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14节

  但凡知道流水线生产法的人,都知道这种生产方式有多繁琐,效率有多低。

  所以就决定,先从这里着手进行改变。

  流水线生产法,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衡。

  否则零件规格不一样,也是组装不起来的。

  所以,他才会让人回宫里取测量工具。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明白,流水线生产法的先进之处。

  他又找来同样人数的熟练工匠,和流水线普通工匠做对比。

  并且他还提出了奖赏激励:

  “赢的一方,每人奖赏十文钱,当场发放。”

  十文钱,对陈景恪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说的那啥一点,十文钱的小钞掉在地上,他们都懒得弯腰去捡。

  可这些工匠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忙碌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存下十文钱。

  本来只是一场无所谓的比试,现在每个人眼睛里都冒出了火花。

  这个钱,我们势在必得。

  陈景恪对此也非常满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是他不想多给奖赏,而是给的多了工匠们也保不住。

  十文钱虽少,却能实实在在的,落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随着一声令下,两组工匠火速行动起来。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那群熟练工匠动作非常麻溜,看他们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速度自然也是非常快的,没一会儿鞍辔的雏形就出现了。

  陈景恪挑选的那一批工匠,技术确实很普通,和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

  同样一个零件,对面已经制作好,去制作下一个零件了,这边才弄了一半。

  好不容易制作出一个零件,还要用尺子测量数据,然后进行修正。

  任谁看,他们都输定了。

  然而,当三五个零件之后,他们的制作速度开始提了上来。

  随着制作的零件越多,速度就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

  最后所有的零部件,都被送到组装人员手里,快速成型。

  众人的目光,也渐渐被流水线组吸引。

  任谁都能看得出,他们已经开始占优……

  这让众人简直不敢相信,一群技术娴熟的老工匠,效率竟然不如几个普通工匠?

  大多数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老工匠生产每一个零部件的速度,都比对方要快。

  为何效率反而落后了呢?

  蒋登贵等人毕竟不是普通工匠,作为管理人员,渐渐的看出了一点门道。

  这种分拆制作,每个人只需要负责一个零部件,一旦上手效率会越来越快。

  正所谓,唯手熟尔。

  比起一个人负责大部分零部件,效率可不就是要提高数倍。

  越是了解,他们就越是感到震惊。

  这陈伴读也太妖孽了吧?

  只是在这里转了一圈,竟然就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接下来的比赛已经毫无悬念,流水线组以碾压优势获得胜利。

  众工匠都感到不可思议。

  一群能工巧匠,竟然输给了一群二把刀?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他们自然知道,二把刀能获胜,靠的就是那个分拆制作方法。

  对提出这个方法的陈景恪,彻底心服口服。

  难怪能当太孙伴读,实在太厉害了。

  蒋登贵立即出来,鞠躬道:“陈伴读,下官请于军器局推广此法。”

  陈景恪颔首道:“我将这流水线法拿出来,就是希望能得到推广,你尽管使用。”

  蒋登贵大喜:“谢陈伴读赐法。”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流水线法……确实和流水一样,名字很贴切。”

  徐妙锦崇拜的道:“陈伴读能创出此法,真学究天人也。”

  陈景恪摇摇头道:“此法非我所创,秦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只是后来失传了而已。”

  “祖宗之法,我可不敢据为己有。”

  朱雄英惊讶的道:“秦朝就有这流水线法了?”

  陈景恪说道:“是的,秦能灭六国一统天下,靠的可不仅仅是法制变革。”

  “他们掌握着许多高明的技术,在生产力上远超其他六国。”

  “最终靠着综合国力,完成了大一统。”

  朱雄英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对蒋登贵说道:

  “既然有了流水线法,就尽快落实。”

  “不只是生产鞍辔,别的器具生产也可以效仿。”

  蒋登贵连忙道:“是,臣这就安排人去做。”

  接下来,陈景恪为他们具体介绍了流水线生产法。

  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标准化。

  先有标准,然后才有流水线。

  这也是为何他要先弄度量衡工具的原因。

  蒋登贵将这些一一熟记于心,以免将来犯不必要的错误。

  将这些处理完,众人终于来到了生产火器的地方。

  这次陈景恪没有再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将火药和火器的原理,告诉一众工匠。

  然后就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改良措施。

  首先是火药,对原材料进行了提纯,并拿出了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

  此时的蒋登贵,已经完全被陈景恪折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更何况,根据经验,他也能判断出颗粒火药的优点。

  之后就是火器。

  陈景恪拿出了自己‘设计’的新式火铳和火炮。

  从火绳枪到火遂枪,再到定装纸壳弹……火炮方面也差不多。

  他还对炮弹提出了两种改良:

  一种是在现有的圆形炮弹上,加个木头底座。

  还有一个,是直接将炮弹做成圆锥形状,加一个小尾翼。

  新样式火铳火炮,暂时打造不出来,无法验证威力。

  但炮弹这个很简单,马上开工浇铸了一批圆锥形炮弹,又找来一批圆形炮弹假装木质底座。

  然后众人来到试验场,进行试射。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脚下的大地都在震颤。

  朱雄英、陈景恪早就见过放炮,到还没什么。

  徐妙锦本就年龄小,还是第一次见放炮,吓的紧紧贴着朱雄英。

  可把朱雄英给心疼坏了,伸手捂住她的耳朵,不停的安抚。

  很快试射数据就出来了。

  同样的炮,同样的火药,圆锥形的炮弹射程最远,命中率也最高。

  其次是加了木底座的炮弹。

  之前普遍使用的圆球炮弹,不论是射程还是命中率,都被甩在了后面。

  不信邪的蒋登贵等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是改变一下炮弹的形状,竟然就能有如此明显的改变,再次让众人感到不可思议。

  蒋登贵想到更多,炮弹都有如此明显的改变,那新火铳和新火炮的威力又该有多大?

  陈景恪也没有吝啬,开始详细的为火器工匠们,讲解火器的各种原理。

  很多东西工匠能听懂,很多东西他们就是有听没有懂了。

  陈景恪也没有强迫他们去理解。

  目前来说,知其然就已经足够了,无需知其所以然。

首节 上一节 314/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