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54节
至于金融业,要知道金融业是不创造任何财富的,它只是在转移财富,朱厚烇创立皇家银行,发行银币和各种面值的银圆券,让大明的百姓们得到了很多的便利,但在本质上就是在收铸币税,是对大明全体百姓的一种一视同仁的无差别的剥削。
只是普通小民家底比较薄,面对这种剥削抵抗力会差很多,一不小心就破产了.
所以面对这个不断变革的大时代,很多大明百姓的生活反而变差了
其实朱厚烇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虽然是穿越者,但他不是神,皇家集团的发展还是要遵守客观的发展规律的,皇家集团实在是无法在支持朱厚照发动的战争时去惠及全体大明百姓,减轻全体大明百姓的负担。
之所以现在大明各地还保持着稳定,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是因为朱厚烇手中掌握着消弭动乱的杀手锏——移民。
陷入绝境的大明百姓有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移民!
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哪怕这个选择是多么的被动,多么的无奈,多么的痛苦,但这个选择可以给他们新的希望,让他们能继续活下去.
这也是朱厚烇这些年在一直加大移民方面的投入的原因之一
移民不仅能去开拓土地,还能解决社会矛盾。
这些年,当一个地方的社会矛盾快要积累到顶点的时候,朱厚烇就会让皇家集团去组织移民,移民就是社会矛盾的泄压阀,当地官员也非常的配合,因为他们不傻也能看出民间的矛盾,也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矛盾。
朱厚烇也不能在根本上去解决这些矛盾,起码在前几年那个时间点是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解决,所以他选择了去直接解决会产生动乱的人,把这些人都移民了,矛盾自然就消弭了.
这个方法快捷而有效,屡试不爽。
但现在大明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了,光靠移民有些压不住了,毕竟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就那样,每年能移民出去的也就那些。
所以朱厚烇决定改革,他准备减轻全体大明百姓们的负担,这些负担让士绅宗室们承担起来.
除此之外,朱厚烇还想对整个大明社会进行改造,把大明从一个封建社会改造成一个工业化的社会,这就需要扫除封建思想,牢牢的掌握住大明的基层,而这些士绅则控制着大明的基层的话语权,对大明的基层百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朱厚烇计划里最大的敌人
所以朱厚烇要把改革的刀子砍到他们身上。
这就是朱厚烇发起这次改革的全部背景.
所以面对满脸期望的梁储,朱厚烇只能耐心搪塞了一番。
梁储满脸失望的走了,他已经隐隐感觉到朱厚烇要干什么了
第517章 士绅的反击
梁储知道朱厚烇这一动就动到了天下士绅宗室的核心利益,而士绅们肯定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利益的,到时候肯定会弄得不可开交的
但梁储也知道他劝不动朱厚烇,所以只能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朱厚烇清理卫所土地的命令很快就发往全国各地,同时前往全国各地的还有十几个巡视组,他们会根据兵部和户部的存档,去清查各个卫所的土地,并将各个卫所的土地收归国有。
每个巡视组都有着半数以上的皇家集团员工,他们将辅助和监视巡视组里的官员们,让他们能秉公处理问题。
对于侵占了卫所土地的卫所官和士绅们,如果能主动交还土地,那不会去追究责任,如果执迷不悟,还想继续对抗巡视组,那迎接他们的将是近卫军的铁拳。
摆在卫所官和士绅们的只有两条路,一个破财,自认倒霉,把土地交还;二是对抗。
一开始,巡视组就遭到了不少卫所官和士绅们的激烈反对,一些卫所虽然已经迁移到了新的地方,但有不少卫所官们还是握着原本卫所所在地的土地不放。
或者招揽佃农自己耕种,或者直接把卫所土地卖给附近的士绅,狠狠的捞上一笔.
但他们的反对无济于事,因为兵部和户部的存档很明晰,而且现在离国初只有一百五十年,各个卫所的地貌还没发生太大的变化,巡视组们就是根据记录进行一刀切。
有异议的要不就交出田地,要不就被抓进监狱里.
这样一刀切的政策让士绅们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毕竟侵占卫所土地这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特别是在皇家集团的大力宣传下.
所以在惩处了几个典型之后,在发现朝廷在动真格了的之后,士绅们的声音终于小了下去,因为在这件事上,他们确实是不占理的
这也是朱厚烇选择清理卫所土地为切入点的原因。卫所土地产权明晰,记录详细,是清田最容易的选择。
清理卫所土地清理出来的土地将收归国有,这些土地最终还是划给了户部,不过户部只有所有权,经营权则给了皇家集团.
