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第644节
而再过来,就是内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内战时期陈敬云以前清时代的福建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为核心创办了福州军官学校,并且为了满足内战时期国民军的大量军官需求而大量招生,前期以三个月为一期,后期以半年为一期培养了大量速成军官到福州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为止,一共创办了十二期,培养了大约四千多名毕业生。平心而论这些速成班出来的军官素质虽然大部分不咋地,但是他们却是撑起了当时国民军的天空,并且里头的众多人凭借在内战中的战功而快速晋升,并涌现了一大批将才,杜岩鹏中将、鲍刚毅中将、程子贤中将等陆军里几十个中将都是这一时期的人,并且有几个已经晋升到上将。
内战结束后国内统一,陆军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此后招收的学生已经不是在三个月或者半年期的速成班了,而是按照最为正规的方式需要经过长达三年的系统培训,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基本功可不是内战时期里的那些军官能够相提并论了,所以前面多期的毕业生一毕业后基本就是快速晋升并走上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里陆军几乎是武汉军校生全面取代福州军校生的时代,大量内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转入预备役。
而正是武汉军校生的大量进入陆军服役,并逐渐走上高层,才让中国陆军的正规化得到了首次实现。
从1915年开始到1944年,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创办了三十九期,其中前面几期里的毕业生如果还没有退役的话,大多数已经步入了高级军官的层次,而那些十期左右的毕业生还普遍停留在校级军官的层次,至于二十五期以后的毕业生,现在大多数还在尉官到校官转变的阶层,至于三十期以后的才刚毕业没有多久,绝大部分都还是尉官呢。
赵临东在第九期毕业生里不算太过优秀,对比诸多同学的晋升速度也算比较慢了,现在才是个少校。
但是偌大一个中国陆军里头和他这样的军官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不是每个人都是军事天才的,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步入校官的阶层,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年纪轻轻在四十岁之前就成为少将的。绝大部分的军官还得一步一步慢慢熬,对于绝大部分军官而言,一生从军一个上校也就到头了,甚至很多人是在中校或者少校的军衔上就退役的,那些能够在有生之年跨入将官阶层的将领都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要不然,中国的校级和尉级军官那么多,要是他们都能够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将官的话,那么中国还不得有好几万的将军啊。
如果是和平时期,那么赵临东说什么也不可能突破障碍在退役之前晋升到少将,但是现在却是战争时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里部队何其多,军官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有幸参与实际战争的能够有多少呢?
中国的一百多个师,众多的独立团、营部队,然而真正参与对日作战的才多少,算上琉球和新加坡方向,哪怕再加上之后的菲律宾那边,动用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个师,也就是说能够直接参与战争的军官顶多也就四分之一。
而这四分之一里头担任一线野战部队的指挥官并参与重大战役的能够有几个呢?以新加坡战役为例子,参战的一共才多少营长啊,而全中国有多少个营长啊!
这样比较下来后赵临东就是觉得只要自己在这场战役里发挥的好,哪怕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但是对于以后自己的晋升之路也将会是有着极大帮助的,不说别的,单单是一个有大规模战役的经验就足以让他在未来的晋升中领上司刮目相看。
对于赵临东这样的军官而言,什么最重要呢?勋章和晋升,而这两者要怎么来呢,要军功,而军功要怎么来呢,要参与战争,说白了你得上前线,而且还得是一线部队的实际指挥官位置上才行。要不然为什么每当战争来临,国内的那些权贵之家一个个都是上下活动,为的就是给家族中服役军中的子弟调动到前线部队去,到了前线才有仗打,才有军功,有了军功才能晋升。
为什么说中国军队里权贵子弟众多而且晋升速度普遍较快呢,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每一次战争来临的时候都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到了前线去,从而得到了旁人无法拥有的机遇。
尽管这种机遇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但是风险和收获相比却是值得了,毕竟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上线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对于军官尤其是少校这种级别以上的军官而言,上前线其实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危险,除非是打了败仗,而且还是大溃败或者是那种被包围歼灭的败仗,不然像赵临东这种步兵营少校营长想要阵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临东要想在一群权贵子弟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今天的这种机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中国军方的军官群体里权贵子弟多是出了名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和中国这样,几乎所有的权贵家庭都会送嫡系子弟参军的情况了。陈敬云在中国搞了数十年的优军宣传,这里头不单单有着军人地位的普遍提供,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大家族里几乎个个都是有将官级别的现役军人。一个将军可以支撑起一个家族数十年的荣华富贵,但是一个文官哪怕是坐到了总长级别顶多也就威风几年,然后就没人能够记得住他们的名字了,哪怕是现任财政部总长、掌管战时经济委员会的吴岩清他自身也算权势滔天了,但是他背后的吴家却不会被认为是顶级豪门了。
除非能够和马寅初、洪子泰之类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洪子泰的一个儿子可是中将呢,马寅初也是有个堂弟是海军少将。
当然目前中国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和陈敬云的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也不为过,至于怎么造成的,看看陈敬云自己的家庭结构就知道了!
