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53节

  “相信这次能堵住他们的嘴了。”

  陈景恪摇头道:“堵不住的,人最难的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觉得好,是因为旱情可以坚定支持朝廷之人的信心,提高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对于朝廷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并不是真的不担心山东大旱,而是这次大旱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其一,黄河改道,今年夏收山东喜获大丰收,百姓家里多少都有点余粮。

  其二,旱情对黄河沿岸的耕地,影响不大,可以确保一部分收成。

  当本地有足够的粮食,就可以就近赈济,降低灾难带来的危害。

  然后朝廷再从未受灾的地方,抽调一部分粮食过去,就能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事实上情况确实如他所想。

  其后不久,山东布政使再次上了一封奏疏。

  详细统计了山东的储粮和受灾情况。

  由于夏收大丰收,储粮暂时足够,所以粮价并未上涨太多。

  黄河沿岸的良田皆未受到影响,可确保不会全境绝收。

  而且为了应对灾情,他们正动员受灾百姓,开挖沟渠将黄河水引到更远的地方,灌溉更多的土地。

  尽可能减少损失。

  此举可以说是救灾和以工代赈的样板了。

  朱元璋对山东官吏进行了表彰,同时免除了山东一年的赋税。

  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通过大运河,运送了大批粮食过去。

  黄河在此次旱情中起到的作用,也验证了改道的正确性。

  让不少持不同意见的人,彻底闭上了嘴巴。

  但也有不和谐的地方,河南与山东毗邻的几个县,确实也受到的旱情的波及。

  有的县为了自己的政绩,选择了瞒报。

  有的县上报了,但上面的人为了政绩选择截留。

  最终那些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全都落了个剥皮萱草的下场。

  朱元璋下令,再有灾情不报者,皆依此处置。

  山东的灾情就这样解决了,一时间群臣都有些恍惚。

  貌似朝廷就运送了一些粮食过去兜底,剩下的山东本地自己就做完了。

  这也太轻松了吧?

  然后群臣就只能齐呼‘陛下圣明’了。

  其实朱元璋自己也有点不敢置信,波及一省的灾情,这么轻易就可以解决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想想,答案很简单,一切都要从三年前揭皇榜说起。

  陈景恪果然高瞻远瞩,进行的所有变革,几乎都在这次灾难中起到了作用。

  事实,让朱元璋对他更加的信任。

  于是在处置过山东旱情之后,朱元璋下令修建圣贤庙。

  地位在文武二庙之上,与天坛、宗庙等同。

  给黄帝上人文始祖封号,老子上至圣先师封号,孔子上万世师表封号。

  此令一出举世哗然。

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

  198.

  儒生们很聪明,没有反对黄帝、老子和孔子的封号。

  实在是没办法反对。

  黄帝不配?这话他们不敢说。

  老子不配?

  如果老子都不配上封号,孔子有什么资格上?

  老子和孔子,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体的。

  所以,这一点是没办法反对的。

  但没关系,直接反对立圣贤庙。

  只要圣贤庙立不起来,封号自然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况且圣贤庙对儒家的威胁更大,将直接动摇文庙的地位。

  文庙是什么?

  那不只是一座庙,更是儒家正统地位的象征。

  现在朝廷要另立一座庙,凌驾于孔庙之上,这就是要动摇儒家地位啊。

  儒生们自然不愿意。

  纷纷上书阻止,甚至有文官和儒生,到宫门口下跪请愿。

  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了,他们不敢明着说阻止的理由。

  毕竟圣贤庙要供奉的有华夏先祖,他们没那个胆子说这座庙不配高于文庙。

  只能用‘前所未有’,恐会动摇社稷人心等等做借口。

  就在这时,已经被打为儒家叛徒的方孝孺,再次跳了出来。

  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赞成立圣贤庙之举。

  其中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了文庙是怎么来的。

  原本是孔子的家庙,汉高祖首次祭祀,开启了帝王祭祀孔庙之举。

  汉武帝独尊儒术,孔庙地位得到提升,慢慢的就变成了文庙。

  既然文庙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人立起来了。

  那作为后人的我们,为何不能立圣贤庙,祭祀华夏先贤呢?

  这篇文章一出,整个儒家集体爆炸了。

  恨不得将方孝孺抓起来千刀万剐。

  只是方孝孺早就不知道躲哪去了,他们根本就找不到人,只能写文章痛斥。

  方孝孺根本就不理他们,自顾自的写着自己的文章。

  没几天,又写了一篇。

  这一篇文章,直接将儒生们的遮羞布,给撕了下来。

  道明他们反对立圣贤庙,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就是为了维护文庙的地位。

  而维护文庙地位,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群腐儒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忘记了华夏先祖。

  竟反对朝廷祭祀先祖,简直就是数典忘祖。

  儒生们直接红怒了,这个叛徒真是该死。

  本来这还没什么,双方打嘴仗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是当朱元璋在早朝,拿着这篇文章来质问文官,是否真是如此的时候,性质就变了。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方孝孺就是皇帝的嘴替,可那又能如何?

  只能各种解释。

  可任凭他们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服皇帝。

  那就只能用最后一招了。

  到皇宫门口跪着,逼宫。

  然而他们面对的皇帝是朱元璋。

  直接下令,名字全记下来,取消所有功名,永不录用。

  空出来的官位?

  让功勋们顶上来。

  而就在这时,佛道两家给了儒家致命一击。

  先是龙虎山公开表示,支持朝廷设立圣贤庙。

  然后茅山、全真、武当等道教大派,也纷纷站出来支持。

  佛教也在随后表示了支持。

  这一下,儒家彻底坐不住了。

  儒家垄断了做官的门路?

  现在是大明立国之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勋贵。

  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军功阶层,可没几个信奉儒家的。

  皇帝靠儒家思想治国?

  这倒是不否认,可那又如何?

首节 上一节 253/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