清理卫所土地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士绅们还是没放弃反抗,朱厚烇很快就感受到了他们反击的动作。
首先是大明宗室方面,有不少宗室反对清理卫所土地,并乞求朱厚照把他们侵占的卫所土地封赏给他们。
这无礼的要求,朱厚烇都给予以驳斥。
在拿朱厚照的没有办法之后,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甚至都开始对朝政施加影响了.
毕竟此时民间关于朱厚烇要清田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梁储正一脸阴沉的听着其他官员的对他的弹劾
御史们弹劾梁储的是一桩旧事,主角是梁储的儿子梁次摅,这件事已经在京城流传好几天了,弄得满城风雨.
南海县民谭观福有田百余顷,后因作乱被杀,家里的田被富家杨端等侵占。谭观福之子谭振于是把田献给了梁次摅、已故工部尚书戴缙之子戴仲明以及豪民欧阳元、李闰成,并把杨端的田混在里面一同献出,并招人佃种。杨端就带人去攻谭氏,杀了谭振等四人,之后两家就相互讐杀个不停。而其他接受献田的人以及佃户希望借助梁次摅的势力把杨家杀光,以绝后患,于是招来林闰等人去攻杨端,屠灭居民三十余家,尽杀其居民各姓二百多人,焚其室庐,掳其财畜。杨端家里有女人躲在水塘里得免一死,随后状告到地方政府。经过调查,所有这些事情的主谋者,就是梁次摅。
正德八年十一月,有关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最终出笼,戴仲明发南宁府编管,梁次摅则发边卫立功五年还职,带俸差操。一场死亡了二百多人的灭门大案,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这当中,身为阁臣的梁储自然没少使用自己的影响力。
而此次旧事重提,就是有卫所官指证梁储当年贿赂了他5000两银子,让其遮掩他儿子的灭门大案。
听御史们弹劾完,梁储梁储眼神黯淡,捏了捏袖中的辞表,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他缓缓地理了理袍服,走了出来
走到大殿中央颤颤巍巍的跪下磕头.
等抬头后,他已经眼中含泪,满脸羞愧,双手高高举着那封辞表。
“罪臣溺爱过甚,虽先是杨端殴死梁家长工,罪臣之子亦罪无可恕。其时爱子心切,终致酿成大错。罪臣罔顾国法,羞愧难当。万般有罪,皆在罪臣,请陛下与殿下明鉴。”梁储悲声说道。
在场的大臣神色各异的看着白发苍苍的梁储,都没想到梁储会以这样的方式退出朝堂.
其实这样的退场方式连梁储自己都没想到,他正德五年入内阁,正德十一年成为内阁首辅,他作为内阁首辅的这十一年,正是大明的国势从崛起到辉煌的过程。
本该无比隆重的退场,但到头来却这样灰溜溜的退场了
朱厚烇看着苍老的梁储,在心中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梁储这是被人给搞了,有人反对改革,但拿他没办法,所以就要搞掉朝堂中改革派的领袖梁储。
朱厚烇知道此时他还不能为梁储说些什么,因为梁储本人也确实有错,这不仅证据确凿,连梁储自己都承认了.
现在正值深化改革之际,他一些都要秉公而行,以免处事不当被宵小们利用。
而且他也知道梁储本身也不是什么改革派领袖,梁储是为了得到他的支持对抗杨廷和,被迫成为的改革派领袖
所以他对梁储的离去也不是特别的惋惜,其中也有梁储实在太老的原因,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该回家颐养天年了.
朱厚烇和朱厚照交换了下眼神,最后朱厚照准许了梁储的辞呈
就在梁储黯然退场没几天
内阁大学士蒋冕和毛纪又上表请辞,乞骸骨.
第518章 清田问题
朱厚烇看着桌上的辞表,深深的叹了口气,自从他监国之后,这一批阁臣已经十一年没有变了。
也是朱厚烇监国之后,政治稳定的象征之一。
这一批阁臣在内阁如此之久,倒不是他们暗地里忠于朱厚烇,相反有几个阁臣还经常跟朱厚烇唱反调。
朱厚烇之所以留他们这么久,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小人,都有谦谦君子之风,而且相处久了,互相都比较熟悉了,沟通起来成本很低,用起来也比较顺手。
其实就算换一批阁臣,对朱厚烇来说也没太大的区别。
内阁阁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如果皇帝比较懒政,那内阁阁臣确实是位高权重,但碰到朱厚烇这种肝帝,那内阁阁臣的权力空间就没那么大了。
所以这一批阁臣就留用到了现在,到现在和朱厚烇合作的也算愉快。
而现在这一批阁臣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有3人要离去了.
