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30节

  下班之后还要顺手砍一捆柴带回来,不带的就要受罚。

  哪怕土地是你自己的,也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去劳作。

  太累了今天想休息一下?对不起,不行。

  工匠子子孙孙只能为工匠,也规定了他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种制度框架,大家想到了什么?

  种姓制度?九品中正制?

  还有人觉得法家思想比儒家优秀吗?

  有人或许会说,伱丫瞎扯,法家怎么可能这么霸道。

  然而,法家就是这么霸道。

  汉宣帝所言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其中的‘霸’就是通过法家来实现的。

  匠籍制度是管仲发明的,他是法家的祖师爷之一。

  娼妓也是在他手里变成了正当行业,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收税。

  商鞅在秦国改革的内容,就包括严格规定百姓必须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为什么商鞅死后,全国上下所有人都觉得很爽?

  就是因为从上到下,从权贵到百姓,都是他改革的受害者。

  牺牲所有个体的利益,为国家服务。

  这就是法家。

  如果说儒家喜欢愚民,那法家才是愚民政策的祖师爷。

  汉朝吸取了秦朝教训,采用了更加温和的措施,也就是外儒内法制度。

  用温和的儒家思想,将法家的严苛制度包裹起来,让大家更加容易接受。

  这才是外儒内法的内核。

  如果儒家和法家必须二选一,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儒家。

  这也是儒家最终战胜法家的根本原因。

  朱标是研究过这些东西的,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才对陈景恪复兴法家很不以为然。

  而且还无法理解。

  因为陈景恪主张废除匠籍,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允许百姓在一定范围内流动。

  完全是和法家思想背道而驰的。

  既然你要给百姓松绑,又为何要复兴法家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不喜欢儒家,就要把法家搞出来打擂台?

  现在他终于了解了。

  一家独大之后,儒家就会慢慢的神圣化。

  而神圣化之后的儒家思想,会让华夏文明变得狭隘,失去多元化和强大的包容性。

  法家思想并不完美,可他自身也是有优点的。

  最关键的,还是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儒家独大,保持华夏文明的多元化。

  想通了这一切,朱标看向陈景恪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竟然为华夏文明做了这么多。

  就算被人误会,也从来不争辩不解释,做成了也不声张不表功。

  真君子也。

  陈景恪自己也被自己说的热血沸腾,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见三人都沉浸在激动情绪之中,就决定浇点水给他们冷静一下:

  “起源文明确实具有种种优势,但也有一个极大的缺点。”

  “传统力量过于强大,喜欢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

  朱雄英脱口而出道:“所以年轻的秦国变法得以保存,历史更悠久的其余诸国变法总是失败。”

  “次生文明虽然较为浅薄,却也少了传统力量的掣肘,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一旦将来局势有变,次生文明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超越我们。”

  “如果我们不想变成被灭掉的六国,就必须学习秦国,主动拥抱新思想。”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战争最能刺激技术进步。”

  “外面的世界竞争非常惨烈,输了就是亡国灭种。”

  “为了活下去,为了战胜对手,他们会绞尽脑汁的去改良战争技术。”

  “中原的竞争相对要缓和的多,输了最多就是臣服,文化制度都能得以保存下来。”

  “抓住合适的机会,就能再次复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危机意识就比外面的人要弱。”

  “缺少危机感,再加上传统力量过于强大,导致我们不太重视技术的发展。”

  “此消彼长,总有一天外面世界的生产力会超越我们,然后来侵略我们。”

  “到那个时候,输了可就不是暂时臣服那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朱元璋和朱标的表情都沉重了不少。

  朱雄英则毫不畏惧的道:“那就让我们来碰撞一下,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陈景恪眼睛里浮现一抹笑意,相对保守的朱元璋和朱标感受到威胁,就会去谋求改变。

  朱雄英就更不用说了,这小子现在就和打了鸡血一样。

  完全不用担心他会止步不前,反而要担心他太过于激进。

  “还有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次生文明也是有机会拥有起源文明相同特质的。”

  “罗马是多个文明交汇产生,他们吸收了这些文明的优点。”

  “又经过千年的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他们是最有机会同时具备厚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明。”

  “但是可惜,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皈依基督教,连带的整个西方都陷入了宗教统治。”

  听到这里,朱元璋三人非但没有觉得可惜,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嘿,皈依宗教的好啊,这样我华夏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陈景恪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否则肯定会很无语。

  将宗教的大体情况介绍一遍之后,他终于将话题拉回到了最初:

  “现在西方世界的格局就是,伊教占据西域,基教统治极西诸国。”

  “两个宗教为了利益,为了信仰,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双方一直在想办法武装自己。”

  “从武器装备到思想都是如此。”

  “经过数百年的武装,现在两个宗教的思想非常的极端,也极具蛊惑性。”

  “如果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与他们接触,恐怕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加入这场大世之争前,我们必须先在思想上武装好自己。”

和大家闲聊几句

  和大家闲聊几句

  这本书写的很痛苦,真的。

  能看到这里的书友,应该能理解原因。

  不过所幸,有大家的支持,成绩还算可以,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写下去。

  我也不是不想加更,是真的做不到。

  每一个观点,都要反复斟酌,翻阅资料做对比。

  然后判断是否可以写。

  越是重要的观点,我就越不敢掉以轻心,连夹杂私货都不敢做。

  就怕我的私货太片面,影响到大家。

  吐槽也都是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而且书里的大多数观点,其实并不是我自己的私货,而是专业学者的研究结论。

  我只是将他们的结论总结一下,简单的给大家做个介绍。

  历史本身就充满了迷雾,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读。

  我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倾向。

  哪个学者的观点更符合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我们就比较相信哪一个,然后反对另外一個。

  但冷静下来想想,我们支持的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们反对的解读,就一定是错误的吗?

  不一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有我的倾向,但也允许你有你的观点。

首节 上一节 430/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