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第366节
虽然造民船并不能给船厂提供高额的利润,甚至也不能很好的带动船厂的技术升级!这个是因为造民船的话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性,所用的都是便宜并且质量一般的普通造船钢,动力系统也是普通的燃煤三胀式蒸汽机,而国内的两大造船厂虽然都是华夏银行体系下的全资企业,但是实际上这两家船厂彼此间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军舰上面,订单的分配海军出于扶持两大船厂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一碗水端平,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而再民船上这两家造船厂却是为了争夺国内两大船运公司的订单而使出了混身解数,而其中竞争的最有力手段自然就是价格,为此从去年开始,和国内其他行业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不同的是,国内的造船价格却是一跌再跌,相对比去年仅仅一年内国内造船的价格就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这种价格的降低主要是来之于对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同时采用了部分新型技术加大施工速度从而直接降低成本。
而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江南造船厂甚至推出了标准化货船,利用其为太平洋航运公司设计的一款一千吨货船为蓝本,优化设计后推出了这一船型,其零部件大多数采用成熟技术,利用船厂现有的技术设备后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进程,而不是和以前那样来一个客户就要求一种船型,然后船厂再给他设计一个船型,这种标准化船型最大的优势就是省却了设计等步骤,然后零件的标准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如此一来这种千吨标准船型的价格对比最大对手马尾船厂的同吨位船只价格便宜了至少15%以上,随后马尾船厂也是迅速跟进,提出了标准化船型,并且抢先一步推出了两千五百吨的大型货轮船型。
而这两大船厂的竞争有效的降低了国内两大航运公司的订单,甚至船只价格的降低也是吸收了部分来自国外的订单,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由于战争的刺激,美国国内的造船价格飙涨,所以在考察了部分外国船厂后,先后在日本的一家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下达了数艘万吨大型货轮的订单,而江南造船厂成功竞标获得了两艘万吨货轮的订单,除了这两艘订单外,江南造船厂还获得了部分日本乃至英国的造船订单。
1915年的上半年,江南造船厂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迹象,船台上大量船只正在施工,而不远处好几个大型船台也正在施工,为了满足民间的大型船只需求以及海军部未来对大型军舰的需求,江南造船厂投入了重资准备修建数个高达两万吨的船台。
而在这一片忙绿的景象之中,船台上有一艘和那些民船显然不同的军舰挂着彩旗,那里还有着大量身穿海军军服的官兵以及西装革履的船厂高层。
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席之行虽然已经年老,但是站在人群之中依旧显得精神抖擞,在他身边的乃是海军部总长萨镇冰上将,萨镇冰身后的是海军作战司司长宇文涛中将,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程璧光中将等一大群海军高层。
今天之所以能够让这么一大群海军高层集体出现在江南造船厂,自然就和眼前的这艘驱逐舰有着重大关系!
“为了造这艘军舰,我江南船厂先后购进各类设备一百余项,为了突破各种技术难关,我船厂了集中了大部分的高级工程师进攻技术攻关,甚至专门奔赴美国招聘十余名洋人高级工程师,在这将近两年的施工当中,我江南造船厂为了这艘船可算是花费了全部心血的!”席之行看着身前的这艘已经涂漆一新,舷号为DD14的驱逐舰,心中感慨良多!也许对于海军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画画图纸,然后提出各种技术指标,海军部的舰政司那群人一个个都是叫嚷着要多少航速要多少的装甲要多少的火力,但是这些人却是很少考虑国内的两大船厂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
舰政司对中国海军现役的最新同时也是最先进的美造岁鼎级驱逐舰进行了全方面的测绘,同时还获得了美方提供的图纸后,略作修改后就是把岁鼎级定为了中国第一款国产千吨驱逐舰的船型。
海军部为了造这级船,从去年开始就是拨付特别造舰经费,虽然从字面上来说这艘DD14驱逐舰的造价只有三百万元,但是海军为此花费的价格是远远不止,单单是去年海军和江南造船厂的各种子项目研发合同中就已经支付了高达三百万元的价格,随后又是和上海动力公司以及上海兵工厂分别签订了研发合同,分别提供了百万余元的资金用于对蒸汽轮机以及新式舰炮的研发工作。
可以说为了能够造出这艘DD14驱逐舰来,海军已经为此花费了将近千万元,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研发经费,而具体施工造价上,这艘国产岁鼎级的驱逐舰也只有三百万元而已。
不过海军部之所以投入了高达千万的资金,自然不可能只为了得到这么一艘驱逐舰而已,在这艘DD14还没有竣工的时候,陈敬云就已经正式批准了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准备建造六艘驱逐舰和两艘轻巡洋舰,而有了前期的高额资金投入后,这些后续船只的建造就能够沿用之前的一些技术储备,而驱逐舰更是可以全部建造岁鼎级驱逐舰用以降低造价。
所以海军部之前对各种子项目的提供的研发经费并不是算在DD14号驱逐舰上,也不是只算在岁鼎级驱逐舰上,而是算在整个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当中,属于专门拨付的研发经费。
但是不管怎么说,为了能够造出岁鼎级驱逐舰来,为了能够造出这艘DD14驱逐舰来,海军部为此花费高达千万元是事实!
