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05节
袁世振话中的意思是,那些个明明就是为富不仁的狗,拿走了别人的大部分劳动成果,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仿佛是对别人的施舍。
“哎。”
闻言,毕自严叹息一声,而后道。
“你所说的这些事情,我也有所考虑,但至今却也没个头绪,总觉眼蒙着一层迷雾,看似能一言说尽,但却总的差了些什么,待来日为陛下讲筵之时,我再行请教陛下吧。”
“我们还是先说顺天府新政的事吧。”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毕自严不打算和袁世振继续谈劳动创造价值的事情。
“我刚才说到了第三条,严征管。”
“那些个富贵,坐拥万亩良田,成百上千佃户的士绅豪右之家,各个都不是好相与的。朝廷稍有松懈,那些士绅豪右必然想方设法的逃避赋税。不将刀子架在这些个人的脖子上,他们是不会如实的上缴赋税的。”
说着,毕自严看向田尔耕与李长庚。
“故此,我才受陛下令锦衣卫专选人手入驻度支司,行查贪反贿之举的启发,上书请陛下设立专设稽查税务之所。”
“饕餮署的设立,是你上书的?”
听到毕自严的话,田尔耕与李长庚同时惊讶的看向对方。
好家伙,京里有传言,说毕自严是个泥塑阁老,是个循吏,只会完成皇帝的任务,没有自己的主见。
但听到这毕自严请调锦衣卫专设衙门,毕自严这不是个循吏,是个酷吏啊。
“是我二人上书,陛下同意的。”
看到了两人惊讶的表情,袁世振出口解释到。
“但陛下觉得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直接下诏命了。”
说着,袁世振觉得还不够精准,又补充道。
“我二人最初,只是想要从锦衣卫抽调一些人手,负责稽查赋税。但陛下觉得此事是一个需要长久执行的事情,就专设了衙门。”
“不错。”
点了点头,毕自严接着到。
“我二人的本意只是想让锦衣卫去做此事,但陛下却让外廷、内廷、锦衣卫都参与到稽查赋税与反贪查污之事中。”
说着,毕自严看向李长庚和田尔耕到。
“此举,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
闻言,李长庚和田尔耕对视一眼后,拱手到。
“请阁老示下。”
“万历年间的事情,你们都知道。”
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免礼,毕自严接着到。
“自嘉靖末庚戌之变,大明与俺答因贡市以来,四夷不稳,国家征战连连,财用匮乏,先帝令内府宦官出京,收揽天下财货。然内宦贪婪无度,缺少监管,致使地方民不聊生,先有杨荣乱滇,后有高淮乱辽。”
“辽东建奴叛乱,人心不稳。熊廷弼曾上书言辽人不可信,就是因为内庭派去辽东征税的税监失了监管,方才导致人心向背。”
“神庙因立嗣之事,与外廷多有龌龊,故此才有内宦虽有不法,神庙却不惩处之事。”
“今上胸怀天下万民,方有此番整顿朝纲,变法图强之举。陛下对内庭的宦官,管理颇为严格,不许其再行僭越之事。”
说着,毕自严特意看向田尔耕,接着道。
“陛下设立饕餮署的目的,是要稽查大户是否偷税漏税、抗税,田税口赋,钞关榷税,俱是你们要稽查的对象。”
“这只是本阁所说的严征。”
“而对于饕餮署,则是要严管,你们的职责只是稽查税务,其他的事情,你们无权过问。”
“对此,内阁、宫里的东厂都会进行检查,”
“若是再发生万历年间,内宦巧立名目,勒索小民之事,不用上奏陛下,本阁就能办了他。”
“谨遵阁老教诲。”
听到毕自严杀气腾腾的话,田尔耕与李长庚连忙拱手到。
李长庚是真的不敢和毕自严这个帝师起冲突。
没办法,人家现在受皇帝的信重。
而田尔耕,则是已经从皇帝那里上了这么一堂课了。
这些话,皇帝也说过,而且皇帝说的更多。
皇帝让他们专门对着那些大户去查税,别管小民小户。
看着貌似是将他的话给听进去的两人,毕自严点了点头。
对于饕餮署的设立,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不提别的,光是一个歪嘴和尚念斜经就能让他头大。
这些日子,随着考成法开始推行,毕自严没少处理这种事情。
就比如,度支司从户部接手了通州一千库大仓的管理权,然后就发现下面有人故意给他搞事儿。
按照惯例,对于库房火灾查验,巡库查验过后,只需签上自己的名字,签个“无”字即可。
但原某户部主事就不,要求下面的仓库管理大使将巡查记录写全,在巡查薄上写:“某某某大使在某时某刻巡查某库,并无灾情”,这样才算是一趟完整的巡查。
一千库,库如其名,共计一千个仓库,一百个仓库一个大使,分黑白两班,共设二十个大使。
按照规矩,每个仓库四个时辰巡查一次,每班要巡查三次。
这样,每个大使每天都要写三百遍巡查记录。
初拿到巡查记录薄时,毕自严被气的直发抖,明明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却被这些人弄的这么复杂。
买笔墨不要钱的是吧!
