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33节

  看着五个人的联名奏本,再看看地图上的位置,朱由校脸上出现一抹奇怪的笑容。

  萨尔浒那个地方,他去过。

  不过他去的时候,那里叫大伙房水库,就是一片水洼,周边的诸多山峦,也就露出个山头。

  提笔在奏章上写下了一个准字,朱由校摇着头将这封奏章放在了一侧。

  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

  拿起另外一本奏章,看了眼司礼监的批红后,朱由校才翻开看了起来。

  “这笼头都套在嘴上了,这个嘴怎么还是闭不上呢。”

  考成法重启这么久了,由毕自严这个循吏和周应秋这个幸臣两个人来推行,那效果是杠杠滴。

  沸反盈天!

  根据朱由校的统计,各部、各道官员弹劾周应秋与毕自严两人。

  僭越神器八十七次。

  鱼肉官吏六十四次。

  党同伐异七十五次。

  零零总总,各种稀奇古怪的帽子都往两人的脑袋上扣,仿佛此二人就是大明朝堂上的大奸大恶,不除此二人,大明明日就要亡国一般。

  摇着头又看了几本奏章后,朱由校又拿起了一本吏部上的考成结果奏章看了起来。

  考成考成,考的就是成果。

  在考成之后,就是惩罚了。

  无法在限期之内,完成自己的职责,按照数量不等,依次有罚俸、降级、外放、罢黜、削官身回籍闲住、流放边方等处理方式。

  看着吏部要送回原籍闲住的几个陌生人名,朱由校摇了摇头。

  没听过,看过往履历,也没什么特殊才能。

  提笔写下了一个准字,朱由校让人将这封奏章迅速送回了内阁。

  考成法的惩罚措施如果不能落实下去,那这考成法和废纸也就没什么区别。

  万历十二年,张居正死后的第三年,万历下旨废了考成法,从此大明就在下坡路上猛踩油门。

  崇祯元年,朱上树重新捡起了考成法,还亲自主持。

  可惜,他那个听一个信一个,用一个废一个的特质,就注定和考成法走不到一个道儿上。

  待朱由校批阅完最后一本奏章,就见刘时敏进来躬身到。

  “陛下,诸部主官们到了,可以开廷议了。”

  这个就是每月惯例的廷议了。

  将诸部主官都拉出来,对一件重大国策议上一议。

  “嗯。”

  放下手中的奏章,朱由校起身向着后堂而去。

  放水。

  “臣等恭请圣安。”

  待朱由校走进万寿宫大殿之时,诸部主官纷纷起身行礼到。

  “朕安,平身吧。”

  一边走一边整理腰带,进了大殿后,朱由校随意的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都坐。

  他这个人,还是很随和的。

  “今日要议的事情,是开中之法。”

  见到皇帝落座,毕自严拿着一本奏章站起来道。

  “大明立国之时,太祖定开中盐法,令商贾运粮草物资至边关,换取盐引。”

  大明的经济体系,你只能说烂,但你不能说没有。

  最初,为了解决边方粮草问题,朱元璋搞出了开中盐法——盐引。

  商人必须将运粮到边方,或者在边方出钱雇人屯田,将所得粮草在边方入仓,换取盐引。

  然后,带着盐引才能在大明南北各盐场换取盐引,售卖食盐。

  “然,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上奏改革旧制,商贾只需以银代米,将白银交纳给运司衙门,送入太仓,就能换取盐引。”

  “自此,九边逐渐粮草不济,边关不宁。”

  “你说的这个朕知道。”

  毕自严说到弘治年间的旧事,朱由校突然伸手打断道。

  “朕记得,孝宗之时,被人称为弘治中兴。”

  “所谓的弘治中兴,指的就是我大明西北打的一片乱麻,总兵官、副总兵阵亡十余人,东北各部女真不断入寇,东南倭患绵延千里,两广匪寇为祸十二载不能堪定。”

  “朕一直都弄不明白,弘治中兴兴在哪儿,是兴在大明不断的打败仗,将军队撤回玉门关,还是兴在各地兵祸连连,民不聊生,亦或者说是兴在国家困苦,群臣却无良策。”

  “孝宗,孝宗,真可谓是轰堂大笑。”

  说着,朱由校奇怪的看向在场的众人道。

  “朕听说,孝庙驾崩,武庙登基之时,太仓连给孝庙下葬的银子都拿不出来?”

