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71节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个张履祥在明亡之后便隐居教书,在教学之余便会亲自干些农活,还经常会向老农请教问题,农忙季节,据说他最擅长的事修剪桑树,连有经验的老农也比不过他。

  实践出真知啊,亘古不变的真理,张履祥没有读书人的傲气,愿意沾染一身泥,却也使他在今日凭借农事的经验站到了皇帝面前。

  “李信,朕且问你,若大明要攻打建奴,该如何布置?”朱由检转向李信,问了一个让众人很是吃惊的问题。

  可这问题也给了文武百官一个信号,皇帝这是将攻打建奴放在心上了,不再仅仅是防御的问题。

  李信也没想到皇帝会问自己这个,他想了片刻,开口道:“首先,得平息流贼......”

  李信说完,朱由检点了点头,这和杨嗣昌的观点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次该朝廷主动掌握局势,而不是被动地在流贼和建奴中二选其一。

  “待境内安定,学生以为,海陆同时攻袭,先克皮岛,皮岛可牵制建奴,也可骚扰建奴,更可以断了建奴和朝鲜联系,朝廷辎重,也可走海上运送,方便快捷......”

  “重新修筑关宁锦防线,拉拢蒙古,以蓟镇放蒙古三十六部,以广宁堵建奴绕西破蓟镇之路,同时保证海路补给安全......”

  “蒙古已是投靠建奴,如何拉拢?”朱由检又问。

  “蒙古表面投靠,实则不定,比如苏布地在建奴要求攻打我朝时,他却让自己儿子固鲁思齐布代替,并要求他在遵化停止作战!”李信没再朝下说,朱由检已是懂了他的意思。

  这场战役在建奴看来,苏布地已经成为了建奴的盟友,可在大明看来,却是被迫参与建奴攻打大明,这恰好说明了苏布地的态度,他两头都不想得罪。

  这也说明,蒙古部落是有拉拢的空间,这也和自己想的一样,不然也不会让孙传庭去想办法。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不用再问了,李信的确堪用。

  “侯方域,”朱由检最后开口,“屯田之策甚好,朕若要让你再行具体措施,可行?”

  侯方域听了这话,却不知在想什么,半日没有答话,朱由检眉头微皱,继续问道:“不可?”

  侯方域却像是做了什么决定,当即跪在地上,“陛下,学生可拟具体之策,只是,屯田之策是家父和学生一同所作,还请陛下开恩!”

  “这是何意?”

  “陛下,家父蒙冤,正在刑部大牢之中!”侯方域叩头道。

  侯方域这么一说,朱由检也想起来了,说起来,侯方域的爹侯恂也是个人物,还是左良玉的伯乐。

  要没有侯恂,也就没有左良玉今日。

  侯恂万历年的进士,天启年与魏忠贤相斗,曾遭罢官,崇祯初年再次起用为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三年任兵部右侍郎,就是在这一年收了左良玉为帐前杂役,后两年便提拔他做了副将,六年侯恂任户部尚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侯恂为官清廉,性子却十分倔强,九年因遭阁臣薛国观、温体仁嫉妒,二人唆使宋之善弹劾侯恂靡饷误国,导致他被削职,入狱至今。

  历史上,侯恂这次入狱直到崇祯十四年,因侯恂父亲去世才允许他戴罪出狱,回家奔丧守孝,第二年春,又回京师大牢,后来再次被释放出来,还是因为左良玉。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军席卷中原,当时的兵权在左良玉手中,而左良玉这个人,一向不受节制,崇祯考虑到这些,加上群臣推荐,就把侯恂给放出来了,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也是希望他以左良玉恩师的身份,可以节制左良玉一些。

  可因战事失利,侯恂再次被罢官下狱,十七年李自成破城,侯恂出狱,便再也没有入仕。

  眼下,倒是因为侯方域进士及第,能在自己面前替侯恂求情,朱由检也想不到。

  “范卿,”朱由检朝范复粹开口:“查清侯恂之案始末!”

