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419节

  “开宫门,我乃四厢都指挥使,张世杰!”小老头先一步骑马上前叫门。

  却不想。

  城门没被叫开,一阵稀稀拉拉的箭雨先行射了出来。

  沈炼见状,当即身形上前,提留着那小老儿往后躲闪。

  张世杰没想到,这帮叛军真敢朝自己射箭,越发气恼起来。

  沈炼看架势,明白得自己出马才行。

  那墙头上,不过百来个人影。

  一声哨声响起。

  只见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们如离弦之箭,冲向宫门,同时手中甩出钩爪,将其牢牢扣在墙头。

  随后,这十几道身影如猿猴般灵动,转眼间便爬上了墙头。

  再听一阵厮杀声。

  那十来个跟没事人一样的锦衣卫将宫门打开。

  沈炼也不去看张世杰难看的脸色,只是率众入宫。

  只能说。

  这些禁军宿卫在叛乱后,便形如野兽。

  沿途,随处可见被砍杀的太监,以及衣衫不整,死不瞑目的宫女。

  沈炼见状,眉头微皱,心中念叨希望南宋皇帝别出事。

  至于这些所谓禁军宿卫,名义上是护卫皇宫的精锐。

  实则养尊处优,就连身上光鲜甲胄,都是样板货。

  更有的干脆就是纸板外面涂了一层铁漆。

  这些叛军显然没想到此时会有人率军入宫,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不到三千的禁军宿卫,与沈炼一行人遭遇。

  然后就爆发了一场堪称丑陋的战斗。

  一方是家丁门客,一方是银枪蜡头的禁军士卒。

  在沈炼一马当先,斩杀两个看起来像是军将的人物后,这帮叛军当即溃了。

  “张少保!”

  待谢道清看见张世杰急匆匆赶来后,方才长舒一口气。

  她与几个宫人带着宋恭宗躲到了一处偏殿,方才没被兵祸波及。

  “陛下,微臣救驾来迟!”

  张世杰恭恭敬敬跪地叩首,不忘请罪。

  谢道清闻言摇头,语气无奈道:“张少保,如今局势,你何罪之有?”

  张世杰听太皇太后这么说,不由感觉脸上一阵火辣。

  在他看来,南宋朝堂沦落至此,与朝中文武脱不了干系。

  当即,张世杰开口劝说谢道清,带着皇帝离开临安,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的时日。

  然而,谢道清看着怀中因过度惊吓晕过去的小皇帝,未曾给张世杰答复。

  就像原定历史那般。

  谢道清最后选择带着宋恭宗向蒙古投降,而不是离开临安。

  再加上。

  这位唐王南下以来,所作所为也被南宋治下居民所耳闻。

  相比蒙古鞑子,对方是汉家子。

  谢道清自觉投降对方,肯定能保全皇室性命。

  张世杰看出这位太皇太后的心思,便不再多说什么,当即准备出宫。

  既然皇帝性命无忧,他也打算马上离开临安了。

  他之前找好友文天祥商讨过今后打算。

  便是另立一位赵氏旁系子嗣为帝,据西南六府,延续宋朝国祚不灭。

  然而。

  就在张世杰离开皇宫,回到张府收拾好东西,带着仆人悄然离开临安时。

  却在半路上被人堵住了。

  张世杰望着眼前这伙衣着其他,看样子是江湖武者打扮的家伙,不由目光深沉起来。

  “诸位好汉,这是有何贵干?”张府管家赔笑。

  ……

第374章 新政

  “诸位好汉,这是有何贵干?”

  张府管家还以为这伙人是来打秋风的混混。

  却不想。

  此话一出。

  为首那人笑呵呵道:“张大人,我家主人吩咐过,让您老就在临安闲居,切莫乱跑。”

  张世杰:“......”

  与张世杰一样待遇的还有文天祥,文大人。

  文天祥也在离开临安的途中,亦是遇到了一伙江湖武者。

  然后文天祥就被这些人颇为恭敬的送回文府,还兼任文府家丁,每日采买之事都被包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林尘抵达临安,方才结束。

  “来了!”

  “唐军来了!”

  旗帜绵延。

  此番林尘带着十余万编练新军抵达临安。

  谢道清带着一众南宋文武出城十里,手捧玉玺国印投降。

  这帮南宋文武大臣瞧着眼前气度不凡,脸上戴着一方鬼面的身影,不由咽了口唾沫。

  此人,就是传言当中的唐王么?

  等唐王取下脸上鬼面时,那年轻到过分的面容,还是吓了他们一跳。

  “沈炼!”

  林尘看了一眼南宋玉玺,便收回目光,转而唤来沈炼。

  “卑职在!”沈炼出列鞠身。

  “本王听闻临安近日多有生乱?”

  “确有此事。”

  林尘颔首,目光看向临安城内,语气微冷道:“命你率新军一部,维持城中治安,作奸犯科者,杀;乘乱抢劫者,杀;宵禁不从者,杀!”

  “是!”

  这杀气凛然的话,让周边南宋大臣身体微颤。

  哗啦啦!

  唐军得了军令,当即从这些跪伏在地上的南宋大臣身边进入临安城内,目不斜视。

  甲胄碰撞的哗哗声回荡,却无其他杂音。

  再看这些跪拜在地上,屁股撅得朝天的家伙,林尘懒得多看一眼。

  倒是这位太皇太后,多有一番韵味。

  林尘上前,又打量起来身旁这位不过五岁的小皇帝。

  后者懵懵懂懂的抬头看着他,好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按照原定历史。

  这位宋恭宗被忽必烈送去吐番进修佛法,四十来岁时因文字狱被处死。

  “如何处置这帮赵氏宗室呢?”

  林尘脑海中闪过几个念头。

  当然,都杀了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他的本意。

  片刻。

  林尘似乎是想到什么,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他深知今日并非处理宋恭宗的最佳时机,于是唤来人,选临安一处宅院让前太皇太后带着小皇帝暂住。

  不得不说。

  哪怕是偏安一隅,南宋的皇宫依旧修建得富丽堂皇。

  林尘凝视着眼前的宫殿楼阁,只觉得比起外界的李唐皇宫,此处似乎少了几分恢弘大气。

  此时,随他一起来临安的桥玄已经忙碌起来。

  毕竟要接手整个南宋家底,得费些时日。

  桥玄已经得林尘授意,开始挑选一些原南宋文臣,重新将统治机器运转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19/4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