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34节

  “银贵谷贱和银贱谷贵,这两种完全想法的现象,出现在我大明的边方和内地。”

  语气中带着几丝急迫,毕自严接着道。

  “为此,本阁提议,今后朝廷发往九边粮饷,悉数以京中粮价,折算粮食、布匹发放,朝廷专设转运司,运输粮秣,以解边方困苦。”

  听了毕自严的话,朱由校伸手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毕自言的这个例子,很是让人警省。

  让他想起了历史上另外一群人,干出的事情。

  那群人推出来的那个人叫做——袁崇焕!

  狗娘养的,养寇自重玩的秀的飞起。

  这事儿还要从天启六年,宁远大捷后的一次查账说起。

  从登基到天启六年,天启一直都有一个疑惑,都花了这么多银子了,怎么一直都平不下去呢?

  要知道大明为了平辽,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到天启六年,砸了少说有两千万两银子进去。

  天启六年,宁远大捷,天启派了个叫梁梦环的人去辽东查账。

  然后,查的结果是死无对证,辽东全丢了,没法查,只听说熊廷弼家产巨万。

  反正当时的熊廷弼已经冤死,各种烂账都往他头上丢。

  但实际上,这两千万两的银子,全都倾销在了辽地。

  根据《满文老档》记载:时国中大饥,其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时国中银两虽多,然无处贸易,是以银两贱而诸物昂贵。良马一,值银三百两。壮牛一,值银一百两。蟒缎一,值银一百五十两。毛青布一,其值银九两。盗贼蜂起,偷窃牛马,人相惨杀致国中大乱。

  辽东当时不缺少金银,而缺少物资。

  后金这边,粮食布匹等物资价格干到了内地的五六倍,乃至于十几二十倍。

  往后金搞走私,其利益养活起了一个庞大的私商集团。

  这个私商集团,囊括了大明朝堂的上上下下,阉党东林,俱有其人。

  此时的大明,不是无法平定后金,而是其中的利益集团不让大明平了后金。

  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的那句话,胡宗宪在,严党就在。

  此时,谁要敢平了后金,谁就是所有人的敌人。

  第一次,熊廷弼被从辽东撤下来后,袁应泰领着大明的军队上去就送了。

  第二次,熊廷弼再次出山,又是同样的套路,然后王化贞领着大明的军队上去送了。

  第三次,熊廷弼看这么打不行,就想要撤回关内,好好发展,一边练兵,一边拖死后金,然后就让送大狱去了。

  第四次,王在晋上来,想要接着撤回关内,拖死建奴,然后又被搞了下去。

  第五次,是孙承宗上来,这是个懂得各方都好的。

  他大搞国家关口建设,通过花钱来堵上了这个集团的嘴,让自己能够加紧时间练兵。

  然后,在孙承宗出兵要干建奴的时候,这个集团给整了个幺蛾子出来。

  三方动手,两路出兵。

  天津巡抚李邦华负责供应粮草。

  第一路孙承宗,率军出锦宁防线。

  第二路登莱巡抚袁可立,麾下沈有容并东江镇的毛文龙。

  在孙承宗出兵的关键时刻,袁可立被调离登莱,武之望上去掐断了毛文龙的粮草供应,折腾的整个东江镇上下欲仙欲死。

  为此,孙承宗只能孤身一路上去,吃了个柳河之败。

  然后,孙承宗被换,高第上去。

  但高第是个没本事的,真正的主事人就是那位重量级的人物——袁崇焕。

  袁崇焕就是走私利益集团推出来的代言人。

  大明真的想要弄死后金,有一百种办法,一百种。

  但若是有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从中搅局,那就真的很难了。(本章完)

第311章 边镇转运司,砍向晋商的第一刀

  明末,在对后金问题上,能出现一个左右朝局的走私利益集团,主要问题就在现在毕自严所说的事情上。

  大明的内部经济循环出现问题了。

  弘治时期,废除了开中盐法后,让一只吸血虫,靠着为朝廷向九边输送粮草而渐渐的膨胀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光是朝廷为九边发放的军饷钱粮已经无法让这些人满足,这些人就将目光放在了边关蛮夷身上。

  通过资助蛮夷寇边,要挟朝廷封贡,开放榷场互市。

  嘉靖二十九年,北虏头子俺答汗,因不满大明死活不开放贡市,发动战争,大同总兵官仇鸾以重金厚贿俺答汗,使得俺答汗从古北口越过边墙,入寇京师,在京畿地区饱掠八日,史称庚戌之变。