  朱由检心中明白侯恂是被冤枉的,可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面前,他也不好就让范复粹直接放人,若是如此,就算侯恂清白,怕也会担个靠儿子才出狱的名头。

  而范复粹一向秉公执法,过了他之手再出狱,对于侯恂或者侯方域,议论也会小许多。

  范复粹点头应下,想着这事回去就得赶紧处置才好。

  温体仁死了,可薛国观倒是在牢中,正好将侯恂之案一同审理,倒也省时省力。

  此时朱由检也心中有数,将手边的三份策论递给蒋德璟,“就按这个顺序吧!”

  这是定下名次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三甲出炉

  蒋德璟接过,扫了一眼,眉头微挑,饶是他也没想到皇帝钦点的状元会是这个。

  此时,殿外新科进士和文武百官,也将目光聚焦到蒋德璟身上,或者说,他手上的结果上。

  殿中三人更甚,他们垂着脑袋,耳朵却是支其,不知道自己是否和状元有缘。

  蒋德璟“咳”了一声,开口说道:“一甲第一,张履祥!”

  “张履祥?他是状元?”

  “居然是他?”

  果不其然,蒋德璟说完之后,殿外动静便大了一些,殿中,新科状元张履祥更是呆了一瞬,继而跪在地上谢恩。

  他自以为是半个读书人半个泥腿子,这次入京不过就是碰个运气,却不想一碰碰到了个状元,他心头激动,身子颤抖,谢恩时语气都带了哽咽。

  “一甲第二,李信!”蒋德璟继续道。

  得知不是状元,李信也冷静了下来,榜眼探花的区别不大,再说了,看自己这模样,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了江南士子侯方域的,他在心中猜到了侯方域是探花郎,那自己就是榜眼了。

  果然如此!

  “一甲第三,侯方域!”蒋德璟最后说道。

  至此,这次加试的前三甲出炉,虽然结果多少让人意外,但也算尘埃落定。

  而为何定张履祥状元,之后的数月都有人讨论不休,也让人从这次科举中看出来朝廷的风向,今后啊,夸夸其谈之人怕是没用了,只有拿得出本事的。

  不管什么本事,俗如种地也好,高雅如写字画画也罢,有本事就会有被重用的一日。

  三甲唱完,接下去就是二甲和三甲名次,唱到名字的进士无须进殿,就在外谢恩就成。

  之后轮到算科、法科、工科数人,唱完之后,礼官引着众人离开出宫,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伞盖鼓乐引导,出皇极门、午门,进士和文武百官皆随榜而出,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写着三百多名考生姓名和名次的皇榜,会在宫墙上张贴三日,三日后,再将皇榜送到内阁,由内阁送到国子监,将众进士姓名刻碑,随后这榜单就保留在国子监,以供后人查阅。

  至此,这场科举也便暂且告一段落,新科进士只要等待礼部赐宴,然后等朝廷颁发朝服冠带和进士宝钞就行。

  最后,便是等待授官,想要考庶吉士的,也要做好准备。

  眼下,是张履祥以状元身份率领进士看榜,顺天府尹刘宗周站在一旁,他脸上带笑,很是欣慰。

  看榜不过是个形势,可当新科进士在皇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心中油然而生出骄傲来。

  “请状元插花!”礼官见时辰差不多,开口说道。

  张履祥转身,刘宗周将红花插在他冠上,又将红绸给他披上,轻声道:“本官很高兴!”

  张履祥红了眼眶,他躬身行礼,“多谢老师!”

  刘宗周任职绍兴知府时同张履祥结识,在学问上的确指点过一二,但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张履祥却将他视作恩师。

  眼下自己状元及第,刘宗周亲自给自己插花披绸,这让他心中更是激动。

  “去吧!”刘宗周说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张履祥点头,转身骑上御赐的白马,沿着皇宫前的御街朝外而去,身后,榜眼和探花同样骑在马上,跟在张履祥身后准备游街去。

  这一路,鼓乐齐作、热闹非凡,可以说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路上崇拜艳羡的眼光,街头巷尾的传唱,以及路旁女子爱慕的眼神,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感。

  ......

