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37节

  许辰把此物接过来端在手里,另一只手则是指着,随后向张仲景介绍起来。

  “近来在渔阳附近有一石炭矿,本座发觉此物虽可用作燃料,但也有诸多缺点,便使匠人多做加工改良,终有此成品,唤作蜂窝煤,不仅成本低廉制作简单,且高效易燃,完全可做薪柴的替代物!”

  张仲景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听闻许辰如此吹嘘,他颇有些怀疑。

  石炭这种东西,并非无人去用,只是用起来有些费劲,多是用来冬日烧炭盆取暖,煮饭烧菜却不太适合。

  难道加工改造一下,就能好使了?

  眼见张仲景不信,许辰当即遣人取来一个泥炉,当场就烧了起来,经这么现场一实验,张仲景顿时看直了眼。

  这蜂窝煤不论燃烧时间还是使用难度,都比百姓用的煤球不知好了多少,甚至比柴火还要经烧。

  张仲景熬制汤药时常也是要烧炉,对这个事情并不陌生,这么一看,他立刻就察觉到这玩意儿的确是一种极为合适的燃料。

  “此物制作简单,本座已经打算开采煤矿,专门生产这种蜂窝煤,往后卖与百姓使用,时日久了后,多少能够改变百姓习惯。”

  许辰一边擦着黑乎乎的手,一边就笑着说起自己的计划。

  张仲景虽然啧啧称奇,但也知道仅仅这样恐怕还是不够。

  小民生活艰难,一切多余的非必要支出,他们都是能免则免,即便这蜂窝煤便宜好使,那也比不上他们自己上山砍柴成本更低。

  他刚要这么说,但话临到嘴边,想起许辰此前所说“有难处就解决难处”的话来,最后摇头就变成了点头。

  是啊,这世界做什么事情不难呢,总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

  把蜂窝煤弄出来,一来是有助于推进饮食卫生的问题,二来许辰也是在尽量发掘可能的经济产业。

  一个蜂窝煤产业或许不算什么,但是这样的产业发掘的多了,黄巾也就能在田税之外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了。

  不过许辰今日叫来张仲景,却不仅仅只是说蜂窝煤的事情,而这另一件事,显然更加让张仲景感兴趣。

  “道长所说《赤脚医生手册》,在下认真思量之后,实在觉得这是极好的方式。

  吾不需教授那些疑难杂症的疗法,也不需要教授高深复杂的医理知识,乃至都不必探讨药方成理。

  只需要解决常见病症,只需要教授简单治法,百姓身边能用什么手段,吾就钻研这些手段。

  这或许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者,但有个赤脚医生让百姓能稍有手段应对病痛,那也极有意义。”

  一说到自己的老本行,张仲景明显就变得兴奋起来,一说就没完了。

  也实在是许辰提出的这个想法太有建设性了,他一听就觉得靠谱。

  正因为他是医者,他才更加明白百姓有多么缺乏治疗,天下生民何其多,然而医者寥寥无几,便是分成八百瓣,也不够用的。

  弄这个《赤脚医生手册》,或许最终培养出来的是大量半吊子医者,但那也比没有医者强得多了。

  只是,就如推行卫生饮食会遇到难题一样,这《赤脚医生手册》要弄起来也一样不容易。

  “这法子好是好的,只不过就算我把手册编出来,普通人也多半不识字,他们没法学啊?”一想到这个,张仲景就有些郁闷,这难题可比解决卫生饮食难的多了。

  许辰却毫不在意,只是淡淡笑起来:“没什么问题是完全解决不了的,想办法也就是了,本座会从黄巾开始进行扫盲运动,再从黄巾往民间扩散,五年不够就十年,十年不够就二十年,总有一天世人就看得懂了。”

  张仲景闻言,一时有些怔然,看着许辰的眼神一下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这种恒心和公心,真的是一个反贼该有的吗.

