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45节
在先讲述一段先遣队的近况之后,他才说出发现煤矿一事。不过在写到预估的储量时,他在上报的文件中,将这个煤矿储量估算的写了个3.1亿吨的数字。
这也不是说虚报,如果要让这里受到政府重视,那储量必须往大了报。这样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将索马里建设成为伊朗的重要一部分,总督开始和伊朗贸易公司进行合作。通过总督的正式确认获得了大片土地的开发权,同时也确认了摩加迪沙到南部的铁路规划,这应该是最早的殖民地铁路了。
公司派遣的探索队已经沿着阿拉伯人的商道向南探索。一路上到处都是游牧部落,虽然也有一些集市,但规模都很小。
一些阿拉伯商人看到公司的威力后,自告奋勇的成为公司和其他地方之间的中间人。作为商人,他们知道当地民众需要什么,也能以最合适的价格让双方贸易,这对于要将商品卖出去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好主意。他们成为贸易公司的中间商,负责向群众推销商品。
此时阿曼苏丹国还在桑给巴尔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但索马里地区他们影响不了。公司这一特别经济组织的存在已经超过他们这些传统的经商方式,而且伊朗人的商业对他们阿拉伯人商业造成一定的打击,加上有金融业的支持。他们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好了。
出售丁香的大部分收益都被苏丹和其他人拿走了,大部分人没有享受到这个红利。民众对苏丹的不满开始上升。
而公司为了拉拢更多阿拉伯人一直开出优厚的条件,包括减免税收,人身保护,同时他们也要效忠沙阿,伊朗不欢迎三心二意的人。
第119章 远征
德黑兰火车站今天人山人海,因为大不里士—德黑兰铁路提前完工,经过检察后正式开始运营。
该铁路全长725公里,从德黑兰出发,经过加兹温等城市,最终到达大不里士。
大维齐尔和德黑兰市长参加了庆祝活动,阿米尔站在讲台上,向众人说道。
“这是我国交通的转折点,以后大不里士和德黑兰之间的路程就可以在两天内完成。这将对我国的经济有巨大的作用。”
随后,火车载着50名乘客和20吨货物开车前往大不里士。这条铁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大维齐尔看着这条铁路有什么感想?”
前来参加仪式的华莱士询问阿米尔。对方呼出一口气,说道。
“这是我们的开始!”
华莱士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一下头。
“女王陛下对贵国商队在东方遭遇袭击的事情感到忧虑,我国愿意提供帮助。”
东印度公司向伦敦政府报告,说有一艘伊朗船只前往东方准备和清国贸易。但却在不远处的堤岸遭到了攻击,他们认为伊朗要和清国贸易,对此也是默认的。
没办法,英国不可能像控制印度一样控制清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更多的外国来之前拿下最多的贸易份额,不过目前看,他们向清国唯一赚钱的也就是阿芙蓉了。纺织品什么的卖不出去。
“感谢贵国的好意,我国有能力应对这个困难。而且那些敢于攻击商队的人终将付出代价。”
“原来如此,如果需要,我国会随时给予帮助。”
英国和伊朗之间的贸易增加了很多,而且有些商人选择来到德黑兰和大不里士进行做生意。销售英国商品的商行增加了几家,他们销售棉布、棉花还有其他东西。但这些和伊朗最重要的纺织业形成了竞争,所以他们就都出售给隔壁的奥斯曼,对伊朗转而出售别的东西。
英国本来想敲打一下伊朗的,但俄国国内的情况严重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宗教主义和大斯拉夫支配着民众,他们要求获得欧洲的主导权。
而英国国内也有相同的情况,一些人对俄国保有的不是好感,而是厌恶。不要以为他们帮助英国抗击拿破仑就可以骑在他们脖子上,你们就是一群落后的,半开化的野蛮人,那个地方冰天雪地,除了和棕熊摔跤也没有别的了。
双方民间情绪严重对立,本来英国政府还能保持定力,但议会已经发生了松动。
1832年议会改革法令颁布后,大量的工商业者和市民阶层进入议会。当商人占据话语权时,政府决策能否在短时间内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些国会议员们看来,支持奥斯曼打击俄国不仅能让沙俄收敛自己的野心还能让奥斯曼和英国牢牢站在一起来扩张自己的商品市场。而那些选民也被俄国人的贪婪给激怒,两国已经进入半对抗状态。
既然要和俄国对抗,那么伊朗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伦敦政府发来的指示仍是扶持为主,只要不触及到他的核心利益:印度和南非,其他地方也就让他们去了。
“希望英国能够帮助我国对抗其他威胁,现在也是考验到两国友谊的时刻。”
“大维齐尔放心,大英帝国是最重视友谊的。”
——————————
“叔叔,你没事吧?”
