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63节

  打个比方,唐朝正三品京官,每年禄米四百石,职田九倾,杂役三十八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包括:细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酱四合,醋四合,瓜三颗......大概约合每月八千文。

  此外,每年还有不定期的赏赐,布、棉、绢、炭火等实物,官员退休,朝廷给全禄,还能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一品大员的收入换作现在的银子,一年近两百万的收入。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明朝官员的收入实在是低了,所以才会从各处薅银子,各种巧立名目得朝底下要钱。

  对于贪腐,朱元璋曾经设了严酷的刑罚,只要贪污六十两银子,就是犯了大错,便要受刑,剥皮揎草、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

  剥皮揎草就是将人皮完整得剥下来,而后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意警示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可饶是如此,明朝的贪腐却是与日俱增,官吏们怕归怕,贪,还是要贪的。

  为什么?

  因为穷啊,朝廷的这些俸禄压根不足以养家糊口,更别说还有衙门的杂役了。

  罚,只是一个手段,罚的目的是要减少贪腐,朱由检也是罚过了,震慑的目的有了,可从现在来看,收效甚微,所以朱由检的想法不再是罚。

  “朕这几日想来许多,”朱由检缓声开口道:“诸位卿作为朝廷肱骨,为朝廷兢兢业业,朝廷若是薄待你们,朕心中也过意不去,所以...”

  朱由检看着茫然的大臣说道:“朕决定,给诸卿们,涨俸禄!”

第二百九十九章 农本

  朱由检说完这话之后,很是高兴得坐在御座上,等着大臣们惊喜的表情,而后对他山呼万岁。

  可是,他已经说完好久了,为何底下的人还没有什么动静?

  哦,一定是太过惊喜,所以还没反应过来吧!

  殿前一片寂静,几个阁臣甚至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适才是不是听错了什么,可转头见对方也和自己一样的神情,这才确定皇帝的确是说了要涨俸禄。

  第一个说话的是如今的户部尚书郑三俊,他从队列中走出,脸上没有笑意,甚至还有些为难,开口说道:“陛下,这两个月来,国库的确丰盈了许多......”

  抄了好几个大臣和亲王的府邸,不充盈才怪呢!

  可银子是抄家来的,总有用完的一日啊!

  “可是,”郑三俊继续道:“可如今要用银子也如流水,战事的抚恤银子,毕侍郎要的制火器的银子,王侍郎造船的银子,陛下,太多地方要用银子,若是涨俸禄,怕是不够啊!”

  郑三俊的担忧也是其余几个阁臣的担忧,不能因为现在国库充盈了,就把钱不当钱了吧。

  虽然陛下是好意,但...不行!

  朱由检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提议得来的会是反对,他张了张嘴,最后说道:“抄晋商也会有一大笔银子,况且,朕不是提了加商税嘛...”

  “陛下,抄家的银子迟早有花完的一日,加税之策,尚未平稳,还请陛下三思!”郑三俊继续道。

  “给你们涨俸禄,不单单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朝廷,”朱由检起身,走下台阶说道:“百官俸薄,不可能不营私舞弊,大官贪污以致富,小官贪污以救贫,所以朕才决意以俸养廉,只有足够的俸禄,让诸卿生活无忧,才能断了贪腐这条路。”

  朱由检解释了自己的意思,不说百官心中有多少触动,但感动总是有的,他们的俸禄的确是太少了,有时候想着,还不如京城摆摊的小贩赚得多。

  寒窗苦读数载,不就是为了仕途么,踏入仕途也不仅仅是为了心中的抱负,还有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

  郑三俊也沉默了片刻,还是犹豫道:“可是国库...”

  “郑卿,”朱由检说道:“晋商这批银子,足以支撑今年所有支出,而今年之后,不管是商税也好,清屯充饷也罢,都会走上正轨,届时,太仓库的收入成了活水,兵将的粮饷也不会依赖太仓库,所有的一切,不会有问题!”

  “可是...”郑三俊想着,晋商能有这么多银子?

  别是陛下信口胡邹的吧,一整年的支出呢!

  “朕相信你们!”朱由检的最后一句话,让郑三俊瞬间闭了嘴,是啊,陛下提携他们到内阁,不是让自己提问题的,是让自己来解决问题的。

  陛下相信他们,他们也该相信陛下!

  “是,臣领旨!”郑三俊躬身下拜,其余人见户部尚书没了意见,俱是躬身领旨,同时心中也忍不住雀跃起来,朝廷终于要涨俸禄了,今后的日子,可能好过一点了。

  “至于如何涨,涨多少,郑卿,还有范卿你们也是,散朝后来武英殿。”

  “是,臣领旨!”

