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的大明朕做主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80节

  “你的意思是说那几家?”

  闻言,袁可立马上就想到了什么,摸着自己的胡子看向师爷。

  “恐牵扯更多。”

  师爷拱了拱手,无奈的到。

  “本地的大户、漕军的军官、关隘的衙门、各地的商人在这其中都有参与。”

  “漕运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却从来没有上过朝议,您觉得京中诸衙的官吏真的就不知道吗?”

  “干私活没问题,但不能置国家大事于不顾。”

  砰的一拍桌子,袁可立怒道。

  “替我研墨,我这就奏本上书,请陛下定夺。”

  说着,袁可立就打算开始书写奏本,但却见到他的师爷还站在原地不动。

  “我觉得东家现在还是将重点放在朝廷新的盐政上。”

  “为何?”

  闻言,袁可立皱了皱眉。

  他的这个师爷今天的话怎么这么多。

  “陛下宫里的那个盐场,现在用了新的经营方式和产盐方式,产出量大大增加。而朝廷又规定了每府的卖盐官商。”

  说到这里,这师爷的表情有些古怪。

  朝廷的盐制新政,真的是个善政。

  盐这个东西,从海水里生产出来,一直到百姓的嘴里,要过三道关。

  第一道关,是盐场。

  大明最初定下的盐户产出的盐,早就不够大明的百姓食用了。所以民间也就产生了私场主,这些人租赁或开办盐场,雇用盐丁,日夜煎盐,颇为辛苦,但却赚不到几个钱。

  第二道关口,是盐商。

  这些人手里握着盐引,四处奔走官私盐场,凭盐引到指定盐窝取盐,然后贩往指定的“引岸”贩售。

  由于常常携带着大量的私盐,所以他们还有个称呼,叫私盐贩子。

  上面的两个关口,都是穷苦人。

  一个干的是煎盐的苦差事,一个是需要四处奔波才能弄来盐。

  而这第三个关口就了不得了,这些人叫窝主。

  这些人只干一件事,吃了上家吃下家。

  他们在各个钞关码头设置引岸,向来往的盐商们收购盐引,出售食盐。

  同时,他们在各个盐场周边设置窝点,向盐丁灶户收购食盐,勾销盐引。

  这些窝主有着盐场所有产盐的垄断权,这个权力是怎么来的?

  那自然是官商勾结而来的。

  窝主们两头低买高卖,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背后的官员也是吃的满嘴流油。

  “我听闻,户部侍郎袁世振在两淮时,曾用保甲法编组盐丁,让他们巡视盐场,打击私盐贩子。”

  表情古怪的看着袁可立,师爷说出了他的见解。

  “这才有两淮盐税上升之事。”

  “陛下将包括长芦盐场在内的诸多盐场的部分盈利,都交给您来支配。而漕运存在的问题很久了,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梳理清楚的。”

  “如今朝廷盐制新政,规定各府都有专商售盐。我们手中握着盐,我们完全可以拉拢盐商,将这些窝主们给干掉。”

  说着,师爷手在脖子上滑动一下,做出一个杀的样子。

  “这些人在漕运上颇有能量,东家若是想要对漕运动手,在下以为,可以先从他们身上着手。”

  “有道理。”

  听完了师爷的话,袁可立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以点带面了。(本章完)

第254章 布局漕运与粮库

  “袁可立也想动漕运?”

  看着手中的奏本,朱由校皱着眉头靠在椅子上。

  虽然袁可立的师爷劝说了袁可立先对盐动手,但袁可立阐述想法的奏本,还是发了上来。

  摸着自己的下巴,朱由校思索了起来。

  漕运的问题,已经严重到漕运总督和天津巡抚一起上奏了吗?

  在没有铁路,又没发展海运的年代,漕运的那条大运河是大明的一条大动脉,太过于重要了。

  而同时,这条血管还是富人敛财的一个重要工具。

  大运河一出事,大明立马就得瘫痪。

  从永乐年间开始,输送九边的粮草有六成就是运河漕粮,而海运停摆后,直接就给干到了九成。

  两百年的发展下来,漕运上的势力交错复杂,里面牵扯的势力无比繁杂。

  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南方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可以说都是靠着这条运河吃饭。

  一个运河,朝廷就设置了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两个,由此可见朝廷的重视。

  完全可以这么说,谁坐在了这两个位置上,在朝堂上声音都会大上三分。

  “能小动,但不能大动,想办法四两拨千斤。”

  “驳回去。”

  将奏本丢给刘时敏,朱由校挥手道。

  “喏。”

  闻言,刘时敏一躬身,就拿着袁可立的奏本走了出去。

  “该怎么做呢。”

  咂着嘴,朱由校有些无奈,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啊。

  随手翻出赵于逵的奏本,朱由校翻开看了起来。

  现在的漕运,几乎都掌握在东林的手里。

  前任河道总督是王佐,东林。

  前任漕运总督是李三才,这还是东林。

  双管齐下,控制漕运近三十年。

  而这三十年发生了什么呢?

  三十年间年年亏损,屡次逼的户部出钱补贴。

  在椅子上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朱由校才转头道。

  “去准备便服,朕要出宫。”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立刻就有人下去准备。

  朱由校这个皇帝喜欢白龙鱼服,下面的人也习惯了。

  很快,丁修就带着四五十号人与皇帝偷偷摸摸的出了西苑。

  兴旺银号对面的酒楼,皇帝直接包场。

  顶多少赚,不会亏钱,因为这是宫内的产业。

  “小的参见公子。”

  “起来吧。”

  放下手中的扇子,朱由校看向冯祝问道。

  “近日,到兴旺银号存银的人里,有家里做漕运的商人吗?”

  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句话此时同样适用。

  反正他在后世脑袋上肯定会顶个商人皇帝的帽子,再加个船王皇帝,也不赖嘛。

  银号、矿场的商业都参与了,那就再加个漕运。

  “这个。”

  闻言,冯祝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后,茫然的摇了摇头。

  “回皇爷,大明漕运,主要以漕军运输为主,外面的人很难插的上手。”

  “找个能力强的商人,朕有大用。”

  “奴婢遵旨。”

  闻言,冯祝不敢怠慢,连忙退了下去。

  “走,今天在街上转转。”

  没能找到要用的人,朱由校虽然有些失望,但随即就缓了过来。

  带着丁修等人在街道上转了起来。

  转着转着,就转到了正西坊外的大兴粮行。

  此刻,大兴粮行可谓是门可罗雀。

  京城的粮价是打下去了,他大兴粮行的名声也跟着一起烂了。

  一个好的品牌,需要数十年去经营。

首节 上一节 280/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