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72节
陆地丝绸之路断绝,所有人都在寻找替代的方式,大航海时代就是应运而生。
如果当时陆地通道还在,东方货物络绎不绝的进入欧洲,又有多少君主会舍得掏出大笔钱财,支持那些航海的冒险家们?
没有利益驱使,哪来的大航海时代?
这就是历史的大势,哪怕贵如帝王,也阻止不了大势。
范进知道,老朱性格坚如钢铁,自己要在老朱规定的框架内,给他缝缝补补,老朱会视自己为人才,着力使用,还会留给子孙。
一旦显示出完全颠覆性的想法和做法。
在老朱眼里就成了邪魔之类,一定得诛之而后快。
是以,自己的想法,现在还完全不能吐露。
比如自己的施政理念,基本上是要一改大明的祖宗成法了。
不知道此后要多少年,才能走到影响天下,出口成宪,改变成法的那一步?
大明国初的李善长,刘伯温,其后的三杨开泰,再其后英宗朝大学士首辅李贤,孝宗朝李东阳刘健,武宗朝杨一清和杨廷和,嘉靖朝的夏言,严嵩,徐阶,隆庆和万历的高拱,张居正……一个个名臣名相,都只能在祖制之下修补缝纫。
千古之下,也就只有一个王安石敢于推翻成法,以人臣自立新法。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振聋发聩丸!。
第二百三十九 不速之客郑县尊
在范进看来,王安石的这三句,比起横渠四句更令他敬服。
什么是士大夫?
王安石这样的不愧是士大夫。
胆当,胸襟,胆魄,抱负,都是令范进无比敬服。
但老王头的脾气太倔,变法的阻力太强,导致他行事太迫,用人又不考察操守,固然是有章惇和吕惠卿,但也有太多投机取巧,甚至损公肥私,渔肉百姓之辈。
眼前的兴社同志,范进一直是仔细关察,用心培养着彼此的交谊关系。
也还好,留下来常交往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趋炎附势之辈。
也没有那些觊觎范进财富,一心针对范家的庸庸碌碌的贪官和小人之流。
若不是魏家和李家,还有潘家等各家,当初都是愿意跟随林县尊对抗那些无耻贪婪的士绅家族,愿意为本县的公益出力,并且与林县尊一起扶持范进这样的贫寒士子,大家也不会成为挚友,更不会有眼下的一幕。
至于将来,范进希望兴社会是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力量。
……
说笑声中,吴四喜排众而入,到范进跟前小声道:“老爷,有客人到了。”
“是兴社朋友吗?”
“不是……”
吴四喜面露难色,范进微觉诧异。
这狗才,弄什么鬼?
“是本官,不请而至,还要请状元郎恕罪。”
声音朗朗,中气十足。
魏文谦和李宁,潘帱几人就是猛皱眉头。
是南海县的在年后上任的郑县尊,在本县,风评是委实不佳。
此人又内迁多个村落,和香山县一起又弄出了好几万流民。
仓储不足。
文教不施。
道路不修。
成天想着摊派杂役税赋,驿站负担就加了三成。
原本杂税中有草束一项,每束草两文钱左右。
结果此人到了南海之后,草束收了多一倍还多,导致草束涨到五文钱一束,不知道多少城中的百姓,连烧饭烧水都得节省着用,不然连日常用火都保障不了。
此人说是和林县尊学,要将地方杂税徭役用做地方公益之事。
但到目前为止,却是屁的事也没做。
收了钱粮并不做事,县库中堆积如山。
倒是动员了几次徭役,修了几次堤,明眼人看的出来,都是姚家和谢家等若干大家族附近的水利工程,假借县中徭役,替大乡绅家族服务,简直无耻之至。
收钱粮不动,也是有学问,反正不贪。
但按成例,多出来的火耗和杂税,归知县私人掌握。
也就是说此人未必敢多贪,但吃灰色收入,平时在县中享用无度,县中驿传公舍,用作私人应酬。
洪武年的贪官,大抵就是如此作派了。
虽然此人捞的不多,但对县中却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光是流民增多,就足够县城内外普通的乡绅头疼不已了。
此人还真是不请而至,脸皮颇厚。
范进原本就拒绝了郑县尊的邀约,不料此人居然自己跑来了。
无可奈何之下,范进也只能起身相迎。
花厅入口,来了一个穿着道袍,头顶方巾的中年人,身量适中,肤色白皙,几缕长须修理的很是整洁。
神态仪表出众,气度也是从容,说话声音是标准的官话,看人的眼神也是眼中有笑意,似乎丝毫没有不受欢迎的窘迫之态。
“下官见过范修撰。”
见到范进后,郑县尊就是长揖一礼。
论品流,范进是正经的状元翰林,正六品词林官,清贵无比。
大明官员,分为词林官,风宪官,六部官,寺卿官,方面官,亲民官,佐杂官这七种品流等阶。
词林就是翰林,风宪就是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六部官顾名思义就是在六部为官,然后就是太常寺国子监等寺卿官,不包括太仆寺等流品太低的存在。
再下面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这样的方面大员,他们有机会也是想入京提升品阶。
正三品按察使,入京为四品国子监祭酒,绝对会被认为是升阶了...
