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96节

  而王景显然很明白先进的化肥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此前一直保密,就是为了先在自己的屯田时用来进行粮食增产,获取更大的优势。

  至于推广的事情,则是延后到了现在。

  郭嘉心情十分激动,向王景拱手说道:“主公,这化肥完全可以作为我军的一大王牌,有此王牌在手,霸业可期!”

  乱世里,最重要的东西便是粮食,无粮不稳,有粮不慌!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得粮食者,才可以得民心。

  …………

  东郡,白马渡口。

  只见码头上人来人往,最近兖州缺粮,正闹得人心惶惶。

  “喂,听说了吗?昌邑城的粮铺都关门歇业了。”

  “嘿,别提了,我们这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才几天功夫,好家伙,粮价直接涨了三倍,再这样下去,谁吃得起啊?”

  “今年又是天灾人祸不断,这世道真是越来越难熬了。”

  “我听说啊,是因为祁侯大肆收地征粮,所以才导致粮价飞涨的。”

  “对,这件事我也听说了,外面都在传!”

  码头上,不少搬运工在歇气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起了兖州的局势。

  因为许汜等人暗中造谣,王景在兖州的名声,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

  他们这些兖州本地的世家豪族,成事或许不行,但是败事扯后腿的能力,那是一等一的强。

  如今兖州甫经战乱,百废待兴。

  许汜等人不思建设家乡,扶危济困,反而为了一己之私制造事端,不仅四处造谣,还妄图以动荡民心的手段来阻挠王景推行新政。

  可惜底层百姓目不识丁,信息来源的渠道更是单一,因此根本无法得知事情的真相,反而听风就是雨,被许汜等人利用舆论的话语权来颠倒黑白。

  现在兖州本地的百姓大多都只知道王景来了,新政刚刚推行,自己就连饭都吃不起了。

  因此民间开始在有心人的驱使下,逐渐出现反对新政的声音,这股声音越来越大,已有烈火燎原的征兆。

  直到来自洛阳的货船,大量抵达白马津。

  “有船来了!”

  原本还在抱怨粮价太高的码头工人,当即跑去接活。

  然后他们就看傻眼了:“苍天在上,粮食!堆积如山的粮食!”

  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被穿着粗布麻衣,身材壮硕的搬运工扛出船舱,然后用网装好少,再用木吊车吊到岸上的货车上,由岸边的工人进行堆放。

  大量来自洛阳的粮食,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要知道,以前都是洛阳的人口太多,粮食不够吃,不得不用漕运的方式,由黄河两岸的州郡,向洛阳供应粮食,维持京师的正常运转。

  如今怎么就反过来了?

  洛阳的粮食不但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已经多到可以用来出口兖州了吗?

  这件事简直冲击兖州百姓的三观,毕竟以前都是兖州的粮食富裕,依靠黄河向洛阳输送,结果现在成了兖州粮食供给不足,朝廷得从洛阳调粮来反哺兖州了?

  对此,家无余粮的百姓纷纷拍手叫好,可家中大搞囤积居奇,打算推高粮价的世家豪族可就傻眼了。

  他们之前为了推高粮价,可是花了不少代价去收购民间存粮的,这些可都是需要成本的!

  许汜出身的江陵许氏便是大肆购粮的势力之一,许氏是荆州名门,但许白马渡口也有产业,其中几处仓库就囤积了海量的粮食,因此码头上运来了大量粮食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他的耳中。

  不得已,许汜只能召集众人商议。

  昌邑城,从事中郎府。

  王彧来得最快,一进门就抓着许汜追问:“消息属实吗?”

  许汜黑着脸,表情十分阴沉:“我亲自派人确认过,传闻所言非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眼下消息暂时还未来记得传回昌邑,但这件事我们恐怕瞒不了多久。”

  “这可如何是好?”

  王彧急了,他实在想不明白,这好好的,这么就从洛阳运来了大批的粮食呢?

  这特么不是要玩死他吗!

  要知道为了囤粮惜售,他可是下了血本的,就等着喝王景谈判后把粮食在高价的位置上出售,赚取利润呢。

  可若是粮价暴跌,那他就完了啊!

  许汜和王彧皆愁眉不展,王景手中有大量粮食,这是他们此前完全没想到过的。

  之后王楷、王肱、徐翕、毛晖四人也陆陆续续赶来,从许汜嘴里听说了此事,一个个顿时愁眉苦脸,心情郁闷。

  原本大好的局面,他们还以为胜券在握,必然能够逼迫王景就范。

  却没想到,王景轻描淡写地,就随手破了他们设下的死局。

  徐翕最不服输,咬牙切齿道:“诸位,这其中会不会有诈?洛阳历来都要靠外部输入粮食才能维持巨量的消耗,何时有过把粮食运到别州售卖的先例啦?”

  许汜闻言亦是凝眉细思:“你的意思是,这是王景故意制造的假象?”

  徐翕目光恨恨地点了点头,心中早就认定了这就是事实:“我猜王景手中根本没有余粮,运来的粮食,估计只有最外面的一层是真粮食,内层则极有可能是用泥沙来进行伪装,用这种方式来吓唬吾等,让吾等自乱阵脚。”

  王楷赞同了徐翕的说法:“合理的推测,我也认为王景在使诈!”

