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90节
如果有矿藏就要及时上报,由朝廷决定是否开发。
这些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类似的情况历朝历代都发生过。
通俗来讲,这叫劝课农桑。
不过那时候都是提倡性质的,做不做不强制。
而这一次不同,朱标下令吏部重新修改官吏考功标准。
将这份计划的完成情况,列入考察项目内。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从提倡变成了强制执行。
而且是全国上下一体进行。
此乃亘古未有之事。
群臣自然是纷纷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劳民伤财。
而且去年才下旨让休养生息,不可轻易扰民。
又颁布这样的计划,岂不是前后矛盾?
自然用不着朱标解释,李善长出面说道:
“此方案乃内阁制定,全面考虑过可行性。”
“没有任何一项,是超出官员能力的。”
“我甚至可以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也不配为官。”
“至于劳民伤财……分五年完成,并不影响百姓休养生息。”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一旦完成最终受益的是当地百姓。”
一席话说的群臣哑口无言。
正如李善长所说,此事确实不复杂,而且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们真正无法接受的,是朝廷强制去做这些事情,相当于是给官吏肩膀上加担子。
又不是负重冠军,自然没人想给自己加担子。
可他们绝不敢公然说,我们不想加担子。
只能再次找借口:“这一切都需要钱财,地方衙门没钱啊。”
自税改以后,地方衙门就断了收入。
考虑到实际情况,朝廷给每个衙门都划分的有职田,就是专属衙门的田地。
一年的开销全都从职田出。
不够了是你们花的多,要检讨。
多了,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朝廷不管。
这些钱用来给吏员发俸禄、购买办公用品、修缮房屋之类的,是绰绰有余的。
但用来开展大项目,是绝无可能的。
以前官吏想有所作为,大多都要问当地富户募捐。
可是大明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打击地方大户,导致富户数量锐减。
还剩下没被打的富户,也都学会了财不露白。
想找他们募款,恐怕不容易。
关键是,这种全国性的大动作,也不适合去问富户募捐啊。
那成啥了。
朝廷靠富户过日子?
然而,朱标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
“以后赋税三成归地方,专门用于这些计划的实施。”
“嗡……”这一下群臣又炸开了锅。
允许地方截留赋税,这不是鼓励他们贪腐吗?
而且三成归地方,国库收入就少了,钱还够花吗?
这时,户部尚书裴有为站出来说道:
“陛下,以大明的岁入,除去军饷、官员俸禄等各项开支,所余已然不多。”
“如果将三成返归地方,粗略估算每年会出现六百万贯的财政赤字。”
六百万贯?
听到这个数字,百官像是找到了突破口,纷纷以此为借口阻挠新政的施行。
经过几次变革,这两年朝廷财政是有盈余的。
国库每年能存下来两百多万贯,要知道这是在官员涨俸禄,军队发军饷等等之后的盈余。
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一下子变成赤字六百万,这绝对不行。
朱标不动声色的道:“裴卿的意思是,如果能解决这六百万贯的赤字,这计划是可行的是吗?”
裴有为想了想说道:“可不可行臣不敢断言,但只要能解决赤字,臣以为可以一试。”
听到这里,群臣忽然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唱双簧啊?
再想到裴有为计官出身,以及他们背后的陈景恪,群臣更加肯定的自己的猜测。
可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标就先一步说道:
“那好,每年从内帑出六百万贯,填补国库亏空。”
“以五年为期,看看这份计划到底是什么效果。”
这话突出了一个有钱任性。
内帑不缺钱,这些年老朱存了有大几千万贯。
且每年还有几百万贯入账,足够朱标实施计划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群臣意味深长的道:“诸卿不会不同意吧?”
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
看着沉默不语的群臣,陈景恪不禁再次为李善长的智慧感到敬佩。
他将所有可能会遭到质疑的计划剔除,只留下了一目了然,而又利国利民的部分。
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这些计划都是善政。
这就堵住了群臣的嘴,让他们无法直接拒绝执行这个计划,只能以扰民、财政为借口反对。
当皇帝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就彻底失去了反对的理由。
强行反对,就是把刀主动往皇帝手里送。
如果是之前,他们或许还敢试探一下,朱标的刀够不够锋利。
可之前爆出,有人利用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机会,故意行不法之事。
皇帝派遣锦衣卫四处出动,专门查办此类案件。
并且还下达了一条带着血腥味的旨意,凡此类案件,一经查实就地问斩。
蒋瓛已经杀疯了。
过年他都没回京,而是在地方度过的。
只不过和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标懂得克制没有大肆牵连。
被杀的基本上都是直接犯事之人,很少牵连中枢高官,所以才显得如此平静。
可有句话叫杀鸡儆猴。
那些被杀掉的都是鸡,被震慑到的是天下的官吏。
新皇已经证明,他是能杀也敢杀人的。
自然没人敢主动往刀口送。
大明第一期五年计划就此通过。
朱标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李善长担任组长,另一名内阁学士耿光担任副组长。
专门负责工作计划之事。
群臣对此并无什么特别看法,这种牵扯全国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官员全权负责,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朱标此举是为再一次扩大内阁权力做铺垫。
驳斥权的意义,之前已经说过。
一旦将这个权力交给内阁,那么它就将成为大明最高行政机关。
中枢的运作模式都要跟着变动。
如此大的变动,即便是有徐达和李善长坐镇,也会带来极大的震动。
这是朱标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一点点的移交权力,到最后顺水推舟,是最好的办法。
而五年工作计划,就是最好的契机。
接下来朝廷的工作重心,肯定是五年工作计划。
各种相关政令,都要从这個工作小组发出。
最终的工作情况,也要向小组汇报。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