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19节

  可要说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却是一筹莫展。

  银子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铜钱不方便,百姓也不爱用,宝钞是方便,可宝钞因为失去了信誉,而被百姓弃用。

  陛下难不成,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太祖当初发行宝钞,犯了个错误,”而且是个致命的错误,朱由检说道:“没有准备金!”

  “准备金?”

  “什么叫准备金?”

  “元朝发行钞法,以丝、银作准备金,百姓可用丝、银兑换宝钞,也可用宝钞兑换丝、银,是不是?”朱由检说道。

  皇帝这话落地,在场众人便明白了准备金的意思,而他们也懂了皇帝适才说太祖发行宝钞的错误在哪里了。

  太祖那会发行宝钞,可是没有这所谓的准备金,也就是说,百姓可以用丝、银、铜钱兑换宝钞,可是却不能用宝钞兑换金银。

  这便是宝钞失信最主要的地方,若百姓能用宝钞来兑换金银,当宝钞贬值时,他们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恐慌和愤怒,辛辛苦苦赚的银子换回了废纸,哪个傻子还会去用?

  “也便是说,陛下若要发行钞法,便要有这个准备金,能让百姓用钞兑换金银实物?”范景文开口问道。

  “是,没错,”朱由检点了点头,“还有一点,便是昏钞该如何处置的问题。”

  太祖九年,大明制定了“倒钞法”,便是针对昏钞的回收,规定每昏钞一贯,收工墨值三十文,五百文以下递减,可政令发出后,便有许多人因为旧钞在交易过程中降值而频繁更换新钞。

  朝廷于是又取消了“倒钞法”,说旧钞和新钞可以一起使用,这下好了,旧钞大量挤压,新钞还在发行,市面上的宝钞则越来越多,能不贬值才怪!

  “朕以为,可二至三年更换小面额宝钞,回收昏钞不用,大面额宝钞五年更新一次。”

  “这...陛下是不用洪武宝钞?”范景文瞪大了眼睛问道。

  不怪范景文惊讶,有明一朝,宝钞只一种,就是洪武宝钞,发行年份也无分界,不改币名及形制,从朱元璋到朱棣,再到朱高炽、朱瞻基登基,所用宝钞仍旧为洪武宝钞。

  这便造成了一个问题,其一就是市场上的宝钞越来越多,其二就是方便了不法分子伪造宝钞。

  朝廷这么多年就一直用一种宝钞,且宝钞伪造可比铜钱来得容易,铜钱是贵金属,它的伪造多为成色不足,在实际流通中较容易辨认,所以多贬值流通。

  可纸币不一样啊,纸币只是作为价值符号,本身成本就低于金属货币,而万年不变的纸币,更是降低了伪造成本,这也是为何大明对于宝钞伪造的律法如此严厉,伪造宝钞的仍旧络绎不绝、前赴后继的缘由。

  更甚者,不止百姓伪造宝钞,便是藩王也罔顾国法律令伪造宝钞,建文帝时的湘王朱柏便因为伪造宝钞被建文帝降敕,因不想受辱,朱柏阖宫自焚死。

  可若是每隔几年就用新的宝钞,对于伪造之人而言,一是加大了难度,二是利润降低,增加了违法成本,自然能够降低伪造宝钞的现象。

  朱由检同他们解释了自己的这一想法,殿中诸人俱是点头赞同,心中更是觉得陛下想得周到。

  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中,他们已是认同了皇帝发行宝钞这个决定,并开始思考如何发行,而不是能不能发行这个问题了。

  “另外,制宝钞的材料...”朱由检缓缓看向了宋应星,他于农业上有研究,可以听听他的意见。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明中央银行

  宋应星见皇帝看向自己,不由一愣,继而明白过来,忙起身问道:“陛下是想用何种材质?”

