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514节

  “魏国公说,他年事已高,不堪大用,请陛下免去他提督操江之职,许其颐养天年。”

  “这种事情杂家不方便,你让他自己上书。”

  闻言,魏忠贤摇了摇头,连徐允祯递过来的奏本接都没接就回绝到。

  “杂家南下,只是领命办差,其他事一概不问。”

  说着,魏忠贤当即站起来,将徐允祯晾在这里,走下了高台,向着自己的行辕而去。

  高台之上,被一群南直隶高官盯着,徐允祯面色不变,将那奏章又放回自己的胸前,面无表情的也跟着离开。

  随着两人的离开,一众太监、锦衣卫、正廉署的人也跟着相继走下了高台。

  望着这陆陆续续离开的众人,一群南直隶高管面面相觑。

  这宫里的人,什么时候改了性子,不插手外地政务了。

  “。。。。”

  “诸位,这。。。”

  看着已经离开的一群太监,王之采有些摸不着头脑。

  “让人那些草席子,将下面的尸首都扔到乱葬岗去。”

  没有接王之采的话,南京通政使严一鹏开口吩咐一句,转身也下了高台。

  有了严一鹏带头,剩下的人也纷纷下了高台,各回各家。

  不对,是各回各衙门。

  而随着一群官员、士绅的人头落地,本来因为四处抄家抓人,而导致有些躁动的南直隶,迅速的安静了下来。

  朝廷没有在和人开玩笑,是真的会砍脑袋的。

  而随着这些颗脑袋,内务府对南直隶的商业整合,也已经开始。

  对于这一幕,南直隶的大户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如今朝廷刚刚杀人,这些人到是不敢妄动,起码要等京城派来的大太监们都离开后,一些个小手段才能使出来。

  而与此同时,一本独特的奏本,八百里加急,送往了京城。

  魏国公徐弘基致仕的奏章。

  既然魏忠贤不肯帮徐弘基送这道奏章,那就只能他自己送了。

  当这道奏章落到朱由校的手中时,时间已经进了腊月。

  仔细的读完乐徐弘基的致仕奏章后,朱由校提起朱笔,随手就在上面写了个准。

  想了想后,朱由校又提笔在上面写了句【加太傅准致仕。】

  “看情况不对就想跑,美的你。”

  将徐弘基的奏本放回托盘内,朱由校笑着骂了句。

  他将虎骧卫驻地放在凤阳,肯定刺激到了魏国公徐弘基,这厮在亲自送大儿子上路后,察觉到后续肯定还有更大的动作,想要提前跳船保家势了。

  他的二儿子徐青君现在年龄还小,肯定无法接掌提督操江。

  只要不参与,没意见,即便是可能无法在接下来的动作中掌握更大的权力,但也不会得罪更多的人。

  尤其是现在这个下代魏国公年龄尚小的时候。

  拿过一张白条后,朱由校思索了起来。

  南直隶的兵权,主要是在南京守备、协同守备和提督操江的手里。

  南京守备一人,以公、侯、伯充任,兼管南京中军都督府。

  从景泰三年开始,南直隶又增设协同守备一人,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南京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事务,以中府为治所,节制其他各府。

  另有参赞机务一人,以南京兵部尚书兼任。

  此外,还有提督操江,按常制,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

  但万历是个懒人,直接就让魏国公徐弘基以南京守备兼了提督操江。

  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一会儿后,朱由校微微一笑,在白条上写道。

  【南京守备令南京诸公侯伯共同推】

  【提督操江令南京各部衙门共推】

  写完之后,朱由校就将条子贴在了徐弘基的奏章之上。

  这两职位,就当这次用大棒连敲南直隶后,给出的甜枣了。

  不过,这甜枣可是带毒的。

  恐怕,南京的那群人能为了这两个职务狗脑子都吵出来。

  将这本独特的奏章抄写完后,朱由校就让人将之送往了内阁。

  没其他的什么特殊事件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处理了。

  “这特娘是谁教给陛下的啊。”

