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67节

  这份激动掩在其余考生的兴奋之中,便微不足道,也理所当然。

  在两旁侍卫和将军的注目礼下,众考生要接受完整的搜查,而后继续跟着礼部侍郎的脚步穿过承天门。

  承天门后是端门,穿过端门,便可望见午门。

  午门正面有个门洞,两旁有两城阙,整座门呈“凹”字型,除了一眼就看见的三个门洞之外,还有两个门洞位于城台两侧的基座。

  午门有六间王公朝房,是王公、官员们集会和候朝的地方,其他朝房皆为六科值房,也称为六科廊。

  路过这处时,队伍中明显有了些骚动,但在侍卫的注视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礼部侍郎吩咐考生按照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重新排列,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

  这两个掖门只在廷试和大朝之际才会开启,在场的考生中,这次便是今生唯一一次,但也有人,将会在今后几十年的仕途中,无数次得走过这扇宫门。

  穿过午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紫禁城最大的宫门——皇极门。

  此时,朱红的大门还紧闭着,考生站在门前广场上,等候着大门的开启。

  辰时,皇极门缓缓打开,考生静默无声朝前走去,在引导下站定,遂即一声唱和,静鞭声响起,皇极殿前出现了一道明黄色的身影。

  朱由检还是第一次主持殿试,不得不说,他也有一点小兴奋。

  见了皇帝,考生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首辅范复粹宣读圣旨,无非是说了一通好好考,报效朝廷之类的话,最后是读了这次策题。

  宣读完毕,考生落座,考试用的案桌在昨日已由光禄寺的官员摆放好,执事官将策题发到每个人的桌案上,而后,殿试正式开始。

  朱由检全程没有说一句话,他坐在御座上看着埋头答题的三百多考生,从他这个角度,他委实看不出什么来,也没找到在贡院见过一面的李信。

  一场殿试得要一整日时间,答题快的考生也要午时后才会交卷,按理说,朱由检露了一面,待一个时辰就能离开,内阁大学士也能离开,留执事官和御史就成。

  可朱由检偏生就没有走,他不走,大臣们也不能走。

  这一坐,便坐到了日暮西山,还剩两三个考生没有完成,执事官已是开始强制收卷,那几人也只好唉声叹气得看卷子被抽了去。

  这日晚上,文华殿灯火通明,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多份卷子交给弥封官,而后送到东阁等到翌日读卷官的评阅。

  这次的评卷官也是朱由检选的,黄道周自然在列,另加了倪元璐和陈子龙,再者就是范复粹、郑三俊、卢象升、蒋德璟、刘宗周并几个翰林学士。

  凌义渠其实也够资格评卷,可他因为自己儿子在这次殿试之内,怕因为笔迹认出而有偏袒之嫌,故自请不入东阁评卷。

  朱由检知道了这事,还又唏嘘了一番,这年头,像凌义渠这么耿直的,不多了!

  评卷要三日,三日后内阁会将选出来的前三甲一一读给皇帝听,由皇帝判定名次,若三份都不满意,皇帝便会要求读卷官按照名次继续读下去,直到选出满意的为止。

  这是正常的情况,可这次,就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到翌日辰时,评卷官刚开始评卷,朱由检就来到了东阁之中。

  “陛下怎么这会儿来了?”黄道周起身问道。

  朱由检朝他摆了摆手,又朝阁中众臣说道:“无事,朕来瞧瞧!”

  说罢,“来瞧瞧”的朱由检老实不客气得抽了五六张卷子,左右看了看,找了个地方坐下开始看了起来。

  众臣见皇帝看起了卷子,也就不再多言,各自坐下后继续评阅。

  这次的殿试策题是朱由检自己出的,策题很简单,找出如今大明面对的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方法。

  越是简单的策题,越是需要认真思考,可朱由检看了这众多卷子,能提出大明存在问题的不少,可真要写解决之法,却是没看到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多是泛泛而谈,稍微好些的也不过就其中几个问题写了点策略。

  比如有提到财政问题的,稍微好些的能谈写税收方面的政策,大多数只能提一提辽饷对于大明财政的负担,但最重要的是关于藩王制度,他们才是如今造成大明财政空虚的主要原因,没有人敢提。

  又比如田地政策,倒是不少人说了屯田,这也是因为自己支持清屯充饷,这些考生听闻了才敢提上一提。

  另外还有吏治,贪腐和不作为成为了众多考生的选题,朱由检不奇怪,殿试前那波动作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惩治贪官的决心,不在这次殿试中提一笔才不正常呢!

