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72节

  “罗斯柴尔德欢迎所有的朋友,我很乐意帮助沙阿解决财政问题。”

  能给罗斯柴尔德的资金不多,也就50万里亚尔,这是他通过东非殖民地一系列的收入后转移的。虽然不知道能成什么样子,就算他给罗斯柴尔德合作的证明好了。

  “啊对了,不知道阁下对动产信用公司怎么看,我看最近他挺火的。”

  一听到这个死对头建设的,詹姆斯就没有好脸色。

  “这只不过是骗子赚钱的把戏而已,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不断的试验才能出现在众人眼前。但这个就像是匆匆忙忙制作出来的劣质产品,只顾以新奇来让民众掏钱购买。”

  目前的情况的确如他所想,在上市初期詹姆斯也购买了5000股看看情况,但在经历狂热的几年后,信贷公司的情况逐渐慢了下来。他们在布拉格开办铁厂,在西班牙投资铁矿,还在锡兰搞种植园。但他们的摊子铺的太大了,要想活下去必须不断的进攻。

  “好吧,只能祝福他能够全身而退了。来吧,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干杯”

  这顿午餐吃的是很愉快,因为纳赛尔丁就是为了投资,又不是掌控全世界。只需要打下一个钉子,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

  ——————————

  在巴黎世博会上,伊朗石油公司出产的煤油灯大量出售。连带着煤油也订货了不少,这个时候的煤油是25法郎,也就是10里亚尔一桶,因为用的很少。不过在煤油灯普及起来后用的会很快。

  煤油灯传播的速度很快,在波兰的煤油灯发明出来后的三年时间里,大半个欧洲开始使用这种更高效的照明手段。而伊朗也为技术革新推了一把。

  在东方,第一批煤油灯已经在西贡和上海出现。当地人对这个照明方式感到好奇,它可比菜籽灯好多了,居住在城市里的商人掏钱购买,油灯一度涨到50两银子一盏。

  源源不断的订单让伊朗石油公司提高自己的炼油能力和采油能力,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带来了200万里亚尔的收入。而公司用这笔钱雇佣欧洲和美国科学家,建设巴库大学,更重要的是给政府和沙阿有的一部分。他们准备再接再厉,不仅要生产煤油,还有润滑油,还有一系列煤油开发的新产品。

  资金的集中带来的产业重组,伊朗工商部发布新的命令:成立伊朗矿业公司、布什尔海运公司,改组伊朗钢铁公司,阿巴斯港造船厂。这些企业有的是国家独有,有的是国民股份参半。这些企业成为模范工厂,引领伊朗资金流入这些特定的产业。同时通过出口来为未来发展积攒资金。

  拿破仑三世在和自己的政府讨论几天后决定支持沙阿提出的两个计划,如果成功,那就有数不清的利益,就算是失败也不要紧,毕竟谁还没有失败的时候。

  而为了表达自己对伊朗的重视,拿破仑三世答应了伊朗的修改条约。恢复了伊朗的关税自主,法国人要在伊朗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犯罪的话是需要和法国商量一下,轻罪在当地审判,重罪需要讨论。

  这个条约是伊朗不断争取的结果,而这个消息让他的冤家,大英帝国发愁了。因为英国和伊朗也有不平等条约,所谓的5%低关税看来是守不住了。

  帕默斯顿以消除赤字和扩大土地为执政要点,一方面从金融市场上筹钱,另一方面和清国武装交涉。目前已经进入广东,实在不行他们直接从天津进北京和他们的皇帝当面讨论也不是不行。

  当然他还有一个最担心的,那就是美国。这几十年来美国的发展速度比他们还快,铁路、电报、工业、贸易这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在领土上,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和昭昭天命,获得了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这地方的土地都拿了下来。如果再让他们生产几十年,那后果不堪设想。

  帕默斯顿痛恨前人造孽,为啥要加税,再说了加税也不是这么个加法。你要实在不行你开放贸易啊,让他们给你交保护费不行,非得这样,这下好了,大英帝国的王位没做几十年呢就要被拽下了。这让他怎么办?