而这千万元花出去后,换来的却是中国能够建造现代远洋轻型船只的能力,当竞标海军部第一期发展计划的那两艘五千吨轻巡洋舰时,江南造船厂就自豪的宣称自身已经具备了建造这一级别军舰的技术能力!
第〇五二二章 岁青号驱逐舰
1915年7月3号,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岁鼎级驱逐舰正式下水,目前已经展开紧张的舾装工作当中,这艘海军部编号DD14的驱逐舰被命名为“岁青号”。之所以沿用“岁”字,这是因为这艘国产的岁鼎级驱逐舰和美造的驱逐舰性能参数一致,其内部结构都是完全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国产版本的岁鼎级驱逐舰在质量上要逊色一些。
岁青号在进行试航的过程中,发现其装备的由上海动力公司所研制的动力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最高速度并没能达到三十三节,而是直接三十二点三节,少整整零点七节之多。而且其装备的燃油锅炉问题还不大,但是其蒸气轮机却是非但没能达到预定的动力输出,反而还故障频繁,在第一次试航的时候就出现主机故障最后不得不靠拖船拖着回港。
其动力系统出现如此重大问题后,海军部责令动力承包商也就是上海动力公司进行故障排除,并要求上海动力公司后续提供的蒸汽轮机必须保证质量,不然的话海军宁愿进口也不愿意用上海动力公司的破烂货。
只是这些问题实际上也不是上海动力公司一家能够解决的,虽然说蒸汽轮机是上海公司设计并制造的,但是上海动力公司实际上做的是系统整合,负责设计和组装而已,一些重要零部件都是由其他工业部门提供的,而将这些问题追根到底后,就是发现乃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所提供的某重要零件不过关,而零件的质量不过关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缺乏高精度的设备。
笼统说起来,蒸汽轮机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现今中国的基础工业的技术尚不足,以至于虽然勉强造出来了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多久连芜湖机械设备公司自己都说不准,只说模糊的说需要时间,他们需要时间进行技术攻关!
面对动力系统出现的问题,海军部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采用国产动力的打算,转而向美国订购了多套的蒸汽轮机准备用于接下来的数艘已经开工的岁鼎级驱逐舰上。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六艘驱逐舰和两艘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已经全部安排好,驱逐舰方面包含了岁青号在内,是1914年动工一艘,1915年动工两艘,1916年动工两艘,1917年动工一艘。以求再三年内完成这个计划。而两艘轻巡洋舰则是今年年底准备动工一艘,明年下半年再动工一艘,以求和六艘驱逐舰同时完工,最后在1918年的时候把两个雷击舰队组建完毕。
在这些计划中,第一艘已经完工,而目前江南造船厂在建的有一艘,并且在8月份还在再开工一艘,而这两艘1915年开工的驱逐舰短时间内就需要动力系统的,既然上海动力公司短时间内拿不出来合格的产品,那么海军部就不得不先订购一部分的蒸汽轮机用于这两艘驱逐舰上了,至于后续的几艘是采用进口还是国产蒸汽轮机,就得看上海动力公司什么时候才能拿出合格的蒸汽轮机来了。
相对于动力系统的困难重重,舰炮方面却是进展顺利,上海兵工厂的四寸舰炮很早就开始研制了,并且在岁青号建造之前就开始了大量的实弹试验并通过了海军的检测,最后正式投入使用,并且沿用岁鼎级上的美造四寸舰炮的型号,为1913年式四寸五十倍炮。其岁青号上的副炮也是通过了海军的检测,被定型为1913年式三寸五十倍炮。
实际上不但四寸舰炮和三寸舰炮已经完成了研发,上海兵工厂之前还完成了五寸舰炮的研发,并且依旧顺利通过了海军部的测试,只不过目前国民军的新造舰艇当中并没有采用五寸舰炮,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中的两艘轻巡洋舰计划采用六寸炮。为此上海兵工厂也是在上半年顺利的完成了六寸舰炮的研发,同样是根据图纸纺织的美造六寸舰炮,被海军命名为1915年式六寸五十三倍炮。
而更大口径的八寸岸防炮也已经是完成了仿制工作,目前已经交付了数门安装在吴淞炮台上,这款八寸的岸防炮乃是仿制德国的210毫米四十倍舰炮,上海兵工厂仿制的版本为八寸,口径同样为四十倍,被定型为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这款火炮虽然射速不差,不过其穿甲性能远逊于海军所拥有的兴上号重巡的主炮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的初速为780MPS,弹重108公斤,而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的初速为850MPS,弹重118公斤。两者的弹重和初速差距太大以至于两者炮弹的穿甲性能也是差距甚大。
基于这些比较,海军就从来没打算过在未来可能建造的新式舰艇上使用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舰炮,而是把目标瞄准了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上来了。至于这个八寸四十倍炮一开始仿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当岸防炮而已,如此不但技术简单一些,而且也能够有效增加上海兵工程建造大口径舰炮的经验和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价格也更便宜,海军可舍不得把最新式的舰炮当成岸防炮使用。
这一系列舰炮的研发工作使得了上海兵工厂成为了国内军工企业当中技术最为先进的军工厂,而且没有之一!
