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28节
见他都支持朱雄英的话,朱标终于不说话了。
朱元璋深吸口气,庆幸的道:“咱曾经想将程朱理学定为儒学真意,要求天下读书人学习。”
“还好,还好,还好遇到了景恪你,否则险些酿成大祸啊。”
陈景恪心道,上辈子你就是这么做的。
至于后果,不说也罢。
这话当然不能说出来,所以谦虚了几句之后,就再次将话题拉回了最初:
“我们的祖先具体是什么时候实现政教分离的,已经不可考。”
“不过根据神话传说,颛顼大帝绝地天通,从此人神分离,神再也无法干涉人间。”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很可能是从他开始,华夏完成了政教分离。”
“世俗王权压倒了宗教,这极大的限制了宗教的发展,促进了世俗人文思想发展。”
“但当时的世俗思想还不够完善,依然需要借助宗教力量来建立社会秩序。”
“所以,宗教依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干涉王权。”
“这一点从夏商时期频繁的人祭就可以看出一二。”
“世俗王权彻底压倒宗教神权,应该是周朝建立之后。”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世俗思想终于在周朝完成了升华。”
“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世俗化思想体系,正式形成。”
“宗教彻底被赶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周朝之后,华夏虽然还有零星的神灵崇拜,却再也没有系统的宗教组织。”
前世网庙十哲之一的商纣王,被网友誉为人类最后一任人皇。
还说他因为反对祭祀神灵,遭到了诸侯王的反对。
然而现实是,出土的文献资料显示,商朝频繁的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神灵活动。
而且还是人祭。
动不动就用几千人祭祀神灵。
也就是说,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商王,才是最喜欢祭祀神灵的。
商纣王的具体作为已经不可考,但现在为他平反还为时过早。
至少现在的文献资料,还不足以为他平反。
那一个个祭祀坑,反而在佐证他或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辜。
“正因为世俗彻底压倒了宗教,才有了百家争鸣。”
“在那个时期,思想界百花齐放,可谓是最辉煌的巅峰时期。”
“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宗教几乎被挤压的失去了生存空间。”
“虽然当时的人依然相信神灵存在,相信巫蛊之术。”
“却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更没有统一的宗教思想和清规戒律。”
“直到佛教东传以及道教的出现,才填补了这个空白。”
朱元璋三人回想周朝和秦汉时期,貌似确实是这种情况。
除了一些自称见过神灵的方士,一些跳大神的巫师,貌似真没有什么宗教。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但很多神灵其实就是祖先或者当地大贤化成的。
大家祭祀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缅怀,远算不上是宗教。
朝廷确实会祭祀昊天,却并没有围绕昊天形成宗教体系。
直到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华夏才再次出现了成系统的宗教。
朱标点点头,问道:“为何佛教和道教没有被世俗思想摧毁,反而大兴了?”
陈景恪解释道:“世俗思想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宗教思想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宗教思想就一定是落后的是错误的,世俗就是先进的正确的。”
比如前世主流国家采用的一夫一妻制,就是基督思想规定的。
我们在认同一夫一妻制的时候,却全面否认基督思想,是不是有点吃完饭就砸锅的嫌疑?
“只是现阶段,世俗化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
“所以,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世俗化。”
“我们做个假设,当有一天神灵真的出现了,或者宗教思想在先进程度上超过了世俗思想。”
“那么形式就会逆转过来,宗教将压倒世俗。”
“所以,宗教确实有种种缺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它的积极作用。”
这话有点绕,又有点反常理。
朱元璋三人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理解其中的内涵。
但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等他们想明白了,才继续说道:
“世俗思想在不停的进步和完善,宗教思想也一样。”
“最初只是出于对天象的敬畏,产生的自然崇拜。”
“后来就围绕这种崇拜,演变出了宗教思想。”
“祭祀仪式、清规戒律等等,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形成的。”
“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甚至演变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统治体系。”
“最关键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的需求正在改变。”
“为了适应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改变。”
“而这种改变,也是佛道能够昌盛的根本原因。”
朱标好奇的道:“哦,如何变的?现在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陈景恪回道:“前面我们说过,最初的宗教是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所产生的。”
“当时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对未知力量的崇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宗教就开始产生了新的需求。”
“这种需求各有不同,有的是祈求平安,有的求财,有的求子……”
“所有的需求,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希望。”
“人类信仰宗教,就是想获得一个希望。”
朱标喃喃的道:“希望吗?在痛苦、绝望之下,神灵、来生,确实能为人提供最后一丝慰藉。”
陈景恪恭维道:“殿下英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最无奈的是,大多数人的苦楚终生无法解决。”
“这个时候就需要某样东西,能给他们一个希望。”
“不论这个希望是欺骗还是麻痹,都比一直生活在绝望中要好。”
“面对人类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质也产生了变化。”
“从原始对力量的崇拜,变成了为人类提供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残酷绝望的真实,美好的虚假憧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没有错。
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我们没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对别人的选择横加指责。
相反,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对别人的选择肆意批判,那才是真正的狭隘。
朱标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叹道:“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佛道顺应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才没有被世俗思想所瓦解。”
朱元璋终于听懂了,不过没有插话,而是在一旁暗暗点头。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止于此,个人需要宗教,国家也一样需要宗教。”
“对个人来说,他们想要通过宗教消灭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
“对于国家和朝廷来说,需要宗教来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
“还有些国家,需要宗教来麻痹人心,削弱百姓的反抗精神,维护自己的统治。”
“天竺的身毒教就是如此。”
“当然了,华夏文明是特殊的,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的任务,由世俗化的儒家来完成了。”
“所以朝廷对宗教就没有什么需求和依赖,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灭佛行动的原因。”
“在别的文明体系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295章 思想武装
“我们的先辈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世俗文化。”
“宗教思想只能作为补充存在,就连统治阶级也不屑于用宗教来麻痹百姓。”
“反而视其为威胁,时不时的就给予打压。”
“若不是考虑到百姓的感受,恐怕佛道两家也早就被摧毁了。”
“所以,华夏人是感受不到,来自于宗教的禁锢和压迫的。”
“儒家倒是有这样的苗头,但在陛下的接连打击下,已经消停了下来。”
“大明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思想文化必将迎来再一次的辉煌。”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