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48节

  现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反而开始反思。

  自己以前确实太任性了,给子孙留下那么大的祸患。

  而且他也能看得出,这些人确实是出于一片公心,是为大明好。

  自然不会生气。

  不过朱棡和朱棣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前者正在经略中南半岛,后者坐镇北平。

  按照他的长远计划,日后朱棡往西域打,朱棣往北打。

  朱标坐镇中央,朱棡朱棣开疆拓土,三兄弟一起为大明打下一片足够大的疆土。

  给所有的子孙都弄一个藩国。

  当然,朱棡和朱棣的封国也肯定会有的,而且还要是最好的那种。

  不过他们的事情先不急,大明更需要他们。

  等朱济熺和朱高炽长大了,再考虑封国的事情也不迟。

  到时候让这俩臭小子去管理封国。

  这计划,朱元璋早就想好了。

  所以,尽管不生群臣的气,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朱棡封出去。

  “北元在外虎视眈眈,西域亦有强敌在侧,大明还需要晋王稳定边防,暂不可分封。”

  群臣一听,还以为他不想将朱棡封出去,就有些急了,想要站出来争辩。

  龚敩却早有所料一般,先一步出声道:“陛下英明,臣也以为塞王不可轻动。”

  “非但晋王不能封,燕王也不能封。”

  朱元璋对龚敩更加满意,果然不愧是曾经的四辅官,就是懂咱的心意啊。

  “龚祭酒所言甚是,大明离不开两位塞王……”

  龚敩立即接话道:“故,臣以为楚王是最适合的人选。”

  “其一,年长有理政的经验。”

  “其二,军事能力出众,多次率军平定蛮夷作乱,对蛮夷作战经验丰富。”

  还真不是尬吹,朱桢洪武十四年十八岁时就上战场,洪武十五年二次征战。

  洪武十八年,一年内征战贵州和湖南,平定当地番蛮作乱。

  现在正在云南围剿北元残存力量。

  别的不说,对蛮夷作战的经验那是相当丰富。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晋王确实不能轻动啊。

  换成是他们当皇帝,也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晋王封出去。

  现在已经就藩的藩王总共也没几个。

  秦王朱樉被废,齐王朱榑死于大火。

  周王朱橚沉迷医学研究,没有任何威胁。

  潭王朱梓……不对,现在是朝鲜王了,已经封王建制不算。

  剩下的也就晋王朱棡、燕王朱棣、楚王朱桢。

  前两个塞王不能动,周王没必要动,那就只剩下楚王了。

  先将他弄出去也是个成绩。

  于是群臣纷纷表示支持,楚王好啊,那块地天生就是给楚王准备的。

  陛下赶紧顺应天意民心,将楚王给封过去吧。

  朱元璋嘴角不停抽抽,这群人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不过朱桢也确实是他心目中的人选,就顺水推舟的道:

  “既然诸卿都以为楚王合适,那就将他封在吕宋吧。”

  将一个藩王给弄了出去,群臣成就感满满。

  喊“陛下圣明”的时候,声音都比平日里洪亮许多。

  这时礼部尚书言中虚再次站出来,说道:

  “陛下,吕宋乃蛮夷国号理当废除,新国当为何名,请陛下示下。”

  这话正如了朱元璋的意,想了想说道:

  “就以楚王封号命名吧,此地为楚国。日后再有封藩者,皆以此为例。”

  群臣自然没有意见,和朝鲜那边不同。

  朝鲜是故国名字,恢复国号是符合礼法的。

  吕宋算什么玩意儿啊,一听就是蛮夷,肯定要改。

  至于改成啥并不重要,叫啥名字不是叫呢。

  叫楚国也好,还省了许多麻烦。

  于是,朱桢还在云南打仗的情况下,他的封国就这样建立了,连名字都取好了。

  接下来群臣就商议了一下如何建立楚国。

  对于大明君臣来说,这还是第一次。

  朝鲜王国不同,它本身就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百姓都是现成的。

  朝廷打下来,建立新秩序就行了。

  吕宋……楚国这边,除了一块地,全都是蛮夷。

  有些流落南洋的大明百姓,数量也非常少。

  而且有一说一,能流落到南洋的,没有几个是安分守己的。

  靠这群人来建设一个国家,那是真的有点想多了。

  所以,楚国等于是从零开始。

  官吏的任命和培训、迁徙百姓、建立安置点……

  农具、种子、耕牛等等,全都要从大明运送过去。

  这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不过这些可以稍后慢慢想办法,当务之急有两个。

  其一,派人过去接管楚国土地,不能一直让使节团代管啊。

  其二,火速召楚王回朝。

  毕竟这是他的封国,不能完全不考虑他的意见。

  退朝之后,陈景恪跟在朱雄英身后,俩人慢悠悠的往乾清宫走。

  朱雄英乐呵呵的道:“啧,百官当廷吵架,可真是太热闹了啊。”

  陈景恪也笑道:“是啊,也就是现在陛下脾气有所收敛,换以前……不敢想。”

  朱雄英说道:“换以前他们也不敢这么干啊。”

  “不过我也算看出来了,百官是会得寸进尺的。”

  “以前皇爷爷性情严厉,他们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大气儿都不敢喘。”

  “现在只是稍微有所转变,他们就敢当廷吵架。”

  “这还只是礼仪上的小事情,涉及到别的事情,恐怕会跟严重。”

  “难怪历朝历代,但凡是‘仁君’当政,财富兼并就会加剧。”

  陈景恪惊讶的道:“这么点小变化,竟然就能让伱有这么大的感悟?”

  “知道什么叫天才吗。”朱雄英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得意的道:

  “这就是。”

  陈景恪:“……”

  行,知道你脸皮厚了。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都有意避开了分封楚王的事情。

  这个事儿朱雄英还真不好说什么。

  支持?

  有可能被曲解成容不下藩王。

  咋,将藩王封到海外,你就这么开心?

  别人误会都好说,朱元璋误会就难受了。

  反对?

  别开玩笑了,他怎么可能反对。

  有一说一,将藩王弄出去,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说。

  反正海外分封诸王已成定局,他没必要落那个口舌。

  等楚国建好,此事为所有人所接受并成为定例,他就可以谈了。

  不过他们不谈,有人却想找他们谈。

  俩人刚到乾清宫,就被朱元璋给叫了过去。

  “你们俩看了一上午的戏,说说有什么感想?”

  朱雄英多机灵啊,直接就将方才那一番,百官会得寸进尺的感触说了一下。

  “所以,作为君主要保持威严,如此方能震慑百官。”

首节 上一节 348/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