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90节

  亲王赶紧说:“根据我们的消息,清国正在邀请伊朗代表团前往……还有日本政府的邀请……”

  亚历山大坐不住了,这伊朗是要全方位堵住俄罗斯的出路啊!

  目前俄国已经在远东拥有了出海口,但仅有一个。这对于俄国来说不够,因此他想要继续南下,远东的旅顺、朝鲜的釜山、日本的函馆,都是优良港口,有了这些,他们就不用愁被围堵了。

  而且从18世纪后期开始,俄罗斯探险家在远东探险,多次进出库页岛与虾夷地等被幕府认为是实际领土的区域,同时也多次要求登陆补给与开港。可以说只要他们占领当地,就可以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出海口。

  但是现在,伊朗正在破坏他们的行动。俄国不能一忍再忍了,必须出重拳!!!

  “让我们的人再给他们施加压力,最好是再来一次战争。”

  亚历山大二世叹了口气,“真的好怀念那位将军,直接送了那么多的土地给帝国。如果不是俄国人,真的想给他颁发一枚勋章!一吨重的!”

  可惜了,本来还能在中亚要一块的,但伊朗拼了命的反对。看那架势,是准备鱼死网破啊。

  他就不明白了,远东不是他的父母,怎么就拼命呢?

  沙皇陛下没有想过,一旦得逞,接下来会是什么?他会将全部远东地盘吞并,然后再调转枪口。伊朗绝不能让这个计谋得逞。

  沙皇准备敲打敲打远东,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老大。同时准备在西部联系英国,准备一起破了三国同盟。

  俄国一直是这样,东西两头扩张。彼得一世叫嚷着:“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阿穆尔河口“。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把“远东政策的中心“定为夺取阿穆尔河流域。

  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实现高祖父和祖母遗志“。下令组建了“阿穆尔问题特别委员会”,作为侵略黑龙江流域的主要组织。1847年,又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作为解决黑龙江问题的急先锋。再然后,到了1860年,所有的事都知道了。

  事后,为庆祝此事,沙俄将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然而,他们的贪婪没有就此止步。一切还在继续,只不过他们还要面对伊朗的围追堵截。

  在被迫撤回对汗国的支持后,他们的势力就一天不如一天。据说他们新上任的左宗棠总督用着从海里出来的金钱,拿着从土里收获的火枪火炮,逐渐开始向西清除反对势力。甚至那些人还是和伊朗同一宗教的。

  而在日本,征夷大将军正在努力摆脱西南地区的勒索。开始将权力集中在江户,这引发了当地大名的反对。而为了重建声望,将军派人去京都试图将宫廷的卫戌部队换成他们带去的幕府常规军,却受到了以德川庆福为首的人士的抗拒;而此时长州藩的倒幕派重掌藩政可以说正给了他们一个走出这种进退两难境地的借口。随后,将军德川家茂决定再次征讨长州。

  6月7日,以长州藩向幕府舰队控制的周防大岛的炮击为起点,13日在艺州、小濑川方向,16日在石州方向,17日在小仓方向,战事各自开始。

  而长州藩和萨摩藩结成了同盟,并且在英国支持下开始做出反击。幕府海军与高杉率领的舰队交战,遭到奇袭而败走。其他方向也是屡战屡败,军队一度逼近京都。

  而且由于各藩为防战事演变成长期战均戮力储备兵粮,以致市场米价高涨,全国各地因此发生了动乱。再后来将军德川家茂去世更是让幕府军士气遭受打击。双方开始议和。

  长州征讨的失利,使得幕府实力不再的事实为人所周知,同时幕府对长州藩以及萨摩藩的影响、干涉能力亦丧失殆尽。一场大的风暴正在来临。

  正是因为远东的剧变,伊朗、英国、法国、俄国才开始见缝插针,割让领土、开放市场、颠覆政权,怎么有利怎么来。而随着势力的挤压,他们之间也开始了争斗,但结果,还是得需要时间才能展现。

第520章 萌芽

  工业博览会上的东西让到访的游客目不接暇,没想到东方也能有这么新奇的玩意儿。

  特别是那个没有见过的自行车,骑上去可比其他类型的舒服多了。而且速度也快,也省力。就是想要购买得等他们产能上来,现在一个月也就生产1000多辆。这还是紧急投入的情况下。

