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7节

  “辽东巡抚周永春丁忧返乡,我意让袁应泰接任。”

  “你是想?”

  这人接过奏本看了看后,并未急着点头。

  “自萨尔浒之败后,辽东危如累卵,熊廷弼经略辽东一年有余,虽守住了辽东,却未能及时剿灭,徒废钱粮。”

  “你想,让袁应泰捞取这份功劳?”

  这姓韩的闻言,眨巴了下小眼睛,在思索着某些事。

  “如今,新皇登基,对于辽东之事,也要有个定论了。”

  “我有个学生,在邵武做知县。”

  “韩兄放心,此事包在愚兄身上。”

第8章 咆哮朝堂

  2023-12-11

  次日一早,朱由校在王末的服侍下穿着衮服,本来大明早朝的时间还要更早,一般在凌晨三点左右就要准备,但是因为朱由校昨天刚登基,今日照例延迟朝会,卯时大内才开始鸣“三通鼓”。

  承天门上三通鼓毕,参加早朝的朝臣们手持笏板,分两列直抵皇极大殿。

  此时,一名鸿胪寺官员缓步走到大殿外的登天阶上,对着下面停住脚步的群臣喊道。

  “入班!”

  列队在文华殿登天阶下面的文武官员经此一喊,便是左右两班齐进。

  文官由内阁首辅方从哲牵头“北向西上”,武官则是英国公张维贤领着“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山呼。

  “皇上万岁万万岁!”

  平日觐见,一般都是叩问“圣安”或“圣躬安”,在大典或是新朝第一次早朝这种重要时刻,才会山呼万岁。

  早上就喝了碗粥,刚在龙椅上坐下,屁股还没捂热,感觉没有吃饱,没办法,年轻人正在长身体,就在朱由校想着下朝后再补的吃点儿什么的时候,就有一个长须老头跳了出来,这货手持一份奏疏,大义凛然地道:

  “臣福建道御史冯三元,具本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

  “臣河南道御史顾造弹劾辽东经略弹熊廷弼,其出关业已踰年,漫无定策。。。”

  拿着杯子喝了一口,朱由校伸长了脖子看着下方躁动的群臣后,又将脖子伸了回去。

  冯三元刚刚说完,顾造又跳了出来,看的出来两人是有预谋的。

  这两人应该都是小鱼小虾,是先跳出来试水的。

  看着下方义正言辞的念着笏板上内容的人,朱由校不由得砸了咂嘴。

  听姓顾的说了半响,努力的将自己的面部表情控制好,朱由校才出声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三位辅臣对此事是如何看的?”

  闻言,身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当仁不让的第一个出声到。

  “回陛下,自万历二十三年起,朝廷屡欠边军粮饷,军备不整,更去岁大败,军心浮动。熊廷弼临危受命,其至辽东,内能居中调和、安军抚民,厘清敌我,严固边防。外使东虏不战而退,谨守辽东已是大功。陛下万不可急功近利,再演萨尔浒之败。”

  “嗯。”

  朱由校听完后不置可否,又看向了刘一燝和韩爌。

  看到朱由校的动作,刘一燝和韩爌两人顿时心知肚明,朱由校这是在试探他们对熊廷弼的态度。

  见状,刘一燝自然不会直接出头,上头弹劾这种事情都是那些小人物做的,大人物做的是当个裁判,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陛下,辽东缺饷之事确实是有。然朝廷因辽东战事已耗费饷银无数,眼下国库吃紧,若辽东之事一直未解决,只会使朝政日益维艰,以臣之见,边事不可草率。臣以为,当将冯三元之奏疏原文给熊廷弼看,令其上疏自辫,而后朝廷根据两人奏报再做定夺。”

  “刘阁老所言亦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朱由校表面上夸了一句,但实质上心里却是暗骂,这话说的跟放屁一样,真要这么做,熊廷弼那个二愣子准会辞职。

  紧接着,朱由校又看向了始终没说话的韩爌。

  此时,韩爌的发言更是推辞。

  “陛下,臣认为兹事体大,当问兵部尚书黄嘉善。”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了兵部尚书黄嘉善,出声问道。

  “黄老尚书有何高见?”

  “陛下,辽东建奴势大,熊廷弼临危受命,守御辽东,其既无大错,不宜换将。”

  黄嘉善到底是知兵事的人,曾经是带兵打过仗的,万历年间著名的三边大捷就是他打出来的。

  手指在龙书案上敲着,哒哒哒的小马蹄声在桌面上响着,朱由校的思绪飞转。

  天启继位之初,冯三元弹劾熊廷弼,天启反手就将冯三元的奏章给了熊廷弼,这明显是让熊廷弼自辩。

  而熊廷弼个憨憨看了之后直接以病辞职,直接导致了后来群臣弹劾熊廷弼,紧接着就酿成了造成了后来的辽东败局。

  “诸位臣工的意见都不一样啊。”

