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61节

  此人原名叫做平田正治,是松下家彻彻底底的赘婿。

  井植熏跪坐在蒲团上,看了一眼这位侄女婿,点了点头平静道:“目前东京很多人也在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有人说可以与港岛一样,吸取成功经验举办一次东京购物节,但有人却对此说不。”

  “可以的理由很多。”

  “但不可以的理由只有一条.......”井植熏摇摇头道:“东京人口太过稠密,不可能做到像中国人那样团结。”

  “整个城市举办一场类似的活动,在日本没有人拥有像邵维鼎那般的号召力。”

  这话落下,松下正治的脸色一白。

  松下幸之助却是笑了出来:“你说的对,港岛有且只有一个邵维鼎,但是在日本,却有着三井、三菱、住友、富士四大财团。”

  “就算是三洋和松下,也不过是一众财团之下个头稍大拥有自主权的附属罢了。”

  日本财团通过金融控制和实业联盟的形式,掌控着日本经济的方方面面。

  松下三洋都属于住友财团之下,索尼、东芝则属于三井财团。

  日立、日产、佳能、精工则是属于富士财团。

  这些财团财阀虽然在二战后,被美国强制解体。

  但是五六十年代后,世界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美国放松了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缰绳,四大财阀各自分解的产业,又慢慢的通过股份交叉和银行持股的形式合体。

  这四大财团,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

  想要让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算是松下、索尼这些公司会同意,他们头上的四大财团,也不会赞同。

  松下正治有些不解道:“父亲,就算是我们东京没有邵维鼎那般的强人,可东京购物节,很明显是一件合则众利的好事。”

  “一天之内,就做到了七十多亿港币的营业额,这么大的利益放在眼前。”

  “纵然四大财团之间互有矛盾,可如果事情成了,对于他们每一家,都有着极大的好处,为什么推行不下去?”

  他很是不解。

  松下幸之助淡淡一笑:“你知道我们日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吗?”

  不等他回答,他继续道:“崇尚武士道,崇尚争与斗的民族。”

  “现如今我们日本能够在二战后,重新崛起,就是因为这‘争与斗’。”

  松下幸之助目光如炬,沉声道:“日本的民族性是什么,今天我给你们再上一课。”

  “在强者面前,我们恭顺,吸取着他们所有的长处。”

  “在弱者面前,我们毫不留情的倾轧,获得他们身上一切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日本人。”

  “你说,民族性如此,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四家坐下来合作,谁又能确保自己会是最大的赢家?”

  “而且,港岛人为了这一次购物节,可以说的是海纳百川,你觉得我们日本人会对那些外来游客做到同样的地步吗?”

  答案自然是不可能。

  八十年代的日本,空前自信。

  85年之后,更是放出豪言,一个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

  现如今,除了欧美一些国家,其他国家根本就没被日本人放在眼里。

  来日本消费?

  日本需要外国游客来花钱?

  他们大把的钱还没处花呢!

  井植熏回到家,脑子里还是松下幸之助的那番话。

  “争与斗,是啊,得争得斗下去啊!”

  “即便是松下,三洋也要都下去。”

  井植熏的野心越加的膨胀。

  在日本本土,松下、东芝、日立、夏普、索尼、三洋等几大电器集团的格局,已然立下。

  三洋再怎么发展,也难以撼动上三家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海外不同。

  这一次,虽然还没有看到屈臣氏有关于三洋电器的具体销售数据。

  但是,十三亿六千万港币的销售额,关键这还只是一天。

  所以,对于港岛,他更加重视了起来。

  甚至于,他还要通过港岛作为跳板,进入到弯岛、澳门乃至于内地市场。

  不过他的速度快,有人比他的速度还要快。

  港岛的销售业绩出来,日本很多家电集团都认识到了港岛的强大消费潜力。

  以至于,索尼第二天就派人前往了港岛,探讨合作可能。

  松下、日立更是在新闻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有了行动。

  井植熏在知道这些情况之后,简直暴跳如雷:“我说姐夫怎么有时间,把我叫过去喝茶。”

  “原来背地里早就有了行动。”

  “商战商战,还他妈算计起自家人来了。”

  “你们不仁,别怪我不义。”

  他可是早就知道邵维鼎有进军家电行业的想法。

  既然如此,他干脆添上一把火。

  三洋作为合作方,以后直接代理邵维鼎的核心机电业务。

  邵维鼎赚的越多,他们三洋也能赚的越多。

  越想,井植熏越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

  (第三更被审核了,三点发的,明天看吧)

第379章 赚钱的天才,引起的内地风波

  “领导,这是新华社从各地收集来的报纸,已经帮您翻译好了。”

  燕京,一名穿着中山装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将一份文件递了上去:“另外,这是华润公司总经理何汉昌送来的内参。”

  陈公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点了点头“放在这里吧,我先看看报纸。”

  他是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最为关注的就是招商引资和海外金融变动。

  港岛作为内地面向国际的窗口,那是在一众红头文件上都是黑笔加粗的。

  尤其是还在这种谋求港岛回归的当口。

  陈公拿起报纸,细细的看了起来。

  先是港岛那边的报纸,然后再是南洋的华文报。

  一份又一份。

  脸色也是逐渐凝重。

  在看到文汇报关于《长江》纪录片的报道后,他将秘书叫了过来。

  “小李,这个《长江》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领导这我还真知道。”秘书笑道:“这是上半年港岛无线台特意来找寻我们央视寻求合作,拍摄的一组纪录片,叫做《话说长江》”

  “原本我们是打算放在明年年初的时候放映的,港岛那边好像是安排在十一月二十日左右。”

  “这个《长江》电影,我询问过新华社那边的工作人员,说是无线台自己再剪辑了一遍,将二十三集剪成了两小时的电影纪录片。”

  “港岛新华社的同志已经有人看过那部电影了,剪辑的非常好,对于港岛百姓很有吸引力。”

  陈公听后,点了点头:“乡愁,成了具体的符号。无关政治,却处处都在给我们做宣传,这个无线台很会搞宣传工作嘛!”

  “领导,这个无线台可是资本主义的电视台。”

  秘书提醒道。

  陈公摆摆手:“哎,这是心向祖国的爱国人士。”

  “看他们做的这些,我就懂了。有时候文化宣传比之统战要重要许多,尤其是在港岛这个特殊的地方。”

  “之前还有些同志对邵家说些怪话,说什么英国人笼络,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可他们不明白,表面上说多少好话的人,都抵不上这一件实事。”

  秘书疑惑道:“领导您说了这么多文化宣传,怎么一句话都不提这个港岛购物节啊?这可是几十亿港币的营收啊,按那个明报的说法,整个港岛一天可能创造了百亿收入。”

  “说实话,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不知道说些什么?”

  “港岛的经济运转规律和内地完全不一样,无法适用于我们。”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陈公凝声道:“这个邵维鼎,是个天纵奇才!”

  “听说他要来内地是吗?”

  秘书立刻道:“是的,是上面的亲自邀请,不过之前邵先生在欧洲谈生意,回港之后,又在忙港岛购物节的事情,拖到了现在。”

  “等事情告一段落,大概率就会来内地了。”

  “好,等他来了,你安排一下,我要好好和他聊聊。”

  “这种人才,尤其是有着一颗爱国之心的人才,值得国家的重视!”

  说完,他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挥了挥手,让秘书退下。

  自己再打开了从日本搜集过来的报纸。

  因为有译文,也有精要,所以看的很快。

首节 上一节 361/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