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71节
甚至有几位是从府城赶来,还有从番禺,高要县,东莞,香山赶过来的兴社成员。
加起来有五十六位之多,也算是侪侪一堂。
有生员相公,有举人老爷,更有九位春风得意的863进士大老爷。
这一次的科举,广东举子去应考的有三百余人,中进士的有十三人,在一百二十二人的两榜之内,广东不及江南直隶,也不及江西和福建,和浙江,湖广相差不多,比起云贵四川和北方诸省,广东是强出不少。
在两宋时,除了北方强势外,福建和江西两省是文教最为出色的地方,远超过其余各路。
北宋时的四川,文教也较为出色,不光是出了三苏父子这样的唐宋八大家成员,其余四川籍的英杰也并不少。
当时的北方,关学张载,二程,二周,都是学识大家。
还有韩家这样的大世家,论底蕴还是要压过南方一头。
但南方文教也是明显起来了,王安石和欧阳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切毁于两次灭国之战,金灭北宋,北方大伤元气,蒙古灭金,南宋,北方夷为白地,四川夷为白地,荆襄打烂,最后也就只剩下得江南闽浙两广了。
这一次的广州科举,在两宋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地位,那时候的广州和海南还是流放官员的地方,半蛮荒之地。
这一次的科举,广州算是不上不下,得志者少,失意者多。
主要还是录取的人数太少了。
其后科举正规化之后,每科录三百多进士,参考的举人一般是每科三千多人,不超四人,一般是十比一的录取额度,这样一来,举人考进士的难度就是直线下降,容易的多了。
相形之下,兴社相当得意。
本科一百多举人入社,但其后一直参加兴社活动,和范进,魏文谦,潘帱,余存谅等会首和副会首,还有李宁,李家兄弟往来密切的,也就是眼这六人。
其中还有几位是上科未中举人的秀才,但一直参加社中的活动,所以仍然是兴社同年好友。
有近一半的兴社成员,或是懒,或是后悔入社,或是出于各种不明的原因,这几个月很少参加活动,也没有书信往来。
所以入社等于没入。
这情况也是很正常。
明中期后江南闽浙士子结社成风,除了东林党外,复社和几社更是其中翘楚。
不光男子结社,女子也不遑多让。
柳如是加入几社,王徽结社圣湖,王潞卿结社鸳鸯社,李秀娴结秋柳社。
男女才子佳人,集会赋诗,论文,讨论时政。
甚至聚集攻击权贵和他们心里的奸逆之臣。
但一社多几千人,少几百人,也并非一直有志一同,也不是人人都愿参加集会。
时间久了,等若大浪淘沙,有的成员默默无闻,虽未退而退。
有的则历久弥坚,慢慢成为核心。
范进没有有意去影响社员,甚至没有给兴社成员任何好处,每次雅集,范进最多是多出几坛子果酒。
如果每次范进大包大揽,好酒好菜配路费,这样留下来的社员,心胸品性,那就是很值得怀疑了。
当然,范进也是明白,自己状元六首,翰林修撰的光环也是吸引诸多社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总不能一群进士,举人,秀才,每天跑到原本的范家村,天天找没有功名的范进结交相与?
众人彼此见礼毕,吴四喜过来禀报,可以开席了。
大伙儿随范进一起往天井正堂走,酒宴便是开在那里。
近来出梅,天气虽热而干爽,叫人身心舒适,群贤毕业,心情更是愉快,众人都是说笑着向前而行。
“魏兄。”范进与魏文谦一并走,范进对魏文谦笑道:“魏兄是在吏部观政,是不是能留在吏部为官?”
魏文谦摇头道:“吏部地位超然,实为六部第一部,在吏部哪怕就是五品文选司郎中,也是号称郎中实权第一,地位比地方的布政使都高的多,愚兄实在是没有把握能留下。”
吏部确实是大明六部中的第一大部,在洪武年间地位尤其超然。
主要是还没有内阁,没有权威大学士掣肘影响用人,吏部天官在五品以上官员任免可以直接当家作主,五品以上才要奏请圣裁,这权力,已经相当大了。
考功文选,可以说是文官的上进之道,也可能是一头栽倒。
吏为第一,礼为第二,户为第三,兵为第四,刑为第五,工部是不管明初还是明末,铁打的老六。
如果有可能,新科进士是肯定第一愿为翰林,其次就是进六部,或是为都察院御史,或是任给事中。
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愿到地方上为官。
至于什么太仆寺,太常寺,行人司,这些冷曹衙门可没有人愿入,还不如到地方当个知县前途更好一些。
虽然魏文谦前途未定,但不知道为什么,范进就是有一种感觉,魏文谦近来相当的轻松,走路的样子都是轻飘飘的,不知道是心里藏着什么喜事?