为什么这些人在前面十几年都没有问题,而现在却接连出问题?
答案很明显,是因为朱厚烇开始去动某些群体和阶层的利益了!
面对朱厚烇的改革,那些群体和阶层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毙,白白的让出自身的利益,所以就用各种手段发起了反击
朱厚烇猜测那些反对势力肯定在认为是这些阁臣们没怎么去反对这些改革政策,就认为这些阁臣是支持改革的,所以就用这种手段把这些阁臣搞下去,妄图想阻止改革.
梁储就最为明显,十几年前的事情都被翻出来了,告发梁储的还是在这次改革中受损很大的卫所官,但梁储在这件事上确实是错了,朱厚烇没有去追责已经是宽待他了.
至于毛纪和蒋冕请辞之事,朱厚烇也隐隐觉着他们在承受不为人知的压力
朱厚烇尝试挽留他们,结果他们却执意请辞。
朱厚烇最后还是批准了他们的辞呈,放他们离去,因为他们太老了,一个个都是六七十多岁的老臣了,也经受不住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了。
朱厚烇自然不会被这些反击所吓到,为了这一天他已经谋划了很久,做了各种的准备,是一定要改革成功的。
而且这些反击在朱厚烇眼里也不算什么,梁储他们走就走吧,反对势力以为他们离开内阁就能阻止或者破坏改革,根本破坏不了一点儿
代掌皇权的朱厚烇可是拥有着无限的人事权的,所以他准备彻底放开手脚,打造出一个新的改革派!
所以他直接下旨令时任吏部尚书的桂萼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桂萼其实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事情是发明了一条鞭法,就是后来张居正改革用的那个一条鞭法。
桂萼久任地方,熟知下情,他悉心研究基层政权下的赋役之法,看到了业已推行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的局限性。他想革除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积极主张均平赋役和清丈土地。
桂萼在很久以前就进入了朱厚烇的视线,这几年在朱厚烇的关照下也算是官运亨通,正德六年的进士现在竟然都已经做到礼部尚书了.
桂萼是一个改革派,他的政治主张和朱厚烇不谋而合,所以朱厚烇要让他入内阁,成为改革的旗手。
然后朱厚烇还提拔了一大批倾向于改革的官员,比如盛应期、姚镆、常伦等等,这些改革派早已经在朱厚烇心中,这次全都提拔上来。
盛应期这个人很有意思,此人的第一个职务,就是管理漕运闸口,铁面无私又杀伐果断。当时,太监李广的家人贩卖私盐,运到闸口过不去,怎么威逼利诱都没法,船只更是被堵在河中进退不得,只能将私盐全部倒入运河来脱罪。因为这件事,盛应期被太监构陷罪名,竟被贬去云南做驿丞。
后来复官做到按察佥事,云南武定土知府病死,妻子违规治理武定府,儿子更是操控土匪劫掠州县。盛应期得知此事,独自驱车前往武定府,立即把这两人制服,又请朝廷安排新的土知府。
后来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在任上搞过清田,是支持改革之人。
盛应期是支持改革之人,他一到京城便去求见了朱厚烇。
“吾知吴王殿下欲变法,而变法首要清田。而清田一定要谨慎小心,不然良政就为贪官污吏所趁.”
朱厚烇立即正色道:“盛侍郎请讲。”
盛应期说道:“无论是督抚或布政司清田,终究要靠州县长官来执行,州县长官又必须派吏员丈量。清田能否成功,全看州县主官和吏员,而坏事的也往往是这些人。清田扰民,并非虚言且随处可见。
朱厚烇说道:“详细讲来。”
盛应期说道:
“其一,州县主官,敷衍了事。不派人丈量土地,只照旧有鱼鳞册,随意誉抄涂改,只做少许变动。这种做法,危害最轻。”
“其二,缩弓取盈。士绅豪右之田用大弓(尺),一亩丈量出来只有半亩。小民百姓之田用小弓,半亩丈量出来足有一亩。如此,良政变成暴政,清田变成扰民。”
“其三,冒功请赏。一些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全用小弓丈量土地,如此就能增加无数田亩,也能增加无数赋税,此亦变良政为暴政也。”
“其四,吏员欺上瞒下,吃拿卡要。不给清田吏员送银子,就下田变上田;给清田吏员送银子,就上田变下田。小民之下田,往往成上田,按上田定额征收赋役,此亦残民暴政也!”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