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72节

  这就是陈景恪的计划,堪称四两拨千斤。

  方孝孺与人肉搏完全不同。

  当然,陈景恪也没忘记方孝孺。

  这份报纸上面,刊登了好几篇唯物论的文章。

  这是朝廷举办的期刊,此举可以说将朝廷对唯物学的态度,明明白白的摆在大家的面前。

  而朝廷的态度,最能左右读书人的选择。

  毕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自然是学习朝廷支持的学问,才能更好的做官。

  当年汉武帝并没有禁绝百家,他只是给儒家开了后门,允许儒生优先出仕。

  然后诸子百家就纷纷消亡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文章,满满当当的写满了十大张纸。

  大致翻看了一下内容,陈景恪就问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成本如何?”

  解缙回道:“第一期总共刊印了五千份,成本在四十五文左右。”

  陈景恪眉头微皱:“贵,太贵了。”

  解缙反驳道:“已经很便宜了,同等内容的书籍,要好几百文钱。”

  陈景恪说道:“但书籍只需要买一本就可以了,周报要经常买。”

  “四十五文看起来比书便宜,但一年算下来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解缙无奈的道:“已经将成本压缩到最低了,再便宜就赔钱了。”

  陈景恪摸了摸手中的报纸,说道:“这个纸质量太好了,换成草纸。”

  解缙惊讶的道:“啊?这……草纸质量太差了,怎么能用来印书呢。”

  陈景恪解释道:“报纸的特点就是向读者传递最新消息,并不是让他们拿回家当经典进行研究的。”

  “看完就扔,才是常态。”

  “所以完全没必要用这么好的纸张,质量稍微好一点的草纸足以。”

  其实前世的报刊杂志,都是这种思路。

  用的都是低品质的纸,就为了降低成本。

  当然,一些珍藏版的特殊期刊除外。

  还有些主打所谓高端的期刊,也会弄各种噱头炒作,维持高价割韭菜。

  但这些都不是正常报刊了,不具有借鉴性。

  正常的报刊,都会用低质纸压缩成本。

  这时朱雄英也认同的道:“我认为陈伴读所言甚是……”

  “报纸的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传递最新消息……”

  “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别的不需要考虑。”

  “况且,报纸刊载的内容如此广泛,读者不可能每一篇都喜欢,大多其实都是看完就扔了。”

  “如果他们特别喜欢哪一篇,可以剪下来夹在书页里保存,或者干脆抄录下来。”

  见太子都开了口,而且说的确实有道理,解缙也只能答应下来。

  然后重新计算成本,价格直接压低了一半还多,只需要二十文就能买一份。

  陈景恪依然不满意。

  各个方面压缩成本,并将第一期的印刷量提高到了六万份,终于将售价压低到了十文钱。

  这个价格不算便宜,相当于一名普通劳工大半天的工资。

  但基本已经是极限,没有什么压缩的空间了,陈景恪也没有再强求。

  这个年头读书人大多都不缺钱,对他们来说这个价格完全可以说很便宜了。

  全年买下来,也才五百多文而已。

  解缙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担忧,六万份是不是太多了?

  陈景恪告诉他,完全是多虑了。

  大明识字的人超过五百万,六万份报纸轻松就能消化掉。

  而且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很慢,渠道也很狭窄。

  一年前发生的事情,在某些偏僻的地方,可能还是新闻。

  所以不用担心报纸过期什么的。

  除了那几个大城市,压根就没有过期这一说,早晚都能卖出去。

  ——

  俩人刚把报纸的事情处理完,还没走出大门,就见一内侍急匆匆跑来。

  太上皇和太后回来了,请太子和陈伴读即刻去乾清宫见驾。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意识到情况不对。

  老朱和马娘娘这次出巡,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微服私访,可一直在向洛阳通报行踪。

  更何况是回京这么大的事情,正常来说就算不是大张旗鼓,也应该事先告知。

  这边才好做迎接的准备之类的。

  可现在他们竟然没有任何通知,突兀的就回来了。

  而且一回来就紧急召见二人,很显然是出了什么事情。

  可是,又能出什么事情?难道是马娘娘旧疾复发?

  两人也不敢多耽搁,立即赶往乾清宫。

  到了大殿,发现朱元璋、马娘娘都好好的坐在那里,正和朱标有说有笑的谈话。

  两人心中都松了口气,这才上前行礼。

  老头老太太许久没见孙子,那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

  过了好一会儿才谈起正事。

  “有商人在南洋东南发现了一座岛屿,非常的大。”

  “他们沿着海岸线行走了五六天,都没有看到尽头……”

  “咱已经派人去哪里打探情况,这次回来是商量一个章程出来……”

  听着老朱的介绍,朱标和朱雄英表情越来越凝重。

  这一切要是真的,那这座岛屿可就不一般了。

  就算不是全新的大陆,也是一座巨型岛屿,值得朝廷慎重对待。

  陈景恪则是心中一动,莫非是澳洲?

  马娘娘一直在留意他的表情,见此露出果然如此的样子:

  “景恪,你是不是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朱元璋三人都向他看来。

  陈景恪心下无奈,马娘娘实在太聪明了,在她面前真是一点异常都不能露出来。

  大脑急速转动,很快就有了说辞:

  “陛下可还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本游记。”

  朱元璋点点头,这事儿他自然记得。

  陈景恪刚入宫的时候,曾经说他看过一本游记,上面记录了从高丽到日本,再到南洋的航线。

  大明初步探索海洋,就是从这本传说中的游记开始的。

  “那本游记里,提到过那个大岛?”

  陈景恪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那本书里说崖州去东南万里,有一大洲名为炎洲。”

  “他们曾经去寻找过,只是因为船小物资有限未能到达,还对此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等等……”老朱疑惑的道:“炎洲?十洲三岛里的炎洲?”

  十洲三岛是华夏神话传说里的东西,三岛就是方丈、蓬莱、昆仑。

  十洲就是十个大洲,炎洲是传说里位于南海的一座大洲。

  澳洲是西方人取的名字,都穿越了陈景恪自然不会再用。

  那块大陆气候确实偏炎热,又多荒漠,叫炎洲名副其实。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知道,书中说有商人遭遇风暴偏离航线,到达过那里。”

  “最开始那些商人也以为是一座岛屿,经过仔细勘察才发现,这是一座大陆。”

  “其大小应该与北宋的疆域差不多。”

  “只是那座岛屿无比的炎热,缺水多荒漠,只有西南和东南两个角上有草原森林。”

  “于是那些商人就为这里命名炎洲。”

  “对了,据书上所说,炎洲之上有很多奇特的动物,不为他处所有。”

  “比如,有嘴巴和鸭子嘴巴一样的小兽,卵生却以母乳哺育幼兽。”

  “还有很多动物,肚子上长有口袋,它们会把幼兽放在口袋里哺育长大。”

  朱元璋、马娘娘四人越听越觉得玄乎,什么长着鸭子嘴的小兽,卵生还吃奶?

  还什么肚子上长口袋的野兽……

  这不是扯淡吗?

  但越是如此,他们反而更加相信了陈景恪的话。

首节 上一节 572/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