范进当然是不知道。
魏家的检校之职,因为魏文谦考中进士而被取消了。
检校有密奏权,但也是一层桎梏,令得魏文谦总是心事重重。
福祸相倚啊,权力也意味着不该负担的责任。
现在好了,魏家算是脱出牢笼,对魏文谦来说是天大喜事。
只是这事……却是不好和好友分享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范家酒宴
大花厅内,摆放着五十六张类似后式茶几般的小桌。
这个时代,分餐制还是主流。
成化过后,八仙桌上分列而坐的合餐制才取代了分餐制。
只有在皇宫内廷,皇帝赐宴时,还是遵循上古~仪制,以分餐为主。
三间大堂是打通了的,人分列而坐,盘膝在地,有锦-垫和靠背倚靠。
酒是人各一壶,菜是每案放着四样佐酒的干-果盘。
接着是四冷碟,然后是四小炒,四盆菜,最后再上新鲜果盘。
这可不是范进的独创或是心血来潮。
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身份的士大夫家族请客,大抵就是这样的规矩。
若是再讲究些,菜式就得好几十样。
宋高宗时赴大臣宴,菜单流传下来,水果八盘,干果八盘,酸咸小吃十来碟,腊味和腌制品十几碟,比如,肉线条子,肉腊,奶房,旋鮓,金山咸豉,酒醋肉不等……
拼盘,垂手八盘子等。
第二轮,又是水果,还分为切水果和时鲜水果两种上法。
同样上了几十盘水果蜜饯腊味小食之后,第三轮,才是上下酒菜。
什么花炊鸭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签,三脆羹,羊肉签,洗手蟹,五珍烩……
林林总总好几十道,俱是海鲜和肉类,炖,烤,炒,炸,各种烹饪方式俱全。
还有插食,全是烤的下酒菜。
还有劝酒小说,厨子劝酒十味小食,全是炸的海鲜河鲜,最后还得上十来道酒后小食,给贵人填肚皮。
这样的宴席并非皇帝才能享用,宋人官员奢侈程度不逊帝王,有很多类似的笔记小说记录当时贵人们享用美食,奢靡浪费的情形。
范家的宴席,自不必如此,范进也绝不会如此奢靡。
眼前几案上,无非就是放着一些烧鹅,板鸭,烧肉,还有时蔬之类,既不清寒,也不浪费,一点也没有穷困人家,久贫乍富的浪费和无谓的奢侈之举。
这也算是范进本人有的强烈的自信。
“诸位请饮一杯。”
范进先行举杯,笑着劝酒。
待众人都一饮而尽后,范进又笑道:“别的都是咱们家乡菜,只有一道南安板鸭,江西名菜,还有一道是鄱阳湖银鱼炖的羹,都可佐酒。”
魏文谦笑道:“咱们回程路过江西可都是买了的,不过不及文进你买的多,咱们又都收了礼物,总之是要多谢了。”
众人闻言都是笑,确实,路过江西时,岂能不买当地特产?
只是众人也是明白,不管是官绅世家还是普通的生员家族,在家资上是和范进没得比了,相差太远。
所以大伙买特产时都是适当购买一些,也就是范进土豪,京师的各种昂贵货物和沿途地方土产,那是买的极多。还有便是皇上给乘传,有使用驿站的便利,所以范进回来之后,各家多少都收到了馈赠,也是默感于心。
不论如何,范进这位会首还是相当称职,最少兴社因范进而增色不少……六首及第,这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光是六首状元这个称号,如果放开了收人,兴社会急剧膨胀,也还好,范会首始终保持冷静,兴社和大明境内很多普通的小会社一样,并没有特别之处,如果一定有,便是会中诸人和范家有合作关系,有着分红花息股份,这是最强的联系。
此外便是范进的个人魅力充足,也使兴社内部较为团结,经常举行雅集文会。
范进看着众人,内心也是有隐隐的冲动。
一直以来,他不光是想建立一个在官场和地方的利益团体。
而是想推广自己的理念,改变大明,改变靖难的结果。
但是,现在却还不是透露的时候。
虽然有封建论和南北异同论的两论奏上,不夸张的说范进已经是名动天下,说话并不算是人微言轻,但距离改变国之大政……还真是差的远。
两论奏疏,正好是在关键的节点上。
洪武晩年,朱元璋执着的就是两件事。
一是南北榜的士子录取问题。
其二就是亲藩宗室与皇太孙的麻烦,这是大明的盛世隐忧。
除此之外,在朱元璋的眼光之下,天下已经无事。
求鲜花
象广东和福建的海盗之忧,不过是小事,了不起造就一些流民,迁海边之民,把流民陆续安抚了就是。
其实海盗之患,反而是范进看来志大才疏的永乐帝给解决了。
如果没有郑和与宝船舰队,加上两万多大明官兵屡次击败强敌,迫使梁明道招安内迁,大明初年的海患不仅不会平息,反而会越演越烈。
就算是朱棣也没有真正解决海患难题,到了大明中期,终于演变成危及大明统治的倭乱。
这是历史的大趋势所致。
为什么大明之前,根本没有什么海盗倭乱的记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