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17节

  其中,更以南京的官员占了大多数。

  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的姜曰广,南京光禄寺卿凌义渠,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十城巡抚张国维以及他带来的薄珏。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特地让宋应星和王徵也从庄子上回来。

  看着眼前这些人,朱由检心潮澎湃,双手都不由自主有些颤抖起来。

  此时的他不是皇帝,而是作为一个文史研究员,看到史册上的人活生生得坐在自己面前。

  他们或因为不得重用而埋首于自己所研究之事,直到百年后才为人歌颂。

  有的在明亡之后,或殉国,或隐居一生,不再追逐功名,始终秉持着大明臣子的节操。

  有的,却是因党争而被攻讦,被崇祯怀疑,最后弃之不用,郁郁寡欢...

  朱由检看着他们,这些有才干,又对大明忠心之人,这辈子,自己定然不会辜负了他们一片赤胆。

  坐着的这些人却是惶恐不安,原以为陛下只诏见了几个入京,可现在才知道,居然有这么多人。

  而且眼下这不是还在休沐么,怎么陛下就急匆匆得将他们喊来,而看陛下这神情,怎么都像是快哭了一般,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

  毕懋康看了一眼宋应星和王徵,他是知道他俩的,半道上就听说陛下建了个农政司,封了宋应星大司农,让他去种番薯。

  可王徵,陛下不是厌弃他了么,怎么会同宋应星在一起?

  而且看他脸上神色,骄傲自得得很呀!

  朱由检缓了缓心神,先朝着宋应星和王徵问道:“宋卿,王卿,地龙可建得如何了?”

  宋应星忙起身回道:“陛下,有了葵心先生相助,地龙构造图已是完成,不日就正式开工修建了!”

  朱由检闻言脸上笑意更甚,“到底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才事半功倍,”说罢,朱由检转头看向其余人,说道:“你们说是不是?”

  其余人不明白皇帝突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拱手喏喏应“是”。

  朱由检看向毕懋康,开口道:“毕卿,你作为南京户部侍郎,今年政绩可只是个平常啊!”

  毕懋康正想着宋应星和王徵的事呢,听到皇帝点到自己名字,还是说了今年的政绩,忙起身请罪,“臣无能,还请陛下治罪!”

  朱由检摆了摆手,又朝姜曰广说道:“姜卿,听闻南京学子近日闹事?”

  姜曰广作为翰林院管理之人,也忙站起身来,“陛下恕罪,江南士子闹事一事,臣定严查!”

  “凌卿,光禄寺这职位可是个闲差,你——”

  还未等朱由检说完,凌义渠也忙起身回话,“陛下,臣无能,愿请辞!”

  皇帝一连点了三个人的名,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他们不称职,剩下的人更是战战兢兢,坐立不安了。

  想着今日陛下将他们传进宫来,难道是因为今年的考评成绩不好,这才拉来训斥一通不成?

  适才陛下要哭的模样,难道是因为想着大明有他们如此官员,太过痛心不成?

  这么一想,殿中官吏更是垂首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来。

  “是啊,你们有些人的职位,的确是该变一变了!”

  随着朱由检这话出口,底下官员心里俱是“咯噔”一声,想着果然如此,陛下这是敲打他们来了,说不准都得降职!

  宋应星和王徵对视一眼,脸上却是露出些调皮的笑来,陛下真是,又要吓唬人了,明明早就想好了让他们担重任,却要说这么一番话。

  不过自己当时不也是如此么?

  让他们也尝尝这滋味才好!

  “毕卿啊,”朱由检看向毕懋康,“你就不要在户部待着了,你委实不适合拨算盘,你不是发明了燧发枪吗?”

  “是!”毕懋康忙应道,心中却是想,这事自己早就同陛下禀报说,后来因为缺银子,若要大量制造,国库耗费不起,也便不了了之,眼下重新提起,难道是想着要用吗?

  可银子的事如何解决呢?

  “朕想着,你既然有如此才能,你就去工部吧,领侍郎衔,朕将神器局交给你,燧发枪需要多少银子,你再好好算一笔账出来!”