第68章 组织

  张仲景的心情是复杂的,外人只看到自己与许辰这个贼酋越走越近,却不知自己为什么愿意如此,这并非胁迫或者贪生怕死的选择,完全是自己遵从本心的结果。

  作为一个正直优秀的士人,张仲景自然知道忠君守节,这一点来说他和傅燮沮授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黄巾以死相要挟,要他屈身事贼,那他肯定是不愿意的,说不得就算人头落地,也不愿意妥协。

  但现在黄巾并没有这么逼迫自己,甚至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是格外的照顾,正如现在别的俘虏都在进行劳动改造,自己却不必经受这样的折磨。

  到后来他们都不对自己进行劝降了,倒是自己主动和他们越走越近,甚至愿意给他们做一些事情。

  张仲景知道,如果旁人见到自己的情况,一定会以为自己已经降贼,已经背叛了大汉朝廷,但他并不会因为这个就去故意疏远黄巾。

  他不愿投降,是出于士人应有的品性。

  他今天和许辰亲近,那也是因为士人的品性。

  一切坦坦荡荡,不必因为旁人眼光而有所左右。

  真正让自己和黄巾走得近的,是许辰真正为小民奋斗的态度,这无疑符合儒家世人大同世界的追求,难道正确的事情,因为做的人不同,就能变成错的吗?

  大汉那些所谓名士,他们或许是钻研圣人经学而闻达,或者是做些近乎作秀般至孝仁义之举而显名,但似乎从没有人真正去想小民的吃喝疾疫。

  这些事情只是民生小事,但在张仲景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现在自己看到有人真的在做这些“小事”,为了能够让小民有些许的改善,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还有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的恒心去坚持。

  偏偏讽刺的是,做这个事情的,不是标榜仁义道德的士人,而只是一个反贼.

  “此事有益民生,不论最终成效如何,在下也当尽心编纂,只是讲求速用简洁的医治手册,与在下所学医术颇有不同,要完全成书恐怕还需不少时日。”

  张仲景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这种事情做不做,与对方是不是黄巾毫无关系。

  就算今天许辰被大汉朝廷抓住了,自己也会继续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当然他也明白,外人恐怕不会有兴趣去剖析自己的内心,他们只会看到张机失节事贼,居然和黄巾同流合污,为黄巾做事了。

  许辰见他答应,虽然不出意料,但也十分高兴。

  “那就辛苦仲景了,本座后续也会在治下搜寻医者来辅佐此事,另会从军中挑选一批人来随同你们学习急救和护理之法,往后可以专门设立军中伤治的医疗兵种。”

  说到这里,许辰便忍不住看向了广袤平原上,那些正在辛苦劳作的身影。

  华夏漫长的历史,始终在历史周期的怪圈中循环,虽然一直也有生产力和思想上的进步和变化,但从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

  许辰没有狂妄到要为人类社会寻求终极答案,他所求便是能打破原有的历史循环,让东方文明加速跨越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进入一个更加进步和公平的世界,这也就够了。

  这是不容易的,但真正开始这些事业的时候,他并不觉得疲惫,反而充满激情和干劲,这正是来到这个世界意义所在。

  事情商谈清楚之后,张仲景也就没有继续逗留,与许辰告辞之后便自行离去。

  只是在回城的路上,经过农田的时候,也正是沮授傅燮返回农田劳作的时候。

  双方在路上碰头,都是各自停下,然后就是一阵沉默。

  沮授神色平静淡然,看不出是个什么心情,傅燮则是冷哼一声,只看了张仲景一眼便别过头去。

  他们与张仲景同为俘虏时候的患难之情,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虽然还没有听闻张仲景彻底投降的消息,但看到张仲景如今与黄巾这般亲近的模样,他们也认定张仲景已经投贼了。

  对此,张仲景并没有辩解什么,既然无错,何需解释?

