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47节

  但他的话说的很委婉,将双方的情绪都照顾到了,大家反而都能接受。

  当然,主要还是徐达铺垫的好。

  文官集团也不想让赵秩的功劳被抹杀掉。

  毕竟,文官主导的灭国,这是大明开国第一例。

  他们必须要给自己人抬轿子啊。

  朱元璋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看向群臣,说道:

  “诸卿以为太孙之法如何?”

  群臣齐声道:“太孙英明,臣等无异议。”

  朱元璋嘴角浮起笑容:“好,那就以照太孙之法处置,兵部核实军功,尽快将封赏确定送往南洋。”

  接着他面色一肃,说道:“晓令全军,再有未经允许而轻启战端者,严惩不怠。”

  文臣心中一阵轻松:“陛下圣明。”

  武将则心中一紧:“谨遵圣谕。”

  大基调敲定,剩下的事情自然由专门的衙门,按照章程去处置,无需再讨论。

  接下来朱元璋说道:“吕宋国已经被灭,该如何处置此地,诸卿可有什么想法?”

  想法?

  以前或许大家还会天真的以为,皇帝有意重建吕宋国?

  但有了高丽的例子在,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看上这块地了。

  至于怎么使用这块地,那还用说吗?

  封一个王过去不就完了吗。

  按理来说,文官集团应该很反对这件事情。

  灭藩属国,占领其地,实在不符合礼法。

  关键南洋那地儿乃贫瘠之地,要之何用?

  可现在他们想法变了。

  改变想法的原因很简单,封王。

  之前谁最反对大明分封藩王?

  文官。

  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

  只是朱元璋太强势,群臣反对无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

  既然没有办法阻止封藩王,那何不顺水推舟,将藩王封在大明之外呢?

  还有那几大塞王,将来也统统在海外弄块地儿给他们封出去。

  至于海外之地环境恶劣……那也是藩王活该受罪,和我们没关系。

  只要大明内部不封藩就行。

  这么一考虑,嗨,你别说,事情完美解决了。

  对,就这么办。

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

  新任礼部尚书言中虚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效法朝鲜王国旧例,册封一位亲王于此。”

  “亲王藩国自然亲近大明,可以就近维护大明威严。”

  “还可以更好的教化当地蛮夷,使其明大义懂礼仪。”

  这其实就是大家心中所想,可从礼部尚书嘴里说出来,属实有点违和。

  你不应该维护宗藩关系吗?怎么支持朝廷吞并藩属国了?

  朱元璋也大为意外,看来这言中虚虽然是儒生,但也没想象中的迂腐吗。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表露出心中所想,而是问群臣道:

  “诸卿以为此法如何?”

  很多大臣附和道:“臣等附议。”

  武将见文官这么积极,也不甘人后,纷纷站出来支持。

  于是此事就此通过。

  少数反应比较迟钝的,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好。

  可见大家都同意了,也没敢站出来反对。

  接下来就是讨论将哪个亲王封过去。

  一开始还很正常,上一次封的是皇八子,皇九子早夭,这一次应该封皇十子鲁王。

  群臣就开始吹捧鲁王,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

  这倒也不是尬吹,至少目前为止,鲁王的表现完全对得起这么赞美。

  朱元璋也非常欣赏这个儿子,听到众人如此夸赞心中非常开心。

  将鲁王朱檀封过去,其实也是他的想法。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哪知道偏有人唱反调。

  国子祭酒龚敩站出来说道:“陛下,鲁王虽然聪慧博学,然太过年轻缺少理政经验。”

  “且吕宋乃蛮荒之地,其国虽灭,其民却多躲入山林。”

  “新建的藩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些叛民,恐少不了征伐之事。”

  “鲁王擅文而不通武,能治民却不善征战。”

  “将其封往吕宋,对大明对他自己皆非善事。”

  “臣以为,当册封一位能理政,又能征善战的亲王过去。”

  朱元璋本来还很不喜,但听他分析过后,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

  倒也不是说鲁王一点军事都不懂,只是相对而言没有文采那么突出。

  最关键的还是他太年轻,没有亲自统兵上过战场。

  是真通军事,还是纸上谈兵,没有经过验证。

  吕宋是大明经略南洋的起点,这第一步必须走好,否则后续会有很多麻烦。

  分封一位能力出众的亲王过去,更加稳妥一点。

  想到这里,朱元璋脸色和善起来:“龚祭酒言之有理,然年长的皇子皆已分封,如之奈何啊。”

  龚敩胸有成竹的道:“这有何难,将一位年长的亲王,改封过去就可以了。”

  “我相信,不论哪位亲王被改封到吕宋,都会很开心的。”

  那可不是很开心吗。

  大明内部的藩王,要被文臣武将盯着,要被朝廷忌惮,甚至还要被后来的皇帝嫉恨。

  分出去多好,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老大。

  而且那可是真正的封王建制,拥有完整的君王权力。

  谁不想去啊。

  话说到这里,聪明的臣子已经猜到他的意思了。

  对啊,先趁这个机会,将年长的已经封藩的亲王弄出去。

  后面的亲王到时候再说,大不了多弄点地。

  听说海外岛屿很多,找几个能住人的封一下不就完事儿了吗。

  想到这里,礼部尚书言中虚立即说道:

  “龚祭酒真乃老成持重之言,臣以为可行。”

  “年长亲王,论能力和才学首推晋王,臣以为可以将他的封地改在吕宋。”

  不少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支持。

  晋王好啊,文武双全,肯定能稳定吕宋,能在南洋维护大明的威严。

  吕宋新王,非晋王莫属啊。

  不只是文臣,很多武将一样支持。

  至于原因,那自然是塞王权力太大,威胁的不只是文官,而是整个朝廷。

  赶紧弄出去对谁都好。

  朱元璋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

  咱就说你们咋一反常态,不讲什么仁义道德,反而支持吞并吕宋。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咱呢。

  好好好,你们真是好样的。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生气。

  将诸王分封在国外,是早就决定好的事情。

  人就是这样,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和认知里,无法自拔。

  以前他就是如此,无视封藩的风险一意孤行。

  谁劝他就生气,为此还杀了不少人。

首节 上一节 347/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