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第156节
只不过,贾家只有老易和贾东旭是城市户口,也就2个人有定量。
何保国要上班,也就没来。
这点事秦淮茹就能搞定。
这次也顺便和傻柱两口子分了开。简单来说,傻柱两口子1个粮本。
而这也就有点分家的意思了。
现在也就住在一个四合院,但吃饭也并不一起。
另外,傻柱两口子的工资也不用上交。
加上现在傻柱两口子单独有粮本。
当何家的定量下来,秦淮茹仔细看着。
何保国的定量是家里最多的,每个月27斤粗粮,5斤细粮,0.12斤食用油。
秦淮茹的定量是每个月21斤粗粮,2斤细粮,0.08斤食用油。
雨水也有定量,但比秦淮茹要少很多。
至于秦淮茹的宝贝儿子,定量也有,但却更少了。
而等秦淮茹肚子里这生下来,何家又能增加点定量了。
至于傻柱两口子的定量,都比不上何保国,又都比秦淮茹稍微多一点,加起来可不少。
贾家的定量也顶多。
贾东旭是二级钳工,定量有25斤粗粮,5斤细粮,加起来80斤了。
老易更是不得了,六级钳工的定量还是很给力的,粗粮就33斤了,细粮则是7斤,加起来足足40斤。
四合院里。
各家的定量都下来了。
不少人都是愁眉苦脸。
轧钢厂一下班,老易今天也没在厂里加班,就赶紧回家来。
不顾家的贾东旭也难得早早回了家。
无论是老易还是贾东旭,都对自己的定量十分关心
没办法不关心,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口粮啊!
至于贾张氏,马荷花,棒梗小当,还有二梗,都没定量的问题,这就让老易和贾东旭都比较头疼了。
然而,这能怪谁?
因为舍不得放弃农村那点田,贾张氏和马荷花都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城里来。
等到听说粮票会发行,知道不妙,这时再想把农村户口迁到城里来也就难了。
只靠老易和贾东旭的定量,自己吃饱没什么问题。
若是再把细粮换粗粮,粮食可以更多。
若只是养着没定量的贾张氏和马荷花,老易和贾东旭也压力不大,但还要养活3个孩子。
这么一来,贾家的定量肯定是不够
因为有自行车,贾东旭先一步回到家。
一回到家,贾东旭首先就问起了家里的定量。“定量下来了。”
贾张氏烦着呢!
而马荷花则把家里的粮本拿出来给贾东旭看。
由于老易和贾东旭都有工作,粮票也就单位发,去街道办可领不到。若是雨水是中学生,定量可就多了,并且,也是学校发粮票。
国家对于教育显然很重视,
像何家,秦淮茹,雨水,还有何建设,每个月就都可以去街道办领粮票。
全国扫盲,中学生,大学生,各种福利。
高中生毕业了当个基层干部在这年代并不奇怪。
而哪怕只是当个最低级的办事员,工资也不低。
比高中更吃香的是中专,
中专毕业的,可都是香饽饽,要找个好工作很容易。
清楚了家里的定量,贾东旭皱着眉。
“定量也太少了。”贾东旭就觉得这太少。
“1斤细粮能换3斤或4斤粗粮。”贾张氏说。
“妈,要不然你就回农村吧!也给家里减轻负担。”贾东旭想了想,就说道。
贾张氏好吃懒做,还喜欢整幺蛾子,要是她回农村,贾家的压力就能一下子小很多..
贾东旭这也是为贾家考虑。
然而,贾张氏嘴上说为贾家,为贾东旭考虑,但让她回农村,她就死活不干。
这次也没例外。
当贾东旭才开口让贾张氏回农村,贾张氏立刻就是闹腾起来了。
就见贾张氏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拍着大腿,口中老贾老贾的喊,又是骂贾东旭不孝。
没多久,老易也是下班回来了。
在厂里时,老易就打听清楚了。
所以,老易清楚他和贾东旭的定量。
情况和老易打听的一样。
对于贾东旭又想把贾张氏送农村,老易也能理解。
而老易也认真考虑了起来。
“我还要照顾老太太,我身体不好,反正我不能回农村,你们是要逼死我吗?”
贾张氏慌了,看老易在考虑,她担心老易这次支持送她回农村。
现在城里的日子不好过,但农村更苦啊!
贾张氏她又不傻。
贾东旭两口子也都看向老易。
老易的态度决定贾张氏的去留。
一旦老易铁了心要贾张氏回农村,贾张氏再怎么不想下乡也没用。
而老易却是犹豫着。
老易还想和贾张氏离婚呢!
把贾张氏送回农村,这个婚就难离了。
老易他定量多,要是和贾张氏离了,娶个农村会过日子的肯定不难。
而老易不吭声,这让贾张氏可是心里没底。
老易在考虑威胁一下贾张氏,要是贾张氏不想回农村,就和他把婚离了。
这年代离个婚是不太容易,但老易也并不是就离不了,只是他爱借羽毛,不想名声受损。经营个好名声可不容易。
能被推举为四合院的一大爷,也和老易他名声好有关。
一旦名声坏了,老易可就坐不稳院里一大爷之位了。
并且,无论在厂里还是在南锣鼓巷,名声差的都不好混。
因此,老易不仅是想和贾张氏离婚,还希望贾张氏主动承担骂名。
反正贾张氏现在的名声也臭,再差一些也没什么吧!但他老易的名声可不能坏啊!
所以,老易才迟迟没能和贾张氏离婚。
如今定量下来,老易正好可以拿捏一下贾张氏。。
第65章 小贾不行
转眼,定量出来也有大半个月了。
只说四合院里,还是农村户口占了大多数,而农村户口可没定量。前院,三大爷家。
把细粮都换成了粗粮,三大爷家每个人好歹都能吃饱。这主要也是三大爷家定量多。
三大妈暗暗庆幸,好在她早早把户口迁到城里来,要不然家里就1个人有定量,日子可就难过了。
为了找工作,三大妈才把户口迁到城里,为此,还找关系送礼了。
而随着把户口迁到城里,三大妈也就成功找到了个工作。
要是没把户口转城里来,三大妈没准到现在都没个工作。
公私合营增加了不少岗位是不假,但不代表就能很容易找到个工作。
因为子女的户口随妈,若是三大妈还是农村户口,阎解成等也就都是农村户口。
现在,三大爷家都是城市户口,也就都有定量,甭管定量是多是少,有总比没有强。正因为家里所有人都有定量,所以,没多大压力。
加上又把细粮换成粗粮,一家人填饱肚子当然没问题。
并且,三大爷两口子每个月还能存点钱。
此时,院里各家都在吃饭。
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吃饱。
阎解成吃着棒子面窝头和白菜,虽然不怎么好吃,但饿了有个窝头吃也挺香,再想到院里还有人吃不饱,这一对比,顿时就幸福感满满了。
“一大爷家快断粮了吧。”三大妈忽然对老伴说。院里谁家有多少粮,三大妈还是清楚的。
上一篇: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