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5节
朱棣一听这话就明白,自家这位大哥果然知道这事儿。
好在他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却从未怨恨过朱元璋和朱标,这里也没外人,索性手一摊坦白道。
“大哥,我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这若是去了北平,想要回来一趟,就得提前请旨不说,哪怕快马加鞭、日夜不停,最少也要五天才能赶回来。”
“我长这么大,还没离家这么远过呢!”
朱棣对于自己这位大哥,是真的没什么好隐瞒的。
实在是朱标作为老朱家长子、大哥,对一众兄弟真就没话说,从小就护着、教着。
甚至好几次朱元璋对自己儿子上火了,准备下重手惩处的时候,都是朱标给拦下来的。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过往的种种行为,让老朱家这一众兄弟,对于朱标简直不要太认可。
这也就能说明,为什么朱棣会直接在朱标面前坦白的原因了。
朱标满脸微笑的看着自家这个老四,笑道。
“你啊,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明明是个向往军旅想着封狼居胥的汉子,怎么就惦记着家里这点事儿呢?”
朱棣没好气的瞪了朱标一眼,显然对朱标这样的形容有些不爽。
“大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我惦记着家里怎么了?”
“我喜欢行伍里的那些事儿,那是因为那些事儿刺激;”
“我惦记着家里,那是因为家里好啊!”
朱标看着朱棣那委屈的模样,再次笑着摇了摇头。
他倒是忘了,自家这老四,看似如莽夫一般,实则是一众兄弟当中最为重视亲情、家庭的。
如今要分封出去,有这想法,似乎倒也不稀奇。
不过,朱标是知道自家这老四的心智有多坚定的,因此也没多劝什么,反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老四,父皇嘱咐你的种土豆一事,伱可莫要小看了。”
“千万千万莫要等闲视之!”
“此物乃胡惟庸胡公献上的仙粮,一亩地的产量可达三十石!”
“因此,若此物能在我大明遍地开花,那我大明将再无饥荒之虞!”
朱棣一听这产量,整个人都麻了。
“不是,大哥,这事儿是真的吗?”
“三十石??”
“你怕是在哄我!”
朱标看着惊讶得口不择言的小老弟,笑着怕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惊讶也正常!”
“刚刚得知这消息的时候,父皇跟我何尝不是惊讶得差点站不住?”
“但是胡公不至于献上此物以后还要说这种一戳即破的谎言。”
“因此,你若是想将来做出一番事业,那就踏踏实实的把此事办好。”
“将来,等此物推广到你的封地以后,你那燕地也不用为百姓吃饭之事发愁了!”
“所以,趁着你还没出发,你最好赶紧去胡公府上好好学一学!”
朱棣一听这话,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如果真跟朱标说的这样,那他还真的去一趟!
他其实从小就知道,家里的皇位是大哥的。
他很清楚自己抢不过,也没法跟大哥抢,那就一门心思想着封狼居胥、开疆拓土了。
而但凡统军的大将,那个不对后勤尤其是粮食上心的?
如今听到如此奇物的消息,朱棣好悬高兴得当场蹦起来。
忙不迭的答应了朱标以后,拎着他爹给他的那一袋土豆,毫不犹豫的就朝着外边跑去了。
他得好好准备准备,然后上门拜师去!
三日后,准备得当的朱棣终于等来了官员休沐的消息。
收拾得规规矩矩的朱棣一大早的就跑到胡惟庸府上了。
听着胡义来报的时候,胡惟庸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是!
朱棣咋来了?
自己跟他之前压根没联系啊!
不过,来都来了,还是一介皇子、藩王,自然不可能不让进。
并且,他还得亲自去迎接。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站在那儿一身藩王衮龙袍,英武不凡傲然而立的朱棣。
此时的朱棣,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面相还有些稚嫩,可自幼打熬出来的体魄加上经常在军营厮混锻炼出来的铁血气质,让他在胡惟庸的眼中显得格外的扎眼。
“臣胡惟庸见过燕王殿下!”