  朱由检快速翻完手中几张卷子,倏地听到卢象升“咦”了一声,似乎对手头的的一分卷子很有兴趣。

  “怎么了?”朱由检问道。

第三百零七章 东阁评卷

  卢象升忙起身,将手中的卷子递给皇帝,“这考生在建奴问题上,倒是给了一些好的建议,陛下瞧瞧!”

  朱由检挑了挑眉毛,接过卷子看去,这考生先是分析了一波建奴和大明各自的优劣势,比如建奴野战能力优于明军,建奴实行奴隶制度,内部更为团结,统战能力也优于明军。

  “倒是敢写!”朱由检继续朝下看去,对于大明的优势,这考生也详细写了,大明体量大,无论经济、人口,还是军队人数,都优于建奴。

  另外,大明是汉人王朝,不论是文化还是朝廷制度,比之蛮荒之地发展的建奴优势更大,大明依靠地理和军力优势,若是打持久战,足可以拖垮建奴,前提是没有晋商这种内奸输血给建奴。

  “加强防御,在经济上对建奴实行封锁,铁器、盐等物资严控走私贩卖,训练新军,发展火器......他们可入关骚扰我军,我军也可出关去沈阳袭扰...”

  朱由检忍不住笑了笑,倒是有意思,也不是个迂腐顽固之人,他将卷子递回给卢象升,“是个人才,留吧!”

  这个意思,就是能有前十,卢象升点了点头,将卷子放在手边。

  “陛下,这考生对于江南农田,想法也是不错!”这时,郑三俊将一份卷子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看到卷子上的字迹时,首先赞了一声。

  和会试不同,殿试的卷子只糊名,不用重新誊写,因此考生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是可以加分,后世的高考不也是如此,若卷面整洁,字迹更是出挑,疲惫的阅卷老师定然愿意多给些分数。

  这考生应当是江南人,他整篇策论只针对江南农田的合理利用,半分未涉及到北方的田地,不过没有关系,朱由检在看了他的开头之后,心神已经被吸引了去。

  “昆山之东,接于海之冈陇,东西仅百里,南北仅二百里,其地东高而西下...常熟之北,接于北江之涨沙,南北八十里,东西仅二百里,其地皆北高而难下...是二处谓高田。而昆山岗身之西,抵于常州之境,仅一百六十里,常熟之南,抵于湖秀之境,仅二百里,其地低下,皆谓之水田......”

  “高田常患旱,水田常患水,每春末夏初,雨未盈尺,湖水涨二三尺,低天一抹尽为白水......”

  这个考生首先解释了何谓高田和低田,又详细说了高田和低田的优劣势,铺垫结束后,才写到高田适宜种麦、棉,低田适宜种稻,而桑“不论山水平原各香皆可耐。”

  而江南如今的情况是什么,因为是桑占稻田,使得江南粮食减产,可为何为如此,朱由检继续看下去,是因为桑一亩产值可得九两银,而稻一亩产值只为三两。

  在利益的驱使下,自然弃稻改种桑的会多。

  本来江南也不都是水田,如此一来,水田就更少了,水田少了,稻也就少了。

  可民以食为天,粮食少了不成,得有个解决方法。

  方法就是由一年一作制改为一年两作甚至三作制。

  一年两作,就是稻与麦豆菜轮作,提高亩产。

  另外,桑地间可以种植豆、麦、棉、东荠菜、药材、乌柏树、瓜类,这样一来,若桑叶算一熟,那桑林间的这些作物,也算一熟了。

  再者,种稻之余,可在稻田中养鱼鸭,利用鱼本身的生活特性起到疏松土质的功效,其排泄物还可以作为化肥增加土地的肥力,同时,鱼还能将水稻害虫、丛杂草籽等当做吃食,从而达到除虫的效果。

  养鸭的目的也是一样,捕虫、除草、施肥,鱼鸭稻相互协调。

  “桑基鱼塘...将洼地挖深,以泥覆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

  朱由检看完这篇策论,心头不由澎湃,这的确是个人才,江南农田若能按照他写的来实行,亩产不光能提高,还能增加多种作物,收入有了,粮食也有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好,是不错,留!”朱由检心中极为高兴,倒是很想见见这个考生了。

  朱由检随手又拿起一份卷子,垂目看了片刻,忍不住点了点头,这人就写了屯田,其中分官屯、军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边屯、垦种、考课、信任等十目,洋洋万言,条畅练达,期于可行。

  “是做了一番功夫的,”朱由检叹道:“看来此人的确是挂怀朝廷,自己要不给他一个机会,倒是辜负了他这一番心血!”