第197章 商量

  纳赛尔丁一直在巴黎,不是和拿破仑三世谈话就是接见在当地的伊朗商人。

  是了,伊朗的商人重新发挥自己长途贸易的优势,开始深入整个欧亚大陆。这得到了伊朗政府的支持,并且提供一系列的帮助。

  伊朗和法国的贸易主要是煤油、丝绸和葡萄酒,具体的讲,法国目前只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国内的大型工厂稀少,而且还被奢侈品工业占了一大部分。

  法国工业革命之所以步履蹒跚,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法国缺乏工业革命中的主要燃料——煤,煤的缺乏制约了与之相关的工业的发展。

  其次,法国没有美国那样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拿破仑战争中又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加上国内交通不发达,有限的市场难以促进经济的大规模发展。而日益分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因素限制了法国工业发展,也是拿破仑三世头疼的地方。而纳赛尔丁提出的建议实在是解决了寻找商品市场的难题。

  “比起清国这样庞大的国家,日本是可以被分成几份来统治的。如果我们能帮助那里的统治者平定地方叛乱,我想什么条件他都会答应。”

  拿破仑三世和纳赛尔丁一起看着崭新的日本地图,这地方比清国小的不是一星半点。估计就比英国大点。

  拿破仑三世心里有些打鼓,因为他对日本了解知之甚少。与英、美、荷等国不同,在亚洲活动的法国商人并不多,且对日本兴趣不大,甚至不清楚应该运往日本什么商品。在黑船事件后,法国才来到日本与幕府正式接触。

  “这应该需要英国的支持。”

  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在世界还没有划分完成前,他们之间可以一直保持和平。

  而且英国在东方的势力很大,加上世界第一的海军,不打招呼就想要插手是不可能的。

  “可以把英国一起拉上,比如分给他一块陆地。”纳赛尔丁给出了建议。

  不过英国最近有些忙,在印度的事情是让英国上下焦头烂额。不管是平民还是女王,甚至是乞丐都关注着印度情况。

  这场措手不及的起义迅速席卷印度西北部,大量不服从英国统治的王公加入进来。他们甚至打到了德里城下,并且以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名义号召全印度起义。

  但这个号召实际上没多大用,因为最重要的孟加拉地区是东印度公司直辖。其他附属王公也是看情况,他们在东印度公司统治下生活的挺好,为啥要去造反,只要自己有儿子,那么他们就可以无穷无尽的传下去。

  同时起义军的村社归属感十分强烈,很多起义士兵,在区域中心的城镇或城市战斗结束后,选择各回各村,回村防守,巩固战果,导致起义力量被分散。而起义一旦在一个区域内获得胜利,在占领区,种姓等级、宗教分歧、历史仇恨等老矛盾重新出现,沉渣泛起。他们回忆世仇、惦念邻居财富,以至于出现互相攻击的悲剧。

  尤其是锡克人,印度旁遮普的战略位置十分显要,当起义军包围驻守在这里的英国人的时候,锡克士兵不仅没有趁势与起义军合作,借这个机会彻底消灭侵略者,反而帮助英国人一起镇压起义军。

  这些从小就听着莫卧儿统治者残暴对待他们的先辈故事长大的锡克战士们,一方面想要借用英国人之手,报复长期积攒下来的民族仇恨。另一方面或许是看清了形势,想借此向英国侵略者献媚邀功,从而提升锡克族在未来印度社会上的地位。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起义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目标。有的想要恢复独立,而有的要东印度公司让步,甚至只需要抢钱就满足了。这就给了英国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起义军名义上的首领,莫卧儿帝国皇帝也对于这场起义实际是抗拒的。他最终选择支持起义,并不是为了印度的劳苦大众,而是出于自己对殖民者的不满。毕竟,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莫卧儿王朝的权力和统治范围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他支持起义但态度并不积极,对于推翻殖民统治的意志也不坚定。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皇帝在表态支持起义后,竟在皇宫藏匿英国人,保护殖民者。直到面临起义军的逼迫,皇帝才不情不愿地交出了藏匿在宫廷里的英国人。

  不管在世界各地做什么,都要和英国商量,拿破仑三世没有办法,和英国作对,那叔父的命运就是他的命运。不仅是日本,墨西哥和新大陆也是这样。

  拿破仑三世已经向墨西哥最近挺火的戴维斯兄弟打去100万法郎的资金。同时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墨西哥铁路公司的股票,这也算是正式入股了。

  得到法国的支持对于劳伦斯来说相当重要,这说明终于有欧洲国家愿意支持自己,而且还是法国。对面的保守派肯定要睡不着了。

  “不知道您对非洲有什么看法。”