  “遇水不湿,不易被仿造!”朱由检说道。

  宋/应/星想了想,继而躬身道:“臣《天工开物》中有写楮纸法,与普通造纸不同,臣在其中加了嫩麻竹,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遇水不说不湿,但不会破损,待晒干之后犹可使用。”

  “好,如此,朕便重开宝钞提举司,印钞一事,宋卿,朕便交由你,另外,朕会新设一衙门,名为大明中央银行,用以发行宝钞,范卿,不知你可能接下朕这个重任?”

  大明什么?中央银行?

  什么意思?

  众人面面相觑,陛下建了一个农政司,如今还要再成立一个衙门,让范御史来接手?

  “陛下说让臣...臣...”范景文是怎么都想不到皇帝会让自己来做这个事,他伸手指着自己,张口结舌不敢置信。

  “是,朕说的就是你!”朱由检点头道。

  范景文虽是御史,可他于财政上却颇有见地,适才这番对谈,朱由检也看出来他的确是有这个能力,这才放心让范景文来担当重任。

  “可是陛下,”范景文踟蹰道:“臣还有一个问题。”

  “你说!”

  “如今百姓对宝钞失去信心,就算发行,百姓不用,也是没有办法啊!”范景文说道。

  “朕也考虑过了,为了让百姓有信心重用宝钞,朕决定,待发行之后,先用来发朝廷官员的俸禄,朕名下皇店,以及朝廷官员所开店铺,可收宝钞,你们意下如何?”

  皇店不说了,官吏经商本就是不允许的,可现在这个年头,哪个官员手里没几个铺子,朱由检这么说出来,也是让他们放心,开了就开了,但到时候发行宝钞,可不准不收。

  “是,臣领旨!”宋/应/星当先开了口。

  为国为民的大事,这个时候怎能拖陛下后腿,何况陛下又命自己印制宝钞,自己当仁不让该领旨才是。

  “臣,领旨!”郑三俊和张国维二人也起身说道。

  其余臣子心中俱是有大义的,哪里能落于人后,纷纷起身领旨。

  “你们放心,朕相信有了这一系列准备,宝钞会发行顺利,大明终有一日会拿回铸币权,到时候,可不是由白银说了算,不是由西番诸国决定我大明经济命运。”

  我大明的宝钞,终有一日,会成为这个世界流通的货币!

  “是以,关于重开海禁一事,你们可还有意见?”朱由检将话题重回到海禁之事上。

  殿中之人哪里还有意见,俱是笑着摇头。

  “好,”朱由检点了点头,“姜曰广,朕知道你曾以一品冠服出使朝鲜,去时不带我大明一物,归来不取朝鲜一钱。”

  姜曰广也是知天命的年纪,皇帝说的这一段,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荣光。

  可是之后,他因为得罪魏忠贤而被贬去了南京国子监。

  他坐在殿中,听皇帝讲白银、讲钞法,想着自己能做什么呢?他于经济一道,可什么也不懂呀!

  眼下听皇帝提到自己,心中仍旧疑惑的同时也暗暗激动起来。

  “陛下谬赞,此乃臣本职。”姜曰广回道。

  “朕将四夷馆交于你,如何?”朱由检说道。

  四夷馆,说起来就是接待外国人的宾馆,如今更多了一个功能,教授外国人中华文化,包括语言和文字。

  看着没什么用,可朱由检清楚,如今大明已经融入了世界,朝廷乃至民间,就不能缺少和世界交流之人。

  四夷馆教授外国人中文,大明的学生,也要学习国外的语言和文字。

  “另外,文安之,”朱由检又朝着姜曰广身旁一人说道:“朕欲你任京师国子监祭酒,姜曰广兼任国子监司业。”

  若姜曰广适才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接任四夷馆,此时听到自己兼任国子监司业,心中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二人对视了一眼,起身领命。

  “凌义渠,”朱由检又朝另一人说道:“你公正不阿,入大理寺任少卿,多和范复粹请教一二。”

  少卿,只比大理寺卿低了一个等级,而如今大理寺卿是范复粹,范复粹又兼任刑部尚书,还是阁臣,陛下这意思,是要让凌义渠来日接手大理寺呀!

