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70节

  朱成功拿起信件,先端详了信封上的字体,赞道:“好字体,苍劲有力,竟有几分魏碑的神韵。”

  “呃,”焦琏不懂书法,说道:“当今天下纷乱,山河破碎,倒有几分魏晋时的颓态。”

  朱成功已经拆开信件,默默阅读起来。

  赤军占领潮州后,水师进驻南澳岛,势必将与郑氏水师发生接触。为争夺海上贸易,两藩恐会发生冲突。

  为此,岑丹初在信中提议,两藩按照明朝福建、粤东的界线,划分势力范围。漳州府玄钟所以北,归赐姓藩,潮州府大城所以南,归南越藩。

  今后,两藩井水不犯河水,彼此水师不得无故进入对方势力范围。双方在玄钟所、大城所派员驻守,随时沟通。

  这样划分,对南越国更有利。赐姓藩不仅将失去粤东沿海的贸易利益,亦将失去闽粤海防最重要的南澳岛。

  作为交换,岑丹初提出了一个令朱成功难以拒绝的条件:赤军将协助赐姓藩攻克漳州。这将大大缓解赐姓藩粮食紧张的问题,亦将使赐姓藩在大陆获得一个稳固的据点。

  朱成功读完信,未置可否,将其传示众将,本人则遥望墙上的地图,沉默不语。

  焦琏说道:“两藩唇亡齿寒,理当携手抗清。南越王愿助延平王攻取漳州,请延平王约束水师,不再骚扰粤东海面。”

  众将或喜或忧,大多不敢言语,只等朱成功发话。

  朱成功亦在犹豫,既想取漳州为粮源之地,又对粤东贸易利益恋恋不舍。

  福建多山,只在沿海地区间或分布着平原。漳州地处九龙江、西溪交汇之处,境内还有漳江、东溪、长泰溪等江河,粮产虽不如潮州、泉州丰富,亦相当可观,足以缓解赐姓藩缺粮问题。

  由于陆师孱弱,赐姓藩别说攻不下漳州,就连漳州府下属的长泰县、与中左所隔海相望的海澄县也攻不下来。

  为解决粮源匮乏问题,朱成功煞费苦心,还曾进攻同安、攻潮州,皆以失利告终。

  赐姓藩水师虽众,但大多数都兼并自郑氏旧部,有的是父亲郑芝龙的老部下,有的是郑彩、郑联兄弟的,有的是叔父郑鸿逵的。

  朱成功的威望不如郑芝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施琅的叛逃足以说明问题。他急需解决粮源问题,为全藩寻找一块根据之地,安置家眷,长期经营,藉此在郑氏集团面前树立绝对的权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久闻赤军火器冠绝天下,可否请赤军售卖火器给本藩,并派武官教授布阵之法?”

  说话的人名叫甘辉,是漳州府海澄县人,一直为朱成功掌管中军,堪称是赐姓藩第一大将。

  “当无问题。”焦琏直言道:“赤军曾向康国公售卖火器,并派武官教授火器阵法。延平王矢志抗清,功劳素著,南越王自会乐于售卖武器、传授阵法。”

  康国公即李定国。岑丹初与之联姻,令养子王华娶了李定国的女儿。李定国久受孙可望压制,得赤军为奥援,渐有与孙可望分庭抗礼之势。

  “听说赤军不重盔甲,士卒冲锋陷阵,身无防护,何也?”大将林察问道。

  赐姓藩士卒不擅陆战,面对八旗往往战败。为此,有人提议朱成功建立“铁人军”。铁人军身披重甲,戴铁盔,以斩马刀为武器,防护力特别强。

  朱成功很感兴趣,下令挑选精锐,试办铁人军。

  焦琏擅使重骑兵,其实就是上马的重甲步兵,临战时都要下马战斗,亦很重视盔甲防护。他苦笑一下,说道:“赤军不是不重盔甲,只因财力拮据,军队扩充太速,无力为士卒标配盔甲。”

  众将释然,问焦琏了好几个问题,气氛渐渐放松下来。

  朱成功一直在思索,听众将议论纷纷,有些不耐烦,清了下嗓子说道:“郑氏子嗣众多,但本藩胞妹已经出嫁。定国公有一女,名郑丽,姿色甚美,若南越王不弃,可以纳之为妾。”