虽然品级降了,阶流却升了上去,稳赚不赔。
眼前的郑县尊,原本官品就是比范进低,加上他只是第六等亲民官,范进是第一等词林官,两者差距就算不可比天堑,但也是高垒深沟,差距可是真的不小。
所以郑县尊先长揖,礼数充足。
范进只需要还半揖就好。
这还是因为范进只是请假回家,郑县尊是他的父母官,否则范进只要一拱手就算礼数周全了。
“范修撰恕下官冒昧前来,实在是有些事等不及……”
郑县尊脸上露出苦笑,说道:“下官上任后,颇多收了一些杂税赋役,县中父老很是有些误会,但本县也是没有办法,不迁海边百姓,无以对朝廷交代,迁民,则流民众多无法安置,百姓流离失所,如飞鸟无枝可栖,也令我为父母官者为之伤痛啊。范修撰,此前你与林县尊配合,收容了不少流民,此次流民之事,下官就是想与范修撰商量,如何尽快把流民给安置好,不给梁明道可乘之机。”
范进淡然道:“不知道郑县尊有何打算?”
“范修撰是我南海县翘首人物,下官是想请范修撰出头倡议,一,多设粥棚,二,施药救治病患,三,分别安置,县城,各处庄园收容为佃农,以半年之期,我们南海还得安置万余流5.6民,府里的意思,也是如此,香山,东莞,番禺,加上南海,还有府城,将这数万流民给安置好。去年年底到今年初,近十万百姓被接到海外成为我大明弃民,这是我大明地方官员的失职,也是愧对皇上啊。”
若不是魏文谦等人先给的情报,范进没准还会很感动。
这个知县还真是个好演员啊,声音朗朗,情绪饱满,甚至快眼含泪花了,还真是敬爱君上,抚恤百姓的好官呢。
听到郑知县的话,魏文谦等人都默不出声,显然都是不赞同范进掺合这事。
谁拉的屎,谁坐回去。
解决不好,郑知县就得丢官,到时候地方上再想办法解决流民问题。。
第二百四十 各论前程
“倡议之事,学生刚回南海,不是太了解内情,不能随意倡议。”范进皱了皱眉,对郑知县道:“不过收容流民,对范家来说也是义不容辞,出钱出力是理所应当之事,请郑县尊放心便是。”
基本上范进是回绝了对方请自己出头的请求,但也没有完全拒绝,范家还是会设立粥棚,施粥舍药,并且会大幅度的收容流民到范家工坊和收为护卫。
这也是范进早就打算好的事情,毕竟流民众多,对现在急剧膨胀发展的范家反而是件利好的事情……范家还是缺人,而且是缺很多人。
范记车行已经决定要扩张,从广东先走出去,从江西到京师,最少要设三十家车行,一路承接货物,物流和快递两个行当都可以展开。
每个车行最少要十辆大车,车掌,车夫,马夫,力夫,库夫,接单员,统计员,还有执事管理人员,加上每个车行最少得二十到三十个护卫人员。
光是车行一路铺开,最少需要一千五百到两千人。
这么大缺口,在相对保守封闭,以小农经济为主的洪武年间,不要说短短几个月,就算是一两年12时间也未必招的满。
这还是南方,要是相对更保守一些的北方和西北地方,几年都未必招满这些人。
洪武年间,西北到北方主要是以军屯形式稳固了边境防御,然后陆续有不少百姓迁移至各州县。
经过元末的大规模的战乱之后,西北几省百姓少而土地多,得到二百年后,开中法改折色法,军屯败坏,然后进入小冰期,民间持续遭遇灭顶之灾般的自然灾害,又因为折色法的施行,南方的粮食不到,朝廷只给边军发银子,导致西北边地粮价虚高,百姓生活的更加艰难。
自然灾害,如虎狼般的官府和胥吏衙役,地方上贪婪无节制的士绅压榨,百姓活不下去才开始大规模的迁移求活,甚至最终沦为流寇。
范进若是那时候招人,一天几万人都招得到,不过范进肯定是不愿见到那样惨烈的情形。
他是要改变大明,不是要毁灭。
这个时期广东特有的因禁海产生的大股流民,算是老天给范进开的挂,他的工坊和车行需要大量人手,小农经济加上洪武年森严的保甲和路引制度,哪有什么额外的人口给范进招募使用?
说起来,范进还得感谢眼前这个郑县尊,不是他的贪婪和胡搞,此前附近几个县的流民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又重新严重起来,也是给了范进不小的帮助啊。
却是不会对此人说谢谢。
范进态度极为坚持。
郑知县只能无奈苦笑,不过范进看此人眼眸深处似乎并不是如何失望。
反而是有些得意。
隐藏的很深,若不是范进有天机师技能加持,还真的未必能发现。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