  这时,薄珏偏头皱眉扫了郑三俊和张国维一眼,殿中这些人,陛下可都给了官位,便是自己一个白身,陛下都赐了出身,可郑大人和张大人,陛下难道忘了不成?

  薄珏的这一眼,朱由检看在眼中,他笑了笑,这才朝张国维说道:“张卿,你的《吴中水利全书》可有写完了?”

  “陛下如何得知...”自己这书,除了郑三俊,可没同别人说起过呀,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郑三俊该不会已经将此事告知了陛下吧!

  这个多嘴的!

  “你为江南十城巡抚,在水利上建树良多,江南百姓有你为他们父母官,是他们的福气。”

  “臣不敢!”张国维面对皇帝如此夸赞,忙低下了头。

  “朕任你为南京工部、户部两部尚书,江南水利之事,仍有你主持,另外,你也知道了朕欲发行宝钞,江南地区的发行,朕便交给你!”

  “是,臣遵旨!”张国维忙应道。

  江南户部尚书原是郑三俊,皇帝一句话给了张国维,郑三俊抬头,怎么也该轮到自己了吧!

  朱由检在众人的期盼中看向郑三俊,说道:“朝廷户部尚书一职空悬数月,如今,总算有个能让朕放心的了。”

  “京师户部尚书?”众人眼睛一亮,虽然同是户部尚书,可京师的尚书比之南京,可是有了多少实权。

  “臣,谢陛下恩典!”郑三俊忙起身领旨,他心中无比激动,本以为顶多就是个侍郎衔,没成想陛下就让自己做了尚书。

  “明日辰时,六部尚书和阁臣,在武英殿中票选内阁大臣,郑卿,别忘了!”朱由检又道。

  “是!”郑三俊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内阁如今有了两个空缺,难道自己还有机会入阁?

  “好了,散吧,朕交代你们这些事,今日回去再好好想想,若有问题随时来禀,万不能随意行事!”

  “是,臣等遵旨!”

  众人怀揣着激动的心出了宫门,薄珏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待走到紫禁城外,他朝着张国维和郑三俊拱手道:“草民可要恭喜两位大人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家路窄

  “你还草民?该换称呼啦!”郑三俊笑着道。

  “是是是,”薄珏还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重新说道:“下官,恭喜两位大人!”

  “我也要恭喜你啊,薄珏,陛下看重你,你可要好好干,不能让陛下失望!”郑三俊拍了拍薄珏肩膀说道。

  “薄珏,老夫如今住在皇庄,这几日你便同我一起可好?”这时,王徵、宋/应/星和毕懋康走来,朝着张国维和郑三俊拱了拱手,又朝薄珏说道。

  “听葵心先生的!”薄珏回礼道。

  “那便去吧,晚了天就黑了,行路不便!”张国维朝薄珏道。

  薄珏看着张国维,心中多有不舍。

  自己今后怕是就留在京城了,张大人回南京,今后见面怕是不容易。

  倏地,薄珏一撩衣袍,半跪在张国维身前。

  “你这是做什么?”张国维忙伸手欲扶。

  薄珏却是挣脱张国维的手臂,说道:“大人,薄珏自幼家贫,得大人相助,可薄珏没用,屡试不第...大人不嫌弃薄珏没用,收留薄珏于南京,才有薄珏今日,薄珏,多谢大人大恩!”

  “起来,说这些做什么,是你自己勤奋,若你不是自己研究那些东西,我就算在陛下面前将你夸出花来,也没用是不是?”

  张国维眼眶微湿,将薄珏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跟着葵心先生去吧,今后定还有再见的机会!”

  “是!”薄珏深深看了张国维一眼,又朝郑三俊躬身行礼,之后才跟着王徵和宋/应/星他们离开了宫门前。

首节 上一节 119/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