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19节

  可现在已经五六月份了,半年过去了朝廷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勋贵们急啊。

  之前他们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怕被抓了典型。

  现在皇帝让配合燕王演戏,那正好借题发挥一下。

  不过他们始终保持着理智,没敢做的太过分。

  于是才有了朱棣方才那番话。

  朱雄英毕竟是太子,听说他们的作为,心中自然不高兴。

  我们又没说不承认,你们着急什么?

  还敢借机发疯,是想逼宫吗?

  真是不知死活。

  不过有一说一,勋贵们着急是情有可原的。

  要不然徐达也不会替他们说情。

  陈景恪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在接到徐达暗示之后,微微颔首表示收到。

  然后随意的说道:“你这脾气得改一改,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

  “以后他们就是诸侯王了,手中有兵有粮,小心把人逼急了跳墙。”

  朱雄英杀气腾腾的说道:“敢,谁敢不老实,就把谁给灭了……”

  陈景恪乐了,说道:“忘了宗藩体系和帝国计划了?”

  “等大分封正式施行,情况就不一样了,你这唯我独尊的思想必须得改一改。”

  “很多事情不能再由着性子来,必须要讲规则。”

  “新的规则,要求大明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照顾到诸侯国的利益。”

  听到帝国计划,朱雄英顿时就不说话了。

  受陈景恪影响,他很清楚帝国计划施行之后,大明必须要学会正确处理外交事务。

  否则,必然会导致藩属国离心离德,最终藩属体系崩溃,帝国计划失败。

  朱棣则眉头一挑就想反驳。

  还没分封呢,就开始支棱翅膀了是吧?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

  你再是诸侯王,那也是我大明的臣子。

  然后他马上就想到自己的燕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讲规则好啊。

  大明作为宗主国,必须要有宗主国的气度,公平公正的对待藩属国。

  不能以大欺小。

  生怕别人察觉到他的想法,偷偷的打量了一下众人的脸色。

  发现注意力并不在自己身上,顿时就放下心来。

  不过徐达是什么人,原本确实没注意到他的异常。

  但朱棣鬼鬼祟祟的打量众人,却被他给察觉到了。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身为朱棣的老师兼岳父,他对这位燕王太了解了。

  知道这货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不过他并没有揭穿,毕竟是自己的女婿,得帮忙遮掩着点。

  但为了防止他又乱说什么话,还是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以作警告。

  果不其然,看到他的眼神朱棣心中一哆嗦,顿时老实的和鹌鹑一样。

  众人并没有发现这一对翁婿的小动作,注意力都在陈景恪身上。

  陈景恪继续说道:“说的更直接点,以后大明要学会用规则来管理诸侯国。”

  “而规则是怎么来的?不能大明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条新规则的诞生,必须要经过藩属国集体认可才行。”

  “至少要经过大多数藩属国的认同,如此规则才有公信力。”

  当然,这只是表面公平而已。

  所谓的大家集体认可,不过是给规则赋予合法外衣罢了。

  大明作为宗主国,想推行什么规则简直不要太容易。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别当什么宗主国了,老老实实关起门过日子吧。

  徐达等人听得也都非常赞同。

  即便是排除自己的利益,完全从做事的角度去考虑,陈景恪的话也是老成持重之言。

  如果大明朝廷完全不顾藩属国的利益,很可能会被藩属国抛弃。

  想想商朝是怎么灭亡的。

  现在大明确实强大,藩属国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可将来呢?

  朱雄英无法反驳,不过依然气哼哼的道:

  “就凭这些人的德行,怕是不用大明出手,他们就能给自己折腾亡国了。”

  众人心下莞尔,太子这是心服了口不服啊。

  不过他们也对陈景恪佩服不已,这话也就他敢说了吧。

  换個人说,就算朱雄英认同,心里也会留下芥蒂,说不定哪天就给人穿小鞋了。

  未来皇帝的小鞋,可不是那么好穿的啊。

  然而,听到朱雄英这番话,陈景恪却非常认同的道: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问题,现在的勋贵,真正做好当国主准备的,不超过一掌之数。”

  “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当一国之主,甚至很多人都不清楚什么是一国之主。”

  “他们以为到了封国自己就是老大,就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就这样让他们去封地,将会是一场灾难。”

  朱高炽若有所思的道:“太子、陈伴读所言甚是。”

  “大明的勋贵出身大多都比较低,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

  “当了勋贵之后,又多统军不管民,确实不懂得治理国家。”

  “这个问题,朝廷要着手解决才是。”

  “我建议,将即将分封的勋贵集中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权力,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

  见自己随口抱怨的一句话,被他们如此郑重的谈论,甚至连解决的办法都提出来了。

  朱雄英心中很是得意。

  啥叫好兄弟,这才是。

  随时能给自己兜底,护住自己的面子。

  “高炽所提之法,我以为甚佳。”

  “就在洛阳创办一所书院,所有诸侯王的继承人必须来这里进学。”

  得到鼓励,朱高炽索性就敞开了谈论此事:

  “最好由皇上出任名誉院长,将来都是天子门生。”

  “如果可以还能让太子一起进学,以培养感情……”

  人生四大铁,其中一铁就是同过窗。

  继承人在一起学习,就有了私人感情,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而且学校肯定会教他们拥护大明,拥护宗藩体系之类的内容。

  也算是一种洗脑了吧。

  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除非他天生反骨,否则都会是宗藩体系的拥护者。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集中培养诸侯国的继承人,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只不过还没有提出来而已。

  朱高炽能想到这些一点,并不奇怪。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质子制度,自古以来就有。

  但他能想到让皇帝出任名誉院长,让太子一起进学培养私人感情,就很难得了。

  可见这些年他确实是学到真东西了。

  朱棣见他点头,心下顿时就乐开了花。

  这个儿子真给自己涨脸啊。

  看向朱高炽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慰几分喜欢。

  五个手指都不一般长,对待子女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朱棣最喜欢的是朱高煦。

  一来是从小就带在身边,感情自然更深一些。

  二来朱高煦尚武,在朱棣看来这就是‘类我’啊。

  ‘类我’这个属性可太重要了,越是自信的人,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就越看重‘类我’属性。

  这俩字甚至可以左右继承人的选择。

  与之相对应的,朱高炽尚文,就是不‘类我’。

首节 上一节 619/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