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419节

  而且不但要有说书人,还要保证百姓人手一本小说。

  如此,才能一边听一边对照小说去识字。

  倘若光听说书人,百姓们肯定懒得自己看。

  故而说书人只说前边部分,等到引人入胜环节时,就让百姓自己想办法去“看小说”。

  以后世小说举例,那就是前边免费的部分,由说书人来完成。

  后边的上架付费内容,正好卡在高潮上,就让百姓们自己想办法去“看”。

  “好缺德啊...”曹冲喃喃自语。

  确实缺德,不过用这种办法,定然能让百姓们去主动求知。

  解决对小说家的安排,曹冲离开太学返回皇宫。

  踩着饭点来到后宫,家里边已经开吃。

  “都不等我啊。”曹冲嚷嚷着进来。

  “麟儿来了,快坐。”丁夫人喜笑颜开,“还真是稀客呢。”

  “可不是,一个月难得来这边吃一次。”环夫人跟着附和。

  待到曹冲落座后,孙尚香非常贤惠,坐到一旁布菜,伺候曹冲用膳。

  曹操显然已经吃饱喝足,坐在位置上逗嫡孙小虫儿。

  能来这张饭桌上用膳,也就正妻嫡孙才行,曹冲的其他妾室和孩子显然没资格。

  最多最多,曹叡凭借长孙的优势能过来,但也是偶尔而已。

  这还是因为曹叡在名义上,是曹昂的孩子,才能有这个待遇。

  虽然很残酷,但嫡出跟庶出,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阿翁。”曹冲一边吃,一边开口道:“堪舆家您见过了吧?”

  “见过了。”曹操随口答应一句,显得兴趣缺缺。

  曹冲见状劝道:“您年纪也不小,陵寝之事着手安排吧,咱又不是没这个钱。”

  历朝历代,帝王陵寝都是一个大问题。

  作为埋葬帝王的陵寝,规格上肯定不能差劲,必须要高规格。

  但高规格就代表大工程,大工程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钱财。

  有些朝代财政困难,往往会很头疼此事。

  皇陵不修不行,规格低了不行,明知道是大把大把扔钱,却还不得不修建的面子工程。

  好在大魏目前的状态很富裕,不管是国家还是民间,都是肉眼可见的富裕,花点冤枉钱不算什么。

  “算了吧。”曹操摇头道:“为父无意大兴土木,回头随便找个地方葬了便是。”

  “这怎么行?”曹冲十分惊讶。

  “怎么不行?”曹操反问道:“大量的钱财浪费在身后事上,没有任何意义,有着闲钱不如干点实事儿。”

  “看看两汉的王公诸侯,大把大把的钱财都带进墓里,真是浪费!”

  “所以...”曹冲脸色古怪道:“本着不浪费的精神,您就把他们重新挖出来?”

  曹操脸上一僵,顿时被儿子噎住。

  “孩儿懂了。”曹冲恍然大悟。

  “你小子又憋着什么屁?”曹操斜睨儿子一眼。

  “您该不会是怕遭报应,也被别人挖了吧?”曹冲戏谑道。

  “咳咳!”曹操尴尬地咳嗽两声,“放屁!纯属无稽之谈!”

  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曹操挖了那么多墓充军饷,轮到自己的时候自然会有这种担心。

  “乃公是不想劳民伤财!不想把大量的财富带到地下荒废!”曹操义正辞严道。

  “啊对对对!”曹冲连连点头附和,不过怎么看都像是在敷衍。

  “我意,兴薄葬,一改两汉厚葬成风的习俗。”曹操脸色郑重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父带头薄葬,想来能够起到好效果。”

  别管曹操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若薄葬起到的效果必然是好的。

  无他,两汉以来的厚葬风气实在太过严重。

  两汉期间,人们普遍认为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人死之后会去往另外一个地方,而墓中的陪葬品,就是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家产。

  大家都想死了之后,到另外一个世界当人上人、有钱人,就形成了两汉期间的厚葬风气。

  这个风气有多严重呢?

  一句话概括,厚葬形成了一种攀比!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

  没错,就连老百姓也加入这场庞大的攀比中。

  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一些家底,就是为了死的时候风光大葬一波,将生前的财富都带到墓地里。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发生,钱没了!

