的城镇和村庄,奥斯曼的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女性群体,基本上停止了纺纱,并将更多时间投入市场导向型农业活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这也促进了奥斯曼的出口。
此外,进一步向国际贸易和外国资本开放帝国领土是奥斯曼筹款的重要内容。欧洲和伊朗的商品可以自由地进入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因此失去了专卖、税收等许多商业方面的特权,本来这些权利可以用来防止帝财政的进一步恶化。
不过奥斯曼国内展现出一种新的情况,虽然有工厂出现,但他们的拥有者大多是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这些少数民族。主流的土耳其人则没有多少。这种不平衡的经济情况为未来的分裂埋下伏笔。
如果说俄国是民族监狱,奥地利是民族熔炉,那么奥斯曼就是民族地狱。表面上的宽松不能掩盖内部的情况,土耳其人对少数民族的打压,苏丹对政府的为所欲为,而这一切都让奥斯曼的知识分子想着通过更加激进的改革来拯救。
拆分奥斯曼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这么大的地方,不来七八个国家怎么能让伊朗的边境稳定。如同俄国和普鲁士那样,恨不得把法国拆个七零八落。要不是英国阻止,估计就会这么做。
除了旧大陆,新大陆也不能落下。一个拥有大面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是未来的敌人,也必须要拆分才是。这才符合离岸平衡。
第270章 再次出访
巴格达在这几个月正在经历大的建设,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有沙阿自己投入要建造的宫殿。和奥斯曼苏丹不同,这可是王族自己掏钱修的。
安瓦尔出任巴格达市长已经过了四个月,这段时间里,市政府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来进行扩建。这里的居民也开始增加。
“市长,这是修建巴格达到巴士拉铁路的报告。我们需要征集土地建设。”
“把详细方案告诉我。”
不管铁路修到哪里,巴格达都是铁路的中心。而铁路也能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因素,加上伊朗准备迁都,巴格达的重要性再次提升。
“这基本上没有问题,等完善方案后再进行建设。”
整个新领土上都在进行火热的建设,伊朗财政部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
同时,农林部也对美索不达米亚和东安纳托利亚的耕地进行分配。鼓励伊朗农民前来耕种,并宣布在新领土上的农民两年免税三年半税,工商业也一样。
不仅是巴格达,南边的巴士拉、北边的摩苏尔都是一样的情况。伊朗对这里的用心程度可不是奥斯曼能比得上的。
不过,巴格达现在还是人口较少,目前只有9万人。这完全不符合两河流域的条件,还是得不断开发才行。
在伊拉克的部落拥有大量的财富。贝都因游牧部落饲有大群牲畜,包括骆驼、马;而且伊拉克南部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易于浇灌。
为了让部落参与到经济生产中,政府为他们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投资工业或者改良农业,将他们变成工厂主或者地主。同时将奥斯曼设定的80多种税收砍去大部分,只留下农业税、屠宰税、商业税等几个税种。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以宗教的名义说服他们将自己的私兵解散,然后被伊朗军队吸纳。或者说利用工作机会吸引他们离开家乡,前往其他地方工作。这些事情可不是快速就能解决的,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
罗腾洛文伯爵已经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伊朗愿意支持奥地利在巴尔干和意大利地区“正当权益”,而奥地利也愿意支持伊朗在中东和河中地区的范围。
而且,伊朗沙阿也会前往维也纳和皇帝陛下商议更多的合作。这对两国都是有利的。
“沙阿,保加利亚总统向我们求援,希望能支持他们的请求。”
写信的是所谓的保加利亚总统拉科夫斯基,在宣布保加利亚独立后,各地民众就如同希腊独立战争那样支援他们。他们拿下了特尔沃诺、索菲亚、普列文等重要城市。并且一度占领埃迪尔内。
但当奥斯曼将军队调过来后,情况急转直下。先是埃迪尔内丢失,然后是希腊军队被打败。到了去年西方圣诞节的时候,最重要的普罗夫迪夫也丢了。再这样下去,他们这个共和国成立不到半年就要关门大吉了。
好在欧洲各国要求谈判解决问题,奥斯曼这才停止进攻。拉科夫斯基意识到,只有拉拢大多境外势力支持才能独立。所以他不断的给英法普奥俄五国开展外交活动,同时也写信给伊朗,请求他们的支持。
“现在他们的情况如何?”纳赛尔丁询问佩泽什基安。
“目前奥斯曼已经占领了东鲁米利亚地区,并且在色萨利和马其顿驻军。但波斯尼亚奥斯曼没有多少军队。”
纳赛尔丁感到有些奇怪,按理说奥地利也没有占领波斯尼亚,奥斯曼怎么没有派军队呢?“为什么波斯尼亚没有驻军?”