  其他人在思考之后也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对于洛阳的消息,他们其实所知甚少,尤其是屯田和化肥等项目的细节,王景一直对外保密,哪怕是北军内部知情者都极少,许汜这些外人就更不可能知晓了。

  因此许汜和王彧对望了一眼,对此深以为然:“还真有这种可能,毕竟以常理而言,王景连续动兵,而洛阳人口众多,耕地却不足,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供他挥霍。”

  “那吾等接下来便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好了。”

  许汜笃定说道,他此时作为兖州众多名士的主心骨,十分享受这种受人瞩目,掌控和主导局势的感觉。

  面对王景调配粮食的应对方式,许汜等人选择了坐视,昌邑城内,所有粮铺依旧关门。

  其他郡县,粮价也依然居高不下。

  他们这些人,是摆明了要和王景,和朝廷,和新政对抗到底。

  昌邑城,州牧府。

  王景解惑线报之后,冷冷一笑:“冥顽不灵,自寻死路。”

  荀攸幽幽一叹:“唉,许汜此人素有国士之名,却不想目光竟也如此短浅,见利而忘义,实在是不堪造就。”

  郭嘉却是姿态傲然,脸色挂着淡淡的笑意:“公达何必叹息,主公已给他们机会了,是他们自己不懂得珍惜,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啊。”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就不用理会他们了。奉孝,按照原定计划,开放常平仓,向百姓出售粮食吧。”

  “属下明白。”

第220章 搞基建

  仙秦帝朝灭亡后,炎汉帝朝作为继任者自然是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在建国后便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加之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增产之后,大规模的粮仓也随之建立。

  而在两汉时代,粮仓主要分为常平仓和义仓。

  其中以常平仓最为重要,是官府介入粮食市场的重要调节手段。

  比如在丰收时粮食比较便宜,官府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而等粮食歉收时,官府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抛售,抑制粮食价格上涨,防止饥荒发生,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避免出现灾荒和动乱。

  而如今的兖州,许汜拉帮结派号召兖州的世家豪族一起垄断粮食市场,通过人为限售的方式不断拉高粮价,来给王景制造麻烦,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兖州的平仓和义仓已经没有足够的存粮了,所以才有恃无恐,自以为胜券在握。

  对付这些人,王景若是肯动刀子,自然是能解决问题的,不过这么做的性质就变了,等于是破坏自身的统治基石。

  所以王景并没有选择直接动武,而是从京师四郡调来大批的粮食,用海量的粮食在兖州搞倾销,把粮价给狠狠砸下去,让许汜等人血本无归。

  要知道,种粮也是有成本的,而在产量方面毫无优势的许汜等人,对上手握粮食良种和土化肥等大杀器的王景,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只有扑街受死的份。

  甚至光是经济方面的损失还嫌不够,为了狠狠地打击这些不服王化的冥顽之辈,郭嘉直接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或可以修筑道路为名,征召民壮,断其根基。”

  世家豪族财宏势大,但真正的根基,从来都是土地,粮食和人口这三样东西。

  而郭嘉的这条计策,就是针对那些被世家和豪族所瞒报的人口。

  王景的新政改革,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废除了人头税,也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针对丁口来征收赋税和征集徭役。

  朝廷如今改完根据土地产出及经济效益来制定赋税标准,新政的确立,缓解了百姓身上的压力,将负担加到了世家和豪族的身上。

  对于王景而言,反正如今是王朝末期,失去土地的百姓本就穷困潦倒,榨干成渣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反倒是各地的世家豪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掌握大量的生产资料,一个个富得流油。

  王景想了想,觉得郭嘉的计策不错:“这个法子好啊,奉孝不愧是鬼才,这么阴损的主意都被你想出来了。”

  郭嘉朗声一笑,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反倒是颇为得意地说道:“恶人自有恶人磨嘛,对付恶人,当然要用这种阴损的手段,方能奏效啊。”

  以前朝廷修路,为了省钱都是直接征集民壮,强迫百姓服徭役。

  但是郭嘉的计策显然不是这样,而是花钱或者说直接用粮食作为工资,吸引百姓过来打工。

  到时候无论是暗中统计这些人口,还是通过修筑道路,发放粮食,来掌控他们,都对王景进一步掌控兖州,有莫大的好处。

  王景对于郭嘉的建议大为赞同,因此毫不犹豫便当场拍板:“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修筑一条由洛阳至昌邑的公路。”

  “公路?”

  这称呼属于现代词语,在汉朝时还没有。

  因此荀攸和郭嘉听得一脸迷糊,只得向王景询问道:“主公,不知这公路,与驿道有何区别?”

  驿道,是古代华夏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在古代属于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传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

  但在王景看来,这种道路太过简陋,只有少数重要地段铺上石板或者碎石子,其他地段基本上就是夯实过的泥土罢了,耐久性很差。

  尤其是遇到下雨天,道路立马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运输效率。

  王景既然要修路,自然要修最好的,至少不能用没两下就坏掉。

  “我要修筑的公路,会用到水泥,至少能同时通行六匹马,并且光滑平坦,就算遇到暴雨天气,也能快速通行。”

  这一番描述,仅仅是言语表达,就让荀攸和郭嘉惊为天人。

  他们都熟知兵事,知道王景口中的公路一旦修筑成功,其战略价值简直难以估量。

  这样一条道路,不仅意味着来自洛阳的货物,能够大量运来兖州售卖,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更代表着王景能够借助这条道路,快速投送兵力,极大的加强了对整個兖州的有效控制。

  郭嘉倒是很好奇:“水泥,这是何物?”

首节 上一节 29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推荐阅读