你考成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效率,确定权责吗?
这么一字一句的去严格执行,看似是在始终如一的执行考成法,但却更加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而毕自严对此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直接自己写条子批了预算,给买的印了一大堆表格。
在巡查仓库之后书押,也就是用印在表格上,每日向上提交一份表格就行了。
同时,毕自严还将这个管理办法给推广到了度支司现在管理的所有仓库之中。
至于那个原户部主事,直接让毕自严一纸推荐到吏部,送到辽东帮孙承宗管屯田之事了。
你不是很认真么,那边更需要你这么认真办事儿的仓管。
出于对这种歪嘴和尚念斜经的提防,毕自严很是担心,饕餮署也给他搞个事情出来。
就比如,让稽查赋税,这帮子在文官带领,内宦监察的锦衣卫缇骑满城找升斗小民稽税。
那到时候可真的是会弄的一地鸡毛的。
第281章 天津盐业蓬勃发展
就在京城因为新政而纷扰时。
天津知府衙门里,袁可立还在读书。
作为一个铁面判官,袁可立自上任天津知府以来,就忙的是脚不沾地。
朝廷新政,卫所废除,设立府县,招募官吏,安抚人心,聚拢流民,城市修葺,开垦荒田,新造船只。
此外,他还要负责统筹天津及登莱两府筹措出的粮食给辽东转运使杨嗣昌,让他经海运运往娘娘宫。
以及,最为重要的,在他门下求学的先帝五皇子朱由检。
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经袁可立之手的事情越来越多,其中的艰难困苦,根本不是用文字能表达的。
虽然已经入夜,但袁可立依旧没有休息的打算。
天津三卫从卫所变州府,很多事情都要他一点一点的去改变。
卫所这玩意儿,前期开荒屯田搞发展,很是好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儿嘛。
但是往后期,很容易就跑偏了。
看着皇帝给自己的小册子中,对于产业的分类,袁可立尝试着依照皇帝的方法,对天津进行了一个分析。
现在天津的支柱产业不是农业这种第一产业,不是工业这种第二产业,而是跑船、运货、流莺服务等第三产业。
依照皇帝根据地理位置的划分,天津是北京的卫城,应该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做到两条腿走路。
“这些内容,不像是孙承宗教给陛下的。”
看着皇帝对于各种人的分类,袁可立心里有些疑惑的道。
孙承宗的座师是房守仕,学的是传统儒学,他没这种思考方式。
“陛下身边有高人啊。”
好一会儿后,袁可立摇着头感叹一句。
“士农工商,国之石民(基石)也。”
“《管子》这书,还要再好好的再读一读。”
放下皇帝给自己的发展规划小册子,袁可立摸着自己的胡须想到。
他赋闲在家十几年,可不是全都寄情于山水之间了,对于诸子百家的经典都有涉猎,很轻松的就看出了,皇帝的思想,受到管仲的管理学影响很大。
“招揽民众,建设码头。”
放下手中皇帝给的小册子,袁可立拿起笔,开始写起了规划书。
天津需要三到四个码头。
军用、民用、海港、河港,这些都是需要划分开来的。
“也不知道这长芦盐场还能不能拿出银子了。”
不知过了多久,袁可立喃喃自言一句,放下了手中的笔。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