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6节

  尤其是陈景恪还如此年轻。

  以人生七十岁来算,他还能在朝堂活跃五十余年。

  这是什么概念?

  想想就知道是多么恐怖了。

  现在有个同样聪明能干的太孙,大家就觉得很正常了。

  只要有人能镇得住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而朱雄英言行举止都颇具威严,几次任事也都做的可圈可点,确实有雄主之风。

  有这样的君主在,自然不用怕臣子太有能力。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宫门口,大家这才相互告别。

  并相约明天五军都督府见,一起商讨完善军制。

  走到半路,眼见大家四散开来,徐达才让仆人追上蓝玉,邀请他过来一叙。

  “魏国公相邀,不知有何事?”

  徐达说道:“梁国公对军制有何看法?”

  蓝玉肯定的说道:“自然是极好的,若不是景恪指出,我还不知道大明存在如此大的隐患。”

  然后他好奇的问道:“我们和景恪关系莫逆,自然是要支持他的。”

  “魏国何故有此一问,莫非有别的想法不成?”

  徐达没有回答他,而是表情凝重的问道:“那你对文明治军有何看法?”

  蓝玉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景恪太善良了,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文明是练不出强军的。”

  “但既然他极力主张要制定规矩,咱们作为长辈总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就弄一套规矩出来做做样子好了,私底下大家该如何还是如何。”

  徐达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说道:“看来伱还是不了解景恪的性格。”

  “他从不做无用之功,既然提出了要文明治军,就说明很重视这一块,想要阳奉阴违糊弄他恐怕很难。”

  “我最怕的是,将来因为此事让我们之间产生分歧,最终走向对立。”

  “这……”蓝玉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别人的想法他都可以不在乎,即便是和朱元璋意见相左了,他都要坚持己见。

  可唯独面对陈景恪,他硬气不起来。

  自己吃了秘药生了俩儿子,陈景恪却遭了天谴到现在都没有子嗣。

  虽然陈景恪对外解释,自己家就这情况和天谴无关。

  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就是遭天谴了。

  蓝玉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他对陈景恪除了亲情和敬佩之外,更多了一层愧疚。

  在他看来,陈景恪的解释不过是为了宽他的心,让他没有心理负担。

  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愧疚。

  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在陈景恪面前丝毫强硬不起来。

  就比如现在,虽然很不认同什么文明治军的理念。

  却也不得不考虑,如果陈景恪真的很重视,自己该怎么办?

  最终蓝玉还是说道:“如果他真的很重视文明治军,我会支持他的。”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陈景恪。

  徐达点点头,突然说道:“我准备提议,由你来负责文明治军的推行工作。”

  蓝玉躯体一震,惊讶的道:“你也支持文明治军?”

  徐达摇摇头说道:“不,我支持景恪,我相信他不会做无用功。”

  “现在我们不理解,不是他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目光看的不够远。”

  蓝玉微微点头,说道:“我懂了,如果陛下真将此事交给我,我一定会认真推行。”

  徐达心中叹了口气,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蓝玉打仗能力毋庸置疑,让他搞行政是真不适合。

  可同时他又是最适合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因为他和陈景恪的关系,确保他就算不理解,也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只能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

  乾清宫。

  等众人都离开,朱元璋说道:“这一课早就应该讲了。”

  陈景恪苦笑道:“有些问题我也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以前您让我讲,我还真不一定能讲的来。”

  朱标插话说道:“新军制非常复杂,牵扯到方方面面。”

  “以前就算拿出这个计划,朝廷也无能为力。”

  “现在大明国祚稳定,接下来几年要休养生息,正是变革的好时机。”

  越是复杂,牵扯机构越多的变革,就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实施。

  这一次的新军制,就是这种情况。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颔首道:

  “接下来几年,你就有的忙了。”

  朱标说道:“为父亲分忧,这本就是我应当做的。”

  哪知朱元璋却摇头道:“不是替我分忧,而是你作为君主必须承担的责任。”

  “咱建立了大明,初步建立了制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如何让大明变的更好,走的更远,就是你这个继任者的责任了。”

  朱标非常感动,心中也升起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气:

  “是,我一定不会让爹失望的。”

  朱雄英看的也是心情激荡,恨不得大喊一声,我也要承担责任。

  不过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他出头的时候,只能在一边羡慕的看着。

  朱元璋很是满意的道:“这才像话……接下来舞台就属于你了,你可有想好要如何着手?”

  朱标回道:“历朝历代,第一代君主打天下,第二代君主治天下。”

  “正如您方才所说,您将天下打下来了,并初步制定了国家的框架。”

  “我的任务就是完善这个框架,为后世夯实基础。”

  “而且景恪为大明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计划,尤其是帝国计划,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大明才能实施。”

  “所以,我会以内政建设为主,深化革新完善各项制度。”

  “同时也趁此机会与民修养生息,全面恢复生产。”

  朱元璋更是欣慰,说道:“你有这个认识咱就放心了。”

  “我打天下,你治天下,雄英带领大明走向更辉煌。”

  “咱们三代人共同努力,必将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一番话说的在场众人都热血沸腾,恨不得大展拳脚大干一番。

  朱标的为人和施政措施,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

  但知道归知道,公开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之前大家只是心有默契,并未具体谈过相关的事情。

  今天开诚布公的谈,算是将话题摊开了。

  这番谈话背后的潜在意思则是,权力的交接。

  虽然还没有正式发生皇位更替,但在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心目中,已经完成了交替。

  以后朱标可以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而朱标也确实没有客气,当即就准备对朝堂做出调整:

  “我准备给予内阁票拟之权。”

  朱元璋似乎早就猜到了,沉默不语。

  陈景恪却心头一震,这一天终于来了。

  如果将此时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拆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份:

  票拟、批红、驳斥。

  票拟就是在奏疏上写字的权力,说白了就是批改奏疏的权力。

  批红顾名思义,就是用红笔做最后的批注。

  也就是最终决定权,同意还是不同意。

  很多人以为这是独属于皇帝的权力,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行政事务,丞相也有决策权。

  甚至丞相可以不经皇帝允许,独立行使行政权。

  古代的皇权和相权之争,争的就是这个权力。

  胡惟庸就是靠着这个权力,架空的朱元璋。

  驳斥,就是对最终决定不满意,进行驳回。

  表面看是驳回,实际上代表的是执行权。

首节 上一节 396/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