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节

  可人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

  他已经在医术上做出了如此成就,还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难不成在学术上还能有研究不成。

  但自家父亲都发话了,他也只能停了下来。

  屋内,陈景恪并不知道外面有人偷听,思考了一番才说道:

  “学圣人言会经历三个阶段。”

  朱雄英疑惑的道:“不知是哪三个阶段?”

  之前可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个啊。

  “相信,质疑,再相信。”

  “啊?”朱雄英更是疑惑:“不知是何意?”

  陈景恪解释道:“人之初犹如一张白纸,不能言不能行,需要一点一点认识这个世界。”

  “那么就需要一个标准来告诉大家,何为善何为恶,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这个标准就是圣人言。”

  朱雄英挠挠头,显然没有听懂。

  陈景恪想了一下道:“举个例子,先秦时期曾有以人肉为食者。”

  “还曾有人祭,就是将活人杀死祭祀苍天。每逢祭祀,都要杀死数千人。”

  “当时的人视之如常,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后来圣人言,当物伤其类珍视生命,吃人、人祭、殉葬皆非正道。”

  “从此之后,大家就不再吃人,也不再行人祭。”

  “这就是圣人立下的标准在引导大家。”

  朱雄英恍然大悟:“我懂了,圣人说这是恶的,我们才知道是恶的。圣人说这是对的,我们才知道这是对的。”

  外面,听闻此言,朱元璋发出无声大笑。

  压低声音道:“标儿你听到没,你听到没,咱乖孙的悟性就是高,像咱。”

  朱标也很高兴,不过听到老爹的话,很是无语。

  伱这是夸孩子呢,还是在夸自己呢。

  陈景恪惊讶不已,这小子的悟性也太高了吧。

  “对,正是如此。”

  “所以我们初学圣人言,要相信它,视之如圭臬。”

  得到夸奖朱雄英很是开心,随即又问道:“既然圣人言是对的,为何还要质疑呢?”

  陈景恪回道:“因为随着年龄长大,见识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个世道和圣人所言并不相同。”

  “就如你方才所说,按照圣人言行事,天下早就太平了,为何还会有那么多贪官污吏?”

  “是人心坏了,还是圣人言有问题?”

  “阅历越广疑问就越多,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质疑阶段。”

  朱雄英毕竟年龄还小,并不是很能听得懂这番话的意思。

  但也隐约明白,圣人言和世道是两回事儿。

  “那为何要再相信呢?”

  陈景恪继续说道:“等你开始质疑圣人言,就会思考,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然后你就会发现,解决的办法全写在经书里。到了这一步,就可以称之为大儒了。”

  “有些人想不到解决办法,又不愿意再相信圣人言,就会堕落。”

  朱雄英不服气的道:“可是那么多人学了圣人言,世道也没变好啊,难道不是圣人言有问题吗?”

  小子不错吗,这就开始质疑了。

  陈景恪笑道:“如果你能抛开圣人言,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之法。那么恭喜你,已经是新的圣人了。”

  朱雄英傻眼了:“啊?这……这……”

  朱元璋和朱标也陷入沉思,这个角度确实很新颖,而且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两人更惊讶的是,陈景恪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显然,纵使没有钻研过学问,也应该是进行过一定研究的。

  在学习医术的情况下,还有心思研究那么多东西。

  关键他没有老师,全靠自己读书去悟,天赋太妖孽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绝对不相信会有如此天赋绝伦之人。

  屋内,陈景恪决定多给他讲一点东西,别管能不能听懂,灌灌耳音也是好的。

  “圣人言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遵守道德,如何来保证道德不被践踏呢?”

  朱雄英正想说不知道,眼睛不经意间扫过书架上的大明律,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

  “刑罚。”

  陈景恪都有些震惊了,这小子悟性太高太聪明了吧。

  “对,正是律法。”

  朱雄英小脸乐开了花,好不得意。

  “若无律法兜底,人人皆可违反道德,那道德将毫无意义……”

  “其实律法就是根据道德来制定的,但对人的要求远低于道德。”

  “比如道德要求扶危救困,律法就没有相应的法条。”

  “故德与法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律法的根本,律法是道德支撑。”

  朱雄英连连点头,这个解释简单易懂,他完全能听的明白。

  门外,朱元璋和朱标倒是还好,这个道理他们早就明白了。

  真正让他们惊喜的是,朱雄英竟然能自己想到道德需要律法来维护,实在太难得了。

  屋内,陈景恪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律法的尊严是靠谁来维护的?”

  这次真把朱雄英问住了,思考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头绪。

  脸上也再无方才的得意,羞愧的道:

  “不知,还请景恪解惑。”

  还真是小孩子心性啊,陈景恪心下好笑,也不再兜圈子,道:

  “靠兵家,准确说靠军队。”

  “正是因为有百万大军的威慑,大明律才能通行全国。”

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

  

  “所以儒家、法家和兵家,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陈景恪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朱雄英满脸兴奋,这个道理很浅显,他自然能听得懂。

  朱元璋和朱标再次露出惊讶之色。

  能如此清晰的梳理三家的关系,陈景恪对很多问题的认知,超过了大多数读书人。

  不,甚至很多大儒看的都没有这么透彻。

  攻击兵家贬低军伍的大儒可一点都不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若没有兵家兜底他们什么都不是。

  当然,兵家太强不受控制也不行,五代十国时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万事不可太过,平衡才是万物运转的至理。

  两人本以为讲课应该结束了,正准备抬腿进去,谁知陈景恪的声音再次响起。

  “圣人言也是可以杀人的,你可知如何运用它?”

  朱雄英摇头表示不懂,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以前也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个。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打击,也可称之为道德绑架。”

  朱雄英茫然的道:“制高点?道德绑架?不知这是何物?”

  陈景恪慢慢解释道:“道德制高点,就是以道德来标榜自己,满嘴圣人言。”

  “道德绑架,就是以圣人言对他人指指点点,肆意评价打击他人。”

  “比如,有人生病了没钱医治,就跑到富人家门口,要求对方出钱给自己看病。”

  “若对方不给,就辱骂对方为富不仁,这就是道德绑架。”

  朱雄英瞠目结舌:“这……应该没人会信他的话吧?”

  陈景恪摇头道:“普通人这么做没人理,若说这话的是大儒呢?”

  朱雄英皱眉不语,他隐约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可大儒为何要这么做?

  既然是大儒了,应该是很有道德的人,又怎么会这么做?

  陈景恪顿了一下,道:“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若朝廷的政策触碰到了读书人的利益,他们就会高呼与民争利,阻挠政策施行。”

  “这也叫道德绑架……他们凭什么敢这么做?”

  “因为他们是读书人,道德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别的他或许听不懂,说起这方面他可是见多了。

首节 上一节 33/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