“我没事,你来的真是时候。”
看着到来的伊朗军队,巴赫拉姆觉得自己之前的坚守都是有意义的。
此时距离巴赫拉姆守堤岸已经过去两个半月,这段时间他顶住了越南不下15波大型进攻。对方损失也不少,但经过车轮战,堤岸已经到了被攻破的地步。
就在危急时刻,纳塞赫带领援军前来,用船上的火炮炮击了对岸的西贡城堡和正在进攻的越南人
遭遇这样的突袭,越南军队一下子就慌乱了起来,不少士兵在没有军官的指挥下开始惊恐地转向,意图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来防御。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他们正在进攻,而这样转向容易造成溃败。
果然,越南人崩溃了,而崩溃的结果就是到处逃散,这时候负责指挥阮知方见情况不妙,他也顾不得其他了,带着身边的士兵头也不回地就朝西贡方向狼狈而逃。这一跑,越南军队就更不会继续抵抗,所谓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一时间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逃跑的越南人,而在堤岸观战的华人和高棉人见到这一幕时个个同样目瞪口呆。
谁能想到仅仅片刻的时间,战场就成了现在这样子,在他们眼中无敌的越南人居然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之惨。
随后,在摧毁了西贡河沿岸的一些城堡和栅栏之后,船上的军队攻克了西贡,阮知方带领几十个随从逃往芽庄。伊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叔叔,这位是穆罕默德,伊朗远征军队的首领。”
巴赫拉姆握住穆罕默德的手,“谢谢你的到来,如果没有你们,恐怕这里所有人都要被杀。”
看着眼前的不同面孔,穆罕默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就算是印度也只是觉得新奇,但这里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面孔,看来自己未来就在这里了。
“我只是奉沙阿的命令前来,还有沙阿的旨意要给你。”
一听有命令,巴赫拉姆赶紧认真倾听。原来是正式的任免令,任命巴赫拉姆为当地的总督,拥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事任命和外交。
“感谢沙阿,祝愿他长寿。”
巴赫拉姆感激纳赛尔丁对他的信任,而他马上就下了第一件人事命令。
“李才先生,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副手了。合作愉快。”
这样的上任方式倒是头一次见,不过既然升官了,李才也是要感谢总督大人,按照以往的礼节来表示感谢。
“多谢大人对我的新任,我一定会做好这个职位。”
随后,巴赫拉姆将总督办公室转到西贡,相比于堤岸,这里水网密集,水运发达,有利于统治三角洲。
第120章 殖民地的拓展
巴赫拉姆和伊朗军队进入西贡城,当地的华人自然是热烈欢迎,而越南人则惊恐的看着他们。
“这里还真是好地方,就是沼泽太多了。”
此时的西贡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在城外还有大片的沼泽。同时因为这里农业资源丰富,所以成为不少人的造反孵化基地。
“大人,这里被顺化朝廷占领后原本要建成另一个王城,但因为十六年前当地将领造反,所以这里的一切都被毁了。”
李才向巴赫拉姆讲解西贡的历史,这里地理位置不错,只要用心经营,很快就能有效果。
“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市场,方便民众交易。然后旁边可以做一个旅馆。”
“码头也要拓宽,这样方便商船停靠。”
总督大人开始在西贡城周围指指点点,看看哪里可以开发。李才都记了下来,虽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他们可以先投资,然后从中收获更多利益。
“这些土地我看可以分包出去,这样不仅能回笼资金,也能建设当地。”
巴赫拉姆也知道目前伊朗不可能为他提供更多资金,所以只能从当地想办法。华人虽然有钱,但也不能直接杀了掠夺,这太难看了。
所以,通过出售土地来获得收入成为总督的选择,估计他们是很乐意的。
“大人真是为这里着想,只要好好开发,那么未来就可以获得十几倍的利益。”
李才将这些土地记下来,等回去后再让家里人出面购买。顺便再让自己的生意伙伴一起前来,这也是他们做生意的方式。
华人的生意往往是家族生意并通过集权方式进行管理,私人关系较正式关系而言被优先考虑。然后经过贸易,形成了一个叫竹网的贸易网络。
