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51节
哪怕是块厕纸,也有它的用处不是么。
“既然此人能入得了周爱卿的眼,那就让他写个大略给朕先看看再说吧。”
“臣遵旨。”
闻言,周应秋当即躬身道,皇帝还是很信任他的嘛。
又与诸部尚书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朱由校就挥手让他们离开。
而与此同时,一纸要孙传庭见机行事的圣旨,也随着八百里加急的缇骑北上。
而随着圣旨一起去的,还有皇帝手书的四个字:里挑外撅。
且不提外臣们打算怎么做,朱由校这个皇帝是闲不下来的。
皇帝是什么,就是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太监们都会想办法给你弄来。
在朱由校的一声令下,太监们就将原养在南海子的羊给弄了回来,顺便还翻了翻内帑,找到了一堆的羊毛制品。
听着耳畔传来的羊叫,朱由校忍不住摸着自己的下巴,陷入一阵沉思。
想要真的拿缰绳拴住蒙古人,一直用里挑外撅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蒙古帝国的崛起,金世宗完颜雍的减丁政策是帮了大忙的。
整个蒙古高原上的诸多部落间的平衡,在一次又一次减丁战中被打破,靠近金国的蒙古部族是减弱了,但是离得远的那群部族在吸收了逃亡的部族民众后,却是飞速膨胀。
后来崛起的成吉思汗,他的老祖宗俺巴孩就让完颜雍给钉死在了木驴上处死,这让成吉思汗对干金国充满了动力。
这种一直用武力世代进行收割的手段,很容易就给你养出一个不死不休的仇人,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对金国,努尔哈赤对大明。
还是要用软殖民的办法。
在马克沁主义者让蒙古人载歌载舞之前,还是要给这些人找条能活的下去的路子。
因为马克沁姓马,所以不能让他们养马。。。
咳咳,开个玩笑。
马是战略物资,而且娇贵,养马很容易饿死养马人,在饿死之前,抢劫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故此就要让给这些蒙古人找个好养的物种。
从布匹堆上拿起一件褐色的布,朱由校对大明万历中期的强大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后世,他手里这玩意儿的原料叫沙图什,这个名字是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
沙的意思是皇帝,图什是羊绒。
是的,这是藏羚羊绒。
这种软黄金,大明的内帑里还有十几匹,都是历年吐鲁番、乌斯藏等地进贡的。
“你说,民间百姓对这种羊绒布很是追捧?”
放下手中的藏羚羊绒,朱由校又拿起了另外一匹布,看向王末问道。
“回皇爷,这种绒叫做兰绒,也叫姑姑绒,因为保暖效果良好,所以在富户间很是受到追捧。”
听到皇帝的问话,负责管理内务府,给皇帝提供各种吃喝玩乐的王末当即道。
“目前,市面上的咕咕绒,多半都出自兰州,在京城一匹售价在百两银子以上,而且还有价无市。”
听到了王末的话,朱由校忍不住搓了搓牙花子。
大明市场上对羊绒产物如此的追捧,但是为什么用不到蒙古人身上呢?
因为生产这玩意儿的原材料叫做羊绒,而不叫羊毛。
草原五畜,牛马骆驼羊。
的确是五畜,因为羊占了两个,分为山羊和绵羊。
山羊产出的叫羊绒,绵羊产出的叫羊毛。
这两者的产出方式不同,羊毛是剃头,而羊绒则是梳毛。
在山羊还没来得及脱毛前,将山羊按着,用宽齿铁梳子将羊绒从羊身上给扯下来,缠绕在梳子上的绒毛叫做【原绒】,里面还混杂着尘土和粗毛,对【原绒】进行细分后,才能得到羊绒。
一头成年山羊,每年能出产的羊绒在三四百克,净处理后,重量能降到一百克左右,五只羊的产量才能织出一件轻薄而又极其保暖的羊绒衫。
羊毛与羊绒的区别,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全球羊毛产量在百万吨以上,而羊绒的产量则只有15000到16000吨之间。
后者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二。
至于说山羊毛?谁闲的没事做弄那个?
