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3节

  作为曾经的高丽副使,傅安可是太清楚这其中的谋算了。

  对一手制定全盘计划的陈景恪,也是充满了敬畏。

  陈景恪看着台下的二十余名官吏,也同样非常激动。

  这就是帝国计划的种子啊。

  这些人,有十人是朱元璋选拔的,还有十人是他从几何班挑选的。

  再加上许柴佬等人,共计二十四人。

  深吸口气,陈景恪将新宗藩体系和淡马锡制度框架下发:

  “淡马锡将会是一座前所未有的新城,它将是大明南洋战略的核心支点……”

  “我希望你们能放下心中固有的认知,好好的想一想该如何做。”

  众人心中都有些不以为然,新城?怎么个新法?

  新的宗藩制度他们早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是等他们看到淡马锡的制度框架,无不露出震惊的表情。

  什么情况?你这是想打造一个大同世界吗?

  还有,为什么有那么多‘商’字?

  你不会是想打造一座商业之城吧?

  傅安也非常震惊,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

  竟然将商业提高到这种地步,这陈伴读想做什么?

  不对,应该说朝廷想做什么?

  许柴佬则兴奋不已,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人最想要什么。

  一个有序的商业环境。

  而这淡马锡制度框架,就是要打造一个这样的环境。

  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淡马锡将来的商业会有多繁荣。

  陈伴读果然不愧是应命贤臣,敢想敢做。

  陛下也是明君,这样的策略都敢于去尝试。

  看着众人的表情,陈景恪很是满意,说道:

  “朝廷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广宝钞,只有商业,才能让宝钞流动起来。”

  “一旦所有藩属国都使用宝钞,那他们将再无办法摆脱大明的控制。”

  众人都恍然大悟。

  就算再傻的人,都知道宝钞是怎么回事儿。

  虽然有些人无法认识到具体好处有多大,却也知道,当所有藩属国都使用宝钞,对大明好处很大。

  别的不说,加印买买买就可以了。

  傅安自然也理解这个道理,可他依然很疑惑。

  为何不直接下令让藩属国使用宝钞,反而采用商业这么麻烦的手段?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许多。

  只能说,他们不懂货币,或者说习惯了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但可惜,商业远没有那么简单。

  陈景恪也知道,这个问题靠嘴巴是无法给他们解释的通的,只能让他们亲自去看。

  “我知道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有些事情涉及朝廷机密,暂时不能告诉你们。”

  “我只能告诉你们的是,淡马锡对朝廷非常重要,关系着朝廷下一步战略的成败。”

  “所以,不管你们理解还是不理解,都必须按照要求将淡马锡打造好。”

  听到这话,众人反而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也不在好奇追问。

  我就说吗,朝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去建一个商业之城,背后肯定有更深的计划。

  甚至还露出一副‘你早这么说不就没事儿了吗’的表情。

  对此陈景恪能说啥,只能说脑补最为致命啊。

  不过不管咋说,思想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反而简单了。

  再做的没有一个是蠢人,理解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很快就对淡马锡的制度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也就在这时,楚王朱桢风尘仆仆的赶回应天。

第263章 无名宰相

  朱桢接到让他回京的消息时,那可真是欣喜若狂。

  朱梓被封为朝鲜王的事情,众兄弟哪个不羡慕的眼珠子发红?

  在大明内部当藩王,权力大小且不去说,那可是被文武群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前两三代君主有感情羁绊在,还不会拿他们如何。

  后世君主呢?

  血缘关系淡了,他们这些藩王就是仇寇。

  看看西汉就知道了。

  在大明本土之外当王,那才是真正的王。

  他本以为自己没这样的机会了,没想到馅饼突然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有多开心可想而知。

  若不是还保留着几分理智,他恨不得立即就快马加鞭返回应天。

  但就在这个考验一个人性格和能力的时候,朱桢经受住了诱惑。

  他没有立即回京,而是先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表达了对恩赐的感激之情。

  然后分析了云南当前的局势。

  最后表示,战事处在关键节点,临阵换将乃是大忌,他会等到战事告一段落再返回。

  之后他就再次投入作战之中。

  而他被正式册封诸侯王的消息,自然也是瞒不住人的,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纷纷向他道喜。

  以前因为他藩王身份,始终和他保持距离的文武官员,也一改常态主动亲近。

  甚至不少人表示,要把家中的子弟送到楚王麾下做事,希望您不要拒绝云云。

  朱桢对谁都保持着礼节,但什么都没答应。

  他很清楚,这时候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老老实实把这一仗打好,然后回京才是最佳选择。

  而因为他被封诸侯王,楚王卫队也士气高涨,作战更加勇猛。

  两个月后活捉判将阿鲁秃,为此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之后他就再也不做丝毫停留,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回应天。

  对于楚王的回归,应天的权贵官僚给予了很高的礼遇,很多人出城迎接。

  没来的也随后送上了一份贺礼。

  这种待遇,是当藩王的时候所享受不到的。

  让朱桢对诸侯王的身份更加期待。

  吕宋贫瘠蛮荒咋了,那也是实打实的诸侯王。

  在那里老子一個人说了算,老子就是天。

  再也不在大明受这个鸟气了。

  朱桢回京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拜见自家皇帝老子。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表现相当满意,尤其是最后时刻的稳重,更是让他无比欣慰。

  狠狠的勉励了一番。

  然后叮嘱他,好好配合朝廷经略南洋。

  至于朝廷要如何做,又需要他怎么配合,则一句都没有说。

  朱桢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之后他没有去探望自己的母亲,而是先去拜见了太子朱标。

  朱标对这个弟弟自然也是一番宽慰。

  等朱桢询问朝廷的南洋战略的时候,他才开口将新宗藩体系讲了一遍。

  “楚国是大明在南洋分封的第一个同姓诸侯国,是大明南洋战略成败的关键。”

  “希望你能配合朝廷,完成这个计划。”

  但他只说了朝廷的计划,却并未说该如何配合。

  朱桢很是疑惑,啥情况?是你们没考虑清楚,还是让我自己看着来?

  等他去参拜了自己的母亲,才从胡充妃那里得到答案。

  “这事儿别说太子,就算陛下知道的都不一定很清楚,你应该去问陈伴读。”

  朱桢疑惑的道:“陈伴读?陈景恪?”

  他自然知道陈伴读是谁,只是无法理解,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要去问一个伴读?

首节 上一节 373/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