  皇帝这话说完,所有人都朝毕懋康看去,见他大睁着眼睛,似是不敢相信他听到了什么。

  “怎么?有什么问题?”朱由检见毕懋康久久不回话,又问道。

  “不,没...”毕懋康喜出望外,忙朝前跨了一步跪在了地上,声音带着些哽咽道:“多谢陛下,臣...领旨谢恩!”

第二百一十三章 钱是何物?

  看到毕懋康得了皇帝这番旨意,其余人心中也蠢蠢欲动起来,薄珏是这里唯一一个白身布衣,他看着感激涕零的毕懋康,想着他到底是个官员,从南京户部侍郎,到京城工部侍郎,从无实权的到有了实权,还是自己精通之事,这番升迁,定然再合心意不过。

  可自己又没官身,陛下特意吩咐了张巡抚将自己带来,能让自己干什么?

  再说了,自己不过无名小卒,陛下想必也不会识得自己。

  “薄珏!”正当薄珏低头思量的时候,冷不防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薄珏忙起身拱手,“草民薄珏,参见陛下!”

  “你祖籍苏州府,少时贫困,但勤奋好学,可惜屡试不第,朝廷缺了你,甚是遗憾呀!”朱由检看向薄珏说道。

  薄珏闻言一愣,想着陛下怎么会这么了解他的身世,偏头朝张国维看了一眼,见他朝自己摇了摇头,脸上也是疑惑,又看向郑三俊。

  郑三俊也奇怪呢,自己不过就同陛下举荐薄珏是个人才,可没同陛下说过他的身世呀,陛下竟然能知晓得如此清楚?

  朱由检看着满脸疑惑的三人笑了笑,世人知晓孙云球是著名的光学仪器制造家,可却不知,薄珏比之孙云球还要再年长几岁,比他要更早得制造望远镜。

  孙云球在薄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苏州府的琢玉工艺,成功得磨制了各种凹凸透镜,制作了大量光学仪器。

  算算年纪,孙云球如今不过十来岁,正在苏州学艺呢,等再过几年见他也不迟。

  而薄珏不仅会制造望远镜,还助张国维制造铜炮,炮上装有千里镜,提高了命中率,另外还有水铳、地雷、地弩等武器。

  可惜,历史上的薄珏没有被重用,最后退归吴门,以穷病死。

  “朕听闻你会制造千里镜,更是对铜炮等武器也是颇有研究,这样,朕授于你工部主事,你同毕懋康一起去神器局吧!”

  薄珏猛得抬头,“陛...陛下,草民,不用通过科举...再...再...”

  “科举,本就是为朝廷选拔能臣,既然朕知道你为能臣,何必再多此一举?”朱由检看向薄珏,朝他笑了笑,“你放心去做,将你们所学皆用到神器局之中。”

  “陛下,”此时,殿中又有一人起身,朝皇帝说道:“陛下任用贤能,自是大明之福,可是众所周知,打造火器,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不知陛下要从何处取银制器?”

  说话的人是个六十多的老者,虽然胡子发白,双眼却是炯炯有神,说这话的时候却是丝毫不惧皇帝威严。

  而他说完了这话,张国维和郑三俊二人面上当即露出了担忧,生怕这人的话引起陛下不满,好不容易得以觐见陛下,最后再打发回南京去。

  这人便是南京御史范景文,历来是个固执的老头子,和黄道周是多年好友。

  只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他就交什么样的朋友,范景文和黄道周一样的坏脾气,可他二人就是能谈到一起去。

  此时,范景文眼神一丝游移也没有,就这么直愣愣得盯着皇帝,朱由检也同样看着他,笑着点了点头,“范卿说得有理,那咱们就来说说这钱的事!”

  钱的事?

  底下人听了这话,朝左右看了看,俱是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郑卿,你曾为南京户部尚书,你来说说,钱是何物?”朱由检目光移向郑三俊,朝他问了这个问题。

  郑三俊一愣,陛下问自己钱是什么?

  “钱,就是...能用来买卖的东西!”郑三俊起身回道。

  “对,你说得没错,”朱由检点了点头,又摆手让郑三俊坐下,“都坐着回话,不用起身,怪累的,你们累,朕也累!”