  朝堂上再无别的事,唱和声之后,朱由检便带着一众阁臣回了武英殿,刚走到门口,见倪元璐带着一个年轻人站在殿门口等候。

  这个年轻人,便是徐光启的学生陈子龙了。

  但见他手中捧着几册厚厚的书籍,垂目躬身,穿着一件青衫,身姿颀长,面目清瘦。

  “去把宋应星叫来,”朱由检朝王承恩吩咐了一声,继而转头朝倪元璐和陈子龙说道:“进来吧!”

  几人进了武英殿,倪元璐和陈子龙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陈子龙已是进士,也赐了官身,不过是因为母亲病逝丁忧而卸了职务,之后又一心一意整理徐光启的书稿,倒没来吏部报到。

  朱由检再次打量了他一眼,开口道:“陈子龙,《农政全书》你整理的时候当也详细看过,不知你有何想法?”

  陈子龙忙上前,说道:“臣整理老师文稿,擅作主张,将文稿分为农政和农技两部分,包括开垦、水利、荒政等,这些内容在以往农书,包括《齐民要术》、《农书》等都是少见...”

  朱由检听着,见陈子龙小心抬头看了自己一眼,点点头鼓励道:“继续说!”

  陈子龙见此,才放心继续道:“老师认为,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因建奴和流贼肆虐,大明西北有广阔的荒地弃而不耕,臣也听闻,陛下施行清屯充饷,可屯垦需要水利,另外,近几年旱灾频繁,粮食减产,书中也增添多数十种可食用野草野菜......”

  陈子龙洋洋洒洒说了近小半个时辰,朱由检虽然知道《农政全书》说了什么,可也由着他说。

  阁臣们本是听着,可听到后来,范复粹、郑三俊等人俱是目光灼灼得听着陈子龙,以及他手中捧着的书册。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防治旱灾蝗灾,还有棉花、甘薯等新兴作物,另外还有蚕桑、种植、牧养等方面,这对于如今的大明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啊,若能推广下去,不说百姓可以填饱肚子,棉花桑蚕等经济作物,也能为大明提供更多的布帛锦缎。

  而在武英殿外,一刻钟就已是站着的宋应星更是满脸激动,双目更是蓄满了泪水,待陈子龙说完,才走进殿中,看着他手中书册,哽咽道:“子龙啊,太好了,子先要是知晓他的心血成册,当也瞑目了!”

  “见过宋司农!”陈子龙忙弯腰说道,语气也忍不住带了丝颤抖。

  宋应星擦了擦眼角,丝毫没有一把年纪还在人前流泪的尴尬,转身朝皇帝说道:“臣失礼,还请陛下恕罪!”

  朱由检也是学术人员,当然能懂宋应星的感觉,若是自己研究的明清史,哪日突然发现有更为详细和真实的记载,自己定然也是激动不能自已的。

  “无妨!”朱由检抬了抬手,说道:“陈子龙既然带来了《农政全书》,你也该有个左膀右臂了!”

  朱由检这话,让陈子龙目中发出光芒来,他此前中了进士,授绍兴推官,在听闻皇帝成立了农政司之后,便一直想着,若能进农政司便好了。

  可还没等自己将请求说出口,陛下便有了这个意思,他转头看向宋应星,见他朝自己点头,忙跪在地上道:“多谢陛下!”

  “宋卿,你如今农政司已是初具规模,朕想着,倒是可以按照《农政全书》中所分类的,成立几个部门,蚕桑、水利、垦荒、棉花、番薯等,如此各司其职,效率想来也会高出不少!”

  “臣正有此意,”宋应星点头道:“待《农政全书》刊印出来,臣定好好研读,不负陛下所望!”

  “好,陈子龙,朕便赐你为农政司内使!”朱由检说道。

  “多谢陛下!”

第三百章 福利

  宋应星和陈子龙离开了武英殿,倪元璐也正要告退,朱由检却让他留下。

  倪元璐以为陛下有关于宝钞的事同自己说,便垂首站在一旁。

  朱由检这才看向仍旧激动不已的几个阁臣道:“你们看,其实我大明人才济济,是不是?”

  “陛下圣明!”范复粹开口道:“农为国之本,有了此书,想来因战事耽误的农事,可以一点一点慢慢恢复了!”

  “自然会的,”朱由检满怀信心,“还要辛苦诸位卿了!”

  “臣等不敢!”