  为结好朱成功,岑丹初在信中向郑氏求妾。

  朱成功口中的定国公即郑鸿逵,是朱成功的叔父。郑芝龙兄弟众多,郑鸿逵最具才识,战功最为显赫。

  不久前,朱成功追究丢失中左所的责任,将怯战先逃的郑芝莞斩首。郑鸿逵奉老母之命,放清军返回大陆,亦遭到朱成功的痛斥。他交出兵权,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

  如今,舟山岌岌可危,鲁监国已不足恃。朱成功新败之后,若能与岑丹初联姻,引赤军为奥援,足以振奋人心。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焦琏亦很高兴,说道:“南越王欣慕郑氏,不日将送来聘礼。”

  “听说,南越王原是爵帅麾下的童子兵,战功赫赫,竟成今日局面。若不是军务缠身,本藩真想和南越王见上一面,畅谈抗虏大业。”

  一山不容二虎。二王各有大军,就算同心抗清,亦难免猜忌,将来若不分出主仆,绝难见上一面。

  焦琏为尊者讳,避而不谈岑丹初的身世,说道:“南越王有言,赤军止步于潮州,不会东进福建。下一步,赤军将整顿兵马,修治内政,伺机北伐。待时机成熟,两藩会师长江,江南可一鼓而下也。”

  若真能齐心协力,赤军当东进福建,再联合赐姓水师,经略福建、浙江当无问题。不过,两藩向无联络,这事暂时还不可行。

  “听了施琅逃到了贵藩,不知担任何职?”

  朱成功此言一出,众将纷纷望向焦琏。这施琅一直在赐姓藩担任左先锋,作战勇猛当先,战绩可圈可点。朱成功诛杀施家几十口,诸将大多不服。

  “呃,”焦琏略一沉吟,说道:“南越王认为,施琅虽有过错,毕竟抗虏有功,不宜诛杀。眼下,施琅在船厂当了个头目,负责检查铁力木,督修战船。”

  “原来是个工头呀。”朱成功轻蔑地笑笑,众将也都不无惋惜。

  驾驭施琅这种骄兵悍将,丹初已有心得,即为恩威并施。他把施琅下放到了造船厂,负责督造战船,先折一折他的傲气。若此人果真不可用,再杀了不迟。

  朱成功心情好了不少,说道:“南越王若能协助本藩夺取漳州、泉州两府,本藩愿投桃报李,派人到赤军传授水战秘技。两藩以大城所为界,以北归本藩,以南归南越王,如何?”

  焦琏大功高成,十分高兴,说道:“当无问题。两藩当订约盟誓,共抗鞑虏。”

第340章 纵横捭阖

  赤军夺取两粤,天下振奋。各路抗清武装活跃起来,不时遣使来附。

  七月,揭重熙亲至粤东,面见岑丹初。

  揭重熙,江西临川人,崇祯十年进士,初授福宁知县。崇祯十七年,京师陷,揭重熙正在家中守制,带孝起兵。永历二年,清军围南昌,金声桓孤立无援。揭重熙亲至肇庆请兵,朱由榔授揭重熙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赐尚方剑,但无饷可发,无兵可派。揭重熙空手回赣,坚持抗清至今。

  他联合曹大镐、张自盛、洪国玉三支江西义军,合称“四大营”,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抗清力量。

  “殿下,江西鞑子迭经大败,防备空虚。义师蜂起,四大营声气相通,百姓翘首以盼王师。若此时分派一支赤军劲旅入赣,必能传檄而定江西。”

  见到岑丹初,揭重熙长揖行礼,直言建议北伐江西。

  明人一般称亲王、郡王为“殿下”,或者加上封号,称为“某王殿下”。到了明末,藩王看重封地,“藩主”、“国主”的称呼也流行起来。

  国主称谓太重,可不是一般人敢应承的。鲁监国朱以海自封为明朝正统,便以鲁国主自视。孙可望野心勃勃,亦自称秦国国主。

  至于王爷,原是满清的习惯。满人习惯称人为爷,对藩王习惯称为王爷。

  明人也有称藩王为王爷的,但一般都是太监、近侍、亲信等特别亲近的人。绅衿看重名节,讲究称谓,可不会贸然称人为爷,免得自掉身价。

  揭重熙称丹初为“殿下”,语气中带着一丝隔阂。丹初略感不悦,说道:“北伐江西势所必然。不过,本藩习惯谋定而后动,总得准备妥当,方好誓师北伐。”