  将茶杯放下,朱由校看着下方的朝臣朗声到。

  “昔年,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朕今日就给诸位讲一个故事。”

  说着,朱由校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接下来的话有些长。

  “周郝王五十三年,秦国发兵攻占野王,韩桓惠王割上党与秦,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率上党军民降赵,秦赵两国为上党战于长平。初时,秦以王龁为将,赵以廉颇为将。双方鏖战数年,后秦以白起暗换王龁,又遣奸细散布消息,言秦人畏惧赵括,终致赵王以赵括换廉颇,旬月之后,赵军大败,白起坑杀赵国军民四十余万。”

  说到这里,朱由校停了下来,目露寒光的看着下方的众臣。

  “临阵换将历来为兵家大忌,自去岁萨尔浒大败,辽东危如累卵,熊廷弼临危受命,守御辽东一年,方才使得辽东局势平缓。若无熊廷弼镇守辽东,恐怕辽东诸城早已落入建奴之手了吧!”

  朱由校说着,拿起龙书案上的惊堂木重重一拍。

  “再说了,你们俩,一个河南道御史,一个福建道御史,一同弹劾辽东官员,怎么,你们是巡视地方巡视到辽东去了吗?”

  “陛下,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

  听到朱由校这么问话,冯三元当即梗着脖子说到。

  “熊廷弼其既有错,臣理当弹劾。”

  “好一个理当弹劾。汝以朕比晋惠乎!”

  闻言,朱由校狠狠地一拍惊堂木,大声道。

  “锦衣卫何在,将这两人拉下去,下诏狱,好好的查一查,他们为什么要弹劾熊廷弼。”

  “陛下,熊廷弼经略辽东,历年无功,如若不换,恐辽东危矣!”

  朱由校的话刚说完,就听到顾造出声呛道。

  “危矣?能危的过萨尔浒之败,伤亡数万吗?”

  听到顾造的话,朱由校顺手就将龙书案上的茶杯扔了下去。

  伴随着茶杯摔碎的清脆声,朱由校的咆哮声在朝堂上回荡。

  “危矣?若无熊廷弼守御辽东,这会儿建奴恐怕连山海关都拿下了吧!”

  “危矣?熊廷弼乃神祖所任辽东经略,兵部右侍郎,你二人无凭无据,仅凭风言风语,就敢当廷弹劾朝廷三品大员,朕看伱是居心不良,是意图同建奴里应外合,想将辽东送给建奴!将这二人下诏狱!锦衣卫去给朕好好的查!”

  朱由校说着,从龙椅上站起来,大声的道。

  “传旨!熊廷弼守御辽东有功,赐飞鱼服,升兵部左侍郎,特赐王命旗牌,总督辽东一切军政要务。”

  说完之后,朱由校一摔袖子头也不回的走向后殿。

  回头看了一眼已经怒气冲冲走了的朱由校,刘时敏向左右看了看后,估摸着小皇帝是不会回来了,于是尖着嗓子叫到。

  “退朝!”

第9章 坐罪御史

  出文华殿的时候,朱由校还是一脸的怒气冲冲,而待步辇到乾清宫时,朱由校脸上的怒气已经消了下去。

  “大伴,去,给朕好好的审一审哪个冯三元,朕要知道,他为什么要弹劾熊廷弼。”

  临进乾清宫前,朱由校转头对魏进忠道。

  “奴婢遵旨。”

  看到朱由校脸色不好,魏进忠答应了一声连忙向外走去。

  一路走回了乾清宫暖阁,朱由校的脸色才算是彻底的平静下来。

  半响,朱由校提笔写了个字,出声到。

  “把这个字刻成牌匾,要大,刻三幅,朕要用。”

  “奴婢遵旨。”

  听到朱由校的话,刘时敏连忙将朱由校眼前的纸拿起来,去找人刻匾。

  在椅子上坐下,朱由校感觉满脑门的官司。

  明朝的言官是真的烦人,位卑权重,朱元璋和朱棣时期还好,不敢瞎哔哔。

  但到了明末,御史就已经成了党争的工具了,直接失去了作为监察机构的作用,这个监察机构必须重组。

  两个御史一路被锦衣卫从文华殿上一路拖行,直接丢到了北镇抚司的诏狱之中。

  历朝历代都有诏狱,诏狱顾名思义就是关押皇帝下诏处置的罪官的监狱。

  但在明朝,诏狱却成为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监狱的专用称呼。

  冯三元一到诏狱就被里面昏暗湿冷的环境吓得是魂飞魄散,宛若进了鬼门关。

  当被拎到了刑房之中后,看着挂在墙上的夹棍、脑箍、拦马棍等刑具,以及老虎凳、铁床等物,冯三元裤裆就传出了一阵阵的骚臭味。

  当冯三元被绑在了柱子上后,本能的就挣扎呐喊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岂能如此对待本官,本官要见皇上,要参劾你们!伱们这是在枉法,你们这是在拷掠忠臣!”

首节 上一节 7/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