他陈敬云几个儿子可都是清一色的军人身份,陈敬云把军队视为家族权力的核心,而陈家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豪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家自个都是这样,其他家族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这样时间越来越久,由上层家庭出身以及中产家庭出身的学生进入军校后毕业,而由此构成了中国军官群体。
主力就是充分体现了一句上古名言:穷文富武!
为什么现今中国三军里很少有下层民众出身的军官,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下层出身的学生绝大部分很少会去上高中,绝大部分人上了初中后就是出去工作,要不就是去报考技术学校也就是中专,至于高中不是普通人可以上的,因为这年头中国高中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大学预科学校,说白了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的,如果没有在大学里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自信平民子弟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高中,因为考上了大学没能获得奖学金的也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再者,不说大学了,就是高中的学费也是很昂贵的,低收入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当然那些学业优秀的天才不在其内,人家每年都是拿全额奖学金的,没有拿出来比较的意义。
诸多情况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般初中毕业后要么直接进入社会工作,拥有初中学历的话做个普通职员是没有问题的,工作几年月收入就能够达到五十元左右了,足以样一家老小生活了。如果成绩不错的话还可以继续去读技校,三年毕业后比高中毕业生吃香多了,轻松迈入月收入五六十元的层次,过百元也不是什么难事。
努力一些、吃苦一些也就能够供一个孩子上高中乃至大学了,等孩子大学毕业后,那么这个家庭也就稳妥妥的进入中产阶层了。
这个年代的中国高中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是无缘的,而军校招生又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此外还得有一份重要人物的推荐信,自身的学业也必须极度优秀。
如此种种条件加起来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国的军官团体中,平民子弟出身的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从实际而论,中国的军官团是比德国的容克军官团更加贵族化的一个团体。
赵临东自己实际上也算是中产家庭出身,父亲乃是辽宁省下的一个市政府下辖的工业委员会的会长,换成今天的说法大概就是市工商局的局长。不过这种出身在国内军界的军官当中一大群,在军队里比老爹也得有底气才行。
如果老爸不是中将以上或者省府一把手之类的角色,最好就别喊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不然很有可能会被人打脸的。
再说了就算别人老爸不给力,随便出来一个优等生就能够把你踩死了,人家出口第一句就是问你是几期的,如果是晚辈的话立马就矮下去了,如果是同期的人家立马又会问你毕业时名列第几。
如果你自己只是资质平平,而人家又是毕业时名列前三的优等生,那几乎是注定了人家会爬的比你远,你是尉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校官了,你还是校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少将了,这辈子是没法比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老爸是李刚,人家也照样鄙视你。
第〇八九一章 新加坡战役(上)
赵临东的出身并不能给他的晋升之路带来什么帮助,实际上除非父辈里能够到达中将以上或者总长次长之类的,不然的话父辈很难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
赵临东就只能靠自己,而眼下,这一场新加坡战役就是他赵临东的机会!
站在赵临东身边的乃是第43师的师属坦克营三连上尉连长,此时两个人正在交谈着详细的战术!
就在他们商讨着详细战术的时候,炮兵们持续对当面的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而新一波的空军支援飞机也已经抵达并进行扫射和轰炸,以便支援步兵部队随后发起的进攻。
不过对面的日军针对都是坚固的堡垒,不管是远程火炮还是空中支援,都难以短时间内大量摧毁日军的防御堡垒,真正要突破这里,还得靠步兵部队以及坦克部队的进攻。
外头的李上士等了没有多久,就看见自家连长已经回来了!
“已经和4312营商量好了,我们就从这里发起进攻!根据前些时候4312营发起的火力侦察所获得的情况显示,这里的日军防守力量比较薄弱,而原有的几个固定火力点都已经被远程重炮所摧毁,虽然预判日军可能也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增援,但是这一片的日军重火力应该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回复,这样的话我们进攻的时候威胁也就不大!”