上海兵工厂之所以拥有如此技术水平,这个和它被当做了两轮海军援助计划中的主要负责企业是分不开的,这几年来上海兵工厂并没有说和其他国内的军工企业一样得到太多来之于军费的支援,但是这并不是海军不肯给,而是因为不需要给,作为两轮海军援助计划的主要负责企业,上海兵工厂前后获得了直接来之于美国贷款的数千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当初可是被指定为发展海军配套所用,这也就是上海兵工厂为什么没有得到来自军费的特别扶持后,依旧发展迅速并展现出来其庞大的技术能力的原因。
当然了,这个和美国人的扶持有着极大的关系,比如那些舰炮美国人可是提供了全套的图纸设置派出了不少专家过来,让上海兵工厂从中获益不少,而前几年国民军海军派遣的大量留美学生当中,除了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海军的外,大部分都是学习造船、工程机械的,而这些部分在海军和美国方面的安排下,也是陆续在回国后进入上海兵工厂就职,为上海兵工厂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海军在每年获得了高达伍仟万元军费的支持下展开了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空军方面在获得了两千万元的资金后开始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和装备工作时,作为中国军方的大哥,在1915年度财政预算中获得高达23%预算、总额两亿三千万元军费的陆军在1915年里自然是平静不下来。
除了一如既往的在国内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土匪以及私人武装的小规模战斗外,陆军方面已经正式展开了1915年陆军整编方案,准备整编到33个整编师,26个简编制,使得步兵师的总规模达到59个师!
当然了,由于国内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这些整编当中除了少数几个师依旧保持满编制外,其他部队都是只保有和平编制,具体下来就是大量裁撤后勤以及其他辅助人员,甚至步兵的人数也进行一定的削减,使得整编师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而简编制的人数控制在七千人左右,而那少数几个满编制的师则是保持了高达一万五千人的满员编制。
这样规模庞大的整编,陆军也知道一时半会是并不可能全部完成的,但是却可以先把架子给打起来,于是乎上半年里相继恢复了之前被滇军、桂军、晋绥军所占据的番号,并设计了相关的师部机构后慢慢补充人员。
与此同时福州军校和保定军校合并,并搬到了武汉,改称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并扩大招生规模,学制从半年延长到两年,并对国内的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报名,意图为中国陆军提供大量而合格的基层军官。其南京陆军学校和原属北洋的陆军大学合并,依旧在南京办学,名称为中国陆军大学。并且陈敬云严令各省原有的所有陆军小学、武备学堂等军校一律并入这两所军校当中,除了这两所陆军军校以及空军学校以及海军的两所军校外,其他军校或者类似军校性质的机构一律裁撤!