  当皇帝给徐弘基致使奏章送回内阁后,毕自严看着奏章上的批条,捂住了自己的额头,心中忍不住骂娘道。

  皇帝这喜欢挑起朝臣内斗的毛病,都是和谁学的啊。

  按照常制,正四品一下官员,吏部自己就定了,顶多听取一下其他衙门的意见。

  正四品以上官员,则往往是由内阁、六部正职推荐,皇帝钦点,或者由朝臣共议。

  但在朱由校登基后,将被朝臣侵蚀的共议之权收到了自己的手里,重新加强了皇权。

  而若是皇帝让朝臣推荐,要么是皇帝没能用的人手,要么就是在钓鱼。

  以毕自严对皇帝的了解,尤其是知道皇帝在兵事上的谨慎,他觉得皇帝这次是后一种。

  这是闲的没事做,在钓鱼了。

  不过,即便是看出来了,但皇帝既然已经朱批了,毕自严此时却也不好再做辩驳。

  皇帝在此事上放权了,他若是一力要皇帝自己做主,会被人骂化的。

  思索了一会儿后,毕自严将手中的奏本连带的皇帝批条递给了身侧的内阁文书道。

  “送往诰敕房吧。”

  “是。”

  那内阁中书接过毕自严递来的奏本点了点后,开口道。

  “阁老,六部尚书、侍郎和顺天府的官员们已经到了,您什么时候过去?”

  “他们已经到了?”

  闻言,毕自严一恍然,而后点头到。

  “现在就去。”

  说着,毕自严从椅子上站起来,前往后堂解手。

  当毕自严来到会议室时,【天启元年顺天府新政试行总结会议】,这样的一本册子已经发到了顺天知府的各个衙门官员的手中。

  虽然前些日子才从皇帝那里领了一顿骂,事后也处理了一部份官员。

  但新政试行之事,却是不能停下的。

  一个政令拍脑门决定,别说是首辅了,但凡是个合格的布政使,都做不出这种事情,更何况顺天府新政还是一连串的政令。

  一系列的变法,需要先试点,对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提前预案,然后才能大规模的推广下去。

  “咳咳。”

  在椅子上坐下之后,毕自言咳嗽一声,示意会议开始。

  不过,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看向了四五个书生。

  “今天的会议,最后要形成一个奏章,呈送陛下,元韦你们几个内阁中书负责记录一下。”

  “是。”

  以郑友元为首的内阁中书闻言,连忙出声应下。

  这小伙子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参加今年的会考,没考上,就只能继续在担任内阁中书了。

  这个职位主要负责撰拟、记载、翻译、缮写,通俗的说,就是抄写员。

  “顺天府新政,是由陛下提出,我这个内阁首辅、度支司正卿与吏部尚书周应秋、户部尚书袁世振三人负责统筹,顺天府知府董应举负责执行。今天将各位叫过来,主要是想听一听,诸位对于新政都有什么想法。”

  翻开自己手中的册子看了看后,毕自严接着道。

  “我是个直脾性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诸位有什么想说的话,都可以直言。”(本章完)

第470章 新政总结会议

  毕自严组织人手开会,和皇帝开会是不一样的。

  皇帝的还小,火气容易冒上来,一冒上来就会骂人,那后面的会就没法开了。

  但毕自严不一样,他是认真的在组织大伙儿对新政试行中的问题进行汇总。

  如今的大明面临着一个国不富、民也穷的状态。

  这种局面是真的让人火大。

  “顺天就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朝廷设置的乡下三官设置的如此之快,还能有这么多的乱像。”

  “我都不敢想象若是将来铺开,会弄的有多大。”

  放下手中的茶杯,周应秋看向在场的几个高官开口道。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南赣那边,过去朝廷设置的粮长,也早就在长期的土地兼并中被革除了。若是按照一条鞭法收赋,权豪大户收不到,那就只能从小民身上搜刮,小民又没有,以往每年夏秋两税,就时不时的闹麻匪,若是按照新政。”

  说着,周应秋摇了摇头,意思不言自明。

  恐怕麻匪就更多了。

  南赣巡抚:嘉靖四十五年设,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湖广的郴州,福建的汀州,算是凑出来的一个行政区域。

  “那里都一样。”

首节 上一节 51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