  但还是有不少人订购了自行车,一些商人甚至几百几百的订购,准备运回国大赚一笔。

  但这些订购也只是小打小闹,真正订购的大头则是军方。因为他们发现自行车的速度是走路的好几倍,要是遇到地形崎岖的地方,可以用自行车来提升速度。因此下的订单都是五位数起步。

  自行车工厂的极速扩大也带动了其他原料的进口和生产,橡胶和高精度零件开始有了更大的市场。这也促使工厂不得不提高技术,毕竟好技术才能拿下更大的市场。

  西门子公司为纳赛尔丁展示了自己所研发的大功率发电机,通过增添燃料就可以发出一定的电力。就是不知道用在哪里,不过好在沙阿为他们提供了个方向。

  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当时纳赛尔丁以120万里亚尔的价格从对方手中购买了专利。随后开始了改良。

  发电机沙阿不会,电灯泡还是能勉强指引的。炭化处理的竹丝再抽空气体,可以持续亮700个小时。电灯泡就此出现。

  30盏电灯泡在发电机的发力下亮了起来,瞬间将房间里照的犹如白昼。

  这种不同于煤油灯的照明更加安全,也没有煤油燃烧的气味。要是能够普及,也是提升效率的手段。

  但纳赛尔丁知道,要是强推这个,不管是谁都会反对。因为此时的伊朗已经被石油绑在一起。

  巴库油田生产的石油和煤油分别占世界的60%和72%,由石油公司产生的收入也是伊朗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巴库周边,也有依靠石油公司吃饭的人。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没有取代煤油的新产品前,电灯这个只能缓慢推广。不过其他的倒是可以马上上手,只要能发明出来。

  不过,现在的发电机还有些问题。比如传输距离短、功率小、不稳定等,这些需要一一解决。

  不要随口一说直流电交流电,对方就马上能懂。现在的理论还没有到这个地步,需要漫长的投入来逐渐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苗头开始显现,石油、内燃机、电力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不下死手发展怎么能行呢?

  ——————————

  工业博览会带给伊朗巨大的收益,同样的也带给巴格达这座城市巨大的收获。

  雄伟、壮丽的城墙、宽广、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华、热闹的街市,巴格达任意一角显露的景象,无不向外传递着这个城市的生机和希望。

  随着伊朗政府宣布迁都,不少商人闻风而动。花费不菲的积蓄,向着猜的的方向赶去,想要成为首都的常住居民。预计人口很快就会突破50万。

  而向南看,巴士拉和科威特城的港口正在迎接络绎不绝的商船。作为波斯湾的重要港口,来自各地的商品会在这里出口,同时进口东方的产品,经过铁路运送到西方。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和工业革命兴起,这使得人们对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增。巴士拉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贸易中心之一,其主要交易商品包括粮食、香料、丝绸和货币等。

  到了1820年,巴士拉贸易非常活跃,这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全球贸易需求的增长。这些因素为巴士拉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并对中东地区和跨大陆贸易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巴士拉贸易的发展是一个迅速扩张和多元化的过程,商品种类繁多。

  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新的航路和贸易中心产生了,比如,因为好望角航线的开通,欧洲商人能够直接航行到印度洋和亚洲,这使得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贸易中心逐渐转移,降低了巴士拉作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性。底格里斯河与巴士拉港的淤塞问题愈发严重,致使船只难以出入,加之河道长期未得到维护清理,导致船只无法顺利通航,对当时的贸易造成诸多不便。

  在伊朗征服这里后,马上开始投入资金来发展。当地进入了大建设时代。当地的商人也趁机投入资金,建设工厂。铁路的建成、河道的疏通再次让巴士拉绽放自己的光彩。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一千年后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繁荣。如果说里海沿岸是伊朗的山东,那么美索不达米亚就是伊朗的江南。全国的人口经济集中之地。

  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征,巴格达、巴士拉和纳杰夫分别成为政治中心、贸易中心和宗教中心。和巴格达一样,巴士拉的人口也达到了20万,纳杰夫14万。科威特城突破1万,宰赫兰达到17万。这些城市全部用铁路串联,人员的流动相当活跃。

  随着政府对当地的大投入结束,当地的经济效益很快显现出来。游牧的阿拉伯人定居在城市或者郊区,因为他们发现,比起飘忽不定的放牧,还是在城市工作更好。子女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的食品价格也更低。