除了以上外,陈敬云还重建了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第九军,晋升了一批在国内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领,第五军军长为陈仪,并晋升为中将,第六军军长为左玉刚,晋升为中将,第七军军长为原第一骑兵师黄安源中将。而原来在芜湖战役中被陈敬云裁撤的马成中将再一次得到起复,有参谋部作战次长调任第九军任军长。
由此中国陆军序列中的十二个军番号得到了全部恢复,十二个军分别下辖数个师分别部署在中国广大国土当中国。
其中的重兵部署的区域依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的津浦线地区;东北三省地区;此外南方诸省尤其是两广地区也有不少兵力,剩下的西部诸省以及西北诸省都有部分的兵力,不过总体来说中国陆军的主力依旧集中部署在长江三角洲、津浦线、东北三省这三大区域里头。
而这种部署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保证中国工业和经济重心也就是沿海诸省的安全,并在东北方向防备日军和俄军。
第〇五二三章 1917年的俄国
在1915年里,欧洲战争持续进行,而且比去年下半年更为残酷,上半年里德军抽调主力奔赴东线,联合奥匈军队向东线推进了数百公里之多,俄国受到了极大的军事压力,为了缓解俄国这个重要盟友的庞大压力,英法联军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此役给双方造成了总数高达百万人的伤亡,战争双方的机枪在这场双方都准备充分的战役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不断刷新着敌我双方的单日伤亡记录,最高的一天里英法联军达到了高达五万余人的伤亡,而德军伤亡也不小,因为当时德军执行的是主动防御政策,即和英法联军争夺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防线,一道某防线失守后德军就会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反攻,然而德军在进行反攻的时候同样享受到了之前英法联军进攻时被重机枪洗礼的待遇。
这是一场进攻方和防守方都伤亡惨重的战役,英法联军伤亡这么大可以说是出于主动进攻的需求,然而德军的伤亡惨重完全就是因为他那个僵硬的主动防御政策,德军在之前的一系列防守作战中,抱着死守每一寸土地的作战心态和英法联军对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而这种防御方式让德军受到了不逊于英法联军的伤亡。
为了改变前线的巨大伤亡和僵硬的战术,德军开始采用渗透战术,即在敌军间隙和防御薄弱地区突然集中大规模的炮火和毒气轰炸,随后少量精锐的轻装部队突袭敌军中间薄弱地带,绕过敌军的火力支撑点,突破敌军纵深切断敌军的通讯和支援。此时装备了火焰喷射器以及轻型步兵炮和大量机枪的重装部队开始正面进攻,由此造成突破敌军防御的机会。
英法联军在遭遇了数次反攻作战的巨大伤亡后,也是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的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由国民军率先研制并装备的迫击炮也开始陆续装备各国陆军,欧洲各国当中一开始只有俄军装备了少量从中国进口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说实话并没有给俄军带来太大的优势,因为东线并没有和西线一样形成阵地战,而依旧是传统的运动战。但是德军缴获了部分俄军装备的迫击炮后,其军官们发现这些迫击炮比他们那些专门为了西线阵地战而研发出来的37毫米轻型步兵炮还更好的时候,就是对迫击炮大感兴趣,并把这些缴获的60毫米迫击炮送到了西线进行实战试验,发现实战效果极好,由此短短一个月内德军的兵工厂就为前线的德军提供了高达数百门的迫击炮,并且处于德军步兵战术的需求,德军在中国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一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处于德国强悍的军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这款五十毫米的轻型迫击炮威力各方面性能比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更优良,而且重量大大较少后使得这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能够在前线真正的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
战争时期对手出现了任何新式装备和战术都是值得重视的,德军的渗透战术在短时间内就南北英法联军复制使用,同样的德军开始在西线大量装备迫击炮之后,英法联军也开始大量装备迫击炮,并直接以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重新设立出来了他们自身的迫击炮,其中英国军队装备的乃是57毫米的迫击炮,而法军的乃是直接仿效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的口径。
迫击炮出现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后,各国都是为了自己的步兵战术而进行了重新设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和中国军队大量同时装备六十以及八十毫米迫击炮不同的是,西线各国装备的绝大部分都是60毫米级别的轻型迫击炮,更大口径的比如八十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只有极少量。这个和西线的战场环境是分不开的,西线中的火炮太过集中,加上现在进行的是阵地战,根本就没有运动战发生,大半年都难得一动的那些步兵部队随时可以得到大量而密集了重炮支援,他们所欠缺的是可以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的轻型火炮,为此之前各国先后开发了小口径步兵炮,比如德国的37毫米步兵炮就是这类产物。而中国军队因为亚洲战场炮火的覆盖率是远不如欧洲战场,加上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形成阵地战的地理环境,运动战依旧是主旋律,所以才需要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这些中大口径的迫击炮火力支援。