  突然的话题转变让拿破仑三世有些措手不及,非洲,一片神秘的土地。法国目前对此知之甚少。

  1827年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迅速抢占阿尔及尔于1830年,并迅速控制了其他沿海地区。法国把阿尔及利亚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当做本土一样来统治。随后极力向突尼斯渗透,以扩大在北非的势力。

  “这就不太清楚了,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倒不至于,不过这里的探索还是一片空白,想来肯定是需要尚普兰这样再次为贵国探险的人获得一片土地才是。”

  好家伙,连尚普兰都说出来了。不过的确是需要广大的殖民地缓解财政,就像英国有印度,美国有西部一样。法国也需要有一片大的土地。

第198章 非洲殖民 (一)

  在广大的非洲大陆吸引着无数冒险者前来探索,他们的背后或多或少有着政府的支持,这片大陆的生产力难以想象。

  “我们终于沿着这片水域环绕一圈了,这就是一个大型湖泊。比伊朗的任何湖泊还要大。”

  哈立德和哈桑扎德在湖岸边进行这段时间的探索总结,他们带领一支20人小队来到了这片湖泊,并且在当地人的协助下乘船对湖泊周围进行探索。

  湖泊东北部村落较多,人口密集。他们以放牧和捕鱼为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组织。大多以部落或者城邦形态存在,和周围定居点贸易已经是他们走过的最大距离。

  而在西部则变得不同,当地有好几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一个叫做布干达的王国,他们的军队也是相当强大。探索队这些人拿着随身带来的商品和他们交换象牙,随后顺利返回。

  “以安拉的名义,这座湖将被命名为纳赛尔丁湖。”哈桑扎德突然说道。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以君主的名字命名某个地方非常常见,这不伊朗也要跟上国际了。比如在非洲的扩张。

  在索马里殖民后,伊朗就开始南下对“无主之地”进行殖民。1854年,就在克里米亚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伊朗成立了非洲协会,负责在非洲的一系列事务。

  在向南殖民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当地的部落,这些人大多从事放牧为生。谁拥有的牛多,谁就越富有。

  伊朗人到来后就和他们进行贸易,大量的牛被伊朗人购买。本来是和平的交易,但伊朗要的牛群数量太大,到最后对方不再出售牛给他们,这不是违背了自由贸易吗,于是150名伊朗士兵向部落进行开火,逼迫对方将牛继续卖给自己。

  这种“公平”贸易持续不了太久,当地的部落只能拿着对方交易的粮食和其他小商品离开这里,因为他们已经把土地卖给伊朗了。

  留他们的性命和自由已经是沙阿最大的仁慈了,他实在没有想将他们同化,只是将他们驱逐,生死就交给天好了。

  去年伊朗颁布土地法令,明确规定:“根据条约、协约或协定,目前凡由沙阿控制的或由沙阿保护地控制的一切公共土地,以及根据土地占有法规定,凡已由沙阿占有,或行将为沙阿陛下占有的一切土地,均为沙阿的领地。”

  同时根据政府的第15号法令,前往非洲的移民只需要宣誓效忠沙阿并且交20里亚尔,就可以在非洲获得一块100亩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就可以获得土地的耕种权。这让一些山沟沟里的伊朗农民和沙漠里的阿拉伯人报名前往,并且得到政府的经济支持。

  另外一个就是通过特许公司或者贵族力量开始开发当地,新成立的非洲农业公司收购大量土地种植咖啡和小麦。一些黑人成为当地的雇工,拿着比平常伊朗人低一半的工资做更多的活。

  伊朗王族也收获了不少土地。沙阿的一位叔叔就在当地拥有4455亩土地和1200名黑奴。由于伊朗本土纺织业和民众的需要,当地的棉花和烟草种植极速扩大。而种植业的利润又让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范围。

  在伊朗鼓励移民政策的宣传及吸引下,到肯尼亚从事种植园经济的移民不断增多。截止目前已经有3236名伊朗人分布在索马里和南方的肯尼亚地区。

  由于控制地方的扩大,索马里总督更名为东非总督。并设立军政和民政两个部门,辅佐总督处理殖民事务。其中民政部门下辖农业、工商、贸易、内政、交通五个部门。可见伊朗在经济领域的重视。