  有了一个新政府也不是坏事,以前总是打打杀杀,现在都是聚会和娱乐。他们的刀放在家里,但不用担心敌人找上门来。当地的警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交换,他们的语言和信仰向伊朗靠拢,原本他们坚守的随着几次战争和伊朗夺取麦加而崩塌。这个世界终究是以强者为尊,既然奥斯曼都能用武力夺走哈里发的头衔,那么伊朗为什么不能。而且伊朗显然比另外两个国家发展要好,没有比生活在伊朗更幸福的事了。

第521章 半岛部族

  科威特城如今也是今非昔比,谁还想到在二十年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城镇。在东印度公司将总部撤走后,这里就萧条了起来。现在重新繁荣,伊朗功不可没。

  萨巴赫家族也有了钱,将自己住的堡垒大修了一遍。部族的人从来没想到,现代社会竟然这么方便。

  这种纺织机竟然能织出这么美丽的布,还有这样的地毯,不易保存的水果也能做成罐头长期保存。这可比以前要好过多了。

  现任萨巴赫家族家主是阿卜杜拉二世,经过他父亲和爷爷的经营,家族现在拥有的财富是之前几百年都攒不到的。而他也安安心心在这里当个贵族,伊朗政府给足了自己好处,就支持下沙阿好了。科威特城的税收有30%是属于萨巴赫家族的,这也算伊朗政府给他的福利。

  “哈,尝尝这个罐头,没想到在这里也能吃到蔬菜。这就是沙阿的恩泽吗。”

  阿卜杜拉二世邀请家族的其他成员在城堡中举办宴会,虽然说罐头已经进入餐桌有几年了。但这种食物还是会让不少人觉得新鲜。

  “多亏了沙阿,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的好。”

  所有人都赞同这一句话,虽然奥斯曼对他们也不错,但也只是承认他们的自治,其他的什么都不管。

  伊朗就不同了,虽然自己需要上交政治权利和提供阿拉伯骑兵,但伊朗可是赠送了不少东西。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和财政投入,公司的股票也好好保存,这是部族每年最重要的收入。

  现在萨巴赫统领的部族除了放牧耕种,还从事贸易、军事,有的已经是伊朗的将军,又或者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

  现在的部族多以和伊朗贵族联姻为荣,最大的沙马里部落就和多个伊朗王族成员联姻,甚至还将女儿嫁给了沙阿。现在可是半岛首屈一指的大部族。

  “听说了吗,现在可是流行去其他地方买地,建工厂。”

  “这不是十年来一直流行的吗?而且现在工厂也不是稳赚的,只有土地才是稳定的。”

  虽然伊朗经济还在发展,但工厂的确不是过去那种稳赚不赔的情况。破产的工厂比比皆是,大多是因为资金周转不通,政府正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唉,萨勒曼叔叔,工厂自然是有赚有赔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工厂的利润也是店铺所达不到的。”

  年轻的伊本反驳了这个观点,作为德黑兰大学的毕业生,同时又游历过英普两国的人来说。工业是国家的未来,就算前期投入巨大,也不能轻易放弃。

  “有理有理,年轻人的见解就是不一样。”

  虽然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反正他有理就对了。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他们这些部落长老能左右的,就算有人不服,当伊朗的大炮架在城外,你不服也得服。

  麦加的部落想来更有发言权,因为之前的不愉快,导致当地部分部族和伊朗政府关系紧张。在1865年他们掀起了一次叛乱,后被当地亲伊朗的部族给镇压。

  伊朗在麦加主要依靠部族、麦加商团和神职人员统治,虽然将当地划分了省,但高官、市长等都有当地有威望的人出任,只有铁路局等政府部门机构由伊朗中央政府管理。

  麦加商团经受了伊朗政府的改造,通过利诱、调任等手段将伊朗政府势力扩大到一半。随后彻底掌控商团的控制权。

  随着吉达港的扩建和延布工业区的建设,经济重心逐渐向着这两个地方移动。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当地部族的经济力量,进而迫使他们在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等问题上让步。

  世俗世界有些撑不住,那么宗教世界呢。对不起,也不行。伊朗沙阿兼任两圣地监护人,但当地的管理机构由什叶派和逊尼派共同管理。要知道两派的武力值和火气也是相当爆炸的,进而酿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斗殴事件。