1915年里的各参战国都是受到了极大的伤亡,除了人员的损失外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损失,在国内支撑一年多后,就连以英法德这几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也是感到了无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物资需求,英国和法国已经是加大了对外国的物资采购,这部分除了向美国进行采购外,同样还在亚洲地区的日本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物资采购。而参战国中工业能力最弱的俄国更是军械开始严重短缺,自身的产量不足只能是依靠进口,而最邻国中国的军械则是大量进入俄军中服役,南京轻武器兵工厂专门为了出口俄军而仿制的M1897步枪已经开始向俄军大量提供,每个月的供货量高达近万支。
同为南京轻武器兵工厂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式轻机枪甚至在没有装备中国军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俄军批量出口,这款轻机枪乃是南京轻武器兵工厂参考了自身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以及欧洲战场上出现的众多轻机枪之后,重新开发设计的一款轻机枪,设计目标就是为班组提供机枪火力支援。
而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江南造船厂甚至推出了标准化货船,利用其为太平洋航运公司设计的一款一千吨货船为蓝本,优化设计后推出了这一船型,其零部件大多数采用成熟技术,利用船厂现有的技术设备后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进程,而不是和以前那样来一个客户就要求一种船型,然后船厂再给他设计一个船型,这种标准化船型最大的优势就是省却了设计等步骤,然后零件的标准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如此一来这种千吨标准船型的价格对比最大对手马尾船厂的同吨位船只价格便宜了至少15%以上,随后马尾船厂也是迅速跟进,提出了标准化船型,并且抢先一步推出了两千五百吨的大型货轮船型。
而这两大船厂的竞争有效的降低了国内两大航运公司的订单,甚至船只价格的降低也是吸收了部分来自国外的订单,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由于战争的刺激,美国国内的造船价格飙涨,所以在考察了部分外国船厂后,先后在日本的一家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下达了数艘万吨大型货轮的订单,而江南造船厂成功竞标获得了两艘万吨货轮的订单,除了这两艘订单外,江南造船厂还获得了部分日本乃至英国的造船订单。
1915年的上半年,江南造船厂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迹象,船台上大量船只正在施工,而不远处好几个大型船台也正在施工,为了满足民间的大型船只需求以及海军部未来对大型军舰的需求,江南造船厂投入了重资准备修建数个高达两万吨的船台。
而在这一片忙绿的景象之中,船台上有一艘和那些民船显然不同的军舰挂着彩旗,那里还有着大量身穿海军军服的官兵以及西装革履的船厂高层。
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席之行虽然已经年老,但是站在人群之中依旧显得精神抖擞,在他身边的乃是海军部总长萨镇冰上将,萨镇冰身后的是海军作战司司长宇文涛中将,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程璧光中将等一大群海军高层。
今天之所以能够让这么一大群海军高层集体出现在江南造船厂,自然就和眼前的这艘驱逐舰有着重大关系!
“为了造这艘军舰,我江南船厂先后购进各类设备一百余项,为了突破各种技术难关,我船厂了集中了大部分的高级工程师进攻技术攻关,甚至专门奔赴美国招聘十余名洋人高级工程师,在这将近两年的施工当中,我江南造船厂为了这艘船可算是花费了全部心血的!”席之行看着身前的这艘已经涂漆一新,舷号为DD14的驱逐舰,心中感慨良多!也许对于海军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画画图纸,然后提出各种技术指标,海军部的舰政司那群人一个个都是叫嚷着要多少航速要多少的装甲要多少的火力,但是这些人却是很少考虑国内的两大船厂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
舰政司对中国海军现役的最新同时也是最先进的美造岁鼎级驱逐舰进行了全方面的测绘,同时还获得了美方提供的图纸后,略作修改后就是把岁鼎级定为了中国第一款国产千吨驱逐舰的船型。
海军部为了造这级船,从去年开始就是拨付特别造舰经费,虽然从字面上来说这艘DD14驱逐舰的造价只有三百万元,但是海军为此花费的价格是远远不止,单单是去年海军和江南造船厂的各种子项目研发合同中就已经支付了高达三百万元的价格,随后又是和上海动力公司以及上海兵工厂分别签订了研发合同,分别提供了百万余元的资金用于对蒸汽轮机以及新式舰炮的研发工作。
可以说为了能够造出这艘DD14驱逐舰来,海军已经为此花费了将近千万元,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研发经费,而具体施工造价上,这艘国产岁鼎级的驱逐舰也只有三百万元而已。
不过海军部之所以投入了高达千万的资金,自然不可能只为了得到这么一艘驱逐舰而已,在这艘DD14还没有竣工的时候,陈敬云就已经正式批准了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准备建造六艘驱逐舰和两艘轻巡洋舰,而有了前期的高额资金投入后,这些后续船只的建造就能够沿用之前的一些技术储备,而驱逐舰更是可以全部建造岁鼎级驱逐舰用以降低造价。
所以海军部之前对各种子项目的提供的研发经费并不是算在DD14号驱逐舰上,也不是只算在岁鼎级驱逐舰上,而是算在整个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当中,属于专门拨付的研发经费。
但是不管怎么说,为了能够造出岁鼎级驱逐舰来,为了能够造出这艘DD14驱逐舰来,海军部为此花费高达千万元是事实!
