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356节
回去之后,王景便叫来了荀攸,将此事托付给他。
荀攸也是欣然应下:“主公放心,编写《武典》一事,属下还真能帮得上忙,必会寻来几名帮手,让此书尽快整理成册。”
“嗯,既如此,那就拜托你了,公达。”
“不敢,主公既有此想法,属下当然要努力筹谋一番。”
荀攸还是很赞同编撰《平世武典》的,打了几年的仗,他越来越感受到拥有一支强军是何等重要,许多关键的胜利都是靠精锐打出来的,杂牌军能做到,往往也就是打扫战场,又或者是摇旗呐喊以壮声势。
因此推行此事,也相当积极,甚至荀攸比王景更想看到《平世武典》编纂成书并且推广之后,会为全军带来何种变化。
王景也十分看重这件事情,两人就此事聊了很久,直到仆人进来通传:“家主,杨修求见。”
“传。”
“是。”
仆人很快就将杨修带到了前厅,然后躬身而退。
杨修向王景和荀攸行礼,表情郁郁寡欢,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想要前来求助。
王景不禁好奇:“德祖,观你之神色,似乎心有疑虑?是否又在学问上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我来解答?”
“学问上的疑惑,前回已从主公这里得到答案,今日前来,是另外有事。”
说完,杨修抬起头看了一眼荀攸,欲言又止。
很显然,这件事情,他只想和王景谈,却不想被其他人知道。
荀攸表情淡然,也没有探究他人隐私的想法,便向王景拱手告辞:“主公,编纂《平世武典》实乃当下第一要务,事不宜迟,应该马上开始落实,属下就先行告退了。”
“嗯,好。”
王景点头应允,待荀攸离开之后,才笑着看向杨修:“德祖,你是我看好的英杰之才,如今再无第三者在场,有话不妨直言。”
杨修轻轻叹气一声,随后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一份图纸,呈交给王景,随后才说道:“这是我与正良在研究了偃甲术之后,对巨石炮进行的改良,能提升射程与威力,同时还强化了关键的部件,有效降低了磨损的情况,延长了使用的时间。”
“哦?”
王景一听,当真是又惊又喜,将图纸拿在手里细细端详,随后又追问说道:“可有成品,我想看看!”
倒不是怀疑杨修在撒谎,毕竟这种事情,随便就能验证。而且杨修是个傲气的人,他从不屑于说谎。
但王景还是迫切的希望能够看见实物,毕竟巨石炮的威力已经很强大了,而杨修和鲁方两人,居然能够对巨石炮进行改良,只能说他们是真的天纵奇才。
“可以倒是可以,但马上就要用晚膳了……”
杨修露出迟疑的表情。
王景却是大手一挥:“饭什么时候吃都可以,现在我只想先看看你和正良改良的巨石炮,究竟有多厉害。”
“是!”
看见王景居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此重视,杨修原本有些抑郁的表情,此刻也变得振奋起来,洋溢着笑容,亲自为王景在前面带路。
两人饭都来不及吃,就骑在马上,直奔城外而去。
城外西郊,闲云山庄。
奇巧阁总部驻地,从不对外开放的研究中心区域,如今却是门户大开。
王景的到来,惊动了坊内的所有人,其中几位管事,更是亲自出来迎接,好不容易能见王景这样的大老板一面,他们可不敢有所怠慢。(本章完)
第267章 工匠是如何成为牛马的
面对这些能工巧匠,王景也是展露出了宽厚仁和的一面,对待每一位工匠,都是和颜悦色,温言鼓励,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任是谁来了,都看得出来他对匠人的重视。
正所谓上行下效,一个势力的掌权者所起到的带头作用是惊人的,王景正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扭转统治阶层对技术的蔑视。
毕竟神功和科学,小孩子才做选择,王景全都要。
更何况比起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王景觉得眼前这些工匠倒是显得淳朴以及可爱多了,他对技术人材也向来极其重视。
工匠的手艺,工匠的技术,以及工匠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才是一个文明的未来。
以前没少被达官贵人呼来喝去,视之如猪狗的工匠们,何曾受过这等礼遇?
顿时一个个心情激动,恨不得给王景掏心掏肺,以示忠诚。
“各位都是大才,若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满之处,尽可直言,我一定尽量改善,务求打造一个能让诸位心无旁骛,尽展所长的平台。”
王景语气诚恳,目光真挚,而说出的话,也绝非敷衍。
来自后世的他,深知合理的分配制度,才是真正推动技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总不能又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吧?
那不是扯犊子吗?
因此眼前这些工匠,若真是有什么需求,能满足的,王景还真一定会尽量满足他们,只求他们能够好好工作,好好创造更多的价值。
“将军何出此言?”
“就是说啊,现在的生活已经好得让人难以想象了,这还心怀不满,那简直是不当人子!”
说这话时,有几个年老的匠人无不露出愤慨的目光。
“哈哈,不至于不至于,诸位若所有需,还是可以提一提的,只要我能做到,必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最好的生活待遇,让你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到技术研发之中。”
王景又聊了几句,许下一些条件和好处,这才跟着杨修离开:“东西呢,在哪?”