  战后,虽然嘉靖答应了互市,但实际上却一直都在拖延,只在次年在大同开了马市。

  然后,双方从嘉靖三十三年,一直打到了嘉靖四十五年,经过了十二年的战争之后,双方才算是勉强放下了互相对着的长枪。

  隆庆四年十月,俺答汗孙子把汉那吉因与祖父俺答汗发生冲突,率所属阿力哥等十人前来求降。

  隆庆五年,高拱与王崇古两人促成了隆庆封贡,大同边患算是得到了一个各方妥协的解决,让这只吸血虫又从大明的身上咬出了一个巨大的创口。

  万历年间,李成梁养寇自重,这个利益集团的目光又望向了辽东。

  依旧是老一套。

  李成梁要靠着建奴的存在让万历不至于把自己给闲置了。

  而走私利益集团需要通过建奴来给朝廷施加压力,增大边饷支出。

  双方一拍即合,建奴就这么被养了起来。

  到了万历末年,互市的利润都已经不足以填饱这只吸血虫的肚子了。

  毕竟同样是做生意,互市那有走私赚的多啊。

  如果说互市是五倍利,那么战场走私起码都是十倍起步,二十倍打底。

  毕竟,互市还要建奴辛辛苦苦的进山去狩猎收集,而战场走私只需要对面保证战斗力比我方战斗力强,能抢就行了。

  嗯,还能从我方这边也捞一手。

  毕自严或许不知道大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但是作为一个经济人的他,发现如果大明能够对九边的物资供应有一个具体的掌控,就能节省下很大一部份的军饷。

  这对目前需要开源节流国库的作用是巨大的。

  “朕记得。”

  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几下,示意堂中众人安静,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道。

  “昔年海瑞的《治安疏》中有一言,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

  “说要恢复屯耕盐引之法,让九边多储备粮食。诸位觉得此计可行否?”

  “启奏陛下。”

  第一个出声的不是毕自严,而是晋商在朝堂上的代言人,韩爌。

  “折银之法,自弘治年间废除至今,已历百年有余。前番陛下又规定了各府盐商售卖之权,如朝令夕改,恐致天下人心惶惶。”

  “嗯。”

  听到韩爌的话,朱由校难得的没有出声怼他,而是点头示意他借着说。

  “臣以为,边方军饷供给粮秣物资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以免动摇军心。”

  “毕师觉的是给银还是给物呢?”

  没有再接韩爌的话,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回陛下。”

  闻言,毕自严若有深意的看了眼韩爌,而后开口道。

  “九边的军卒若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是可能会哗变的。”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算是对毕自严的话表示了赞同,转头看向黄克瓒问道。

  “兵部。”

  “臣以为,折银为粮可以。”

  作为一个老实人,黄克瓒考虑事情往往都是从实际出发。

  “军士粮秣物资,给银是方便朝廷,给物是方便士卒。”

  “臣在梳理兵部事务,核算九镇费用时发现,将本应发放给士卒的粮饷袍袄折算成银子,很难落到士卒的手中,因为银钱容易藏匿,往往朝廷的军饷还没出了京城,就会被漂没三成。”

  “反而是直接按照朝廷规定发放粮秣物资,士卒还能得到几分实惠。”

  “毕竟,想要倒卖物资是需要门路的。而且,朝廷的兵科、各地的兵备道发现此事后,还能上书弹劾,起到个监督作用。”

  黄克瓒的意思是,实物发放,虽然也可能被人侵吞,但实物想要变现,是多了一道,乃至几道步骤的。

  就和粮食里面掺沙土一个道理,增加犯罪成本。

  而发银子,连变现都不要,毕竟这年头可不讲究一个黑钱不黑钱的。

  “说的好。”

  对黄克瓒的务实,朱由校表示了赞扬,而后仿佛是突然想起一般的转头看向刘时敏。

  “朕记得,朕让那个萧庸,拿着内务府的钱去办一个制衣厂,他弄的怎么样了?”

  “回皇爷。”

  听到朱由校的话,刘时敏眼珠子转动了几下后,连忙道。

  “他办的挺不错的,厂子规模很大,就在城东通惠河畔。”

  “织布、烫染、裁衣,从原料到成衣,他办的那个厂子都能做,现在京营的军服被褥都是他在供应。”

首节 上一节 33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