坦克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能够给坦克造成威胁的也就只有敌人的反坦克火力,而说实话日本人的步兵反坦克火力还是比较强的,步兵反坦克炮可不少,这是由于日本长期面临中国大量装甲部队的威胁,而他们自身的装甲力量也无法跟上中国装甲部队的发展步伐,所以自从二十年代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步兵反坦克火力,这种传统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也没有改变,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日本和美国之前也爆发了众多的岛屿争夺战,不过双方地面部队的主战场还是在澳大利亚那边,而澳大利亚那里的地势可没有岛屿那些复杂,英美和澳大利亚的军队可都是装备了大量坦克了,而澳大利亚方向的两百多万日军里头虽然也有不少坦克,但是反坦克的主力还是步兵,因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步兵反坦克火力非但没有减弱,而是加强了不少。
单纯论步兵反坦克火力的话,日本陆军也算得上是全球一流水平了,普通步兵师的反坦克能力不比中国陆军弱多少。
毕竟日本人好歹也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在澳大利亚可是跟英美联军打了两三年而且还不落下风,虽然在机械化程度上远远落后于英美联军以及中国陆军,但是不代表着人家一点本事都没有,在某些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步兵的远距离射击水平,单纯的步兵对射的话,日本兵可以在两三百米距离上精确射杀英美士兵,而英美士兵就只能依靠半自动步枪的密集火力来抵抗了。
当然了,英美联军最大的依靠还是远超日军的重火力。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和日本的对抗当中,中国面对日本,拥有的是火力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单兵素质上还是略有不如,玩步枪远距离对射肯定是玩不过人家的。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和两国对步兵的观念差别有关,中国一直都在追求优势火力,并且已经用1937年式半自动步枪全面取代了1916年式栓动步枪,而且还广泛装备冲锋枪,然而日本知道自己玩不起优势火力,毕竟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带来密集火力的同时也代表着更大的弹药消耗,所以玩不起干脆就不玩转而极端重视单兵射击能力,追求中远距离上的步枪命中率,想要一发子弹打掉一个敌人!
如果当面日军拥有大量步兵反坦克里火力的话,都不用太高端的,随便来几门57毫米的反坦克炮就能够给李上士所属的这个坦克连造成不小的麻烦。
毕竟T16坦克虽然也有十八吨重,但它毕竟是作为南方坦克而设计,加上为了加强火力又是装上了一门75毫米的坦克炮,同时又高度重视机动性能,因此在防护上就比较差了,可没法和T15这种北方主战坦克相提并论。
以它的防护能力,还是有大量的反坦克火力能够给它带来杀伤的。
“眼下这个方向没有太多反坦克火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地区率先突破,并带领步兵兄弟们攻占这一阵地,随后步兵营的兄弟们会以这一段缺口为基础,向两边扩展!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能够掩护步兵营的兄弟突破这片阵地就是完成任务!”
内战结束后国内统一,陆军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此后招收的学生已经不是在三个月或者半年期的速成班了,而是按照最为正规的方式需要经过长达三年的系统培训,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基本功可不是内战时期里的那些军官能够相提并论了,所以前面多期的毕业生一毕业后基本就是快速晋升并走上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里陆军几乎是武汉军校生全面取代福州军校生的时代,大量内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转入预备役。
而正是武汉军校生的大量进入陆军服役,并逐渐走上高层,才让中国陆军的正规化得到了首次实现。
从1915年开始到1944年,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创办了三十九期,其中前面几期里的毕业生如果还没有退役的话,大多数已经步入了高级军官的层次,而那些十期左右的毕业生还普遍停留在校级军官的层次,至于二十五期以后的毕业生,现在大多数还在尉官到校官转变的阶层,至于三十期以后的才刚毕业没有多久,绝大部分都还是尉官呢。
赵临东在第九期毕业生里不算太过优秀,对比诸多同学的晋升速度也算比较慢了,现在才是个少校。
但是偌大一个中国陆军里头和他这样的军官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不是每个人都是军事天才的,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步入校官的阶层,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年纪轻轻在四十岁之前就成为少将的。绝大部分的军官还得一步一步慢慢熬,对于绝大部分军官而言,一生从军一个上校也就到头了,甚至很多人是在中校或者少校的军衔上就退役的,那些能够在有生之年跨入将官阶层的将领都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要不然,中国的校级和尉级军官那么多,要是他们都能够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将官的话,那么中国还不得有好几万的将军啊。
如果是和平时期,那么赵临东说什么也不可能突破障碍在退役之前晋升到少将,但是现在却是战争时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里部队何其多,军官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有幸参与实际战争的能够有多少呢?
