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37节

  以咱们的关系,你直接告诉我,我会不同意吗?

  徐达就像是没有看出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

  “剃发不论是道统之争也好,利益之争也罢,你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可你竟然没有行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推行此法,而是试图说服别人。”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你的想法太幼稚了,幼稚的可怕。”

  “不服气是吗?”

  “你完全可以等剃发完成之后,再告诉大家,为何要这么做。”

  “你觉得是通过讲道理,让百姓剃发容易。”

  “还是剃完发再给百姓讲道理,百姓更容易接受?”

  陈景恪嘴巴张了又张,答案自然是后者。

  纵使剃发有一万种好处,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想让他们剃发,宣传防疫知识反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破除心中的障碍。

  可是如果用强制手段,给他们把头发剃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头发都已经剃了,他们心中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接下来就是单纯的科普防疫知识,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你的方法,在强势的时候显得保守。”

  “磨磨唧唧的,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了内耗上。”

  “处在势弱的时候,又显得过于激进。”

  “过早的暴露了目的,必然会遭到对方的打击。”

  “此时你应该先不提剃发,只宣传防疫知识。”

  “告诉大家长头发容易藏污纳垢,要勤打理。”

  “这叫蓄势。”

  “等到所有人都知道,并认同这个观点,再找机会尝试推广短发。”

  “如此才能更好的破局,并达成目的。”

  陈景恪彻底沉默了,被徐达这么一分析,他发现自己确实用了最愚蠢的办法。

  徐达拿起杯子一饮而尽,长出口气,又说道:

  “你想推行剃发,有太多的办法,根本就无需大张旗鼓。”

  “说服陛下,先在军队里施行剃发,对你来说要容易的多。”

  “然后通过军队来影响他们的家人,再通过军户来影响乡里。”

  “如此无声无息间,就可完成计划。”

  “就算有儒生反对,在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的情况下,他们也找不到攻击的目标。”

  “而你直接选择正面硬碰硬,还让方孝孺写文章吸引火力。”

  “可谓是最愚蠢的办法。”

  陈景恪被说的有些抬不起头,已经忘了自己是过来讨公道来了。

  这时,徐达语气凝重的道:

  “如果是别的,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危的事情,你这么做还情有可原。”

  “就算失败了,大家也会称赞你一句忠贞之士。”

  “可剃发算什么?也值得你这么做?”

  陈景恪忍不住争辩道:“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难道不值得吗?”

  “呵……”徐达嗤笑道:“不剃发就一定会死吗?”

  “人类顶着一头长发过了几千年,也没有灭绝。”

  “况且,在衮衮诸公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大明有六千万人,就算死五千万,还有一千万。”

  “用不了百年,损失的人口就能恢复过来。”

  “你为了一个剃发,就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你活着才能造福于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陈景恪虽然很不认同,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自己重视人命,不代表别人就会重视。

  过早的暴露自己,反而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说到这里,徐达叹了口气,终于谈到了‘背叛’的事情:

  “你可知道,明知你犯了失误,为何陛下、娘娘、殿下都没有提醒吗?”

  “不是为了利用你达成什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好好磨炼一下你。”

  “有些道理,别人说再多你都不一定能懂。”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亲身体会了,才会吸取教训。”

  “一般的小教训,可能起不到什么效果。”

  “黄河改道这样的事情又太过重要,不容有失,也不适合。”

  “剃发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影响,正好适合给你练手。”

  “至于我们用这件事情教训文官,不过是顺手为之罢了。”

  徐允恭终于憋不住了,说道:“是啊,景恪你千万别误会,我们真的没有利用你的意思。”

  陈景恪面无表情的道:“你早就知道了是吗?”

  徐允恭点点头,解释道:“我爹叮嘱过我,全力配合你的计划,但不要给你任何提醒。”

  “如果你能看出端倪,就及时给你解释,防止误会。”

  “如果看不出来,就等回京再说。”

  陈景恪心情极为复杂:“为了我,你们还真是煞费苦心。”

  徐允恭还想解释,再次被徐达阻止:

  “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足见你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

  “若你是普通人,并无什么影响,也不妨碍你名垂青史。”

  “但你不是普通人,将来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缺陷是致命的。”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你补上这一环。”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让你们失望了吧,若非公主提醒,恐怕我现在还蒙在鼓里。”

  徐达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是你对我和允恭很信任,从未想过我们会利用你。”

  “二是你当年应该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做学问上,否则不会有这般深厚的学识。”

  “所以,在政治上表现迟钝一些,也是正常的。”

  陈景恪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有一点徐达确实说对了,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政治培训。

  前世他就是个普通人,考上大学当了医生,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过日子。

  离政治活动最近的时候,就是和别人摆龙门阵侃大山时。

  有人总觉得当官很简单,自己去一样能做好。

  事实上,并不是有学问有天赋,就能搞好政治。

  系统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权贵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思维方式和政治眼光,和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事无绝对,总是会有例外出现的。

  有些人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稍加锻炼就是顶级政治高手。

  比如朱元璋、徐达、李善长等等,都是。

  但从比例来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是远远小于高门出贵子的概率的。

  有句话叫,三代才能出贵族,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陈景恪前世今生都算不上什么贵子。

  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全是穿越者多出几百年的见识,和迥异于古代的思维方式。

  真要论政治水平,他就是菜鸟中的菜鸟。

  就像这次剃发事件,他被这群大佬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到有问题。

  要真是大家站在对立面,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得知自己被安排,他心中确实很不舒服,但也松了一口气。

  至少比被背叛要强的多。

  而且这件事情也教会了他一个道理,那就是忍耐和妥协。

  政治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更多的是苟且和妥协。

  即便心中再不舒服,面对这次善意的安排,他也要接受。

  所以,他起身郑重的朝徐达下拜道:

首节 上一节 237/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