  “殿下所言,揭某实在不敢苟同。”揭重熙甚是执拗,说道:“鞑子新败,人心思变。此时北伐,正当其时也。”

  揭重熙一文弱书生,联络四大营,竟能在江西艰难经营,在金声桓死后坚持抗清,殊为不易。历史上,他忠于明室,被俘不降,保全名节,受到后人的敬重。乾隆臧否明末人物,把无数清初名臣列入贰臣,加以恶谥,却赐揭重熙谥号为“忠烈”。

  丹初耐心劝道:“本藩连年用兵,士卒疲病交加。况有赣州横亘在大庚岭北,非长期围困,不足以破此坚城。不破此坚城,北伐江西终是一句空话。”

  “这……”揭重熙颇为失望,叹道:“江西义师声势虽大,却未经大战,多为绅衿百姓,激于民族义愤而起来反抗,实不能与鞑子死战。

  “去年底,福建鞑子入赣,洪国玉率部抵抗,兵败被杀。四大营声势一衰,退入山区。听探子讲,鞑子命珠玛喇组织三省会剿,必欲尽除四大营而后快。”

  江西为东南之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清廷在岭南、湖广大败,江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令清军加紧围剿义师。

  四大营退入山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交界地区。清廷乃令福建、江西、南赣抽调精兵,由珠玛喇指挥,负责彻底剿灭四大营。

  珠玛喇,碧鲁氏,世居叶赫。努尔哈赤起兵时,珠玛喇率所部虎尔哈人归附,旗制定,隶满洲镶白旗,授牛录额真。

  这员满洲老将久经战阵,出京前任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吏部尚书,世职累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因两粤事急,清廷拜珠玛喇为平南将军,镇守赣州,防止赤军北上。

  赤军暂时无意北伐,珠玛喇可以腾出手来围剿义师。江西义师以四大营声势最大,却决非清朝正规军的对手,着实可忧。

  该救还是得救的。粤东之战时,赤军得义师帮助甚大,遂能长驱直入,先扑肇庆,再扑广州。将来北伐江西,若有义师响应,或为向导,或为夫役,对战事大有裨益。

  “本藩确实不便出兵相救。不过,吾可派王兴北上江西,帮助江西义师抗拒鞑子。”

  “可是绣花针王兴?”

  “不错。王兴擅长游击作战,能以寡敌众,搅得鞑子师老兵疲,只得无功而返。若四大营肯受王兴节制,本藩可让王兴统领一支千人左右的劲旅,入赣游击,坚持等到赤军北伐。”

  粤东初定,赤军扩军,正式收编王兴,封他为广东守备协副协统。如今江西有事,王兴长于敌人游击作战,派他过去也算人尽其才。

  揭重熙有兵部尚书的加衔,又有一颗“智、仁、勇、信、严”五镇银印,为永历帝所赐,故能节制四大营。

  丹初让王兴入赣,条件是让揭重熙接受王兴的节制。兵权贵在专一,揭重熙明白此中的道理,接受了丹初的提议。

  他忍不住叹道:“永历二年,鞑子围南昌日急。吾到行在请兵,为宁夏王所忌恨。宁夏王以恢复江西为禁脔,视吾为寇仇,派东勋出兵截杀。

  “若非阎镇出兵相救,吾几死于东勋之手。藩主英明果敢,战功赫赫,与宁夏王大不相同。吾乃知大明中兴有人,江西恢复有望矣。”

  八月,孙可望派张胜求见岑丹初。张胜是大西军骁将,也是孙可望的亲信。

  他说话倒是直来直去,见到丹初直抒胸意,道:“禀南越国主,胜奉秦国主之令出使南越,恳请国主收回成命,勿与康国联姻。”