中国的一百多个师,众多的独立团、营部队,然而真正参与对日作战的才多少,算上琉球和新加坡方向,哪怕再加上之后的菲律宾那边,动用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个师,也就是说能够直接参与战争的军官顶多也就四分之一。
而这四分之一里头担任一线野战部队的指挥官并参与重大战役的能够有几个呢?以新加坡战役为例子,参战的一共才多少营长啊,而全中国有多少个营长啊!
这样比较下来后赵临东就是觉得只要自己在这场战役里发挥的好,哪怕是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但是对于以后自己的晋升之路也将会是有着极大帮助的,不说别的,单单是一个有大规模战役的经验就足以让他在未来的晋升中领上司刮目相看。
对于赵临东这样的军官而言,什么最重要呢?勋章和晋升,而这两者要怎么来呢,要军功,而军功要怎么来呢,要参与战争,说白了你得上前线,而且还得是一线部队的实际指挥官位置上才行。要不然为什么每当战争来临,国内的那些权贵之家一个个都是上下活动,为的就是给家族中服役军中的子弟调动到前线部队去,到了前线才有仗打,才有军功,有了军功才能晋升。
为什么说中国军队里权贵子弟众多而且晋升速度普遍较快呢,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每一次战争来临的时候都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到了前线去,从而得到了旁人无法拥有的机遇。
尽管这种机遇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但是风险和收获相比却是值得了,毕竟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上线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对于军官尤其是少校这种级别以上的军官而言,上前线其实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危险,除非是打了败仗,而且还是大溃败或者是那种被包围歼灭的败仗,不然像赵临东这种步兵营少校营长想要阵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临东要想在一群权贵子弟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今天的这种机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中国军方的军官群体里权贵子弟多是出了名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有和中国这样,几乎所有的权贵家庭都会送嫡系子弟参军的情况了。陈敬云在中国搞了数十年的优军宣传,这里头不单单有着军人地位的普遍提供,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大家族里几乎个个都是有将官级别的现役军人。一个将军可以支撑起一个家族数十年的荣华富贵,但是一个文官哪怕是坐到了总长级别顶多也就威风几年,然后就没人能够记得住他们的名字了,哪怕是现任财政部总长、掌管战时经济委员会的吴岩清他自身也算权势滔天了,但是他背后的吴家却不会被认为是顶级豪门了。
除非能够和马寅初、洪子泰之类一样,不过话又说回来,洪子泰的一个儿子可是中将呢,马寅初也是有个堂弟是海军少将。
当然目前中国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和陈敬云的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也不为过,至于怎么造成的,看看陈敬云自己的家庭结构就知道了!
他陈敬云几个儿子可都是清一色的军人身份,陈敬云把军队视为家族权力的核心,而陈家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豪门,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家自个都是这样,其他家族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这样时间越来越久,由上层家庭出身以及中产家庭出身的学生进入军校后毕业,而由此构成了中国军官群体。
主力就是充分体现了一句上古名言:穷文富武!
为什么现今中国三军里很少有下层民众出身的军官,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下层出身的学生绝大部分很少会去上高中,绝大部分人上了初中后就是出去工作,要不就是去报考技术学校也就是中专,至于高中不是普通人可以上的,因为这年头中国高中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大学预科学校,说白了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的,如果没有在大学里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自信平民子弟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高中,因为考上了大学没能获得奖学金的也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再者,不说大学了,就是高中的学费也是很昂贵的,低收入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当然那些学业优秀的天才不在其内,人家每年都是拿全额奖学金的,没有拿出来比较的意义。
诸多情况下,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般初中毕业后要么直接进入社会工作,拥有初中学历的话做个普通职员是没有问题的,工作几年月收入就能够达到五十元左右了,足以样一家老小生活了。如果成绩不错的话还可以继续去读技校,三年毕业后比高中毕业生吃香多了,轻松迈入月收入五六十元的层次,过百元也不是什么难事。
努力一些、吃苦一些也就能够供一个孩子上高中乃至大学了,等孩子大学毕业后,那么这个家庭也就稳妥妥的进入中产阶层了。
这个年代的中国高中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是无缘的,而军校招生又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此外还得有一份重要人物的推荐信,自身的学业也必须极度优秀。
如此种种条件加起来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国的军官团体中,平民子弟出身的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从实际而论,中国的军官团是比德国的容克军官团更加贵族化的一个团体。
赵临东自己实际上也算是中产家庭出身,父亲乃是辽宁省下的一个市政府下辖的工业委员会的会长,换成今天的说法大概就是市工商局的局长。不过这种出身在国内军界的军官当中一大群,在军队里比老爹也得有底气才行。
如果老爸不是中将以上或者省府一把手之类的角色,最好就别喊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不然很有可能会被人打脸的。
再说了就算别人老爸不给力,随便出来一个优等生就能够把你踩死了,人家出口第一句就是问你是几期的,如果是晚辈的话立马就矮下去了,如果是同期的人家立马又会问你毕业时名列第几。
如果你自己只是资质平平,而人家又是毕业时名列前三的优等生,那几乎是注定了人家会爬的比你远,你是尉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校官了,你还是校官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少将了,这辈子是没法比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老爸是李刚,人家也照样鄙视你。
第〇八九一章 新加坡战役(上)
赵临东的出身并不能给他的晋升之路带来什么帮助,实际上除非父辈里能够到达中将以上或者总长次长之类的,不然的话父辈很难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
赵临东就只能靠自己,而眼下,这一场新加坡战役就是他赵临东的机会!
