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1节

  闻言,朱由校冷哼一声。

  辽东有二十六万兵马,哄鬼呢?

  能拉出来的有六万都是谢天谢地了。

  “那就每人发银二两,合计五十二万两,再从太仓中出粮食二十六万石,每人一石,以为犒赏。”

  “吾皇圣明,微臣遵旨。”

  听到朱由校的吩咐,李汝华连忙叩首道。

  “陛下不可啊。”

  听到皇帝要将内帑银收回,下面顿时就有官员高呼不可。

  “百万两白银发往辽东以为犒军,此乃神庙遗命,以孙逆祖,此乃大不孝啊。”

  “陛下,朝廷下发银两往辽东犒军,这消息已经传往了辽东,值此之时,若是收回,恐伤军心啊。”

  “不孝?”

  听到下面官员的问题,朱由校眯着眼睛道。

  “神祖遗命说必须将白银发往辽东了吗?”

  这必不可能,以万历皇帝那个铁公鸡性格,要不是将死,怎么可能从内帑拿出来两百万两的银子。

  “恐伤军心?朕记得锦衣卫奏报,辽东一石粮食在四两白银上下。给士卒发一石粮食,恐怕比直接发银子要更给的多吧。”

  “朕怎么觉得,是你们有人贪污了发往辽东的犒赏,怕被查出来?”

  “臣等不敢。”

  听到朱由校阴恻恻的声音,方才说话的几个人连忙低头道。

  “哼,不敢?最好不敢。”

  没有再追着这几个官员问,朱由校看向兵部尚书黄嘉善道。

  “兵部行文辽东,令熊廷弼派遣辽东兵马五千,进京运犒赏去辽东。”

  听到皇帝要调外镇兵马入京,立刻就有人出声道。

  “陛下,臣兵科都给事中薛凤祥有事启奏。”

  “说。”

  “陛下,外镇兵马入京,乡野之人不识礼数,臣恐其人扰乱京城治安,此事不妥。”

  “此事不必担心,兵马入京后,朕让腾骧四卫营前去接管,正好,朕也想看看如今辽东兵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

  听到皇帝的话,薛凤祥眉头皱了皱,但终究没再说什么。

  皇帝点名了要让腾骧四卫营去接管,这是在告诉他,这支兵马是他这个皇帝要接管。

  “如今正处多事之秋,各部官员要悉心用事,各司其职,不得行越权之事,敢有违者,重惩不赦。”

  说着,朱由校重新走回丹陛之上,看着下方的朝臣道。

  “朕虽无獬豸辨忠奸之能,然朕知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今日,朕就将这句话送给你们,为官者,当万民请命,为君上分忧。”

  “朕分不出什么忠奸贤佞,朕只能看到,你们,到底有没有在为大明做事。”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熊廷弼为大明守御辽东,朕没有看到他失误的地方,所以,朕不会归罪于他。”

  “而伱们当中的有些人,仅凭借风言风语,就敢弹劾朝廷大员,朕对此非常不满。”

  说着,朱由校看着下方的众臣,特别是都察院众人。

  “鉴于尔等如此胆大妄为,从今以后,凡弹劾奏章,必须言而有物,涉及到的人、事,必须写清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再敢有人仅凭风言风语,就敢凭空构陷,削首籍家。”

  说着,朱由校一拍身前的惊堂木。

  “都听清楚了吗?”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听到这话,方从哲立刻就带头躬身下拜。

  好,说的太好了。

  为了皇帝这话,他恨不得立刻当下立浮一大白啊。

  皇帝这是直接把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给废了啊。

  “退朝。”

  朱由校说完,一甩袖子,向殿后而去。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这边朱由校还没走进后堂呢,下面就有官员高呼了。

  只可惜,皇帝对此是充耳不闻。

  “诸君,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呆立在原地,张问达看着上方已经空荡荡的丹陛,还没回过味儿来。

  弹劾必须言而有物,这御史以后还咋弹劾?

  证据?

  又不是当推官呢,办案还讲究个人证物证。

  再说了,他们也不会啊。

  没有理会那群议论纷纷的言官,方从哲漫步向着文渊阁外走去。

  做首辅的时间比韩爌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到底是要长太多时间,和万历见面的次数也要多的多,对于揣摩上意,方从哲说第二,现在的大明,也就叶向高敢出来叫板了。

  秋风未动蝉先觉,春江水暖鸭先知。

  括弧:以上是凑的:回括

  “下一步,恐怕就是考成法了。”

  暗自揣摩着皇帝的那句话。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只能是考成法。

  已经察觉了小皇帝想干什么的方从哲心里暗道。

  “要赶快致仕了,这再要是干下去,恐怕前半生的清誉都得毁于一旦啊。”

  求追读,求推荐票。

第38章 宫内改制及客氏

  皇帝从文华殿骂完人出来,时间已经是申时中(下午五点)了。

  这个时候回南海子,估摸着等到了天都不知道黑成啥样了。

  所以,今夜朱由校就勉强打算在宫里住上一晚。

  在乾清宫给泰昌上了一炷香后,朱由校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看向了已经集结起来的太监团体。

  明朝的内廷外廷,可谓是泾渭分明。

  如果说,外廷是给朝廷服务,那么内廷就是专门给皇室,或者说皇帝一人服务。

  前段,魏忠贤清理皇宫,只是清理了皇宫内的王安党羽,对于万历留下的那些个老太监,是没怎么动的。

  变法这个事情,外廷的阻力太大了,今天废了风闻奏事之权,明天还不知道京城要热闹成啥样呢。

  而内廷,就好说多了,该有的都有,自成一套体系。

  二十四衙门,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皇家的衣食住行都是这部分人在管理,一年耗费银两都在大几百万两。

  看着眼前的花名册,朱由校摩挲着手上的扳指。

  这个管理机构太过于繁杂了,他要改一改,改的更适合他这个皇帝。

  这群被集结起来的太监,集体紧张的看着坐在上面的小主子。

  这位爷不会是又要杀人吧。

  当下人的,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就是遇上喜欢折腾人,还喜怒无常的主。

  “传旨。”

  “设内务府,专司宫内吃喝用度,衣食住行。直殿监、神宫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尚膳监、尚衣监、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悉数并入内务监。内务府设掌印太监一员,正二品,再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等职,品级,从正三品始,正九品结束,王末任掌印太监。”

  朱由校一边拿着笔在册子上勾勾画画,一边吩咐道。

  “司礼监、尚宝监、印绶监,合为司礼府,除原有职权外,再加宫内太监功绩升任之权。同样,设掌印太监一员,正三品,其他职位同样改制,刘时敏任掌印太监。”

  “再设内财府,由内帑太监杨成秀担任掌印太监,管理内帑、典藏、库藏。”

  “御马监改名典察府,设掌印太监一员,提督东厂,外察诸邪,内监各府,魏忠贤任掌印太监。”

  “你们四人,尽快完成四府重组,不要让宫内乱了,明白了吗?”

  “奴婢领旨谢恩。”

  听到皇帝的话,被点名的四个人连忙道。

  “哦对了。”

首节 上一节 31/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