  听到皇帝如此不给孝宗弘治留情面的话,在场的一众官员脸色俱是一黑。

  “陛下。”

  脸色漆黑的打断皇帝接下来的话,毕自严知道不能让皇帝接着说下去了。

  这再让这位说下去,恐怕就有人上书打头,给弘治改庙号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经不起这种政治动荡。

  “今日所论,乃是开中盐法,而不是弘治中兴。”

  “嗯。”

  见到毕自严站出来打断,朱由校对毕自严点了点头,而后道。

  “朕只是近日读实录有感而发,诸卿不必在意。”

  “毕师接着说。”

  “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松了口气。

  皇帝没借机搞幺蛾子就好。

  “前番,陛下讲解了什么叫做货币,臣派遣文书至九边走访,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本章完)

第310章 不给银子,给粮

  “臣发现,九边物价高悬,银贱物贵。”

  表情严肃,毕自严看着在场众人道。

  “九边军户多为士卒,甚少耕种。”

  “单以辽东为例,自建奴反叛以来,辽地动荡不安,百姓无心耕种,而朝廷又发大兵至辽东,再算上朝廷所输军饷,人多粮少,银多粮少,致使粮价飞涨,及至万历四十八年九月,辽阳一石粮值银十两。”

  “自前番陛下令人将先帝所发犒赏银追回,改为发粮、物以为赏赐。具辽东巡抚孙承宗奏报,沈阳因靠近边关,战事频繁,粮价一直高悬不下,但辽阳地处后方,粮价已经逐渐平稳,被压至一石四两银钱。”

  “臣苦思良久,做此图,请陛下御览。”

  说着,毕自严从袖中掏出一份宣纸,上面画出了一条大明银子的流通线。

  等到太监将毕自严的纸拿了上来后,朱由校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毕自严是个搞经济的老手。

  能帮崇祯那个不会捞钱的主,把经历了阉党破坏的大明经济给稳住,其能力已经差不多能比得上日后毛子的胶合板大将军绍伊古了。

  要知道,毕自严下台不是因为他能力已经不足以接着用胶给大明黏缝了,而是因为崇祯觉得他欺君。

  崇祯八年,毕自严的学生华亭知县郑友元少征了二千九百两金花银的辽饷,崇祯听说后问毕自严,毕自严说交上来了,崇祯一查没有,毕自严一顶嘴辩解,直接让崇祯给下狱了,然后,毕自严就被打发回家了。

  看着毕自严画出的大明银钱流通线路,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经年老吏的优点了。

  他们很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条经验。

  手在毕自严画出的图上点这,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道。

  “毕师,你接着说。”

  “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一拱手,接着到。

  “商贾将从大明内地将粮草运至边方,损耗极大。即便是边方粮草价格高昂,也很难弥补沿路的损失,商人也就不想再运粮了。”

  “经年累月,运粮商人越来越少,边关粮价越来越高,朝廷要为九边支出的军饷也就越高。”

  “而且,这些运粮商贾并不会将在边关售粮所得银钱带回,而是就近购买边方货物,运回内地,赚取差价。”

  “朝廷输往九边的银子全都被积压在了九边各镇,导致粮食价格飞涨,银贱物贵。”

  “自此,九边士卒为了活命而逃亡内地,边关空虚,敌酋势大。”

  “而在内地。”

  转着头看了眼堂中其他的各部主官,毕自严接着道。

  “能获得白银的人家,都是些士绅豪右,朝廷以白银折算赋税,小民手中无银,只能低价将粮食卖给士绅豪右,换取微薄银钱,以纳皇粮。”

  “这就导致,内地银贵物贱。”

  “长此以往,民不聊生,国家困苦。”

  说着,毕自严看向在场众臣。

首节 上一节 333/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