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524节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给了刘时敏一个眼神,让他准备。

  待到皇帝洗漱,众人放水后,旧衙门的大堂之上,一副巨大的舆图挂在了屏风之上。

  蒙古诸部,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尤其是喀喇沁被重点标红。

  看着被标出的喀喇沁,朱由校伸手挠了挠头。

  这个蒙古部族,元代叫哈剌赤,明代叫哈剌嗔,清代才叫喀喇沁。

  这群人,原本是在中亚草原阿姆河流域【唐代音译为乌浒河,《史记》、《汉书》作妫水;《北史》作乌许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作乌浒水,今天的位置是土库曼斯坦】的乌古斯人,当年拖雷西征,将这群人强行编入了军队,设立成了钦察侍卫亲军,回师后,就将这些人安顿在了岭北行省哈剌和林一带,世代为汗廷提供马乳食品,为大汗守卫陵寝和仓库。

  大明掀了蒙元后,喀喇沁仍驻牧于漠北,曾出过北元权臣孛来太师。

  孛来死后,喀喇沁部归于瓦剌诺颜亦不剌统领,编为右翼三万户中的永谢布万户的十营之一,从漠北迁到了今天的鄂尔多斯境内驻牧。

  正德五年,达延汗干掉了亦不剌,永谢布万户瓦解,剩下的下喀喇沁部、阿速特部、永谢布部三部,组成了新的喀喇沁万户,取代了过去的永谢布万户,并归达延汗之孙昆都力哈统领。

  嘉靖二十年左右,鞑靼势力再次扩张,喀喇沁万户迁出鄂尔多斯,向南搬家。

  然后,就搬到了大明的大门口。

  汗帐位于独石口边外,旧开平(元上都)一带,而牧地则位于后世河北省崇礼县东北部、沽源县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

  重组后的喀喇沁,势力相当庞大,除了昆都力哈所领的旧部众(喀喇沁、阿速特、永谢布三部)外,还吸收了东土默特、兀良哈三卫之一的朵颜卫。

  喀喇沁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是喀喇沁等三旧部和东土默特,由黄金家族统领,属于统治者。

  而下层则是由原朵颜卫兀良哈一族统领,属于被统治者。

  不过,虽然分为了上下两层,但朵颜卫与喀喇沁万户的黄金家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姻,成为黄金家族诸诺颜的塔布囊(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简单说就是成吉思汗后裔的女婿或姑爷)。

  因为两者只见的关系亲密,所以大明对他们的称呼一般都是“朵颜三十六家”或“哈剌嗔(喀喇沁)三十六家”。

  对于这群窝在家门口,占据了大宁卫的蛮子,不止是朱由校这个皇帝想要收拾。

  大臣们也想收拾。

  自永乐年间,宁王内迁之后,大宁卫就被废弃。

  虽然朱棣宁愿将大宁城烧了都不交给朵颜,但在大明内部混乱之下,大宁卫编制逐渐消失,到最后连北平行都司都名存实亡了。

  从永乐驾崩开始,历朝历代有志之士都上书请求收复大宁卫,哪怕到了崇祯年间,就剩下最后几年寿命的徐光启,还在为此事奔走。

  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要大宁卫恢复了,广宁就不是孤悬在外的一个突出部了。

  “前些天,四川报急,川中土司奢崇明反了,贵州巡抚李枟也报,水西土司安邦彦不稳,现在朝廷短时间内,无法掀起一轮新的征战。”

  “但现在不解决,不代表着将来不解决。”

  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给今天的会议开始定调。

  现在是不能打的,但将来一定要打。

  说着,朱由校看向孙传庭问道。

  “广宁与内喀尔喀、科尔沁互市之事,你做的如何了?”

  “回陛下,已经有了一个大样。”

  闻言,孙传庭连忙开口对广宁的问题进行一个解释。

  “自臣在广宁开市,王化贞任职以来,内喀尔喀、科尔沁各部头人踊跃前来交易,售卖马匹、木材等物,购买的则多是粮食、茶叶、草药之物,获利颇丰。”

  “互市都是小事,朕最关心的筑城之事呢?”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问起了一个他关心的事情。

  帮助科尔沁、内喀尔喀筑城,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他这个皇帝。

  “两部内部还在争论,对于在何处筑城还未定下。”

  “先做些准备吧。”

  闻言,朱由校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辽东转运司的杨嗣昌道。

  “你负责物资转运,在此事上要多帮衬帮衬。”

  “臣遵旨。”

  闻言,杨嗣昌连忙拱手行了一礼道。

  “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对如何处理蒙古诸部定个调。”

  转头看向在场的众多官员,朱由校开口道。

  “前番,朕曾言,给奥巴与抄花封王,礼部和兵部定下章程没有。”