  不同于西贡殖民地,非洲殖民地需要长久的投入才能显现出经济效益。而仅靠政府投资是不行的,为此殖民政府找上了东非的阿拉伯人。

  除了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人,从索马里到南部还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和牧民。他们在这几百年里从事奴隶贸易,赚取了不少金钱。现在因为英国这个道德卫士阻挠,转向短途贸易和游牧生活。

  而伊朗的举动让他们再次发财,靠着自己对当地的熟络,他们做起了向导和雇佣兵工作。同时大量被驱逐黑人也让他们进行内陆的奴隶贸易,他们将黑人出售到内陆,然后换取外面需要的东西,这样也能赚取一笔巨款。

  在和伊朗贸易都过程中,一些人变成专门为伊朗工作的代理人。其中还有一些黑人阿拉伯人,但伊朗对他们仍以阿拉伯人看待。

  他们手中的资金成为发展殖民地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人觉得桑给巴尔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找到伊朗,以承担一部分殖民地的建设需求换取他们的保护。

  这次的纳赛尔丁湖探险也是由协会和阿拉伯商人赞助,经过探险队的评估,贸然吞并这里会引起大的战争。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多,组织成熟度也高,加上雨林地区的不适应,最好是纳入保护国内。

  英国是最好的殖民老师,他的分而治之策略值得伊朗学习。但在接受对方政策时也要保留自身的特色,也就是经济、同化和宗教三位一体。

  伊朗的政策更倾向于法国人,政府是真的将殖民地像本土那样进行治理。但需要大量的移民来充实人口,就像美国建州程序,达到一定人口数量才能加入。

  至于移民,除了黑人外不管是亚洲欧洲还是美洲人,伊朗都欢迎。只要改信什叶派或者由沙阿承认信仰,你就是伊朗的国民。而这在相当有吸引力,并且为非洲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殖民地对伊朗本土的经济扶持效果明显,大量的原材料被送到本土,然后变成商品出口。而在当地投资的也赚取了不少的钱财,伊朗现在就是要发展经济,所以,殖民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做到什么程度就看政府怎么做了。

第199章 非洲殖民(二)

  位于肯尼亚地区的法赫塔是新建立的城镇,也是发展最快的城镇,人口超过了500,除了伊朗人这里还有其他的民族。

  “列祖列宗保佑,我们已经到新的地方定居了。现在生活的很好,不用担心。”

  一个男人正在祖宗牌位前请求保佑他的家庭,仔细一看他的脑后还有辫子。一看就是清国人。

  出了房屋,还有不少一样的人正在忙碌,一些有手艺的就做些小东西售卖,而大部分还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是种田,或是建造房屋。

  “阿春,今天要去做工吗?”

  “是啊,好不容易留下一条命,要赶紧赚钱把媳妇孩子接来。这样他们也不会受苦了。”

  一想到他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们的心中就会对伊朗表示感激。

  他们本来是被那些洋鬼子抢来准备贩卖到国外的,一共150人,后来是一位伊朗人看到后出钱将这艘船购买并将他们运送到这里,而对方也给他们一个安排,他们签订一份契约,需要为伊朗打工来还清债务。

  他们现在成猪仔了,为了还清债务,只能跟随伊朗人来到这里打工。不过比起歧视的美国和南洋,伊朗对他们还是比较宽松的。如果想要归化伊朗,就得学会波斯语并且宣誓效忠沙阿。

  一开始没有人这么做,因为他们都是穷人,都想着打工赚钱回家。但他们的身份清国不认,都是叛徒,在海外一律不管。加上这里的生活的确比清国好多,于是有几个人苦学波斯语,并成功加入伊朗。

  根据政府法令,新归化的移民不符合土地法令的要求,他们只能以市场价购买土地,而且最多购买50亩。这对伊朗政府来说已经很限制了,但对于这些华工来说简直是青天大老爷。

  最近法赫塔有了一个大项目,总督府准备修建从摩加迪沙到法赫塔的铁路。如果和英国谈好了那么可以延长到蒙巴萨。根据估算铁路造价大概在400万里亚尔,已经上报政府批准了。

  为了修建铁路,总督府动员了自由人、华工和黑人三种。其中自由人每个月有10里亚尔的薪水,华工则有6里亚尔,黑人则没有,他们完全是被驱动过来的。

首节 上一节 72/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