而这千万元花出去后,换来的却是中国能够建造现代远洋轻型船只的能力,当竞标海军部第一期发展计划的那两艘五千吨轻巡洋舰时,江南造船厂就自豪的宣称自身已经具备了建造这一级别军舰的技术能力!
第〇五二二章 岁青号驱逐舰
1915年7月3号,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岁鼎级驱逐舰正式下水,目前已经展开紧张的舾装工作当中,这艘海军部编号DD14的驱逐舰被命名为“岁青号”。之所以沿用“岁”字,这是因为这艘国产的岁鼎级驱逐舰和美造的驱逐舰性能参数一致,其内部结构都是完全一致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国产版本的岁鼎级驱逐舰在质量上要逊色一些。
岁青号在进行试航的过程中,发现其装备的由上海动力公司所研制的动力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最高速度并没能达到三十三节,而是直接三十二点三节,少整整零点七节之多。而且其装备的燃油锅炉问题还不大,但是其蒸气轮机却是非但没能达到预定的动力输出,反而还故障频繁,在第一次试航的时候就出现主机故障最后不得不靠拖船拖着回港。
其动力系统出现如此重大问题后,海军部责令动力承包商也就是上海动力公司进行故障排除,并要求上海动力公司后续提供的蒸汽轮机必须保证质量,不然的话海军宁愿进口也不愿意用上海动力公司的破烂货。
只是这些问题实际上也不是上海动力公司一家能够解决的,虽然说蒸汽轮机是上海公司设计并制造的,但是上海动力公司实际上做的是系统整合,负责设计和组装而已,一些重要零部件都是由其他工业部门提供的,而将这些问题追根到底后,就是发现乃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所提供的某重要零件不过关,而零件的质量不过关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芜湖机械设备公司缺乏高精度的设备。
笼统说起来,蒸汽轮机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现今中国的基础工业的技术尚不足,以至于虽然勉强造出来了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多久连芜湖机械设备公司自己都说不准,只说模糊的说需要时间,他们需要时间进行技术攻关!
面对动力系统出现的问题,海军部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采用国产动力的打算,转而向美国订购了多套的蒸汽轮机准备用于接下来的数艘已经开工的岁鼎级驱逐舰上。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六艘驱逐舰和两艘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已经全部安排好,驱逐舰方面包含了岁青号在内,是1914年动工一艘,1915年动工两艘,1916年动工两艘,1917年动工一艘。以求再三年内完成这个计划。而两艘轻巡洋舰则是今年年底准备动工一艘,明年下半年再动工一艘,以求和六艘驱逐舰同时完工,最后在1918年的时候把两个雷击舰队组建完毕。
在这些计划中,第一艘已经完工,而目前江南造船厂在建的有一艘,并且在8月份还在再开工一艘,而这两艘1915年开工的驱逐舰短时间内就需要动力系统的,既然上海动力公司短时间内拿不出来合格的产品,那么海军部就不得不先订购一部分的蒸汽轮机用于这两艘驱逐舰上了,至于后续的几艘是采用进口还是国产蒸汽轮机,就得看上海动力公司什么时候才能拿出合格的蒸汽轮机来了。
相对于动力系统的困难重重,舰炮方面却是进展顺利,上海兵工厂的四寸舰炮很早就开始研制了,并且在岁青号建造之前就开始了大量的实弹试验并通过了海军的检测,最后正式投入使用,并且沿用岁鼎级上的美造四寸舰炮的型号,为1913年式四寸五十倍炮。其岁青号上的副炮也是通过了海军的检测,被定型为1913年式三寸五十倍炮。
实际上不但四寸舰炮和三寸舰炮已经完成了研发,上海兵工厂之前还完成了五寸舰炮的研发,并且依旧顺利通过了海军部的测试,只不过目前国民军的新造舰艇当中并没有采用五寸舰炮,海军的第一期发展计划中的两艘轻巡洋舰计划采用六寸炮。为此上海兵工厂也是在上半年顺利的完成了六寸舰炮的研发,同样是根据图纸纺织的美造六寸舰炮,被海军命名为1915年式六寸五十三倍炮。
而更大口径的八寸岸防炮也已经是完成了仿制工作,目前已经交付了数门安装在吴淞炮台上,这款八寸的岸防炮乃是仿制德国的210毫米四十倍舰炮,上海兵工厂仿制的版本为八寸,口径同样为四十倍,被定型为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这款火炮虽然射速不差,不过其穿甲性能远逊于海军所拥有的兴上号重巡的主炮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炮的初速为780MPS,弹重108公斤,而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的初速为850MPS,弹重118公斤。两者的弹重和初速差距太大以至于两者炮弹的穿甲性能也是差距甚大。
基于这些比较,海军就从来没打算过在未来可能建造的新式舰艇上使用1913年式八寸四十倍舰炮,而是把目标瞄准了1913年式八寸五十五倍炮上来了。至于这个八寸四十倍炮一开始仿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当岸防炮而已,如此不但技术简单一些,而且也能够有效增加上海兵工程建造大口径舰炮的经验和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价格也更便宜,海军可舍不得把最新式的舰炮当成岸防炮使用。
这一系列舰炮的研发工作使得了上海兵工厂成为了国内军工企业当中技术最为先进的军工厂,而且没有之一!