  “回陛下,已经定下了。”

  闻言,礼部尚书孙如游开口到。

  “礼部经过商讨,可给科尔沁的奥巴汗封顺和王,给内喀尔喀的抄花汗封顺平王。”

  “如今,各式仪表、礼服都已备好,就待此二人献表内附。”

  大明给你封贡,当然不能是大明这边先开口了。

  即便是下面的人已经达成了协议,但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的。

  尤其是,大明在辽东重创建奴,扫去了萨尔浒之败的颓废之气,心气更是正处旺盛。

  “你们做好准备了就行。”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算是对礼部工作的肯定。

  而后,看向在场众人,继续道。

  “对于如何处理蒙古,朝廷要有一个既定的,可以执行的政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封赏就完了的。”

  “对于如何解决蒙古问题,朕曾与孙传庭说过一番驯狼为狗的话,今天就和你们一起商议商议。”(本章完)

第476章 晋党

  虽然皇帝的口中,说的是商议,但在场众人又不傻。

  皇帝身前那张舆图上的几条线,很明确的表达出了皇帝要做什么。

  而且,听听皇帝和孙传庭两人之间的交流。

  这明摆着是早有打算,已经让孙传庭进行过一番试验,今天是要将这件事情放到明面上来讲了。

  在场的众人,除了一个个耳朵竖的跟兔子一般的武将,剩下的不是朝堂上的老鸟,就是封疆的大吏,很简单的就明白了皇帝口中的那个商议的含义。

  总路线我已经定下来了,你们的作用,是对我的路线进行一些补充。

  看着写在舆图侧面的三条总纲,在场众人纷纷忍不住挠头。

  军事威慑、援助拉拢、商业裹挟、文化兼并。

  “这都啥意思啊?”

  作为在场官职最低的两个将军,满桂看向身边的赵于楚,小声的低估道。

  “不知道啊。”

  闻言,赵于楚也是一脸懵逼的摇了摇头。

  作为中级军官,很明显两人还没那个战略眼光。

  “陛下,就由臣来说吧。”

  看了眼皇帝列出的四条,孙传庭看了眼皇帝,开口到。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木杆递给太监后,在椅子上坐了下去。

  从太监手中接过木杆,孙传庭对皇帝拱了拱手后,用木杆指着舆图边上的四条,开口道。

  “草原蒙古诸部之间,矛盾重重,不能仅以拉拢,或者征讨之策应对,而需要从各种途径对之进行打击。”

  “第一条,军事威慑。”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在辽东的实力,需要对蒙古各部形成威慑,最次也要能够防御蒙古各部的袭击,否则蒙古各部就会放下相互之间的矛盾,联兵而来,不断入寇。”

  “第二条,援助拉拢。”

  “当我大明军力可以阻挡蒙古诸部的入寇,同时又没有表达出北伐之意时,蒙古诸部之间,很快就会陷入内耗之中。”

  “以科尔沁为例,他们不是黄金家族后裔,常年受林丹汗威胁,我们若是对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就会想要与我大明为盟,对抗林丹汗。”

  “这就是我们对蒙古诸部各个击破的机会。”

  “然后是第三条,商业裹挟。”

  “我草原时,同蒙古部民的有过多次交流,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事情。”

  从袖中拿出一个陶碗,展示给在场众人,孙传庭接着道。

  “这个陶碗,是我用一个瓷碗从蒙古部民手中换来的。”

  “这东西,在我大明,即便是扔在街上,人们也是弃之如履,不屑于去捡。”

  “但根据那部民所说,这样的一个陶碗,在草原上可以换得一只成年的山羊。”

  “我在草原上开了一月的互市,用非常便宜的价格给科尔沁卖了大量的瓷碗,在我回京之时,我听说科尔沁族中那几个会烧陶的匠人都逃跑了。”

  “有趣。”

  听着孙传庭的叙述,毕自言手中拿着孙传庭给出的那个陶碗端详着。

  这玩意儿搁大明,就纯属垃圾,垃圾中的垃圾。

  普通百姓家里用的陶碗,那好歹也是上点儿釉的,这玩意儿看起来纯粹就是拿陶土团吧团吧后,烧出来的。

  别说是器形了,边缘都不平滑。

  看着眼前的这样东西,毕自严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皇帝去岁曾经说过的,管仲打经济战的那个例子。

  “如果我大明对科尔沁的互市持续的时间更长,那么科尔沁族中的其他工匠,也渐渐会因为难以维持生计而逃跑。”

  不知道毕自严在想什么,此时孙传庭的话依旧在持续。

  “根据我与科尔沁、内喀尔喀诸多头人的谈话,蒙古人渴望安稳,渴望像我们汉人一样耕种农桑。”

首节 上一节 52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