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70节

  “但个人的追求,恰好又符合正义,岂不是更好吗?”

  蓝玉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认:“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就这么着吧。”

  “回头伱找都督府那边,让他们拿出具体的章程,我负责监督执行。”

  大明的新版内阁,职能与前世的政务院差不多,只管民政。

  军队方面依然由五军都督府管辖。

  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平级,直接效忠天子。

  原则上,有什么想要变革的,只需朱标下一道旨意就可以了。

  两人正聊着,仆人来报邱广安邱阁老来访。

  邱广安也算是常客,陈景恪也没多想就让他进来了。

  互相寒暄了几句,他就道明了来意。

  皇帝如此干脆的就给钱,是不是有什么大计划?

  陈景恪也不得不感慨,都是老狐狸啊,一点点异常就能窥探到不对劲儿。

  关于大分封的事情自然不能对他说,只是道:

  “大计划确实有,但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好说。”

  所谓不好说就是不能说,邱广安尽管很好奇,却也没有追问,而是说道:

  “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地方吗?我提前做好准备。”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这个大计划需要迁徙大量百姓,粗略估计要迁走百万之众。”

  “让户部提前做好准备吧,切记不要走漏风声出去。”

  蓝玉马上就明白,这是为明年分封做准备。

  每个封国给数万百姓,足以将国家的架子给搭建起来了。

  有了这百万移民,同化南洋不过是时间问题。

  邱广安有些动容,竟然涉及到百万人的大迁徙,

  朝廷虽然一直在对人口结构进行微调,调整方向有两个。

  其一是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迁徙。

  其二是蛮汉互迁,以达成民族融合。

  但一次性迁徙百万人,依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他情不自禁的开始思考,到底往哪里迁?

  西域?云南?辽东?

  这些地方都有可能。

  但他却知道,绝不可能是这三个地方。

  因为对于这三个地方,朝廷已经有详细的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了。

  没必要突然大动干戈。

  不是这三个地方,那是哪里?

  可惜,情报太少他分析不出来。

  既然想不出来,他也就不再多想,而是问道:

  “这次迁徙百姓,有什么标准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全部都要是汉人,不能只从一个地方迁人,将这些人打散安置。”

  说到这里,他又特意叮嘱道:“多准备点郎中和草药,一定要确保迁徙百姓的健康安全。”

  邱广安郑重的应了下来。

  哪里的百姓可以迁走,如何安置等等。

  提前做好准备,能节省很多麻烦。

  尤其是安置百姓,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种子、农具、一定的口粮,乃至耕牛、医药等等。

  一样做不好,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不过还好,大明对人口迁徙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

  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说完此事,陈景恪又顺势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差不多后年,朝廷要开始医疗体系建设。”

  邱广安疑惑的道:“医疗体系?”

  名字他懂,应该和治病救人有关,可这玩意儿需要怎么建设?

  陈景恪说道:“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大量医生,至少要做到一个村子有一名郎中。”

  “啥?”邱广安有些坐不住了:“每个村子一名郎中?你知道大明有多少村子吗?”

  蓝玉一听这话就有点不乐意了,我得挺我儿子的师父,当即就说道:

  “大明有多少村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到。”

  “要是容易做了,还要你们做什么?”

  邱广安被怼的哑口无言,却也知道不能和蓝玉一般见识,只是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陈景恪忍住笑,说道:“梁国公此言大善,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做不成就十年百年,总有一天能实现医疗全覆盖。”

  邱广安深吸口气,说道:“说的轻巧,你自己就是神医,岂能不知道培养一名合格的郎中有多难?”

  “这个计划百年都不一定能完成。”

  “况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些郎中掌握有医术,还会愿意留在村子里?”

  “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去城市里安身了。”

  陈景恪知道他的顾虑是对的,解释道: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所以村医不需要太高明的医术。”

  “周王正在编写一部常见疾病治疗手册,那些人能照方抓药即可。”

  医术水平差,出了村子就混不下去,自然也就不会好高骛远。

  啥,你说医术差治死人怎么办?

  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吧,质量那是以后的事情。

  “当然,还要有别的制度保障。”

  “比如在村子里分配土地,还能恩荫一名后人获得秀才身份之类的。”

  虽然现在秀才身份不值钱了,也没有什么特权。

  可毕竟也是个体面身份,多少读书人蹉跎一辈子,可能还是个秀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身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样的医生,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的突击培训就可以了。”

  “一旦专门的培训机构建成,十几年就能完成计划。”

  邱广安非常的意外,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按照这个计划去做,给每个村子配备一名郎中,真有可能实现。

  不过……

  “就算郎中配备好了,药材呢?”

  “要实现你的计划,需要的药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陈景恪说道:“我们只需要解决常用药材。”

  “有些药材民间已经可以人工种植了,朝廷只需要大力推广即可。”

  “还有些药材,周王正带人研究种植之法,相信用不了多久也会有成果。”

  虽然人工种植的药材,在药效上不如野生的。

  但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别的。

  “而且人工种植药材,也是一条致富之路,至少比种粮食的利润大的多。”

  “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用来种粮食产量很低,还会导致水土流失。”

  “用来种植草药,反而是最合适的。”

  如果换成以前,邱广安肯定会反对。

  土地不用来种粮食,是要遭天谴的。

  然而现在,没人提种粮食的事儿了。

  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的开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事实上,中国从古至今很少缺过粮食。

  出问题也不是因为粮食总量不够吃,真正的问题在分配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现在大明的分配端没有问题,粮食是真的不缺。

  否则也不会大力推广棉花、桑树、茶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现在开展种植草药,也完全没有问题。

  陈景恪继续说道:“至于成本,其实真正需要朝廷投入的,就只有前期启动。”

首节 上一节 570/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