杨修当即在前面指路:“请主公随我至射击场,那里正好有一台样机刚刚完成测试,还未来得及拆卸。”
王景迫不及待地跟着杨修去了射击场,发现那里果然停着一台巨石炮,样子变化不大,但是内部结构和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显然都经过重新的设计和改良,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轰~
一百七十斤重的石弹,被巨大的惯性力量抛飞至四百三十步外,这个射程,直接刷新了原有的最高纪录。
不仅弹丸的重量提高了二十斤,就连射击的距离,也提升了三十步以上!
这一加一的效果,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代表着王景现在拥有的改良型巨石炮,威力更强,射程更远,能够在战斗中连续使用更长的时间。
这对战斗力的提升,简直大到难以想象。
“不错,很不错,非常不错!”
一连三个“不错”,足以证明王景此时的心情有多好。
杨修和鲁方这两人,年纪轻轻却已经成为研发部门的顶梁柱,这次是又给他送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但王景却也是一个心思细腻之人,很快便回想此前杨修来见自己时种种反常的举动,想必是心情不太好。
终究是自己看重的天才,王景便耐心询问道:“德祖,改良了巨石炮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你方才来寻我时,为何又闷闷不乐?”
杨修再次叹气,随后才对王景解释起来:“家父觉得修研究《墨学》是不务正业,我与正良废寝忘食的研究如何改良巨石炮,难得有了成果,本想向家父报喜,可他却对我大加申饬。”
“竟有此事!”
王景听得眉头大皱,显然对杨彪非常不满。
连他自己都对工匠礼遇有加,你杨彪不向我这个带头大哥看齐,又在摆你儒学宗师的臭架子,这是皮又痒了?
对于杨彪的态度,王景很不高兴。
可发火和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毕竟杨彪如今不仅是新党的一员,他本人还是杨修的亲生父亲,他对杨修的责骂,也并非出于恶意。
而是这个时代的工匠,确实地位很低,甚至比草莽出身的流寇还要低。
三国志中,关于各路流寇的记载都有不少,尤其是黄巾之乱中,不少草莽英豪纷纷崭露头角,甭管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好歹留下了姓名。
但工匠呢?
整个汉末三国,关于出名的工匠记载,又有几人?
单纯靠着自身的能力,没有任何背景和官职加持而留下姓名和传记的工匠,居然只有马钧一人!
而且此人在曹魏竟然不受重视,撑死了也就在洛阳当个个给事中的小官,稍微一个有点身份的权贵,都能对他呼来喝去。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说,杨彪劝诫杨修的话,确实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好歹是司徒之子,三公之后,放弃儒学这个做官的坦途,去精研墨学这样的“贱业”,换谁当老爸,都不可能接受得了。
杨彪没直接动手打人,就已经是很有修养了。
不解决工匠的地位问题,王景就算上门去把杨彪喷个狗血淋头,又能济得什么事?
王景也是洞悉社会运转规则的人,因此他知道,要改变一个文明的生态,扶持某一个领域的人才,就必须给予足够的名声、利益和地位。
这三点,无论缺了哪个,都是空口白牙,屁用没有。
在此之前,王景屡屡打压儒门,压制儒学的学术地位,扶持被他魔改过的儒学和道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儒学以外的任何一家学派,都仍是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在传统儒士眼里,百工皆为贱业,而工匠更是上不得台面的身份。
想要让杨彪正视杨修的研究成果,就必须给予杨修一个不被轻视的身份。
此前王景忙于征战,确实没来得及考虑这些事情,而眼下遇到了问题,却是不得不仔细思量一番了。
他优待工匠的举动,顶多只能带动中下层的权贵和豪族,而诸如杨彪这样的三公重臣,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杨彪上了年纪,他的世界观早已定型,想要扭转他的想法简直难如登天。
可为了推动技术进步,这又是不得不重视的事情。
一念及此,王景当即开始在心中筹谋盘算。
而脑筋转了几圈之后,王景很快就已想到要怎么去规劝杨修了,当即说道:“德祖,若想让你的父亲对你改观,首先你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想法。”
“改变自己的想法?”
“没错,你要别人认可你的成就,你就该先自己认可自己。若是连你自己也不能认可自己,别人又怎么会认可你?”
王景的话,直接扎进了杨修的心窝里。
的确就如王景所言,杨修会失落会迟疑,只因为他本身的信念就不甚坚定。甚至在他内心深处,未必不是对他父亲的说法已经暗暗认可。
儒门几百年洗脑下来,轻贱百工的思想,早已潜移默化,根深蒂固。
王景目光如刀,视线凌厉,盯着杨修的双眼,一字一句问道:“德祖,你是不是也认同百工皆贱业这样的说法?”
“这……”
杨修难以回答,或者说,那个答案,你无法说出口。
王景悠然叹气,随后一声冷笑:“我不知从何时起,儒门竟然变得这般高高在上,竟将百工斥之为贱业。须知这天地,是先有工匠,而非先有儒士,甚至追及三皇五帝时,天下可有儒者?”
这一说法,直接震碎了杨修的三观。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