  康国公李定国与孙可望貌合神离,虽为兄弟,实为异己。李定国在湖南设伏,斩杀满洲名将喀喀木,威望大涨,与孙可望关系更加紧张。丹初主动遣使求婚,李定国乐于结纳。

  “不然,本藩已与康国定下婚约,遣使送过聘礼。不日之后,即将发兵严关,为吾子迎娶康国之女。”

  丹初顿了一下,说道:“吾此番作为,亦欲与大西军结好,非欲与平辽王为敌。平辽资历、功劳、爵位皆在本藩之上,本藩无力高攀,只得退而求其次,与康国结为亲家。”

  永历授孙可望为平辽王,孙可望拒而不受,仍以秦王伪敕自处。丹初可不愿承认他为秦国国主,否则,孙可望就成了一字王,自己就矮他一截了。

  “呃……”张胜一介武夫,语拙无词,良久说道:“胜斗胆请问国主,可有其他子女乎?”

  “呵呵。”与李定国一人联姻就够了,丹初可不愿与孙可望结成亲家,笑道:“其他子女尚且年幼,最大的不过三岁,论婚嫁还早得很。

  “实不相瞒,那迎娶康国之女的名叫王华,乃本藩养子,只因年龄长大,故向康国求女,实无攀附奥援之意。请将军回去之后告知平辽,请他勿以为怪,勿作他想。”

  张胜还想争取,丹初已经端茶送客了。孙可望、李定国素来猜忌,这下嫌隙扩大,再无和好的可能。将来若能得到李定国这员猛将,赤军也就有望整合大西军,把西南云贵川纳入囊中。

第341章 江南顾氏

  已是秋天,海风拂面,竟有许多凉意。海涛拍舟,激起许多浪花,顾炎武、顾祖禹二人来到甲板,凭栏观海,慷慨万千。

  顾氏为江南大姓,顾炎武藉在昆山,顾祖禹藉在常熟。二人皆源自无锡宛山顾氏,尊南朝顾野王为祖,乃是越王勾践的后裔。

  明代北虏南倭,边患前所未有,宛山顾氏父子相从,历代专攻地理之学,终成为舆地“世家”。顾祖禹的高祖顾大栋,嘉靖时任光禄丞,著有《九边图说》。

  顾炎武已经三十八岁,早年加入复社,声名鹊起。弘光、隆武时期,炎武积极抗清,联合义军,屡败屡起。清军屠昆山时,炎武时在外在抗清,幸免于难,家眷多死难。之后,昆山豪族叶氏谋取顾氏家产,宗族内部又争夺田产,顾炎武难容于家乡,决定到岭南访察经世致用之学。

  顾祖禹只有二十岁,平生第一次坐海船、出远门。他虽然年轻,身遭亡国之痛,却坚持志节,不求名于时,不求禄于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修一部完善的舆地书籍,为将来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提供帮助。

  二顾相差十八岁,其实是同辈。这几年,赤军异军突起,天下震动。听说赤军招徕人才,二人乘船南下,顺便考察沿海山川地貌。

  “我愿平南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眼见海涛汹涌,顾炎武喃喃自语。

  “宁人兄以精卫自喻,矢志填海,真是志向远大,晚生佩服,佩服。”船主周庭深走了上来,说道。

  清廷接受吴六奇的提议,下令“迁界封海”。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四省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民间片帆不得下海。

  东南为财赋重地,多酷吏。诏令一下,满清官府强行迁移百姓。在内陆三十里处挖掘壕沟,修筑拒马墙,每二十里筑一军营,派一千户驻守,每五里设一烽火台。民众跨越壕沟者,杀无赦。

  按令,官府作价收购民间海船。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海船造价昂贵,不少人驾船到福建售卖海船。还有人像周庭深这样,干脆低价买了艘海船,驾船到粤东碰运气。

  “周兄见笑了。这一路南下,幸得周兄照顾,方能顺利来到粤东。”

  周庭深是松江人,也读过书,可惜不是科举应试的料。恰逢乱世,他干脆弃文经商,在生意场中摸爬滚打多年。明清鼎革,周庭深耻于剃发,先在山中做了道士,终究眷恋红尘,低价买了艘海船,准备到粤东见见世面。

首节 上一节 170/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