竹网连接东南亚和大陆,通过华人社区之间的贸易掌控当地的主要经济。而李才代表的越南华人也让巴赫拉姆看到了他们的潜力,用他们统治当地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当地成本。
而且华人对于占多数的高棉人拥有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并在维持经济活力和繁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能行,柬埔寨这个国家他们也可以拿过来。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获得这里的正式统治权,穆罕默德,麻烦你继续北上。”
巴赫拉姆命令穆罕默德继续攻打越南,逼迫嗣德帝承认伊朗的势力范围。而他则在这里进行内政治理。
“是”
穆罕默德带领军队在这里休整几天,随后登上战舰前往芽庄。准备逼迫当地投降。
——————————
索马里发现了煤矿的消息,经过确认是真实的。而且是6.1亿吨的可开采储量,这对伊朗而言怎么不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这样一来,伊朗可以拥有更多资源来培养自己的企业。为此还继续向英国订购高炉,准备将伊朗生铁产量提升到每年五万吨,钢一万五千吨。
目前政府花钱是如流水一样,好在国库中还有一些资金使用,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沙阿,这些矿石可是安拉送给伊朗的礼物。如果能够得到开发,钢铁厂的生产成本可以下降5%左右,我们可以继续提高产量。现在全国各地都需要钢铁来生产,只要建设不停止,钢铁就永远有利可图。”
纳赛尔丁听完汇报后询问,“现在全国的经济形势如何?”
侯赛因马上说道:“目前全国不管是工商还是贸易都在逐渐增长,全国注册工厂有116家,而阿塞拜疆一地就有58家。”
这个情况对于伊朗来说已经是举全国之力了,而这些工厂中不少是20人以下的小工厂,工人超过1000的都是国有企业。
而如果抛开国有企业,私人创办的工厂一共94家,创办资本也不过1060万里亚尔。和欧洲国家比简直是弱小。
“怎么才这么点,不是说全国对欧洲机械购买很多吗?”
“沙阿,工商部只统计注册的工厂数量。大部分购买机器的都是家庭式的小型作坊,他们可能只有一两台机器,所以没有算工厂行列。”
听着侯赛因的解释,纳赛尔丁知道自己把伊朗想的太有钱了。就算是土地改革,农民要想富裕也需要几年时间。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用政策来扶持引导国民来创办工厂。银行也要做好辅助,这个行业永远不能掌握在私人手中。”
不知道为什么,沙阿对于金融业的监管很严。不允许任何人成立银行机构,但欧洲都是私人掌握银行。
不过看着沙阿的坚持,他们也不敢再说什么。除了金融,沙阿支持继续就关税问题和英法谈判,此外对殖民事务开始狠起来。利润成为他最关注的事。
“第一批教师已经完成学业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学业,德黑兰大学也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我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开始增多。”
伊朗的世俗教育随着大不里士大学和德黑兰大学的建立起步,不过还没有完全政教分离的地步。以法赫塔米尔扎为代表的宗教会议参与到了历史和波斯语教材的编制中,为了传播伊朗是西亚唯一的主宰,他们开始推崇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当然阿拔斯王朝也在其中。
在西亚的历史上,除了几次和罗马帝国对抗,其他的时候都是伊朗人为主的时代。而为了融合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还编了故事,说原本这两个民族是一个种族,但因为一场大型洪水而分成两支,一支来到这里成为波斯人,另一支去到阿拉伯沙漠成为阿拉伯人。
不知道外国人信不信,反正伊朗教材是这个。而且就算人种不同,他们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宗教可以充当民族之间的胶水,将他们联合起来。
不过教材编的再好,也需要有人看得懂。为此扫盲运动和义务教育提上日程,但这两个运动也需要大量的教师储备,所以在大学中,师范学院是最早成立的一个学院。
第121章 半岛进展
波斯湾两岸的贸易已经大幅增加,什叶派的阿拉伯人也前往库姆朝圣。原本的无贸易状态被打破,伊朗的商品涌入阿拉伯半岛。
宰赫兰到处都是伊朗商人,因为当地出产的限制,他们只能通过大量出售珍珠来换取粮食和水果蔬菜。这是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