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07节

  为此,很多东西,刘时敏都在做着准备。

  “皇爷,奴婢近日令人从福建、广西、甘肃等偏远贫苦之地,招了一些新的奴婢,不知皇爷有何安排?”

  站在皇帝的身后,刘时敏小声的问到。

  “福建、广西、甘肃等偏贫苦之地?”

  听到刘时敏的话,朱由校挑了挑眉头。

  宫里招人,大多都是选在南北两直隶附近,这刘时敏为何要跑那么远去招人。

  “奴婢一直觉得,这北京城的紫禁城不干净。”

  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有的话,刘时敏还是敢说的。

  “太祖爷在南京时,共有二十六子,成年者二十四人。”

  “成祖爷四子,成年者三人。”

  “仁庙十子,成年者九人。”

  “宣庙两子,俱成年。”

  “英庙九子,成年者六人。”

  “代庙仅一子,五岁早夭。”

  很明显,刘时敏是做过资料的,此时直接拿数据来说话。

  “宪庙十三子,长子、次子早夭,余者皆至成年。”

  “孝庙两子,长子早夭,次子武庙绝嗣。”

  说到这里,刘时敏的表情变的严肃起来。

  “世庙进京之后,哀冲太子、庄敬太子接连暴薨,五、六、七、八皇子皆生未逾岁而夭。”

  “嘉靖四十四年,景王薨,世庙八子,仅余穆庙一人。”

  “穆宗四子,长子、次子早夭,至穆庙驾崩,神庙十岁,潞王仅四岁。”

  “神庙一生八子,三子夭折。”

  “先帝七子,至今,仅余陛下与五殿下两人。”

  说到这里,刘时敏就停了下来。

  大明皇帝子女的存活率,看似是从孝宗弘治开始,但其实是从嘉靖开始。

  弘治那人,就一个女人,活了三十六岁,那子女数量正常。

  但从嘉靖入了京之后,这数据就不正常了。

  中原大地的孩童要是这夭折率,用不了几代人就差不多死绝了。

  “大明的皇宫,真的是个凶煞之地啊。”

  听到刘时敏的话,朱由校摇着头感叹了一句,吓的刘时敏头连忙低下。

  这实际上都不算什么。

  历史上的天启皇帝,三子三女,皆尽夭折。

  死的最为戏剧性的是老三,王恭厂大爆炸被吓死了(也有说法是被震下来的房梁砸死了)。

  “接着说。”

  转动脖子看向刘时敏朱由校道。

  “所以,奴婢就从偏远地区找了些时代种田的贫苦人家子女,选入宫内,亲自调教。”

  “有心了。”(本章完)

第283章 令人头皮发麻的经筵

  天微微亮,万寿宫大殿的门前,朱由校看着天上还没落下的月亮在思索。

  “六月夏税,九月秋粮,十月恩科。”

  两手捅在袖子里,朱由校思索着接下来应该干的事情。

  皇帝很忙。

  很多的国家大事都要他来决定。

  但皇帝也很闲。

  大事儿敲定个方向,剩下的都是下面的诸部主官的事儿了。

  思索了好一会儿,朱由校都没想到最近还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自己决定的。

  “上一次辽东的军报,是什么时候的?”

  朱由校突然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是三日前,六月初七的。”

  闻言,刘时敏当即说道。

  “熊廷弼带领大军到了鸦鹘关后,发现建奴两黄旗的精锐就散布在关外,选择了以守代攻。”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没有再说什么。

  此时,大明在辽东的军队还不具备和建奴打战略决战的条件,熊廷弼如此谨慎是对的。

  “皇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就在朱由校还在发呆时,有小太监来到刘时敏身边说了几句后,刘时敏出声道。

  “朝臣们已经在承天门外候着了。”

  “都到了啊。”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他让毕自严给他讲课,虽然开了口,但他却一直在拖,拖了半个多月了。

  今天是第一次。

  “走吧,看看毕师会给朕讲什么。”

  收回自己的目光,朱由校抬步走下了台阶,上了马车,回紫禁城,去文华殿。

  明朝的经筵制度,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制度的,因为当时的皇帝登基前,就已经受到了良好教育,不需要大臣再给解惑了。

  直到辣个切开了大明史书的男人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

  朱祁镇八岁登基,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柄政,自觉身负幼主教育的重大责任,上疏请开经筵。

  初制,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遇寒暑则暂免。

  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除每月三次的经筵外,还有日讲,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

  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

  讲课的流程基本上是伴读十余遍后,讲官直说大义,惟在明白易晓。

  皇帝的经筵官有四个,全都是皇帝亲点的。

  孙承宗、毕自严、袁可立、王三善。

  其中,只有孙承宗是翰林院出身,其他三个虽是进士,却都是实官。

  但现在,在京的经筵官只有毕自严,其他三人都不在,故此,讲筵官只有毕自严。

  天还微亮的时候,大明的诸部主官、翰林学士们已经在承天门外等着集合了。

  皇帝终于让文臣给讲课了,可算是激动了外廷的官员们。

  为了今天的经筵,从三日前,翰林院上下就在沐浴斋戒了。

  能不能让皇帝走上正轨,就在今日了。

  而与此相同的,还有勋臣,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三人依次站在文官们的右侧,在三人的身后,则是新建伯王承勋。

  经历了两百年的偃武兴文,勋臣在朝堂上虽然已经发不什么声音了,但却没人敢将这些人从经筵上给赶出去。

  新建伯王承勋,是王守仁的孙子,就那位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王阳明。

  王阳明厉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

  正德十六年,嘉靖入京后,给王阳明因军功封了新建伯,赐世劵。

  王承勋虽然是王阳明的孙子,就算在心学上有些家传,但在文官们的眼里,就是个大老粗。

  不过,对于武勋们来说,这王承勋还是能用的。

  毕竟,祖宗上留下的心学名声太大了。

  当皇帝乘着马车,过西华门换了步辇,往文华殿移动的时候。

  承天门、午门、端门相继打开,有幸参与经筵的大臣们开始往左顺门集合。

  早有太监在文华殿中将东西准备好,皇帝从后殿出来后,只需要坐下听课就行了。

  在文华殿的御案后坐下,鸿胪寺的官员连忙将毕自严做的讲义放到皇帝的眼前。

  “开始吧。”

  伸手翻了下毕自严的讲义,朱由校就点了点头。

  而后,

  鸣赞官连忙开始通传其他人进殿。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寺卿、五军都督府要员、锦衣卫指挥同知、翰林大学士、詹士府庶吉士等等,朝廷过半的文武高官都在这里。

  随着鸣赞官高声朗读经筵流程,有资格参与的人都已经在御案前站好。

  听着鸣赞官的高声宣读,再看看眼前站着的朝廷重臣,朱由校只感觉头皮发麻。

  妈的,后悔了!

首节 上一节 307/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