胡惟庸依着礼数冲着朱棣行礼,可朱棣却给吓了一跳,赶忙回礼道。
“小王见过胡公,小王受大哥指点,今日特向胡公讨教而来!”
胡惟庸一听这话,愣了愣神,讨教?
你这厮,难不成也是个LSP?
94.第94章 朱棣:这姑娘好生特别
94.
这胡府大门口自然不是说话的地方。
因此,哪怕胡惟庸一肚子疑问,终究还是把朱棣给引入了府中。
来到正堂,分宾主落座,待胡义亲自端上茶水并领着下人离开后,朱棣这才坦然相告。
“胡公,小王此次来,确实是有事相求。”
“父皇让我等一众需去就藩的兄弟先到凤阳老家种上一季土豆!”
“小王从自大哥那儿得知,此等仙粮乃是胡公献上的,因此,小王特来向胡公请教,这土豆,究竟该怎么种!”
听到朱棣终于把事情说清楚以后,胡惟庸终于松了一口气。
娘咧,好悬没吓死老子。
老子还以为这厮跑来勾搭老子,是为了图谋造反呢。
真就差点把胡惟庸给当场吓死!
毕竟这位燕王殿下可是有前科的。
在那名为“奉天靖难”实则起兵造反的过程当中,这大明上上下下顶着建文帝臣子的名义给他帮忙的人可太特娘的多了。
你要说这些人都是因为敬仰、憧憬燕王殿下,所以义无反顾的投入了燕王麾下,那就有点侮辱人的智商了。
说白了,都是提前就勾搭好的老关系,只是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胡惟庸担心的就是这个,他最怕这会儿还有些稚嫩的朱棣,兴冲冲的上门一把拉着自己的手,就要说自己的“宏图大略”!
好在,经过朱棣这么一说,胡惟庸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了。
这时候的朱棣远不是后来朱标薨逝、年岁渐长以后那么成熟、老练的存在。
这会儿的朱棣,还是个热血小青年呢。
这不,被他爹交代了个任务,被他大哥撺掇了几句,然后兴冲冲的就跑到他府上来了。
朱棣压根就没想过,自己一介皇子,跟一位前任丞相接触放在旁人眼中是多么的犯忌讳。
反正他一听大哥这么一说,吭哧吭哧的就跑来了。
胡惟庸这会儿看着一脸诚恳的看着自己的朱棣,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得!
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如今终究还是个小年轻来着。
算了,反正府上肯定有锦衣卫盯着,那该咋滴咋滴吧。
想到这儿,胡惟庸直接一挥手道。
“走吧,燕王,咱们也别这么坐在这儿喝茶干聊了,直接去地里,让你亲眼看看这东西是怎么弄的,你反而更容易理解!”
对于这种实物教学,朱棣显然更加能够接受,所以乐滋滋的就跟在了胡惟庸身后,直接朝着后院的小花园走去。
这里原本被胡惟庸团团围住的小园子,此时也没有荒废,只是胡惟庸暂时没想好种什么而已。
拿出一个自家留种的土豆,胡惟庸一步步的开始给朱棣细细地讲述,这土豆种植时的各种细节。
看着朱棣那毫不犹豫就抄起农具自己开始翻土,然后直接下地开始学着丈量间距,同时对各种细节追根问底的认真模样,胡惟庸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得不说,农户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子女的教育,其实是非常靠谱的。
始终把百姓记在心里,始终让自己的孩子记得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基本道理,并且敢于放下身段、乐于走入民间,这些思想无疑让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胡惟庸格外的认同。
说实在的,呆在明初这个时代,胡惟庸之所以从头至尾只想着躺平,中间固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性格以及系统要求。
但其中未尝没有对于朱元璋这位有史以来得位最正的皇帝的认可。
他是唯一一个跟百姓站在一起,用怀疑和鄙视的眼光看待官员的皇帝;
他也是唯一一个能把自己的儿子赶回凤阳老家,真就老老实实下地干活的皇帝。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