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27节
"刘先生此言差矣!"伯颜激动地站起来,"那李长安公然威胁要屠戮王室,岂能为我所用?此等狂徒,当尽早除之!"
忽必烈抬手制止了争论:"两位所言皆有道理。李长安是敌是友,尚需查明。"
他沉思片刻,"刘先生,你可暗中派人前往襄阳,查一下中原武林以及李长安其人。"
刘秉忠会意点头:"属下明白。终南山多有隐士,或许能找到线索。"
"姚先生。"忽必烈继续部署,"明日你代本王向大汗上表,就说本王愿为先锋,攻打襄阳,但请求大汗准许先派细作查探城中虚实,尤其是那李长安的动向。"
姚枢微笑:"王爷英明。如此既表忠心,又争取了时间。"
忽必烈看向年轻的伯颜:"伯颜,你负责整军备战。记住,没有本王命令,不得轻举妄动。"
伯颜单膝跪地:"末将遵命!"
忽必烈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却留下了刘秉忠。
待帐内只剩二人,他低声问道:"刘先生,依你之见,这世上真有未卜先知之人吗?"
刘秉忠神色一凛:"王爷何出此言?"
忽必烈走到案前,手指轻叩桌面:"那李长安不找大汗,偏找本王。他说'天机不可泄露',又提到终南山...这些言辞,不像寻常武人,倒像是..."
他顿了顿,"倒像是知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刘秉忠眼中闪过惊诧:"王爷怀疑那李长安能预知未来?"
"或许吧。"忽必烈目光深远,"本王近来常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宫殿的样式既非蒙古包,也非汉人传统建筑,而是某种融合...殿下来自各族的官员向我朝拜..."
刘秉忠呼吸微促:"王爷,此梦..."
忽必烈摆手打断:"只是个梦罢了。"
但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刘先生,派你最得力的弟子去终南山,不要惊动任何人,包括大汗的耳目。"
"属下明白。"刘秉忠深深鞠躬,"王爷,若那李长安真能预知天机..."
忽必烈嘴角微扬:"那他就是本王最需要的人才。"
刘秉忠退下后,忽必烈独自站在帐中,凝视着跳动的烛火。
他想起小时候萨满曾预言他"将统治比成吉思汗更辽阔的疆域",当时只当是笑谈。如今想来...
帐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忽必烈却毫无睡意。
他取出一卷《道德经》,翻到"道可道,非常道"那页,陷入沉思。
李长安...终南山...天机...
这些词汇在他脑海中盘旋,如同命运的暗示。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忽必烈从不相信巧合。李长安的出现,必有其深意。
"报!"帐外侍卫突然高声喊道。
忽必烈收起思绪:"进来。"
侍卫单膝跪地:"禀王爷,大汗派人传话,明日辰时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攻打襄阳事宜。"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知道了。退下吧。"
待侍卫退出,忽必烈冷笑一声。
蒙哥的动作比他预想的还快。看来阿里不哥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大汗耳边吹风了。
他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面容刚毅的蒙古王爷。
多年来,他一直在蒙古传统与汉地治理之间寻找平衡,既不被保守派完全排斥,又能逐步推行自己的理念。
这条路走得如履薄冰,如今李长安的出现,或许会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无论是好是坏。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一位汉人老道士对他说过的话:"王爷命格奇特,将来必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但需遇贵人相助。"
难道这李长安就是老道士所说的贵人?
帐外风声渐紧,忽必烈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不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权力场上的博弈。而他,必须在这场博弈中掌握主动。
"来人。"他忽然唤道。
侍卫长立即入内:"王爷有何吩咐?"