  “是!”郑三俊应了一声,继而小心得坐了下来,心里却是想着刚才的回答陛下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钱,是用来进行交易的东西,没钱,就什么都买不了,百姓饿了得买粮食,朝廷也要用钱同别的国家做交易,要远行,也要钱作为盘缠,吃饭要钱,住宿要钱,可谓没有钱,就寸步难行,是不是?”

  众人莫名,跟着点了点头,是啊,这不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么?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朱由检又道:“从原先贝壳为钱,到以铁器为钱,乃至现在金银铜为钱,人不可以没有钱,朝廷更不能没有钱。”

  朱由检看了众人一眼,又问:“可你们知道,朝廷为什么会没钱?没钱了之后,咱们该怎么办吗?”

  “朝廷不是没钱,是钱都花在了辽东战事,和中原腹地流贼上!”张国维轻声说道。

  “张卿说得没错,可是这钱,能不花吗?”朱由检反问。

  众人俱是没了声音,是啊,这钱必须得花,不然兵将如何打鞑子,打流贼,护不住大明百姓,有再多的钱也没用啊!

  “陛下,”范景文开口说道:“臣以为,朝廷没钱,是因为赋税收不上来,”他哼了一声,“勋贵们将田地占了大半,还有谁来交税?能交税的那些农户,又都跟着流贼跑啦!”

  既然不能从“支”上想办法,那就只能靠“收”了!

  殿中所有人被范景文这话可是吓坏了,想着他怎么什么都敢说呀,这话能在陛下面前说的吗?

  却不想听到皇帝仍旧和缓的声音传来,“范卿这话说得对,没有赋税,朝廷就没有银子,那...朝廷又该怎么做?”

  范景文听到皇帝没有责怪自己,胆子更是大了几分,“自然该把田地分还给农户,他们有了田地,朝廷自然就有了银子。”

  “是,”朱由检点了点头,“你在江南,想来对江南如今情况也是了解,你觉得将田地还给了农户,他们便会安心种地?当他们看到行商利润高于田地产出时,不会心动吗?”

  面对皇帝这话,南京的一帮官员俱是沉默了下来,郑三俊想了想,朝皇帝说道:“陛下,太祖爷对商贾采取轻税政策,过此者以违令论。”

  郑三俊这便是说,对商贾的税收政策,是太祖朱元璋给定下的,轻易可动不得。

  朱由检听了这话却是哼笑一声,商贾的轻税政策动不得,所以都动到了种田的农户头上,怎么对他们一再加税,就不是祖宗定下的规矩了?

  “太祖爷有令,凡商税三十分取一,是因为战乱之后百废待兴,需要商贾来繁荣市场,可此一时彼一时,就是因为对商税太轻,才导致农户转而从商。”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要对商贾加税?”郑三俊皱着眉头,他倒不是反对加税,可现在这些商贾,哪家没同朝廷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政令若是发布下去,怕所有朝臣都会反对,若没有人支持,政令如何能实施得下去?

  朱由检没有回答郑三俊这话,而是反问道:“朕欲重开海禁,你们觉得如何?”

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船自去

  海禁这事被翻来覆去得拿出来说,总得有个结果。

  南京的这帮臣子和京城的不同,他们在江南见多了商贾之流,私心里觉得开海禁也无不可。

  特别是对海外科技有着强烈认识的薄珏、宋应星和王徵之流,更是对重开海禁有着积极的态度。

  可有人支持,必然有人反对,如范景文,便是如此守旧之人。

  他听了皇帝这话,当即开口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朱由检眉头一皱,想着果然不会这么容易,可眼下这些人都是自己要用的,也不好别人说个“不行”,自己就将人轰出殿去。

  “范卿有何意见?”朱由检耐着性子问道。

  范景文虽然口中说着强硬的话,可心里其实虚得很,皇帝是个什么性子,他们这些老臣最是清楚,别看现在一副礼贤下士的明君模样,可稍稍不合他的心意,便是要发作一番。

首节 上一节 117/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