  不知不觉,朱由检在东阁一待就是一日,待日暮十分,评卷官都要出宫之际,朱由检才恋恋不舍得放下手上的卷子。

  “陛下明日再看!”范复粹笑着同朱由检说道。

  朱由检“哈哈”笑了两声,“明日朕就不来了,相信若是有好的答题,你们会给朕留着的。”

  “是,这是自然,陛下放心!”范复粹神情轻松,笑着回道。

  朱由检第二日不去东阁看卷子,一来经过这一日后,很是放心这几个评卷官的能力,二来,从福建来的郑成功和广东的陈懋修也到了,明日就会进宫,他得见见。

  郑成功,如今叫郑森,和郑芝豹刚到京城,郑芝凤安排的人就在城门口接上了人。

  “四老爷和小公子来了,我家老爷正等着呢,”仆从笑吟吟得牵了郑森的马匹,“小公子居然这么大了,小人离开安海时,小公子才刚会走路。”

  郑森骑在马上,一双眼睛左看右瞧,也没听清楚仆从在说什么,只“嗯嗯”得点头回应,他第一次入京,看什么都稀奇得很。

  “京师不比安海,干得很,小人看小公子嘴唇都脱皮了,可要买一碗果子饮喝?”

  沿海湿润,衣裳常年都有粘腻的感觉,可眼下在京师,郑森却觉得嗓子眼儿干了不少,听仆从说喝果子饮,更是不住点头。

  郑芝豹向来疼爱这个侄子,闻言朝仆从喝道:“还不快去!”

第三百零八章 偶遇

  果子饮凉凉的,酸甜可口,郑森一口气喝完了一大杯,才舒服得“哈”了一声,咧嘴朝郑芝凤笑了笑,“京师的东西果然好!”

  郑芝凤摸了摸郑森的脑袋,却不想郑森朝旁边跨了一步,不满道:“别摸头,会长不高!”

  “好好好,不摸头,”郑芝凤看着已到自己肩膀的少年,忍不住笑道:“明日才进宫,可要回府歇息,还是去哪儿走走?”

  少年的精神正好着,哪里会想回去睡觉,忙道:“去玩!”

  郑芝凤站在街头想了想,说道:“离这儿不远有个寺庙,这个季节当是丁香花开的时候,你可要去看看?”

  “去,去!”郑森才不管是赏花还是赏什么,只要别让自己回去睡觉就成。

  寺庙名为崇福寺,这个名字会在雍正时更名为法源寺,并一直沿用下去,在后世,更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

  不过当下,这个寺庙却是以丁香花著称,并且每年都还有丁香诗会,此时的大明由于连年天灾人祸,丁香诗会也没有清代那么盛大,都是小范围的文人前来吟诗唱和。

  可今日的崇福寺人却也不多。

  “昨日刚殿试完,这些考生怕是都紧张得睡不好呢,哪里有心思出来赏花!”郑芝凤笑着解释了一句。

  “正好,无人同我抢!”郑森笑嘻嘻说道。

  郑森走进崇福寺时,眼睛不由一亮,要不是有佛堂青烟昭示这里是寺院,郑森还以为是谁家的花园呢。

  眼前遍植花木,花香扑鼻,庙宇的禅意和园林珠联璧合,让郑森一双眼睛不知该往哪里看。

  “待过些日子,寺中牡丹花开了之后,就更美了,”郑芝凤在旁说道:“所以啊,崇福寺也称为‘香刹’。”

  郑森不住点头,绕过一个照壁后,眼前蓦地出现一片花海,粉的、紫的、白的小花在这片院落中恍然成了香雪海。

  一阵微风袭来,花枝乱颤,有花瓣从树上落下,郑森目光追随着那花瓣,见它落在了一个小姑娘的身上。

  这本是一个美好的画面,可是......

  “把玉佩拿出来!”那小姑娘手中拿着一把秀气的小剑,正凶神恶煞得揪着眼前一个小少年的衣领怒喝。

  “什...什么玉佩,我...我没有!”小少年摇着头否认道。

  “哼,我明明就看见你拿了,还不拿出来!”小姑娘说着,手中的剑就搭在了小少年的脖子上。

  这里是寺庙,打打杀杀的却也不见有人站出来,那些个和尚好似突然不见了踪影,这片院落中只他们几个人。

首节 上一节 167/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