  很快,沮授傅燮便在降官和黄巾的呵斥声中继续往前走着,他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劳作。

  目送他们离开之后,张仲景叹了口气,便摇着头继续往回走着。

  他没有因为沮授傅燮二人的态度而沮丧,相比于这些自我内耗的事情,他更愿意把心神精力放在钻研《赤脚医生手册》之上。

  张仲景走后,许辰便从石头上跳下,随后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转头看向了一边的田石头,吩咐起来。

  “接着去下个村子,你这个督军队长,可不能闲着。”

  此番下乡,他不仅仅是带着张仲景百姓疾病状况,也是带着田石头视察黄巾的基层治情。

  夺取渔阳之后,许辰就开始着手组织建设。

  考虑到当下军事上的迫切需求,以及缺乏足够的知识分子的现实条件,他最终选择在渔阳暂行军政一体的管理形式,由自己的基本盘黄巾军来同时承担军队和官府的职能。

  与此相应的,许辰也对黄巾进行了直接的改动。

  五千黄巾,除了自己的三百亲卫队,许辰只保留了约一千五百人作为常备军,这一千五百人也正是原黄巾军中任命的伍长什长百人长等基层军官。

  只要把这些基层军官打造合格了,那么以后不管是几千人还是几万十几万的大军,就都有了完整的骨架。

  至于其他三千余士兵,许辰则是尽数放归当地进行编户,把他们塞入到了治下的各个庄乡里之中,通过这些黄巾来对地方基层进行管理。

  当然,现在小小一个渔阳县肯定塞不下这么多黄巾,他们最终会随着许辰的扩张,向越来越广阔的天地铺开。

  这样一个以军事为先的治理体系,对黄巾的人员素养有不低的要求,黄巾们如今也只是边摸索边做而已。

  许辰也只能通过教育宣导的方式,不断提升他们。

  现在,许辰便是要带着田石头督查地方黄巾的具体作为。

  他并没有忘了指着自己的那个手指头。

第69章 这样的反贼多来点

  光和七年对大汉朝廷绝对不是一个好年节,一场黄巾运动,凿得这天下千疮百孔。

  虽然缓过神的大汉朝廷,仅仅一年时间就大体平定这场运动,但是黄巾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却才刚刚开始。

  这场运动,暴露了大汉朝廷虚弱的本质,各地一些不太安分的存在,也由此敢于去挑战大汉的威严了。

  而原本被困于党锢之中的天下世家也一朝得到解放,大汉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弱干强支的大势发展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快。

  当然,至少在当下,黄巾的大体平定还是让大汉朝廷为之高兴的,虽然如青徐、黑山还有其他地方的一些黄巾余孽尚在作乱,但张角老道病死之后,他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大汉天子刘宏(汉灵帝)为求一个好的寓意,最终更换年号,光和七年改为了中平元年,意中兴平安。

  他期盼大汉帝国能在劫难之后迎来兴盛平定,只是现实并没有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进入中平二年之后,刘宏收到的坏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了,如今黑山青徐黄巾都还尚未平定,凉州又有北宫伯玉胁迫边章韩遂也扯起造反大旗,一时拥兵十数万声势浩大,如今已经蓄势待发要进攻大汉三辅之地。

  黄巾之后,大汉似有各地起火之感,凉州动乱的消息,实在让刘宏头疼不已。

  这种关头,他想起的第一个名字,也就是大汉如今左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的皇甫嵩了,这个镇压黄巾的头号功臣,才能让刘宏稍稍安心。

  既然要用皇甫嵩,刘宏也就不得不卖他一个面子,准了皇甫嵩为卢植求情的奏疏。

  原本因为得罪宦官而被构陷入狱的卢植,因此脱难,并官复尚书原职,只是不知卢植出狱后得知家族尽被幽州残余黄巾所屠之后,会是如何心情了。

  皇甫嵩这冀州牧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接受刘宏诏令,匆匆率军防御北宫伯玉去了。

  好不容易把凉州的事儿安排了,刘宏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又是地方军报送来朝廷。

  “幽州有贼酋许辰,自号《自然道》教主,领数千黄巾残余,于涿郡侵扰百姓屠戮豪民,今又转至渔阳盘踞一县之地威胁左右,致使周边郡县甚为不安”

  一边的中常侍张让小心翼翼的给刘宏念着奏报,直至念完,躺在软榻的闭目养神的刘宏这才挑了挑眉,大致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许辰这个名字让他十分陌生,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贼酋。

  随后张让一番查问,才知此人已经被朝廷通缉,原是张角老道身边一道童而已。

首节 上一节 37/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