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199节
殖民者,土人,一遍又一遍。
南洋华人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被一遍又一遍屠戮着。
原因嘛,无非就是没有靠山,是无根的浮萍。
南洋华人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自救,想过寻找靠山。
他们向当时的清政府上表,他们抱团取暖成立华人组成的国家兰芳国,他们捐钱捐物支持革命。
可是,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
甚至于,因为民国的腐朽与对他们的伤害。
对于这块称之为故乡的土地,已经有些敬而远之了。
不过有人敬而远之,但是依然有人仍然对这片土地,充满热忱。
谢国明就是这样的爱国华人,他今年42岁,出生在曼谷。
但是他的小时候是在汕头度过的,之后又在港岛读完高中。
所以,他虽然出生在曼谷,是个暹罗华人,但是骨子里仍然认为自己就是个中国人。
1979年国内改革开放,谢国明曾经就受邀前往内地,与李家城霍正英等人在城门楼观礼。
今天,他又准备启程前往内地。
依照惯例,在出发前,他来到了父亲的房间,向他告别。
谢国明虽然是正大集团的当家家主,但是他的父亲谢易初才是正大集团的第一代开创者。
所以很多重大事情,他都会请示一下自己的父亲。
“你来了。”谢易初打完了一套太极拳之后,看着站在不远处的谢国明笑道:“我算时间,你也应该到了。”
“父亲。”谢国明将手巾递了上去,恭敬的叫了一声。
谢易初身材消瘦,擦了擦汗随口问道:“怎么样?黄家的燕窝公司愿意卖了吗?”
他说的是黄子澄生前与人成立的金岛燕窝公司。
这家公司取得了暹罗海岛燕窝采摘专利权,并且持有20%的股份,以及经营权。
现在黄子澄死了,这家公司也落在了黄闯保手里。
这让经营农产品起家的谢家立刻就看到了机会。
“他们不卖也没办法了。”谢国明嘲笑道:“黄家六十年代跑去港岛,现在又灰溜溜的跑了回来,还得罪了港岛的邵家,现在金岛燕窝的其他股东都不希望黄家继续持有这些股份,以免遭到殃及。”
谢易初听罢点点头笑道:“燕窝是好东西,内地不是在改革开放吗?等他们有钱了,咱们手里的燕窝会越来越值钱。”
“父亲,你就这么看好内地的发展?”谢国明十分意外。
“为什么不呢?”谢易初将毛巾放到了一边,淡淡道:“中华五千年历史,前面五千年,它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就在近一百年,落后了西方诸国。”
“但是儿子,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打不倒的。”
“十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国家,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人能够忽视。”
“它现在醒了,又怎么可能不会强大起来。”
谢国明想心中对此事认同的,他之前去过内地。
贫穷是普遍现象,但是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要发展要强大的决心仍然让他感到震撼。
想到这里,他问道:“父亲,那您觉得这一次内地邀请我过去,是因为什么?”
谢易初皱了皱眉道:“上一次你去内地,打通了暹罗与广东的进出口通道,让我们家的生意进入到了内地市场。”
“这一次,据我所知,不光是你,甚至不光是暹罗,星加坡、大马、港岛这些地方很多人都受到了邀请。”
“这么大的阵仗,谈的事情应该不会简单。”
谢国明道:“我看港岛那边的报纸,港岛一共去了十八个人,政治、工商界人士都有,听说还要洽谈港岛回归的问题。”
“这些事情和我们没关系,但是港岛回归内地要谈也是和英国人谈,邀请这些人更大概率还是为了经济。”
“您是说招商引资?”谢国明皱起眉头道:“怕是很难。”
上一次观礼,内地就放出过这种口风。
但是只有霍正英少数几个人响应,李家城更是闭口不谈。
这一次,李家城干脆就不来。
这个人的态度代表了很大一群海外华人。
实在是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所以他们都担心投资出去的钱,打了水漂。
谢易初直接道:“我不管别人怎么想,国明你是怎么想的?”