  “陛下,”郑三俊开口道:“至于涨俸禄,陛下如何打算?”

  “是这样,”朱由检指尖在桌案上扣了扣,“首先得让官员的这些俸禄能养家糊口,多少能够,得结合如今的物价来定,米面粮油,这些都要清楚了结之后才能定下。”

  “其次,”朱由检随后取了一张纸,拿了笔写下,“官衙杂役的工钱,由衙门公款出,不走私人俸禄,自然,每一笔都要有详细记录,按月查账,若有因此贪墨公款的,重罚!”

  “折色银按照当月粮价来定,不可一成不变!”

  “还有,考核制度也要变,”朱由检说着,突然停下笔,看了一眼倪元璐道:,“吏部尚书职位缺了,倪卿,你来补上!”

  倪元璐骤然被皇帝点名,吓了一跳,忙上前道:“臣才疏学浅,毕生也就在书法上有些成就,万不敢担此重任。”

  “你可以的。”朱由检坚持说道,倪元璐在崇祯十五年重新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次年便拜户部尚书又兼摄吏部,如今不过就让他管理一个吏部,能有什么不行。

  “倪卿,朕适才说,官吏考核制度要变,你记着,地方官员增加半年一次考核,京官在此基础上增加三个月一次考核,政绩优异的发奖金,最后一次年终考核,除非有重大过失或者责任的,其余官吏均发一次年终奖,具体多少金额,你们商量着定下!”

  朱由检看着手边的纸,端了茶盏喝了一口,继续道:“另外,逢年过节,官员可有三日假,若有事不休,则给银子补贴!”

  朱由检想了想,遂即抬头看向殿中,“你们还有什么补充?”

  补充?

  还有什么补充?

  殿中几人一副被雷劈了的神情,他们又见识到了陛下的奇思妙想,若是真如此实行,官吏的生活定能改善不少,衣食无忧之后,自然有人不会铤而走险去贪银子,好好的日子不过,作甚要去做杀头的生意。

  “若是没有,就先这样。”福利制度得一点点来,如今就先这样吧,等今后太仓库银子多了,再给他们补充别的进去。

  朱由检朝王承恩看了一眼,王承恩会意,将案上皇帝随手写的纸张捧着递给郑三俊。

  郑三俊低头看了几眼,皇帝写得相当随性,还有几个看不懂的符号。

  “这是何意?”郑三俊看着那几个字符嘀咕道。

  “这是数字,东阿拉伯数字。”蒋德璟看了一眼。

  朱由检自然也听到了他们的嘀咕,想到自己因为习惯,在纸上写了阿拉伯数字而非汉字数字,也亏蒋德璟认识。

  阿拉伯数字在元代就传入了中国,可没有传播开来,包括明末时候的外来书籍,有这些数字的地方,也都是先翻译成汉字,是以,虽然欧洲已是广泛使用了阿拉伯数字,可明朝还是没有,甚至没有几个人识得。

  民间商贾还在用苏州码子,在此时的商业、金融以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别是使用竖写账本的记账被广泛应用,就算是文盲也能熟练掌握。

  “朕记得蒋卿入教了?还有个西教名?”朱由检看向蒋德璟说道。

  蒋德璟想起汤若望这些事,心中惴惴,低头道:“是,臣西教名为阳玛诺,认识这些数字,也是因为和艾儒略著有《西方问答》、《天圆说》、《天问略》等书籍。”

  朱由检看蒋德璟神情,笑着安抚道:“西教的确对大明有所图谋,朕之前那番话,也是让大明的百官警醒,可同时,西方的这些技术也的确领先我大明,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理论和技术的确是重要的事,不然,朕也不会让国子监学生学习西学,也不会让四夷馆接待外番。”

  蒋德璟见皇帝没有发怒的意思,心下渐松,只不过如今的自己,对于西教和那些神甫,也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陛下圣明!”

  “另外,”朱由检继续道:“方逢年下狱,礼部尚书,便你来做吧,眼下科考还未结束,之后的殿试可要安排布置妥当了。”

  “臣多谢陛下,臣定尽心竭力!”蒋德璟倒是没有倪元璐的反应那么大,自己已是礼部侍郎,如今升尚书也在情理之中。

  “范卿留下,你们退下吧!”

  范复粹依言站在殿中,朱由检肃了神色道:“科举舞弊之事,你给朕好好审,特别是牵连复社中人的,定要把他们嘴巴给朕撬开,还有吴昌时,别轻信他的话,他和张浦、周延儒都有勾连。”

首节 上一节 163/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