  朱由检回了武英殿,刚坐下就听郑芝凤求见,朱由检笑了笑,想着定然是为郑森来的。

  果然,郑芝凤进殿之后就传来郑森的意思,愿意进宫习武。

  “好,这令牌你交给郑森,没月逢一、三、五,便让他进宫,直接去校场就成!”

  “是,明日就二十三,臣让他准备着!”郑芝凤笑着应道。

  朱由检“嗯”了一声,朝郑芝凤挥了挥手,朝王承恩道:“传倪元璐。”

  王承恩领命,可不想刚走到殿外,远远就见范景文、倪元璐、陈洪绶和崔子忠四人走了来。

  “正好,陛下宣呢!”王承恩脚步回转,笑着朝倪元璐说道。

  “那要不倪尚书,您先进去?”范景文脚步停在殿外,犹豫着问道。

  “都进来吧!”

  殿中,朱由检已是听到了外面的话语,范景文几个闻言,也就不再纠结,抬步走了进去。

  “是宝钞的事?”朱由检看想范景文问道。

  “是!”范景文手上是个木盒子,说完双手奉上,王承恩接过将盒子放在朱由检案上,打开之后,里面赫然是几张宝钞。

  朱由检取出,头一张就是朱元璋的画像,不是史书上的鞋拔子脸,朱元璋这像脸庞圆润,目光中透着威严,不苟言笑,十足的帝王气势,想来很能震慑贪官和妄图造假之人了。

  “大明宝钞”四个字用了颜楷,却又糅合了自己的风格,显得更浑沉了一些,虽是楷书,但字形奇险多变,聚散开合锋棱四露,仄逼复叠,朱由检忍不住在心中赞了一声“奇绝”。

  朱由检又快速翻看了其余几张,不管是皇帝的画像,还是张居正和海瑞的,又或者是普通百姓的,皆惟妙惟肖,又有自己风格在内,旁人仿都仿不来。

  朱由检满意点头,又捻了捻纸,随后从茶盏中取了水滴在宝钞上,见纸张韧劲仍在,这才将宝钞放下,笑着说道:“好,从下个月开始,百官俸禄就以宝钞来发!”

  “是!”范景文在皇帝查看宝钞的时候始终吊着一颗心,此时听皇帝认可,板正的脸上不由多了份笑意。

  “同时公告下去,大明中央银行可用银子换宝钞,也可用宝钞换银子。”

  今日查抄晋商的车队入城,朱由检为何要叮嘱着打开箱子,让百姓们看个仔细,无非就是想告诉百姓,如今朝廷不差钱,发行宝钞也不是为了骗银子了。

  有了足够的准备金,百姓才会对朝廷多一份信任,于宝钞的发行更为有利。

  “行了,这便去印制吧!”朱由检朝范景文道。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安排职务

  范景文带着两个画师告退,陈洪绶和崔子忠心中有些失落,他们完成了这个任务,本想着皇帝是不是会给他们安排个别的职务,可见皇帝却好似没这个意思。

  那之后呢,他们应该做什么?

  范景文感受到二人的心情,也忍不住轻叹一声,可于此事上他也没什么办法,更不知如何劝慰。

  其实在他看来,二人在画院也挺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拿俸禄,崔子忠的儿子更因为此事能入京读书。

  比起那么多怀才不遇的人而言,他们二人实属祖坟冒青烟了。

  殿中只剩了倪元璐,他如今为吏部尚书,这批新科进士的任免工作,就是他来负责了。

  “关于这批进士,算科的你给郑三俊,让他安排,”朱由检开口道:工科给蔡国用,这两科的,除了授官职之外,还要去大明专业技术学院任职。”

  朱由检一早就想好了,算科、工科也都属于技术型人才,如今大明的学生只会死读书,只想通过八股取士来做官。

  可往后不管是造船也好,制造火器也罢,或者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全方面的人才,不是念几句“之乎者也”就可以的。

  “至于法科的,”朱由检继续道:“全部授御史一职,而后下放至地方,行监察之责,职权不仅包括官吏,还包括商贾,当然,为防御史以权谋私或贪权纳贿,在州设监察御史一职,行监督之责。”

首节 上一节 171/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