佩泽什基安给出了答案:“听说奥地利私下告诉奥斯曼,如果他们出兵波斯尼亚的话,要考虑后果。”
原来是恐吓了啊,这就不奇怪了。
其实不仅是恐吓,还有奥斯曼求奥地利的因素。波斯尼亚虽然是宗教最多的欧洲地方,但也只有32%的人口信仰。此外还有43%的人信仰东正教,21%的人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徒在政治上倾向于奥地利和克罗地亚。东正教徒则倾向于俄国和塞尔维亚。穆斯林领袖是当地的封建主,他们只是要求文化宗教的自治。
此外,宗教贵族和基督教农民这两个阶级,一为保守的、占有土地的、在宗教信仰上比奥斯曼帝国统治者还要狂热的贵族阶级;另一为被压迫的、承受着赋税重担的基督教农民阶级。
由于激烈的矛盾,几乎每隔几年就爆发一次起义,如1821年、1828年、1831年、1837年、1839年都发生了起义。他们激烈地反对马哈茂德二世在奥斯曼帝国内所进行的改革,而就算镇压下去还会有其他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奥地利的插手也是意料之中。
“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是伊朗插入欧洲的开始,这次奥斯曼估计要吐出不少地来。”
局势也是如此,这次如果能保住马其顿地区就算奥斯曼成功,反正普罗夫迪夫以北是保不住了。
“沙阿,拉科夫斯基还在信中说,愿意在铁路和贸易方面和我国合作。”
这里所说的铁路是保加利亚正在筹措的索菲亚—瓦尔纳铁路,为了改善交通和经济,共和国政府准备修建这一条铁路用来方便运输。而为了获得支持,拉科夫斯基以这个为筹码,拉拢了其他国家为自己站台。
“这也许就是他们唯一的办法吧,不能抵抗敌人,只能寻求外援。
算了不说这些,过段时间我就要再次前往维也纳,和弗朗茨皇帝讨论事情。相信我们会达成一个友好的协议。”
伊朗沙阿前往奥地利,结束后直接前往圣彼得堡和沙皇见面。之后访问瑞典、丹麦和普鲁士再回来,这下可以把大多欧洲国家都给访问了。并且他也有事情需要和普鲁士讨论一下,如果说未来,普鲁士一个国家打世界,不知道他能不能撑住?
第271章 再次出访
沙阿决定前往维也纳,但在这之前还需要等待一个人。
“沙阿,阿卜杜拉大使回来了。”赛义德向纳赛尔丁说道。
“赶紧让他过来。”
沙阿在办公室里等待,没过一会儿,阿卜杜拉来到了纳赛尔丁面前。
“沙阿!”
纳赛尔丁马上上前和他拥抱。“好久不见了叔叔,你在远东还好吧?”
“多谢沙阿还记着我,一切都好,您交代给我的事情也都完成了。这是正式文件。”
阿卜杜拉带着和日本签署的和约给纳赛尔丁看,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挺好的。而且幕府为了紧紧的拉上他们这些人,还破天荒的提出要主动建设工厂,引进高科技技术。
“有叔叔在,我也不担心远东情况了。这些年我国在当地的贸易快速增长,你功不可没啊。”
前往远东的伊朗商人突破了三百人,他们分布在上海、广州、横滨、西贡、坤甸等各个城市中,和当地商人一起赚取钱财。同时也为伊朗打开商品市场。
“沙阿过奖了,这几年清国和我国的贸易增长最快。还有不少官僚愿意引进我国的机器生产,另外日本也有人想要学习我们的技术。”
这下子,伊朗也算是列强了。而因为打开了日本的更多市场,英法等国也感谢伊朗,并且默认了对方在大阪做的事情。
“那些商人都给……”
“沙阿放心,一个不留,没有谁知道。臣这次回来也带回来他们的积蓄。”
阿卜杜拉将东方汇理银行的存储单递给沙阿,上面清楚的写着从长崎转来500万里亚尔。而同一天,大阪的重要商业家族三井家族被闯入的强盗给杀光,财产被洗劫一空。
谁都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干的,但三井的离去对幕府和倒幕派来说都非常不利,他可是这两个的大金主啊。
纳赛尔丁一点都没有为他怜惜,治理国家的人难找,天下做买卖的多的是。很快他们的口子就会被堵上。
“沙阿,现在我们在远东最好是适可而止,我们获得成果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英国和法国,这样下去,恐怕会引来这两国的注意。”
纳赛尔丁点头,现在伊朗应该注意在中东和欧洲的事情,当然还有美洲。