细的太细,细到没法纺织。
粗的太粗,粗到只能做毛笔。
嗯,也不是真的没用,不管是绵羊毛,还是山羊毛,蒙古人都拿去做毡毯了。
草原上养羊,都是混养,绵羊与山羊的比例在一比二到一比三之间,多数绵羊,混合少量的山羊。
原因也很简单,绵羊产肉多,能剥皮,保暖效果更好。
以及最重要的,绵羊好管理。
养过羊的人都知道,山羊这玩意儿,属实是难以管理。
或许是盘羊的基因还没被驯化完,山羊太过于活跃,喜欢到处撒欢,很容易就走散了,草原上因为几头羊而导致两个部落闹腾起来矛盾的事儿可是不少。
但也不能只养绵羊,因为绵羊太蠢。
千年的驯化下来,早就没了盘羊的矫健与警觉。
草原上,每年积雪消融,河流解冻之时,羊群到河边喝水时,都会发生羊挤羊,淹死羊的事儿。
基于这样的无奈,有经验的牧民只能尽量寻找平缓的河岸,让羊群喝水。
而想要让羊成为草原上的硬通货,就需要一个办法。
羊吃人要能吃的动,他就先需要给绵羊毛找个去处。
伸出手,rua着眼前这头太监们精心饲养的绵羊,朱由校眯起了眼睛。
带樱圈地运动时,羊吃人,羊毛都拿去干了什么事儿了?(本章完)
第329章 修历大朝会
“这棉花都能弄成棉布,就没人试着将这绵羊毛弄成布匹吗?”
撸了好长时间一段羊后,朱由校终于松开眼前的这头羊,看向王末问道。
“这。。。”
听到皇帝的问题,王末陷入了一阵沉默。
宫里貌似真的没这个东西。
“你让人去翻翻古籍,研究研究,看能不能用做棉布的方法,用这绵羊毛弄出毛布。”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王末连忙躬身到。
他看到了皇帝眼中的失望。
“奇哉怪也。”
看着王末离去的身影,朱由校忍不住又揉了揉眼前的绵羊。
棉花都能用来织布,没理由绵羊毛不能用来织布啊。
从皇帝那里领了命令后,回到内务府的王末就开始研究怎么用绵羊毛织布。
经过了一番调查之后,王末发现,大明不是没有绵羊毛纺织物。
棉花这种舶来品都能用来织布,羊毛这种本土产物怎么会不想着利用呢?
要知道弹棉花的工具前身本就是用来弹羊毛的。
但可惜的是,大明的绵羊品种有毛病,毛太粗了,只能纺出一些粗线,用其织造出的毡布,也就一些中产小农会穿其做出的衣物,就别想着送进皇宫了。
这玩意儿虽然挺保暖的,但却很容易滋生虱子。
为此,大明对绵羊毛的用途,多数都是编制精美的地毯。
不过,王末从棉花与绵羊毛纺织中获得了一个灵感。
绵羊毛太粗不行,这不是有棉花吗?
两者拿着一起混合纺织试试。
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京城制衣厂的主事人,萧庸。
虽然不知道王末这个太监为何让他试着拿绵羊毛和棉花进行混合纺织,但还是在京城找了一个专门做羊毛地毯的商人,一起研究了起来。
而就在内务府给皇帝想办法弄的羊吃人之时。
邢云路的一道请开大朝的奏章,彻底拉开了修历的大幕。
开大朝,好好的议一议,历法到底该不该修,该怎么修。
天启元年七月十五日,大明终于又一次开了大朝会,京中文武百官俱在朝堂之上。
在内阁首辅毕自严与英国公张维贤的带领下,满朝文武簇拥进了文华殿,行礼道。
“臣等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吧。”
在龙椅上坐定,朱由校一甩衣袖,看着下方的朝臣道。
“这些日子,满京城的人都在议论修历之事,朕一天能收到十几本奏章。”
“有提倡用我大明之历的,有提倡用西法的,还有说不能修的。”
“邢云路,朕看你的奏章说,郭守敬算出的岁差有问题,就且说一说吧。”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被请进京师的邢云路当即出列。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