"备马,本王要夜巡军营。"忽必烈下令道。
他需要亲自看看自己的军队,这些忠诚于他的将士才是他真正的依靠。
披上大氅,忽必烈大步走出营帐翻身上马。
马蹄声在寂静的军营中格外清晰,忽必烈策马缓行,目光扫过一顶顶营帐。
他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无数暗流正在涌动。而他,必须成为驾驭这些暗流的人。
"襄阳,李长安..."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本王倒要看看,那里究竟有什么在等着我。"
第40章 蒙古商议攻打襄阳
黎明前的草原上,蒙古大汗的金帐灯火通明。
侍卫们手持火把,在寒风中挺立如松。
帐外,各色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蒙古帝国各部族的威严。
金轮法王站在帐外,望着远处陆续赶来的诸王和将领。
他的目光在忽必烈身上停留片刻,这位王爷今日穿着简朴的战袍,却依然掩不住那份与众不同的气度。
"国师来得早啊。"阿里不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讥讽。
金轮法王转身行礼:"王爷。"
阿里不哥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今日可有好戏看了。"
说完,大笑着走进金帐。
金轮法王暗自叹息。自从李长安事件后,蒙古高层内部的裂痕愈发明显。他整了整袈裟,跟随而入。
金帐内,蒙哥高坐主位,面色阴沉。
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参见大汗!"众人齐声行礼。
蒙哥冷冷地扫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忽必烈身上:"王弟,听说你派人去了终南山?"
帐内瞬间安静得可怕。忽必烈面不改色:"回大汗,臣弟确实派了几个探子,想查探那李长安的虚实。"
"哦?"蒙哥冷笑,"为何不先禀报本汗?"
忽必烈正要回答,阿里不哥抢先道:"王兄向来有自己的主意,怕是觉得这等小事不必惊动大汗吧?"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但很快恢复平静:"臣弟知错,请大汗责罚。"
蒙哥盯着忽必烈看了许久,突然拍案而起:"小事?一个敢威胁我黄金家族的狂徒,你说是小事?"
旭烈兀见状,连忙打圆场:"大汗息怒。王兄也是为大汗分忧。"
"分忧?"蒙哥冷笑,"本汗看他是另有所图!"
忽必烈单膝跪地:"臣弟对大蒙古国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阿里不哥阴阳怪气道:"忠心?那为何那李长安偏偏找上王兄?莫非王兄与宋人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交情?"
帐内诸将闻言,纷纷交头接耳。金轮法王注意到,一些保守派将领看向忽必烈的眼神已经充满敌意。
忽必烈缓缓起身,声音沉稳:"阿里不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阿里不哥冷笑,"王兄推行汉法,重用汉臣,如今又有汉人高手指名道姓找你,这还不够明显吗?"
帐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支持忽必烈的将领们面露怒色,而保守派则蠢蠢欲动。
金轮法王心中暗叫不好。
他知道,若任由事态发展,恐怕今日金帐内就要见血。
"大汗!"金轮法王上前一步,"贫僧以为,当务之急是商议攻打襄阳之策。至于李长安之事,可容后再议。"
蒙哥盯着金轮法王看了片刻,突然大笑:"好!那就先议军事!"
他转向忽必烈:"王弟,既然你熟悉汉地情况,就由你来说说,该如何攻打襄阳?”
忽必烈知道这是试探,但他早有准备:"襄阳城坚池深,郭靖、黄蓉坐镇,强攻恐难奏效。臣弟建议先断其粮道,围而不攻,待其内乱。"
"又是这套!"阿里不哥嗤之以鼻,"我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何须这般畏首畏尾?"
忽必烈不慌不忙:"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汉人的酸腐之言!"一位老将军怒道,"我蒙古男儿,当以铁骑踏平敌城!"
支持强攻的将领们纷纷附和,帐内再次喧闹起来。
蒙哥冷眼旁观,任由争论继续。他在观察,观察每个人的立场和态度。
金轮法王注意到,在这场争论中,年轻将领多支持忽必烈的策略,而老将则坚持传统战法。
这反映的不仅是军事观点的分歧,更是蒙古帝国新旧势力的对抗。
"够了!"蒙哥终于出声,"本汗已有决断。"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阿里不哥率五万精兵,从北面强攻襄阳。"蒙哥下令道,"忽必烈率本部人马,负责切断宋军粮道。"
这个安排意味深长。阿里不哥得到的是主攻任务,若能攻下襄阳,将是大功一件;而忽必烈被分配了次要任务,明显是被边缘化。
阿里不哥得意地看了忽必烈一眼:"臣弟领命!必不负大汗所托!"
忽必烈神色如常:"臣弟遵命。"
会议结束后,诸王陆续退出金帐。金轮法王走在最后,听到蒙哥叫住了忽必烈。
"王弟留步。"
金轮法王回头看了一眼,只见蒙哥走到忽必烈面前,低声道:"本汗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你能证明自己的忠诚..."
忽必烈深深鞠躬:"臣弟明白。"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