“我.......”谢国明也犹豫了起来,一时不敢多说什么。
说实在话,内地现在太穷了。
和内地的政府做生意没问题,因为有钱可赚。
但是投资,这是真的要砸真金白银,而且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产出的。
而且他们家还是做的农产品生意。
而在内地,农产品生意又是国家专营。
他们投资,经营权是交给内地政府,还是由他们进行管理?
一切都没有先例可循。
唯一可循的先例还是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
私人资本只有分红权而没有经营权。
可是,连管理都不能参与,又怎么担保生意能赚钱呢?
看出了谢国明的犹豫,谢易初没有什么表情,只是道:“国明,你是学过我们中国历史的。我问你,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哪一个更加珍贵?”
“自然是雪中送炭。”
“你也知道这一点啊!”谢易初恨铁不成钢道:“正如你所说,现在海外华人都在犹豫不前,国内也正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
“这不就是最好的雪中送炭的机会吗?”
“他人犹豫,而我们却敢于下注,你说我们的举动落在内地政府眼中,会被怎样看待?”
“这不就凸显出了我们谢家的珍贵之处吗?”
谢易初再次道:“你知道港岛的邵家吗?”
“邵毅府?”
谢易初点点头道:“我比你要熟悉这个人,此人无利不起早,做的又是影视传媒的生意,一半市场都要依靠弯岛来支撑。”
“可是就在这样的关口,邵毅府竟然敢接受邀请,前往内地,你说他会不会怕湾岛对他的邵氏进行制裁?”
“自然是怕的。”
“可是怕,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谢易初的这番话,给了谢国明一个新的角度。
让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谢易初却是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缓缓道: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中国迟早都要重新强大起来的。”
“依我看,也就是这几十年。”
“我们谢家是做农产品做种子贸易起家的,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纵然现在农产品是国家专营,但是未来呢?”
“国明,眼光不要局限于现在。”
“邵毅府,还有他的那个儿子邵维鼎,都敢于押宝在内地身上,我们谢家为什么不敢?”
“你觉得那个邵维鼎是蠢人吗?”
谢国明自嘲道:“他要是蠢人,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聪明人了。”
黄家的下场,日本精工的下场,他虽然远在暹罗,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邵维鼎这个名字,早就已经在南洋华人流传开来了。
第205章 深圳速度,东莞见闻
“这里就是内地吗?”
邵毅府来到深圳之后,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不可思议。
不是说内地都很穷的吗?
不是说内地百姓都衣不附体,整天饥肠辘辘受冻挨饿吗?
可是现在出现在眼前的高楼是怎么回事?
到处都在进行施工的繁忙景象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这一行人乘船来到深圳,本来是要转到广州,然后乘坐飞机直飞燕京的。
毕竟这个时候深圳的宝安国际机场还得八十年代末才开始兴建。
不过因为飞机的航班少,所以还需要等待南洋的华人前来,才能一起出发。
所以趁着这几天的空闲,新华社以及外贸部的人就决定带着港岛的同胞逛一逛深圳和广东。
“老查,你上次来内地,也是这个样子吗?”邵毅府问向了一旁的查梁勇。
“上次只是经过了深圳,并没有待多久,不过好像也就是小渔村啊,怎么现在几年过去,就多出了这么多的建筑了?”
查梁勇的眼中闪过困惑,他经营着报社,接收到的最多的消息,就是大圈仔、偷渡、对岸生活过不下去,大一点的就是改革开放,上层又颁布了什么方针。
可是对于内地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不太清楚。
港岛对岸的这个小渔村,竟然发展的这么快了吗?
不单单是他们两个,就连霍正英、查济明这些人看着眼前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都感觉到了惊讶。
外贸局的宋强听到了他们两人的议论,笑着解释道:“这就是深圳,自从被划为了特区之后,深圳的变化可以说是每日一变,现在国内都将深圳的发展速度,称之为“深圳速度”。”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