上海兵工厂之所以拥有如此技术水平,这个和它被当做了两轮海军援助计划中的主要负责企业是分不开的,这几年来上海兵工厂并没有说和其他国内的军工企业一样得到太多来之于军费的支援,但是这并不是海军不肯给,而是因为不需要给,作为两轮海军援助计划的主要负责企业,上海兵工厂前后获得了直接来之于美国贷款的数千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当初可是被指定为发展海军配套所用,这也就是上海兵工厂为什么没有得到来自军费的特别扶持后,依旧发展迅速并展现出来其庞大的技术能力的原因。
当然了,这个和美国人的扶持有着极大的关系,比如那些舰炮美国人可是提供了全套的图纸设置派出了不少专家过来,让上海兵工厂从中获益不少,而前几年国民军海军派遣的大量留美学生当中,除了相当一部分是学习海军的外,大部分都是学习造船、工程机械的,而这些部分在海军和美国方面的安排下,也是陆续在回国后进入上海兵工厂就职,为上海兵工厂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海军在每年获得了高达伍仟万元军费的支持下展开了第一期海军发展计划,空军方面在获得了两千万元的资金后开始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和装备工作时,作为中国军方的大哥,在1915年度财政预算中获得高达23%预算、总额两亿三千万元军费的陆军在1915年里自然是平静不下来。
除了一如既往的在国内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土匪以及私人武装的小规模战斗外,陆军方面已经正式展开了1915年陆军整编方案,准备整编到33个整编师,26个简编制,使得步兵师的总规模达到59个师!
当然了,由于国内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这些整编当中除了少数几个师依旧保持满编制外,其他部队都是只保有和平编制,具体下来就是大量裁撤后勤以及其他辅助人员,甚至步兵的人数也进行一定的削减,使得整编师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而简编制的人数控制在七千人左右,而那少数几个满编制的师则是保持了高达一万五千人的满员编制。
这样规模庞大的整编,陆军也知道一时半会是并不可能全部完成的,但是却可以先把架子给打起来,于是乎上半年里相继恢复了之前被滇军、桂军、晋绥军所占据的番号,并设计了相关的师部机构后慢慢补充人员。
与此同时福州军校和保定军校合并,并搬到了武汉,改称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并扩大招生规模,学制从半年延长到两年,并对国内的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报名,意图为中国陆军提供大量而合格的基层军官。其南京陆军学校和原属北洋的陆军大学合并,依旧在南京办学,名称为中国陆军大学。并且陈敬云严令各省原有的所有陆军小学、武备学堂等军校一律并入这两所军校当中,除了这两所陆军军校以及空军学校以及海军的两所军校外,其他军校或者类似军校性质的机构一律裁撤!
