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418节
按照原定历史。
谢道清这位太皇太后率宋恭宗出城投降蒙古后,这两人加陆秀夫三人,另立新帝,继续与蒙古抗衡。
直到崖山一战,方才算南宋彻底覆灭。
正因为如此,林尘方才把陆秀夫扣下来。
不然放回去,那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至于这文天祥和张世杰二人,林尘自然也有安排。
扯远了。
说回这李辰彦。
“将军,在下能否问问,唐王何时能到临安?”
沈炼听闻这话,不由诧异的看了一眼眼前之人,来了兴趣。
他看出此人有意与自己合作。
“问这事作甚?”
李辰彦见沈炼愿意与自己说话,稍舒一口气,连忙恭维道:“在下听闻唐王大军南下,一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如今临安乱局横生,是盼望唐王殿下速来平息乱象。”
沈炼被逗笑了。
“这不关你什么事,配合本千户管好这户部内库,少不得有你一功。”
李辰彦闻言大喜。
他过来试探搭话,为的就是探明唐王对他们这些南宋旧臣的态度。
看样子,唐王似乎不介意用南宋旧臣啊。
这让李辰彦心里放下心来。
就在这个时候。
一名锦衣卫急匆匆来到沈炼身边,嘀咕起来。
“什么?”
沈炼闻言,眉头微皱。
按对方所说,南宋皇宫发生了叛乱。
一支南宋禁军宿卫造反,正在劫掠宫廷。
此事硬要说的话,与沈炼无关。
但放任叛军洗劫皇宫,实非上策。
李辰彦在一旁,也听见了这个消息,不由脸色大变。
“将军,可不能让那叛军作祟啊!”
沈炼听见这话,不由瞥了一眼李辰彦。
“这与你有什么关系?”
李辰彦见状,心中当即准备好说辞道:“将军,若是南宋旧帝在叛军手中有个意外,对唐王甚为不利!”
“再者,若是将军你平息此乱,定然是大功一件啊。”
沈炼听李辰彦所说,心中微动。
这倒是。
若是那南宋皇帝死在叛军手里,哪怕是自家大人那不好交代。
只是沈炼看了一眼自己手下可用士卒,还不到百人。
如何有功夫去平叛?
“若将军相信,在下倒是有办法!”沈炼看着李辰彦,目光微闪。
李辰彦心中忐忑之时,就见沈炼开口问道:“说来听听。”
沈炼在听完李辰彦所说办法,很快便有了决断。
“陈百户,你率人守住户部,某去……”
与此同时,南宋皇宫内。
太监宫女们乱作一团。
禁军宿卫造反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耳中。
此时这位南宋地位最高的女人,却六神无主。
今日朝会,那些大臣就已经不来觐见了。
这代表着什么,谢道清很清楚。
可她没想到,连保护皇宫的禁军宿卫都叛乱了。
在这帮大头兵面前,所谓太皇太后的威仪,更是形同虚设。
第373章 狐假虎威
福王府。
赵与芮乃是宋理宗同父同母的胞弟,曾将子嗣过继给宋理宗,也就是后面的宋度宗。
因此,赵与芮在南宋宗室地位很高。
据传便是此人憎恶贾似道,在丁家洲之战后,命人将他在发配路上锤杀。
不过近日福王府上门可罗雀,与往日拜访者众多的情景相差甚远。
原因很简单。
那便是朝堂大臣不愿再跟南宋皇室扯上关系。
在得知唐王即将抵达临安的这段时间,这位福王赵与芮闭门谢客,整日用酒水麻醉自己。
然而今日,福王府上有贵客临门。
赵与芮如今快四十多岁了。
原定历史的福王算是个长寿之人,南宋灭亡他都还在元大都活了十二年方才病逝。
赵与芮惊疑不定的望着眼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以及充当说客的李辰彦。
“足下乃是唐王麾下?”赵与芮试探的对沈炼问道。
沈炼颔首点头,饶有兴致的打量起来装饰华贵的福王府。
至于李辰彦干笑一声,附声道:“福王殿下,今听闻皇宫有禁卫叛乱,您作为宗室贵胄,难道坐视不成?”
“嗯?”
赵与芮一怔,狐疑地看着李辰彦,心中有些不解。
听对方话语的意思,似乎是打算让自己去平叛?
可自己也不过是个闲散王爷啊?!
赵与芮摇了摇头,实话实说:
“将军,小王可没本事调动士卒…”
“非也。”
李辰彦瞅着福王府上的仆人,意有所指道,“福王府上尚有青壮门客数百呢。”
是的。
李辰彦给沈炼献上的计策便是召集高门大户的门客仆从。
这些大户人家少则数十壮仆,多则上百。
这位福王门下,更是有着三四百青壮门客。
把这些人聚拢起来,已经是一股不弱力量了。
福王闻言,当即反应过来。
好嘛,这算是什么事啊!
李辰彦见福王犹豫不决,便再次进言劝说:
“福王,若是临安在唐王大军来之前陷入混乱,怕是有损朝廷脸面。”
赵与芮听李辰彦这不要脸的话,脸颊一抽。
南宋都要投降了,哪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赵与芮看了一眼沈炼,迟疑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小王这便去召集门客。”
事到如今,他已无拒绝余地。
很快,福王便召集府上门客,将其交由沈炼指挥。
紧接着,
李辰彦又前往其他大臣府上跑了一遭。
有了福王这个先例,很快就让沈炼聚拢了足足四千之众!
就在沈炼率四千门客浩浩荡荡赶到临安皇宫前时,才发现已有一人等候多时。
沈炼瞅了一眼这个是鼻子不是眼的干瘦老头,对李辰彦问询道:
“此人是谁?”
张世杰闻言,脸色不可谓不精彩。
南宋的叛军,竟要一介逆臣麾下来平乱!
当然。
张世杰心中再有火气,在这个时候都只能憋着。
毕竟皇宫内的叛军若是伤了陛下,那他万死难辞其咎!
上一篇: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