“我国和奥斯曼的战争刚刚结束,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我会前往奥地利和他们的皇帝讨论一些事情,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这样的机会阿卜杜拉怎么能错过,他马上答应沙阿的邀请。同时自己也卸下了驻清国大使的职位,改为专家会议议员兼任外交副大臣。这是王族中获得政府职位最高的。
伊朗王族其实也深入国家的方方面面,在伊朗内战中开始崭露头角。在前往普鲁士的军事留学生中,就有三分之一是王族成员。
1856年,对俄战争结束后,纳赛尔丁颁布了贵族法令。正式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的世袭爵位以及非世袭的男爵、终身贵族两等封号来分封贵族,在第一次册封中就有125位贵族,其中王族、王族分支以及各地的部落首领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为获得军功和士兵、军官以及有特大贡献的政府人员。
而授予爵位上沙阿是一视同仁,凡是授予爵位的个人必须具有巨大的功绩,不能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优势有所偏颇,而在继承爵位时,所有继承人必须在军队中服役,然后才能继承爵位。
同时贵族作为国家各阶级的表率,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素养,不得倚仗贵族的身份欺辱弱小,否则将免除他的贵族继承权,严重者将废除他所在家族贵族爵位,然后将其交给司法机构进行定罪处理。
如此严厉的打击,这在英法俄普这些国家中是相当罕见。但伊朗就是这么做了,而且为了国家良好运转,还鼓励贵族进入军队,希望军队的纪律能让他们保持清醒。不管是是谁,只要不是因为身体不好,都要去军队服役。
在进行册封后,贵族在政治上变得依附于中央政府,只有维护沙阿,他们的地位才会维持下去。而且从普鲁士留学回来的知道忠君爱国,他们强调纪律、服从和军人荣誉感,这些特质在普鲁士军队中得到了体现。也是沙阿在军队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在国内吵的沸沸扬扬的立宪问题上,贵族大多持反对意见。也有一部分认为可以效仿普鲁士,以君主实权为基础开设议会。他们和欧洲的贵族一样,持保守派立场。并且组建社团来对抗这些自由派。
而他们在专家会议中也占大多数,因此当一些自由派想要递交请愿书是都被打回。久而久之民众对他们感到反感,认为沙阿之所以驳回请愿就是被这些人给说的,必须要将他们给清除。
当然,贵族最能感受到好的一点就是经济方面。虽然根据土地法令,贵族不能在伊朗本土获得过多土地,就连沙阿都以身作则,他们这些贵族就更不敢了。
但法令对他们在非洲的限制就宽松了很多,他们纷纷开始非洲圈地。当然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以对方“自愿”为原则换取土地。
贵族的执行力是惊人的,他们在非洲的圈地极大提升了伊朗的殖民速度。为了赚钱,都种上棉花这类的经济作物,然后大量出口。也有些则在当地开设纺织工厂,进口棉花生产纺织品。
当然,他们在非洲大量的圈地不代表自己可以摆脱收税的情况。土地税、农业税、商业税都是要交的,既然是国家财富的最大收获者,不付出可不行。
但不管贵族怎么做,底层民众的上升渠道已经被打开。他们可以做公务员、军官来提升社会地位,也可以通过经商致富,而因为是依靠沙阿的改革获得的成就,因此也是沙阿的支持者。
但他们也受到欧洲的影响,认为君主专制是一条死路,不如他们帮助沙阿分担一点权利,这样国家还能更好点。
第272章 奥地利的情况
纳赛尔丁再次开启了访问欧洲的路程,而此时的维也纳已经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当中。
这里面自然有巴尔干问题的归属,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与奥斯曼吵的天昏地暗。俄国也插手进来,连带着英国也对奥斯曼放出威胁。
目前看,保加利亚独立应该是没啥问题。但只能独立普罗夫迪夫北部地区,南部以鲁米利亚省继续留在奥斯曼国内。
保加利亚自然不会同意,当然希腊和塞尔维亚的条件也不会答应。但吵归吵,具体事情还是由英法俄奥四国决定,普鲁士因为距离太远就没有参与。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