除了以上外,陈敬云还重建了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第九军,晋升了一批在国内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领,第五军军长为陈仪,并晋升为中将,第六军军长为左玉刚,晋升为中将,第七军军长为原第一骑兵师黄安源中将。而原来在芜湖战役中被陈敬云裁撤的马成中将再一次得到起复,有参谋部作战次长调任第九军任军长。
由此中国陆军序列中的十二个军番号得到了全部恢复,十二个军分别下辖数个师分别部署在中国广大国土当中国。
其中的重兵部署的区域依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山东以及河北的津浦线地区;东北三省地区;此外南方诸省尤其是两广地区也有不少兵力,剩下的西部诸省以及西北诸省都有部分的兵力,不过总体来说中国陆军的主力依旧集中部署在长江三角洲、津浦线、东北三省这三大区域里头。
而这种部署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保证中国工业和经济重心也就是沿海诸省的安全,并在东北方向防备日军和俄军。
第〇五二三章 1917年的俄国
在1915年里,欧洲战争持续进行,而且比去年下半年更为残酷,上半年里德军抽调主力奔赴东线,联合奥匈军队向东线推进了数百公里之多,俄国受到了极大的军事压力,为了缓解俄国这个重要盟友的庞大压力,英法联军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此役给双方造成了总数高达百万人的伤亡,战争双方的机枪在这场双方都准备充分的战役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不断刷新着敌我双方的单日伤亡记录,最高的一天里英法联军达到了高达五万余人的伤亡,而德军伤亡也不小,因为当时德军执行的是主动防御政策,即和英法联军争夺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防线,一道某防线失守后德军就会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反攻,然而德军在进行反攻的时候同样享受到了之前英法联军进攻时被重机枪洗礼的待遇。
这是一场进攻方和防守方都伤亡惨重的战役,英法联军伤亡这么大可以说是出于主动进攻的需求,然而德军的伤亡惨重完全就是因为他那个僵硬的主动防御政策,德军在之前的一系列防守作战中,抱着死守每一寸土地的作战心态和英法联军对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而这种防御方式让德军受到了不逊于英法联军的伤亡。
为了改变前线的巨大伤亡和僵硬的战术,德军开始采用渗透战术,即在敌军间隙和防御薄弱地区突然集中大规模的炮火和毒气轰炸,随后少量精锐的轻装部队突袭敌军中间薄弱地带,绕过敌军的火力支撑点,突破敌军纵深切断敌军的通讯和支援。此时装备了火焰喷射器以及轻型步兵炮和大量机枪的重装部队开始正面进攻,由此造成突破敌军防御的机会。
英法联军在遭遇了数次反攻作战的巨大伤亡后,也是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的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由国民军率先研制并装备的迫击炮也开始陆续装备各国陆军,欧洲各国当中一开始只有俄军装备了少量从中国进口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说实话并没有给俄军带来太大的优势,因为东线并没有和西线一样形成阵地战,而依旧是传统的运动战。但是德军缴获了部分俄军装备的迫击炮后,其军官们发现这些迫击炮比他们那些专门为了西线阵地战而研发出来的37毫米轻型步兵炮还更好的时候,就是对迫击炮大感兴趣,并把这些缴获的60毫米迫击炮送到了西线进行实战试验,发现实战效果极好,由此短短一个月内德军的兵工厂就为前线的德军提供了高达数百门的迫击炮,并且处于德军步兵战术的需求,德军在中国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一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处于德国强悍的军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这款五十毫米的轻型迫击炮威力各方面性能比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更优良,而且重量大大较少后使得这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能够在前线真正的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
战争时期对手出现了任何新式装备和战术都是值得重视的,德军的渗透战术在短时间内就南北英法联军复制使用,同样的德军开始在西线大量装备迫击炮之后,英法联军也开始大量装备迫击炮,并直接以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重新设立出来了他们自身的迫击炮,其中英国军队装备的乃是57毫米的迫击炮,而法军的乃是直接仿效中国的60毫米迫击炮的口径。
迫击炮出现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后,各国都是为了自己的步兵战术而进行了重新设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和中国军队大量同时装备六十以及八十毫米迫击炮不同的是,西线各国装备的绝大部分都是60毫米级别的轻型迫击炮,更大口径的比如八十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只有极少量。这个和西线的战场环境是分不开的,西线中的火炮太过集中,加上现在进行的是阵地战,根本就没有运动战发生,大半年都难得一动的那些步兵部队随时可以得到大量而密集了重炮支援,他们所欠缺的是可以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的轻型火炮,为此之前各国先后开发了小口径步兵炮,比如德国的37毫米步兵炮就是这类产物。而中国军队因为亚洲战场炮火的覆盖率是远不如欧洲战场,加上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形成阵地战的地理环境,运动战依旧是主旋律,所以才需要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这些中大口径的迫击炮火力支援。
1915年里的各参战国都是受到了极大的伤亡,除了人员的损失外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损失,在国内支撑一年多后,就连以英法德这几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也是感到了无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物资需求,英国和法国已经是加大了对外国的物资采购,这部分除了向美国进行采购外,同样还在亚洲地区的日本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物资采购。而参战国中工业能力最弱的俄国更是军械开始严重短缺,自身的产量不足只能是依靠进口,而最邻国中国的军械则是大量进入俄军中服役,南京轻武器兵工厂专门为了出口俄军而仿制的M1897步枪已经开始向俄军大量提供,每个月的供货量高达近万支。
同为南京轻武器兵工厂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式轻机枪甚至在没有装备中国军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俄军批量出口,这款轻机枪乃是南京轻武器兵工厂参考了自身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以及欧洲战场上出现的众多轻机枪之后,重新开发设计的一款轻机枪,设计目标就是为班组提供机枪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