  1864年5月,正值朝觐季尾声,数百名逊尼派朝觐者滞留麦加。伊朗任命的麦加谢里夫以“防疫检查“为由,扣押了一批从君士坦丁堡运送到宗教典籍。此举引发朝觐者强烈抗议,而负责维持秩序的伊朗军队偏袒什叶派学者,最终导致双方在禁寺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逊尼派朝觐者拆毁清真寺内的铜灯台作为棍棒,什叶派学者则挥舞礼拜用的跪毯反击。麦加驻军紧急前往,逮捕了148名斗殴最严重者,而此次事件也造成了186人死亡,以及克尔白银制排水槽断裂、萨法-麦尔沃走廊12根廊柱倒塌等情况。

  该事件被什叶派称为“第二次卡尔巴拉“,逊尼派则称“莱麦丹净化运动“。至今仍是敏感话题,至于那些人的下场如何,他们也不得而知。

  但在此之后,伊朗对于逊尼派也更加的敌视。明面上倒是没有这样,只不过在暗地里给他们使绊子。同时加大了对阿拉伯人的同化历程,当地也是建设学校最快的地方。

  为了兼顾伊朗本土和阿拉伯半岛的联系,所以政府要迁都巴格达。从宰赫兰到胡富夫,再到利亚德,最后到达麦加,这段路线是传统的阿拉伯半岛商路,这其中铁路的建设困难重重,但沙阿多次表示,就算再困难,也要建设完成。伊朗交通部不得不和铁路公司商量多次方案,后来为了种树,还把农林部门也拉了进来。

  政府已经为铁路拨款1400万里亚尔,但对于半岛环境来说,需要长久的维护才能延长铁路寿命。沿途的站点工作人员也需要提高薪水来让他们不至于厌烦。预计总建成需要2500万里亚尔,以后的维护费用也需要400万才行。

  纳赛尔丁也想完成环半岛铁路,但最重要的城市亚丁还在英国人手里。不管他说什么,英国人都不会让。更何况,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即将开通,红海将会变得非常繁忙,英国更不可能放弃了。

  啊,埃及,沙阿差点忘了这位。毕竟是中东三强之一,怎么不带他玩呢?

第522章 开罗

  埃及,世界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在这里拥有许多神秘知识需要探索破解,这里曾是罗马帝国的粮仓,也曾是奥斯曼帝国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已经变成最虚弱的一部分了。

  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从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与此同时阿里还在北非、西亚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然而埃及的这种生机并没有持存多久,在与土耳其的无休止的内斗中国力耗尽。外国势力则利用土埃矛盾,打着“援助”“调停”的幌子大举进入。1840年原本以法国为靠山的埃及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签订《亚历山大和约》,此后埃及虽然名义上的主子仍是土耳其,实际上却换成英国,以致最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现任的赫迪夫伊斯梅尔帕夏开始了规模与其祖父相约的内部改革,改造关税制度及邮政、刺激商业发展、创立制糖工业、兴建皇宫。他又大大地发展开罗,在开罗西端模仿巴黎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又改良亚历山大港。

  这位也意识到埃及的位置对于苏伊士运河的建造举足轻重。他登位后拒绝承认前任塞伊德一世与苏伊士运河公司达成的,不仅允许修建和营运运河,还在两岸土地拥有某些权利的共识。

  这些虽然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但也使得埃及债台高筑。根据推算,埃及外债达到了1100万英镑,都不知道他和奥斯曼怎么花的。

  “这是沙阿的一点心意,还请不要嫌弃。”

  伊斯梅尔帕夏看着英国汇丰银行的汇票,再看看这位伊朗特使。不知道对方花50万英镑给自己是何居心。

  “多谢贵国的好意,沙阿果然是非常富有,一出手就是50万英镑。”

  “哈哈,沙阿确实是富有。但也愿意带所有人一起赚钱,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这话说的,谁不喜欢赚钱。据说阿拉伯半岛的那些部族都已经开始花天酒地了。

  当然,自己虽然也有享受,但更多的是要将埃及建设成一个强国,并且在未来摆脱奥斯曼实现独立。但这几年的情况发现,自己对埃及的财政还是太高估了。

首节 上一节 190/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