站在赵临东身边的乃是第43师的师属坦克营三连上尉连长,此时两个人正在交谈着详细的战术!
就在他们商讨着详细战术的时候,炮兵们持续对当面的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而新一波的空军支援飞机也已经抵达并进行扫射和轰炸,以便支援步兵部队随后发起的进攻。
不过对面的日军针对都是坚固的堡垒,不管是远程火炮还是空中支援,都难以短时间内大量摧毁日军的防御堡垒,真正要突破这里,还得靠步兵部队以及坦克部队的进攻。
外头的李上士等了没有多久,就看见自家连长已经回来了!
“已经和4312营商量好了,我们就从这里发起进攻!根据前些时候4312营发起的火力侦察所获得的情况显示,这里的日军防守力量比较薄弱,而原有的几个固定火力点都已经被远程重炮所摧毁,虽然预判日军可能也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增援,但是这一片的日军重火力应该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回复,这样的话我们进攻的时候威胁也就不大!”
坦克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能够给坦克造成威胁的也就只有敌人的反坦克火力,而说实话日本人的步兵反坦克火力还是比较强的,步兵反坦克炮可不少,这是由于日本长期面临中国大量装甲部队的威胁,而他们自身的装甲力量也无法跟上中国装甲部队的发展步伐,所以自从二十年代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步兵反坦克火力,这种传统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也没有改变,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日本和美国之前也爆发了众多的岛屿争夺战,不过双方地面部队的主战场还是在澳大利亚那边,而澳大利亚那里的地势可没有岛屿那些复杂,英美和澳大利亚的军队可都是装备了大量坦克了,而澳大利亚方向的两百多万日军里头虽然也有不少坦克,但是反坦克的主力还是步兵,因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步兵反坦克火力非但没有减弱,而是加强了不少。
单纯论步兵反坦克火力的话,日本陆军也算得上是全球一流水平了,普通步兵师的反坦克能力不比中国陆军弱多少。
毕竟日本人好歹也是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在澳大利亚可是跟英美联军打了两三年而且还不落下风,虽然在机械化程度上远远落后于英美联军以及中国陆军,但是不代表着人家一点本事都没有,在某些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步兵的远距离射击水平,单纯的步兵对射的话,日本兵可以在两三百米距离上精确射杀英美士兵,而英美士兵就只能依靠半自动步枪的密集火力来抵抗了。
当然了,英美联军最大的依靠还是远超日军的重火力。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和日本的对抗当中,中国面对日本,拥有的是火力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单兵素质上还是略有不如,玩步枪远距离对射肯定是玩不过人家的。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和两国对步兵的观念差别有关,中国一直都在追求优势火力,并且已经用1937年式半自动步枪全面取代了1916年式栓动步枪,而且还广泛装备冲锋枪,然而日本知道自己玩不起优势火力,毕竟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带来密集火力的同时也代表着更大的弹药消耗,所以玩不起干脆就不玩转而极端重视单兵射击能力,追求中远距离上的步枪命中率,想要一发子弹打掉一个敌人!
如果当面日军拥有大量步兵反坦克里火力的话,都不用太高端的,随便来几门57毫米的反坦克炮就能够给李上士所属的这个坦克连造成不小的麻烦。
毕竟T16坦克虽然也有十八吨重,但它毕竟是作为南方坦克而设计,加上为了加强火力又是装上了一门75毫米的坦克炮,同时又高度重视机动性能,因此在防护上就比较差了,可没法和T15这种北方主战坦克相提并论。
以它的防护能力,还是有大量的反坦克火力能够给它带来杀伤的。
“眼下这个方向没有太多反坦克火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地区率先突破,并带领步兵兄弟们攻占这一阵地,随后步兵营的兄弟们会以这一段缺口为基础,向两边扩展!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能够掩护步兵营的兄弟突破这片阵地就是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