  国家的铜钱都被埋到地下,导致活人没钱用。

  故而在汉朝,经常能看到一个现象,中央时不时就会把铸币权下放,允许民间私自铸币。

  没办法,朝廷也扛不住铸币的火耗,就想着让民间分担一下。

  但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民间私铸钱币,都是粗制滥造、缺斤少两。

  铜钱变成铁钱,甚至于锡钱...然后劣币驱逐良币,国家经济乱套。

  总而言之,厚葬成风对于国家百害而无一利,会引发一系列的狗血事情上演。

  曹操为啥要弄出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

  没办法,地下有实实在在的钱。

  打个洞就有钱用,陪葬品什么的都是浮云,主要就是挖现金!

  从墓中挖出海量的五铢钱,就能直接解决军饷的问题。

  听完老爹对于身后事的看法,曹冲想了下建议道:

  “阿翁,皇陵还是要修建,规格要大,但陪葬品少一些,照样也算是薄葬.. 。”

  “毕竟,普通百姓可没资格修建皇陵,他们最多挖个坑,厚葬主要还是看陪葬品的多寡。”

  “只要不往地下带财物,陵寝的规格没必要太过纠结。”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麟儿说得也有道理,不过你恐怕是另有想法吧?”

  按照曹操对于儿子的了解,爱子虽然很孝顺,但从来不会拘泥于形式,按理说不应该如此在意陵寝才对。

  但眼下曹冲坚持修建皇陵,必然还有其他深意在内。

  “没错。”曹冲颔首道:“前汉的陵邑制度很好,孩儿想在大魏也实行这种制度。”

  陵邑制度,原本是一个军事政策,是西汉建立后,用来抵御匈奴侵袭的一个政策。

  抵御匈奴效果好不好,不知道。

  但遏制地主的效果非常好。

  西汉的墓都修建在平原下,然后在陵墓的上方修建城市,意为守护皇陵。

  而住在皇陵上的人,则是从全国各地迁徙而来的有钱人。

  官吏家属、商贾、游侠、豪强,统统强制性迁徙到皇陵上居住。

  一来可以刺激经济,有钱人都来到首都附近,首都自然成为经济中心。

  二来各地方的地头蛇被迁来,失去立身之本,就无法在地方上成气候。

  如此一来,地方上只有平民。

  地主、豪强、乡绅、世家,统统弄到眼皮子底下看管。

  西汉前期,陵邑制度实行期间,哪里有什么地主豪强?哪有什么世家大族?

  统统没有!

  但凡有点家底,县令就拿小本本记录下来,然后上报中央朝廷,之后直接迁徙走,不给任何发育的机会。

  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不过西汉出了个蠢皇帝,把这个制度废掉,西汉迅速垮掉

  “陵邑制度确实有利于皇权的稳固。”曹操点头道:“不过世家大族恐怕不会乐意啊。”

  “不乐意?”曹冲笑了,“等孩儿完成文化普及,百姓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朝廷后,世家唯一叫板皇权的资本就没了。”

  世家大族叫板皇权的办法,其中一个就是集体辞职,或者说罢工。

  但凡皇权威胁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世家必然会联合上书,长跪宫门外请愿。

  看似世家在跪着,实则是在搞大罢工,让朝廷各个部门陷入停摆。

  朝廷没办法正常运转,着急的自然是皇帝。

  最终,皇帝没办法只能妥协,让官员们各自回到岗位,然后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才的稀缺性。

  治国就靠这些人,没了这些人朝廷还真就无法正常运转。

  可一旦不缺人才时,世家敢搞什么大罢工,皇帝大可让他们都滚蛋,然后换一批人才上来。

  所以陵邑制度必须放在科举成功后,世家也就无法掀起什么风浪。

  同时,曹操还能活好些年,想要用上给太祖守墓的理由,也得等到曹操本人百年之后才行。

  不过陵寝现在就可以着手修建,必须修建得大一些,未来才方便在上边修筑城池,用来安置从天下迁徙过来的富户。

首节 上一节 419/4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选大小乔,貂蝉你哭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